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身试毒
研究人员对受污染土壤的危险等级进行评定时,关键的依据是:“污染物只有溶解或悬浮在渗透水分的土壤时,才可能被生物吸收。”而重金属等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所以无法被以土壤为食的生物吸收,难以对人类造成很大伤害。
法国科学家雷诺-沙伊夫勒和他的研究小组证明,这种依据并不正确。他们在一只箱子里装有被重金属镉污染的泥土,同时放进一群小蜗牛。两周后,他们对蜗牛组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被蜗牛吸收的镉,有16%来自箱子里的土壤。按照土壤中污染物被吸收的假设,那些与土壤紧密结合的镉是不能被蜗牛吸收的,可见事实并非如此。
在过去的科学研究中,都侧重于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利用度,而法国科学家雷诺-沙伊夫勒率先用被人忽视的蜗牛做试验,从而证明工业污染物和下水道中的重金属镉导致土壤生物中毒的可能性,远大于人们从前的设想。而小蜗牛以身试毒的试验,又使土壤动物对铜锌等重金属利用度的问题浮出水面。
一旦科学家找出土壤中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普通规律,不仅土壤生物群吸毒的关键依据可能重写,更重要的是在治理污染土壤、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将采取的更科学的措施。
以毒镇痛
在水温较高的海底,生活着一种以蠕虫、小鱼等为食的蜗牛。这种蜗牛体形比人的拳头稍大,体内的毒汁可致人于死地,所以它们连潜水员也敢攻击。
尽管到目前为止,医学界仍没有找到解这种蜗牛毒素的血清,但这并不妨碍药物学家视它们为取之不尽的药源。鉴于传统的镇痛药,如吗啡等,对那些晚期艾滋病患者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美国医院开始临床用一种新型镇痛药。该新药是以肉食性蜗牛的毒汁为蓝本,通过高科技方法合成的。医生在接受治疗的300多名晚期艾滋病患者的脊髓中注射了这种新镇痛药后,发现病人的神经细胞不再继续传递疼痛感觉,镇痛效果理想。试验中仅引起很小的“副作用”:眼皮跳动、血压降低。
生物学家认为,这种蜗牛毒汁中虽含80多种毒素,可是这些毒素搅合在一起以毒攻毒镇痛时,因相互影响而把副作用降到了很低程度。
以毒攻毒是小蜗牛的新贡献。
蜗牛壳中藏奥秘
孜孜不倦的地球人,尽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和辉煌,但是在地球面前仍然横亘着许多难解之谜。统治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达2000年之久的、高度文明的玛雅社会,从公元800年开始,为何突然分崩离析、土崩瓦解呢?这是个既让科学家津津乐道,又让科学家犯难的话题。
不久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称,小蜗牛为他们提供了解开谜团的直接证据,证明玛雅文明的消亡,与长达两个世纪的久旱不雨相关。当时,美国科学家从中美洲的最大湖泊——齐凯加纳布湖湖底沉积物中,挖掘出生活在那个时代前后的蜗牛和蚌化石。随着蜗牛壳中的奥秘被破译,解开这个谜团的前景变得明朗。结果显示:1200年前这些软体动物的外壳中,氧同位素浓度比较高。只有在公元800~1000年这一时期,它们的外壳中氧同位素浓度明显降低。美国科学家由此推断:正是这一阶段气候特别干燥,雨水蒸发快,导致蜗牛壳中氧同位素浓度降低。此前,谁曾想到在不起眼的蜗牛和蚌的硬壳上,竟记录了沧海桑田巨大变迁呢?
美国学者的研究,与用其他方法探索的结果一致。这就进一步证实中美洲的玛雅文明毁于长期干旱不雨的恶劣气候。
小蜗牛的能耐
2005年2月28日,俄罗斯“进步M-52”号货运飞船携带着2.5吨食物、水、燃料和50只活蜗牛,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基地顺利升空,并在3月2日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使“国际空间站”迎来了第一批特殊的“太空客人”——活蜗牛。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蜗牛在太空失重环境中的行为表现,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失重状态对人类前庭器官的影响,有助于缓解宇航员的心理压力。这就意味着小蜗牛除了为人充当失重环境的“模特”外,还肩负着给“国际空间站”增添生机,改善宇航员的情绪和营造和谐氛围的重任。
对我们来说,这可是与心理学有关的新鲜话题;对小蜗牛来说,兴许是它们为人类再立新功的绝好时机,可别小看蜗牛的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