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学界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中国不仅迎来了美育的春天,也迎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潮”。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传统文化教育,是实施美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途径,也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传统文化美育,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举措,幼儿园教育也不例外。
一、大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解析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误区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然而透过各种教育现象,我们发现:国学或传统文化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概念混乱不清,导致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教育在实践层面乱象百出。第一,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不清。第二,把古代蒙学读物视为国学经典著作,将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教育窄化为童蒙读物教育。第三,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教育内容选择不当,精华与糟粕不分。 第四,儿童国学教育的“超前教育”现象,例如儿童“读经”现象,大量灌输、死记硬背、呆听静坐、机械训练。第五,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对立。对待外国优秀文化态度存在两极现象,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接受。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大美育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等方面的内容。藝术美,包括音乐美、美术美、语言文学美、戏剧戏曲美等;自然美,包括动物美、植物美、景观美等;社会美,包括环境美、劳动美、人美、节日美等;科学美,包括科学现象美、科学成果美、数学美等。当然也可以做其他形式的划分。此外,生活美、生命美、传统文化美育,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教育,也都是大美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大美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幼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加强大美育是提升幼教品质的必由之路。
在研究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两者存在密切的关系,内容重合度也很高。于是尝试提出“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概念,并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是指针对3至6岁的幼儿,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的审美教育。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体验传统文化之韵、发现传统文化之魂、创新传统文化之用,将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等大美育思想和理念融入幼儿教育,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自信心,提升幼儿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幼儿具有美好的心灵和优雅的品格,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
(三)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性质的界定
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性质可以表述为:首先,它属于中国儿童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是面向幼儿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幸福奠基。其次,它属于一种人文教育,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美育的浸润和熏陶,可以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再次,它属于一种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典雅的文化艺术品位,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最后,它属于一种通识教育或全人教育,可以温润幼儿心灵,完善幼儿品格,为幼儿长大后的完整人格奠定基础。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国际人”。大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以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之一,其培养目标是:通过自主的游戏精神,使孩子保留艺术灵性、个性和原创力;通过平等的对话教学,使孩子成为尊重自由与规则的社会公民;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使孩子成为充满民族文化自信的中国人;通过多元文化的熏陶,使孩子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
(四)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要精选适宜的传统文化美育内容和形式。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可以包括如下内容:中国传统民间游戏、中国传统符号、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美食、中国传统纹样、中国传统服饰、中国经典古建筑、中国传统植物、中国传统动物、中国传统艺术、中国武术、中国非遗宝库等。例如中国传统植物中包括梅、兰、竹、菊、松、荷等;中国传统艺术中包括中国画、中国戏曲、中国民间工艺等。
(五)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价值与意义
第一,有利于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有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园本课程的百花齐放;第三,支持幼师专业成长,帮助幼师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科学素养以及教研能力;第四,提高幼儿园文化艺术品位;第五,增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传统文化素养。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建构原则与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建构原则
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陈鹤琴曾经提出“活教育”理论,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遵循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活教育”原则,大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建构原则如下:
1.适宜性
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实施,要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要充分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反对死记硬背、呆听静坐、机械训练。
2.游戏性
尽量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美育的浸润与熏陶,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做课程的主人、活动的主人,做经验的主动建构者。
3.经典性
课程所选内容,应确保是优秀传统文化,应精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部分、精华部分,主张与经典文化或高雅文化对话,防止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或平庸部分进入幼儿园课程中。
4.融合性
多领域、多学科渗透,形成综合或整合课程;美育和体、智、德、劳的融合;美育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融合;美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等。
5.全面性
落实到每名幼儿身上,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要体现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6.自主性
充分激发幼师的专业自主性、专业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教研型幼师,构建“活课程”或园本课程。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资源或地域文化资源,把它们融入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中,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课程资源。例如湖南省园所开展的课题“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理念与实践研究”以及“基于国画艺术的泥塑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这些课题在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湖南省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1.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实施途径是多元化的。要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相渗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实施方式上,除了常规的集体教学活动外,还可以是区域活动、日常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主题活动等。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将传统艺术渗透在区域游戏和表演游戏中。让幼儿在区域中尝试体验做灯笼、剪纸、刺绣等一系列传统艺术活动,让幼儿了解京剧、民族乐器、茶文化、传统服饰等,也可以用表演游戏的形式进行展示。
再例如在开展中国古建筑主题活动时,可以“江南水乡的苏州园林”为主题,组织幼儿观看《苏州园林》的视频,阅读《苏州园林》的绘本等,开展相关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活动、亲子活动、环境创设等,让幼儿学习和了解苏州园林建筑风格、历史典故、美丽风景等,大胆探究和发现苏州的建筑构造;还可以发动家长进行苏州园林的研学之旅活动,亲子共同走向社会与自然大课堂,读大自然和大社会之书,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相关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此外,还可以开展幼儿园大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例如“端午节”主题活动以及端午节《屈原颂》等大型戏剧表演活动等,组织幼儿、教师、家长以及社区人员参加,共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历史内涵以及节日文化之美。
2.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实施要点
首先,大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崇尚自由自主的“游戏精神”和平等民主的“对话精神”。将游戏精神贯彻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中,实现课程游戏化、游戏生活化、生活美育化、美育课程化的螺旋式发展。在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活动中,进行充分的师幼对话教学:儿童与经典文化或经典艺术对话、儿童与文化大师或艺术大师对话、儿童与儿童对话、儿童与自然对话、儿童与社会对话、儿童与家长对话。“对话”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具体的操作策略。核心是开放、平等、尊重、欣赏的态度。教师和幼儿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圆桌会议式的平等和谐的新型师幼关系。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与欣赏者,不断激发幼儿的潜能与天赋智慧,并在此过程中共同成长。
其次,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四本能论”,即儿童有四类本能、兴趣或冲动,即交谈或交流的本能、探究或发现的本能、制作或建造的本能以及艺术表现的本能。根据此理论,大美育背景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集体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设置感知与欣赏、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议等环节。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创意,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以此提升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表达与表现能力等。
总之,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而崭新的命题,期待大家去关注和探索,也期待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相关研究和实践中,为幼儿的全面素养教育以及幼教品质的提升,开拓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大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解析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误区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指出,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然而透过各种教育现象,我们发现:国学或传统文化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薄弱、概念混乱不清,导致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教育在实践层面乱象百出。第一,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概念不清。第二,把古代蒙学读物视为国学经典著作,将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教育窄化为童蒙读物教育。第三,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或国学教育内容选择不当,精华与糟粕不分。 第四,儿童国学教育的“超前教育”现象,例如儿童“读经”现象,大量灌输、死记硬背、呆听静坐、机械训练。第五,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对立。对待外国优秀文化态度存在两极现象,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接受。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大美育主要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等方面的内容。藝术美,包括音乐美、美术美、语言文学美、戏剧戏曲美等;自然美,包括动物美、植物美、景观美等;社会美,包括环境美、劳动美、人美、节日美等;科学美,包括科学现象美、科学成果美、数学美等。当然也可以做其他形式的划分。此外,生活美、生命美、传统文化美育,以及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教育,也都是大美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大美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幼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加强大美育是提升幼教品质的必由之路。
在研究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和美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两者存在密切的关系,内容重合度也很高。于是尝试提出“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概念,并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是指针对3至6岁的幼儿,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的审美教育。使幼儿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体验传统文化之韵、发现传统文化之魂、创新传统文化之用,将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等大美育思想和理念融入幼儿教育,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自信心,提升幼儿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使幼儿具有美好的心灵和优雅的品格,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
(三)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性质的界定
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性质可以表述为:首先,它属于中国儿童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是面向幼儿的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可以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性情,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幸福奠基。其次,它属于一种人文教育,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美育的浸润和熏陶,可以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再次,它属于一种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幼儿典雅的文化艺术品位,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功能。最后,它属于一种通识教育或全人教育,可以温润幼儿心灵,完善幼儿品格,为幼儿长大后的完整人格奠定基础。
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的“目的论”是“做人、做中国人、做国际人”。大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以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之一,其培养目标是:通过自主的游戏精神,使孩子保留艺术灵性、个性和原创力;通过平等的对话教学,使孩子成为尊重自由与规则的社会公民;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使孩子成为充满民族文化自信的中国人;通过多元文化的熏陶,使孩子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
(四)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要精选适宜的传统文化美育内容和形式。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可以包括如下内容:中国传统民间游戏、中国传统符号、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美食、中国传统纹样、中国传统服饰、中国经典古建筑、中国传统植物、中国传统动物、中国传统艺术、中国武术、中国非遗宝库等。例如中国传统植物中包括梅、兰、竹、菊、松、荷等;中国传统艺术中包括中国画、中国戏曲、中国民间工艺等。
(五)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价值与意义
第一,有利于传承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第二,有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完善幼儿园课程建设,促进园本课程的百花齐放;第三,支持幼师专业成长,帮助幼师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科学素养以及教研能力;第四,提高幼儿园文化艺术品位;第五,增强家园共育,提高家长传统文化素养。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建构原则与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建构原则
鉴于传统教育的严重弊端,陈鹤琴曾经提出“活教育”理论,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找“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和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遵循陈鹤琴先生倡导的“活教育”原则,大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建构原则如下:
1.适宜性
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实施,要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年龄特征,要充分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反对死记硬背、呆听静坐、机械训练。
2.游戏性
尽量以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美育的浸润与熏陶,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做课程的主人、活动的主人,做经验的主动建构者。
3.经典性
课程所选内容,应确保是优秀传统文化,应精选传统文化中的经典部分、精华部分,主张与经典文化或高雅文化对话,防止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或平庸部分进入幼儿园课程中。
4.融合性
多领域、多学科渗透,形成综合或整合课程;美育和体、智、德、劳的融合;美育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融合;美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等。
5.全面性
落实到每名幼儿身上,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要体现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6.自主性
充分激发幼师的专业自主性、专业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教研型幼师,构建“活课程”或园本课程。因地制宜、因园制宜,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资源或地域文化资源,把它们融入到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中,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课程资源。例如湖南省园所开展的课题“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理念与实践研究”以及“基于国画艺术的泥塑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这些课题在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湖南省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1.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实施途径
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的实施途径是多元化的。要与幼儿园一日生活相渗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具体的活动实施方式上,除了常规的集体教学活动外,还可以是区域活动、日常活动、环境创设、家园共育、主题活动等。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将传统艺术渗透在区域游戏和表演游戏中。让幼儿在区域中尝试体验做灯笼、剪纸、刺绣等一系列传统艺术活动,让幼儿了解京剧、民族乐器、茶文化、传统服饰等,也可以用表演游戏的形式进行展示。
再例如在开展中国古建筑主题活动时,可以“江南水乡的苏州园林”为主题,组织幼儿观看《苏州园林》的视频,阅读《苏州园林》的绘本等,开展相关集体活动、区域活动、日常活动、亲子活动、环境创设等,让幼儿学习和了解苏州园林建筑风格、历史典故、美丽风景等,大胆探究和发现苏州的建筑构造;还可以发动家长进行苏州园林的研学之旅活动,亲子共同走向社会与自然大课堂,读大自然和大社会之书,帮助幼儿丰富和积累相关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此外,还可以开展幼儿园大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例如“端午节”主题活动以及端午节《屈原颂》等大型戏剧表演活动等,组织幼儿、教师、家长以及社区人员参加,共同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氛围、历史内涵以及节日文化之美。
2.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的实施要点
首先,大美育视角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崇尚自由自主的“游戏精神”和平等民主的“对话精神”。将游戏精神贯彻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课程中,实现课程游戏化、游戏生活化、生活美育化、美育课程化的螺旋式发展。在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活动中,进行充分的师幼对话教学:儿童与经典文化或经典艺术对话、儿童与文化大师或艺术大师对话、儿童与儿童对话、儿童与自然对话、儿童与社会对话、儿童与家长对话。“对话”是一种指导思想,也是一种具体的操作策略。核心是开放、平等、尊重、欣赏的态度。教师和幼儿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圆桌会议式的平等和谐的新型师幼关系。在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作为幼儿的引导者与欣赏者,不断激发幼儿的潜能与天赋智慧,并在此过程中共同成长。
其次,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四本能论”,即儿童有四类本能、兴趣或冲动,即交谈或交流的本能、探究或发现的本能、制作或建造的本能以及艺术表现的本能。根据此理论,大美育背景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集体教学活动过程,可以设置感知与欣赏、探索与发现、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议等环节。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鼓励幼儿讲述自己的创意,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以此提升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表达与表现能力等。
总之,幼儿园传统文化美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而崭新的命题,期待大家去关注和探索,也期待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相关研究和实践中,为幼儿的全面素养教育以及幼教品质的提升,开拓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