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十分严重的不重视甚至于忽视阅读训练的问题。自从初中新课改以来,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除了新课标要求学生每年的阅读量大幅度增加,在中考中同阅读有关的部分分值也相应占很大比重。这也就是说,阅读与作文教学依然成为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是目前,虽然我们极为重视阅读教学,其问题依旧特别多,初中阅读教学的课堂现状令人悲观。
关键词:语文阅读 初中生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完全围绕着它进行,很多老师都是这样做的。如今的考试方式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例如大量使用课外的阅读作为考题。这就鼓励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更加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这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仍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一、新课标理念中的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的过程,有平等、真诚、创新的特点。对话要求消解教师的权威地位,确立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要求师生相互信任,双方表达真实具体的观点和想法;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意识,保持自己独特的声音,独特的存在。师生双方要超越各种成见,在平等、深入的对话中探索真理。阅读教学,就教学内容而言,是对作者心声之“倾听”,学生和教师心声之“倾吐”。就教学过程而言,是师本、师生、生本、生生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学生主体性地位真正的拥有、教师主导性地位真正的发挥才能达到理念中的阅读教学状况。
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析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讨论、质疑、争辩、探究、学生之间的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很强。我想,我们既然承认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营造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尽量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探究。外国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但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模式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说话、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使阅读教学因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而有“实质”内容。面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对策:
1、回归本色。
教师要对语文的性质、任务、功能深化认识。尊重语文的性质及阅读教学的规律,语文阅读课就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诠释、识别、辨认、探究、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思想、见解、品德、情操。阅读教学就是要“读”,所谓“读书白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读”,让学生默读、齐读。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遇到不明白的语句或段落,能自觉反复读。问题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并能自觉地读文本解决问题,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获得成功体验,那么,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的需要。教师要整合运用各种资源、手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服务。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随意性越大,漂浮无根,学生所得必受影响。新理念提出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不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学,生成是需以预设作基础。有了这些预设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避免“乱作为”、“乱生发”。扣住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思想内容和感情,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本色,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体现个性。
教师要善于发扬自己之长,形成和保持个人教学特色,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读书法,正体现着他们的教学本身充满了个性,富有创造性。这除了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于漪善于思考反思,勇于开拓、创新。于漪“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境界。这种境界才真正体现出阅读教学的个性。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得了解自己。阅读教学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舞台,教学内容上要着力凸显个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每位教师由于自身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审美积淀等诸多不同,当他邂逅同样才情独具的文本时,必然产生独特的,甚至与他人迥然相异的心灵反应。教师在阅读文本时,就应该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一个班级的整体状况是不同的,其兴趣、思维、知识状况都是不同的。教师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多交流、多沟通,获得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从而设定教学内容。从学生未知的内容为起点,组织教学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注意力;从学生已知的内容为起点,可以提高思维的深入程度。
3、凸现学生。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现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地拥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教师给予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并掌握自己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教师的真正重视。这些主要由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探究能力的不足引起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地真正拥有,可以弥补教师专业素质问题,可以较快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因为在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对话过程,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及主体地位所需的能力地拥有将产生思维的火花。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本,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体独立、主动地阅读是前提。其次,营造氛围。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活动空间。对话互动不是被迫的你问我答,而是心灵的沟通与呼应。我们应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广阔的空间。由初读文本而得到的整体印象或疑惑应让学生大胆地表达。教师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初读体验,从而引导深入,生成课堂。最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美。探究性学习、非指示性阅读教学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阅读的自由,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由于学生本身阅读经验的肤浅零碎,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轻视和削弱这种主体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目的偏离。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阅读课的主角。
关键词:语文阅读 初中生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也完全围绕着它进行,很多老师都是这样做的。如今的考试方式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例如大量使用课外的阅读作为考题。这就鼓励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同时更加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能力,这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这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仍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一、新课标理念中的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构建、共同创造的过程,有平等、真诚、创新的特点。对话要求消解教师的权威地位,确立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要求师生相互信任,双方表达真实具体的观点和想法;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意识,保持自己独特的声音,独特的存在。师生双方要超越各种成见,在平等、深入的对话中探索真理。阅读教学,就教学内容而言,是对作者心声之“倾听”,学生和教师心声之“倾吐”。就教学过程而言,是师本、师生、生本、生生之间的多重对话过程。学生主体性地位真正的拥有、教师主导性地位真正的发挥才能达到理念中的阅读教学状况。
二、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析很少,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学、讨论、质疑、争辩、探究、学生之间的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很强。我想,我们既然承认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营造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尽量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探究。外国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国情,但值得我们借鉴,他们的模式才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说话、用心倾听学生的声音,使阅读教学因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而有“实质”内容。面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对策:
1、回归本色。
教师要对语文的性质、任务、功能深化认识。尊重语文的性质及阅读教学的规律,语文阅读课就要和语言文字打交道,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诠释、识别、辨认、探究、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领悟作者深寓其中的思想、见解、品德、情操。阅读教学就是要“读”,所谓“读书白遍,其义自见”。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读”,让学生默读、齐读。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遇到不明白的语句或段落,能自觉反复读。问题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学生一旦发现问题,并能自觉地读文本解决问题,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获得成功体验,那么,阅读才会成为学生的需要。教师要整合运用各种资源、手段,为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服务。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随意性越大,漂浮无根,学生所得必受影响。新理念提出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不需要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教学,生成是需以预设作基础。有了这些预设才能使课堂教学“有序”,避免“乱作为”、“乱生发”。扣住文本,品味语言,体悟思想内容和感情,这才是语文课堂的本色,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2、体现个性。
教师要善于发扬自己之长,形成和保持个人教学特色,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读书法,正体现着他们的教学本身充满了个性,富有创造性。这除了得益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更重要的是于漪善于思考反思,勇于开拓、创新。于漪“无恒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游刃有余的境界。这种境界才真正体现出阅读教学的个性。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得了解自己。阅读教学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舞台,教学内容上要着力凸显个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方面,每位教师由于自身的生活阅历、文化背景、审美积淀等诸多不同,当他邂逅同样才情独具的文本时,必然产生独特的,甚至与他人迥然相异的心灵反应。教师在阅读文本时,就应该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另一方面,一个班级的整体状况是不同的,其兴趣、思维、知识状况都是不同的。教师要融入学生的生活,多交流、多沟通,获得更多关于学生的信息,从而设定教学内容。从学生未知的内容为起点,组织教学内容,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注意力;从学生已知的内容为起点,可以提高思维的深入程度。
3、凸现学生。
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现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真正地拥有,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教师给予的,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并掌握自己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有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教师的真正重视。这些主要由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探究能力的不足引起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地真正拥有,可以弥补教师专业素质问题,可以较快地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因为在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对话过程,教学相长,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及主体地位所需的能力地拥有将产生思维的火花。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本,尊重学生的初读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体独立、主动地阅读是前提。其次,营造氛围。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活动空间。对话互动不是被迫的你问我答,而是心灵的沟通与呼应。我们应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广阔的空间。由初读文本而得到的整体印象或疑惑应让学生大胆地表达。教师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初读体验,从而引导深入,生成课堂。最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美。探究性学习、非指示性阅读教学给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阅读的自由,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由于学生本身阅读经验的肤浅零碎,并没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特别强调: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轻视和削弱这种主体性,是真正意义上的目的偏离。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阅读课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