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应减不适负担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m88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负担的。正所谓轻轻松松当不了先进,舒舒服服出不了成绩,工作如此,学习也是如此。有人幻想不用付出,可以轻松地搞好学习,那是做白日梦。学习可以有技巧,但是承受一定的负担是前提。否则,再好再多的技巧,学习的实效也会落空。
  既然如此,为什么“减负”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呢?那是因为学生承受了不少不适负担,这些不适负担超过了学生身心承受能力。放眼人的终身发展,这些不适负担其实是在“减质”。
  “减负”应该由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因为这些不适负担就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
  首先,要减就业人为制造困难之负担。就业单位,尤其是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准入条件之一就是看“出身”,即对所上大学的“级别”进行筛选。这种风气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每个学生尤其是家长和学校的价值追求——分数才是硬道理。这就必然推动了学生身心和学业不适负担的无限增加。放宽入职报考条件,多看毕业生实际能力,尽可能让更多愿意报考的毕业生有机会公平竞争,一定有利于缓解学生、家长和学校对所上大学“级别”的盲目追求。
  其次,要减社会对“好学校”评价标准之负担。好学校,应该体现在给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引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上。但是,现在对“好学校”的评价,社会标准和政府标准是不同的,社会几乎只看学生学业成绩,只看学校升学率。所以每年高考后,各“好高中”极力晒诸如“一本”升学率、高考状元等。同时,还应该减掉所谓“好学生”“好老师”评价标准负担。社会对“好学生”“好老师”的评价也几乎聚焦在分数上,能考高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能教出可以考高分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种评价负担一定会转嫁到学生身上,也是过重负担。
  第三,要减过重课业之负担。不练习不能巩固,不作业不会熟练,不牢记不敢运用,任何习惯的养成基于重复训练。能承受的负担就不是负担,这里强调的是“过重”,作业是否太重,时间是否太满,内容是否太多,要看学生身体负荷和心理负荷力,凡是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的教育行为都属于过重负担。当然,对学校而言,“减负”是面向全体的,“减负”就是要减超标内容,减超前进度,减超量作业。负担是否过重,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个体而言,不宜一刀切。
  第四,要减家长盲目跟风之负担。家长教育行为是否符合规律,直接影响孩子不适负担的多少。不少家长盲目跟风,没有经过很好的论证,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学科竞赛,唯独不规划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课外活动,短期内好像提高了學业成绩,长期看严重妨碍了孩子的终身发展。好家长胜过好老师,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是推动家长不断学习,掌握教育知识,了解儿童发展规律。
  教育应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掌握各种合适的技能,锻炼儿童的意志,磨炼儿童的性格,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体现了这个规律的负担就是有用的负担,背离了这个规律的负担就是无效的负担;推动了这个规律发展的负担就是有效的负担,阻碍了这个规律发展的负担就是过重的负担。无效的负担,过重的负担,就是孩子不适之负担,就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帮助孩子减掉的负担。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河街学校)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如何实现班级有效管理,增强班级向心力、凝聚力,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而班会就是非常值得探讨和实践的教育活动。  转变观念,结合实际,让学生成为“编剧”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越来越注重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有着强烈的表现欲。班主任要转变以往只根据既定安排和节点预设组织班会的模式化操作,将班会活动的主导权让渡于全体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
小学毕业时,老师给我们唱了一首歌:“长亭外,卉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歌的歌名叫《送别》。月15时候,我并不理解歌词的含义,只觉得歌词和旋律都很优美。上初中时,学校在公社驻地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面对后勤社会化的全面推进,高校必须创新国有资产管理策略确保学校资产顺利实现保值增值,健康流转和效益提高。本文从分析高
利用刀豆蛋白A(ConA)诱发实验性小鼠肝损伤模型,研究假密环菌杂多糖Y-HW和活性蛋白对ConA诱导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蛋白产物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onA组血浆TNF-α产物含量为(15.15±1.34)×
记得我们小时候,班级里通常会设置这样几位班干部: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艺委员;老师会给学生颁发这样几种奖状:“三好学生”“文明学生”“优秀班干部”;学校会组织这几类活动:联欢会、拔河比赛、跑步比赛……  现在,我们成了老师,可校园里依然重复着过去的老故事:小红花的奖励未曾改变,“文明学生”的称号未曾变更……渐渐地,班级的活动冷场了,老师的号召不灵了,班级公约失效了,甚至时而能听到学生
无论是在班主任的专业发展中,还是在其师德素养中,我们都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班主任自身的职业认同。许多班主任就是因为不会自我调适,不仅工作难出成效,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