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资源,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本文以陕西省神木县爆发的经济危机为背景,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入手,研究神木县煤炭企业的生存现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神木县煤炭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新形势
一、背景介绍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与山西、内蒙古接壤,全国百强县排名第21位。神木县是中国第一产煤大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依托着巨大的煤炭储量,神木县经济从2002年开始飞速发展,创造了千万亿GDP,并且率先施行了“全民免费医疗”和“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等惠民工程。但是,2013年以来由于煤炭价格下降的冲击,神木县经济遭到重创。
综合多方面因素,可将神木县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煤炭资源,所以煤炭价格的急降瞬间使得全县经济发展停滞;第二,金融市场落后,民间财富投资渠道狭窄,所以出现大量的民间借贷与个人非法集资,大部分民间财富流入煤炭企业,经济高度膨胀最终随着煤炭价格突降破裂,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第三,人民与政府没有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觉悟不高,没有及时扩大产业结构,发展实体经济。基于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入手,以神东煤炭集团为例分析神木县煤炭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给出一些以更好生存发展的改进建议。
二、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作为每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本,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下煤炭企业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一资本,虽有做人力资源规划,但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浅薄,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当做一种战略工具去使用。神木县经过煤炭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许多中大型煤炭企业在生产规模和装备技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企业内部管理范围迅速扩大,员工人数急剧增加。超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是企业的自我膨胀,而非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大部分煤炭企业组织结构臃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混乱。近些年,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神木县作为一个完全依赖煤炭资源的资源型城市,遭遇了巨大的经济危机。如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神木县发展最好的煤炭企业——神东煤炭集团为个例进行分析。该公司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煤炭生产企业,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从最初年产原煤几百万吨的煤炭企业,演变成为如今年产原煤超过2亿吨的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煤炭生产企业。公司下属共有17个矿井,有10个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在管理方面,企业通过改革创新与企业重组,取得重大的发展与进步。可即便如此,也抵挡不住新经济形势的冲击。根据调查发现,神东公司目前全方面开始降低员工的薪酬与福利,员工工作积极性差,加之行业不景气,公司整体产值不停下降。可见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根据调查与分析,神木县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结构设置不合理
组织结构设置臃肿复杂,审批手续多,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如神东煤炭集团:机电管理部和设备管理中心均是组织结构设置的一部分,机电管理部有审批权限,设备管理中心负责设备调配,但矿井一线想要使用设备,得先提报申请到设备管理中心,再由设备管理中心提报到机电管理部审批,来回经历多道手续,审批时限较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大多数煤炭企业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管理人员与生产一线员工比例较大,管理人员多,一线员工少;二是高技能人员少,单一技能人员多;三是正式工与劳务工比例不协调,劳务工所占比重过大。尤其是目前新经济形势下,这些因素都导致企业运转不流畅,甚至承受巨大的倒闭风险。
(二)人员培训不系统
煤炭行业属于传统高危行业,下井作业要求大部分一线员工均为年轻力壮的男士,这就导致员工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许多管理人员也都是从基层晋升的,并且这些员工在从事该行业之前并没有关于矿井工作的经验,企业要想科学良好的运作,就必须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开展系统的培训。然而大多数煤炭企业的培训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的培训再教育。另一方面,培训并没有针对性,培训与个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不能很好的相互作用,加之公司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激励机制不明显,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创造员工潜在的积极性。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这四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目前煤炭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从计划到反馈,不全面不连贯。绩效计划不明确,且没有随时更新;绩效监控不严格,存在许多擅自离岗、迟到早退的现象;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精准,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加之考核过程中存在纰漏,对考核结果不能有效应用,根本没有反馈作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效率低下,员工面对“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状,工作自然没有积极性。
(四)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称为“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称为“保健因素”。所以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要去区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根据工作的性质与员工的心理特性,合理的配置双因素,从而使员工自身价值实现最大化。目前,煤炭企业不仅没有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反而在新形势的压力下,不断缩减工资与福利,更别谈激励,员工对前途一片迷茫,但又苦于整体经济形势不好,放弃该职位也难另辟道路,因此工作效率自然低下,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工作。显而易见,这不是生存的长久之计。
三、改进建议
(一)优化组织和人员结构
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一套新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来适应新的趋势,以确保企业能在艰难时期依旧良好运转。企业管理者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必须考虑的六个关键要素是: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根据煤炭企业现在存在的问题和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在优化组织结构时应着重考虑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即把任务分解成相互独立的工作单元时,应细化到什么程度?细化后的工作单元应根据什么进行合并和组合?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体系上进行改进,充分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编制联系起来。 人员结构的设置是以企业自身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为前提的,然后根据员工的专业、年龄、兴趣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最佳组合状态。面对行业整体煤炭需求降低的形式,企业应当适度的调整在岗职工人数,降低闲置劳动力的人数,提高企业运转速度。
(二)加强系统的员工培训
由于企业发展放缓,资金比较紧缺,对员工的培训必须要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盲目的加强培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得不偿失,收效甚微。对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专业的管理课程培训,掌握精准的管理手段。对于一线矿井员工,应针对每个员工的特性采取多种可选择的形式进行培训,使其最大程度的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技术等。结合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企业员工及时补充新知识,使企业员工始终处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前沿,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企业在大的经济环境下努力壮大,为了使自己不被行业淘汰,个人在企业里更应努力工作。所以在企业生存艰难之际,要淘汰的员工必然就是那些绩效很差的员工。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员工的表现,并作出结果反馈。大部分煤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客观地识别优秀人才。
(四)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当企业满足了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员工也会反过来回报企业,积极努力的投入工作,帮助组织提高绩效。煤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职工的需求,把激励的重点放在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前提上。满足金钱奖励的同时更需考虑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更高层次有所进步,例如企业文化方面。
四、结束语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切实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神木县的煤炭企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只要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并优化不合理的机制,形成一种以适应新形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定能在经济转型与产业转型的艰难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2] 赵焕中,路永友.我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1第15卷第5期
关键词:神木县煤炭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新形势
一、背景介绍
神木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与山西、内蒙古接壤,全国百强县排名第21位。神木县是中国第一产煤大县,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依托着巨大的煤炭储量,神木县经济从2002年开始飞速发展,创造了千万亿GDP,并且率先施行了“全民免费医疗”和“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等惠民工程。但是,2013年以来由于煤炭价格下降的冲击,神木县经济遭到重创。
综合多方面因素,可将神木县此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概括为以下三点:第一,产业结构单一,过于依赖煤炭资源,所以煤炭价格的急降瞬间使得全县经济发展停滞;第二,金融市场落后,民间财富投资渠道狭窄,所以出现大量的民间借贷与个人非法集资,大部分民间财富流入煤炭企业,经济高度膨胀最终随着煤炭价格突降破裂,从而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第三,人民与政府没有忧患意识,可持续发展觉悟不高,没有及时扩大产业结构,发展实体经济。基于新形势下煤炭企业的问题,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入手,以神东煤炭集团为例分析神木县煤炭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并给出一些以更好生存发展的改进建议。
二、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作为每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本,对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当下煤炭企业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一资本,虽有做人力资源规划,但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浅薄,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当做一种战略工具去使用。神木县经过煤炭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许多中大型煤炭企业在生产规模和装备技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企业内部管理范围迅速扩大,员工人数急剧增加。超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是企业的自我膨胀,而非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大部分煤炭企业组织结构臃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混乱。近些年,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变化,神木县作为一个完全依赖煤炭资源的资源型城市,遭遇了巨大的经济危机。如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神木县发展最好的煤炭企业——神东煤炭集团为个例进行分析。该公司是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煤炭生产企业,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从最初年产原煤几百万吨的煤炭企业,演变成为如今年产原煤超过2亿吨的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煤炭生产企业。公司下属共有17个矿井,有10个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特级安全高效矿井。在管理方面,企业通过改革创新与企业重组,取得重大的发展与进步。可即便如此,也抵挡不住新经济形势的冲击。根据调查发现,神东公司目前全方面开始降低员工的薪酬与福利,员工工作积极性差,加之行业不景气,公司整体产值不停下降。可见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根据调查与分析,神木县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结构设置不合理
组织结构设置臃肿复杂,审批手续多,沟通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下。如神东煤炭集团:机电管理部和设备管理中心均是组织结构设置的一部分,机电管理部有审批权限,设备管理中心负责设备调配,但矿井一线想要使用设备,得先提报申请到设备管理中心,再由设备管理中心提报到机电管理部审批,来回经历多道手续,审批时限较长,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大多数煤炭企业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管理人员与生产一线员工比例较大,管理人员多,一线员工少;二是高技能人员少,单一技能人员多;三是正式工与劳务工比例不协调,劳务工所占比重过大。尤其是目前新经济形势下,这些因素都导致企业运转不流畅,甚至承受巨大的倒闭风险。
(二)人员培训不系统
煤炭行业属于传统高危行业,下井作业要求大部分一线员工均为年轻力壮的男士,这就导致员工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许多管理人员也都是从基层晋升的,并且这些员工在从事该行业之前并没有关于矿井工作的经验,企业要想科学良好的运作,就必须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开展系统的培训。然而大多数煤炭企业的培训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的培训再教育。另一方面,培训并没有针对性,培训与个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不能很好的相互作用,加之公司人员结构设置不合理、激励机制不明显,没有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创造员工潜在的积极性。
(三)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这四个部分组成的一个系统,目前煤炭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从计划到反馈,不全面不连贯。绩效计划不明确,且没有随时更新;绩效监控不严格,存在许多擅自离岗、迟到早退的现象;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精准,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加之考核过程中存在纰漏,对考核结果不能有效应用,根本没有反馈作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效率低下,员工面对“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状,工作自然没有积极性。
(四)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感到满意的因素往往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有关,称为“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关,称为“保健因素”。所以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要去区分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科学的激励机制是根据工作的性质与员工的心理特性,合理的配置双因素,从而使员工自身价值实现最大化。目前,煤炭企业不仅没有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反而在新形势的压力下,不断缩减工资与福利,更别谈激励,员工对前途一片迷茫,但又苦于整体经济形势不好,放弃该职位也难另辟道路,因此工作效率自然低下,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工作。显而易见,这不是生存的长久之计。
三、改进建议
(一)优化组织和人员结构
新形势下,企业需要一套新的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来适应新的趋势,以确保企业能在艰难时期依旧良好运转。企业管理者在设计组织结构时,必须考虑的六个关键要素是: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根据煤炭企业现在存在的问题和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在优化组织结构时应着重考虑工作专门化和部门化,即把任务分解成相互独立的工作单元时,应细化到什么程度?细化后的工作单元应根据什么进行合并和组合?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体系上进行改进,充分将员工的需求与企业的编制联系起来。 人员结构的设置是以企业自身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特点为前提的,然后根据员工的专业、年龄、兴趣合理配置,从而达到最佳组合状态。面对行业整体煤炭需求降低的形式,企业应当适度的调整在岗职工人数,降低闲置劳动力的人数,提高企业运转速度。
(二)加强系统的员工培训
由于企业发展放缓,资金比较紧缺,对员工的培训必须要有系统性和针对性,不能盲目的加强培训,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最终得不偿失,收效甚微。对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专业的管理课程培训,掌握精准的管理手段。对于一线矿井员工,应针对每个员工的特性采取多种可选择的形式进行培训,使其最大程度的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生产技术等。结合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企业员工及时补充新知识,使企业员工始终处于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前沿,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
(三)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
企业在大的经济环境下努力壮大,为了使自己不被行业淘汰,个人在企业里更应努力工作。所以在企业生存艰难之际,要淘汰的员工必然就是那些绩效很差的员工。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公平公正的评价员工的表现,并作出结果反馈。大部分煤炭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系统,从而帮助管理者更客观地识别优秀人才。
(四)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员工与企业之间存在一种心理契约,当企业满足了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和要求,员工也会反过来回报企业,积极努力的投入工作,帮助组织提高绩效。煤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与职工的需求,把激励的重点放在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前提上。满足金钱奖励的同时更需考虑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更高层次有所进步,例如企业文化方面。
四、结束语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切实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神木县的煤炭企业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是有一定的基础的,只要其加大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充分利用已有的人力资源并优化不合理的机制,形成一种以适应新形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定能在经济转型与产业转型的艰难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峰.资源型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2] 赵焕中,路永友.我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1第15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