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老师是个秃子”
今天,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来到四(1)班上示范课。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课前,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徐老师的情况。
上课了,徐老师先问学生认识他吗。同学们纷纷说:“您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您是江苏徐州人,今年64岁了。”“您退休后还在上海的一所实验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徐老师很高兴,表扬同学们捕捉信息的能力强。接着他要求学生看了“活生生”的徐老师后,说说徐老师的特点。这下教室里热闹了。有的说徐老师身材魁梧,有的说徐老师的眼睛炯炯有神,有的说徐老师和蔼可亲……总之,溢美之词越积越多。
不料,一个穿着白色T恤衫的胖嘟嘟的男孩站了起来,他先盯着徐老师的头顶,然后环顾一下左右两边听课的老师,最后又盯着徐老师的头顶,鼓足勇气说:“徐老师是个秃子。”
本来很温馨的课堂突然冷寂,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唉,要命的小鬼,怎么能说这样的话!我的心里立即怨恨起这个学生来。
徐老师非常平静,微笑着说:“这位同学观察很自诩,发现了徐老师身上的这块‘不毛之地’。现在,我想请这位同学找个与‘秃子’意思相近的词。”
大概这个学生感到自己刚才闯了祸,心里害怕,结结巴巴地说:“我想不出……”徐老师鼓励他继续想,继而启发其他同学回答。
一个胆子较大的学生说:“绝顶。”
徐老师向他跷跷大拇指,再问学生:“绝顶的人是怎样的人?”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聪明”。
徐老师笑着说:“对,我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顿时教室里一片笑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回答精彩纷呈。
徐老师心底坦荡、风趣幽默的老玩童立刻被学生喜欢上了,“绝顶”更加“灿烂”了。
化“气”为夷
一日,课堂上,我正讲得起劲,突然,学生陶盛左手捂住了口鼻,右手举得高高的要发言。
我立即“刹车”:“陶盛,你有什么话要说?”
“老师,吴镇涛放了两个屁。”陶盛一本正经地说。
哗——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陶盛同学成绩一般,可他老想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但是,有时,他的表现,却又常常给我带来意外的灵感。
我说:“同学们,刚才吴镇涛同学放了两个屁,恰好被陶盛同学逮住了。谁知道这屁的化学成分吗?”
许多学生说:“是臭味。”
我说:“屁当然是臭的,有谁放的是香屁?”同学们哈哈大笑。我继续说,“刚才我问的是屁的化学成分,也就是说屁到底是什么东西构成的。告诉你们,是硫化氢,它的分子式是H2s。要知道,这硫化氢是有毒的,所以,以后同学们要放屁,尽量不要在课堂里放,以免污染了教室的环境,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
这时学生笑作一团。
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知道得真多!”
“谢谢你的鼓励。说到屁,还有许多知识哩。”我故意买个关子。
“真的?”几乎是全班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
我说:“真的。比如,宇航员在航天飞机上放屁就不能乱来一气,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人会像火箭一样冲到飞机顶上,‘嘭’的一声,轻的头上起包,重的头颅开裂。他必须得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排除他的‘后顾之忧’。同学们,现在谁还想放屁?要放屁的请赶快举手。既然没人想放屁了,那我们继续上课,好不好?”
学生异口同声地:“好!”
课堂一下子恢复了平静。教学又很快进入了原先的那种美丽状态。我还感觉到,学生发言似乎更积极了,思维似乎更活跃了,我的心情似乎更畅快了。
甜蜜的巧克力
第一节语文课下课,我刚走出教室门口,只觉背后有人拉了一下我的衣服,转身一看,是班上学生陶盛。陶盛长得虎头虎脑的。肉肉的鼻子上常常沁着一层细汗,显得十分可爱。不知怎么,现在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问他什么事。他怯怯地说:“老师,我送你一盒巧克力。”说着,他把巧克力往我的手里一塞,就回教室去了。这是一盒制作十分精美的巧克力,正面印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小朋友在草地上打滚,封口上用一根细细的红绸带系着一个蝴蝶结,“蝴蝶”像要飞起来的样子。
第二节课下课,我把陶盛叫到办公室,问明了他送我巧克力的原委。
原来,这几天里,我连续表扬了陶盛上课专心听讲,回家作业也做得认真,这盒巧克力是他表示给我的答谢。好一个“有情有义”的学生。
第二天课前,我在班上充分运用我的文学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盒巧克力”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末了,我话锋一转,说:“老师也非常喜欢吃巧克力,但老师是不能随便接受学生送的东西的。经过考虑,并征得陶盛同学的同意,老师决定把这盒巧克力转送给班上的刘从洋同学。请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为何要把这盒巧克力转送给刘从洋同学?”
话音刚落,教室里立时一片热闹。有的说,因为刘从洋同学这次语问测验有进步;有的说,因为刘从洋同学在秋游的时候拾到10元钱交给了老师;有的说,因为刘从洋同学爱劳动,每天早晨都要去班级包干区捡垃圾;有的说,因为刘从洋同学爱体育,上学放学不乘接送车,坚持步行……
我笑着说:“好了,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这盒巧克力我转送刘从洋同学的原因是他的家庭比较贫困。”接着,我声情并茂地把刘从洋同学的“家底”展现在了同学们面前。
三年前,刘从洋的爸爸、妈妈带着他从江苏响水到了我们这里的一家机械厂打工。因为工厂效益不佳,所以刘从洋爸爸、妈妈的工资只能维持家庭生活的最低开销。偏是屋漏又遭连夜雨,去年刘从洋爸爸的右腿被一块钢板砸成了两段,全家生活陷入到极度困境之中。刘从洋同学非常懂事。为了节省乘车费,他上学放学靠步行。刘从洋同学回到家里就料理家务,做简单的饭菜,搞卫生,为爸爸端洗脚水,因为他的妈妈经常到晚上8点钟才下班。一年多了,刘从洋同学没有穿上一件新衣服,没有吃过一顿肯德基,没有花过一分零用钱……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承受着家庭给他带来的不幸。
当我郑重地把这盒巧克力送到刘从洋同学的手里时,刘从洋同学的眼睛湿润了。见此情景,金班同学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从这以后,班里的学生都主动去关心刘从洋同学了。有的送他笔记本,有的送他穿过的半新不旧的上衣、裤子。有的在春游的时候分给他吃盒饭,有的在双休日里去他家帮着做家务。陶盛同学要是有了好吃的零食,总要分一点给刘从洋同学,还把家里的《少年百科全书》等课外书借给他看,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盒巧克力在班级学生的心灵上烙下深刻的印记,那巧克力的“甜蜜”,一定会在他们以后的浪漫人生里发出悠悠长长的回味,也包括我自己。
今天,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老师来到四(1)班上示范课。作为这个班的班主任,上课前,我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徐老师的情况。
上课了,徐老师先问学生认识他吗。同学们纷纷说:“您是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您是江苏徐州人,今年64岁了。”“您退休后还在上海的一所实验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徐老师很高兴,表扬同学们捕捉信息的能力强。接着他要求学生看了“活生生”的徐老师后,说说徐老师的特点。这下教室里热闹了。有的说徐老师身材魁梧,有的说徐老师的眼睛炯炯有神,有的说徐老师和蔼可亲……总之,溢美之词越积越多。
不料,一个穿着白色T恤衫的胖嘟嘟的男孩站了起来,他先盯着徐老师的头顶,然后环顾一下左右两边听课的老师,最后又盯着徐老师的头顶,鼓足勇气说:“徐老师是个秃子。”
本来很温馨的课堂突然冷寂,空气好像凝固了一般。唉,要命的小鬼,怎么能说这样的话!我的心里立即怨恨起这个学生来。
徐老师非常平静,微笑着说:“这位同学观察很自诩,发现了徐老师身上的这块‘不毛之地’。现在,我想请这位同学找个与‘秃子’意思相近的词。”
大概这个学生感到自己刚才闯了祸,心里害怕,结结巴巴地说:“我想不出……”徐老师鼓励他继续想,继而启发其他同学回答。
一个胆子较大的学生说:“绝顶。”
徐老师向他跷跷大拇指,再问学生:“绝顶的人是怎样的人?”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聪明”。
徐老师笑着说:“对,我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顿时教室里一片笑声。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轻松,学生回答精彩纷呈。
徐老师心底坦荡、风趣幽默的老玩童立刻被学生喜欢上了,“绝顶”更加“灿烂”了。
化“气”为夷
一日,课堂上,我正讲得起劲,突然,学生陶盛左手捂住了口鼻,右手举得高高的要发言。
我立即“刹车”:“陶盛,你有什么话要说?”
“老师,吴镇涛放了两个屁。”陶盛一本正经地说。
哗——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陶盛同学成绩一般,可他老想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但是,有时,他的表现,却又常常给我带来意外的灵感。
我说:“同学们,刚才吴镇涛同学放了两个屁,恰好被陶盛同学逮住了。谁知道这屁的化学成分吗?”
许多学生说:“是臭味。”
我说:“屁当然是臭的,有谁放的是香屁?”同学们哈哈大笑。我继续说,“刚才我问的是屁的化学成分,也就是说屁到底是什么东西构成的。告诉你们,是硫化氢,它的分子式是H2s。要知道,这硫化氢是有毒的,所以,以后同学们要放屁,尽量不要在课堂里放,以免污染了教室的环境,影响大家的身体健康。”
这时学生笑作一团。
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知道得真多!”
“谢谢你的鼓励。说到屁,还有许多知识哩。”我故意买个关子。
“真的?”几乎是全班的学生都睁大了眼睛。
我说:“真的。比如,宇航员在航天飞机上放屁就不能乱来一气,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人会像火箭一样冲到飞机顶上,‘嘭’的一声,轻的头上起包,重的头颅开裂。他必须得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地排除他的‘后顾之忧’。同学们,现在谁还想放屁?要放屁的请赶快举手。既然没人想放屁了,那我们继续上课,好不好?”
学生异口同声地:“好!”
课堂一下子恢复了平静。教学又很快进入了原先的那种美丽状态。我还感觉到,学生发言似乎更积极了,思维似乎更活跃了,我的心情似乎更畅快了。
甜蜜的巧克力
第一节语文课下课,我刚走出教室门口,只觉背后有人拉了一下我的衣服,转身一看,是班上学生陶盛。陶盛长得虎头虎脑的。肉肉的鼻子上常常沁着一层细汗,显得十分可爱。不知怎么,现在他的脸涨得通红。我问他什么事。他怯怯地说:“老师,我送你一盒巧克力。”说着,他把巧克力往我的手里一塞,就回教室去了。这是一盒制作十分精美的巧克力,正面印着两个活蹦乱跳的小朋友在草地上打滚,封口上用一根细细的红绸带系着一个蝴蝶结,“蝴蝶”像要飞起来的样子。
第二节课下课,我把陶盛叫到办公室,问明了他送我巧克力的原委。
原来,这几天里,我连续表扬了陶盛上课专心听讲,回家作业也做得认真,这盒巧克力是他表示给我的答谢。好一个“有情有义”的学生。
第二天课前,我在班上充分运用我的文学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盒巧克力”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末了,我话锋一转,说:“老师也非常喜欢吃巧克力,但老师是不能随便接受学生送的东西的。经过考虑,并征得陶盛同学的同意,老师决定把这盒巧克力转送给班上的刘从洋同学。请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为何要把这盒巧克力转送给刘从洋同学?”
话音刚落,教室里立时一片热闹。有的说,因为刘从洋同学这次语问测验有进步;有的说,因为刘从洋同学在秋游的时候拾到10元钱交给了老师;有的说,因为刘从洋同学爱劳动,每天早晨都要去班级包干区捡垃圾;有的说,因为刘从洋同学爱体育,上学放学不乘接送车,坚持步行……
我笑着说:“好了,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这盒巧克力我转送刘从洋同学的原因是他的家庭比较贫困。”接着,我声情并茂地把刘从洋同学的“家底”展现在了同学们面前。
三年前,刘从洋的爸爸、妈妈带着他从江苏响水到了我们这里的一家机械厂打工。因为工厂效益不佳,所以刘从洋爸爸、妈妈的工资只能维持家庭生活的最低开销。偏是屋漏又遭连夜雨,去年刘从洋爸爸的右腿被一块钢板砸成了两段,全家生活陷入到极度困境之中。刘从洋同学非常懂事。为了节省乘车费,他上学放学靠步行。刘从洋同学回到家里就料理家务,做简单的饭菜,搞卫生,为爸爸端洗脚水,因为他的妈妈经常到晚上8点钟才下班。一年多了,刘从洋同学没有穿上一件新衣服,没有吃过一顿肯德基,没有花过一分零用钱……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承受着家庭给他带来的不幸。
当我郑重地把这盒巧克力送到刘从洋同学的手里时,刘从洋同学的眼睛湿润了。见此情景,金班同学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从这以后,班里的学生都主动去关心刘从洋同学了。有的送他笔记本,有的送他穿过的半新不旧的上衣、裤子。有的在春游的时候分给他吃盒饭,有的在双休日里去他家帮着做家务。陶盛同学要是有了好吃的零食,总要分一点给刘从洋同学,还把家里的《少年百科全书》等课外书借给他看,两人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这盒巧克力在班级学生的心灵上烙下深刻的印记,那巧克力的“甜蜜”,一定会在他们以后的浪漫人生里发出悠悠长长的回味,也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