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指人们有目的性地进行的创新思维活动,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的知识,运用新颖、有见地性的思维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用多种方式解答一种类型的题,从整体上、全面地看待一个图形,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自拟自答,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措施
1.提高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建的思维。特点是: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是指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形成新的信息。聚合思维是依据已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去寻求惟一正确的结果。其实,任何认识过程、创造活动,都要经历发散一聚合一发散一聚合这样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2.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而思维的流畅性应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让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割补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都算出了梯形的面积并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正是因为学生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作支撑,推导才得以进行。
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亲切的话语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比赛情况。这充分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想创新
经过大量实践证明,数学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更自然和真实。
例如:在教师在讲解圆的相关知识时,首先绕过学生多举出一些生活中使用或者是见到的圆形物体,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将猩猩骑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自行车比赛的情景。在演示之前,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哪个跑的最快,进而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比赛的全过程。演示结束时,告诉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车轮会最终会得第一的道理。这些都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通过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有很多好处,从而在内心产生了一种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创新。
5.设疑启智,不断创新
数学教学课堂中每一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而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同一来源的材料中探求不同的答案。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既发展了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这样就使学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得以形成,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概念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准备一个有各种物体的纸箱,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猜一猜。再谈一谈,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有时学生会说得很离谱,连一点边都沾不上,这时我总是说:“你再想想好吗?”而从不说“你说的不对”之类的话。只要学生敢于站起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我就给予一定的表扬。
6.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质疑的平台,从而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期间,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用到的一个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载体,从而让学生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现象,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要让学生学会用所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由此看来,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这样一来,学生的手、脑、眼等一同并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探索出新的结果,验证得出的结论等,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启发、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鼓励多样性和个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能的学生,避免权威态度,使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宋筱川.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1).2010.5.
[2]黄小玲.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1.7.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指人们有目的性地进行的创新思维活动,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的知识,运用新颖、有见地性的思维形成新的概念或新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用多种方式解答一种类型的题,从整体上、全面地看待一个图形,用创造性的思维来自拟自答,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创造性思维的方式。
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措施
1.提高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
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在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或者在需要创造性解决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有创建的思维。特点是:新奇、独特、流畅和变通。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是指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尽可能多样化答案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强调对信息的想象和假设,形成新的信息。聚合思维是依据已占有的信息和各种设想,朝着问题解决的方向求得最佳方案和结果的思维操作过程。其特点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强调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并通过对已有信息的理解和运用,去寻求惟一正确的结果。其实,任何认识过程、创造活动,都要经历发散一聚合一发散一聚合这样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2.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而思维的流畅性应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否则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学中有很多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形成丰富的“信息储备”,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才有条件去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让学生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有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用割补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都算出了梯形的面积并总结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正是因为学生有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作支撑,推导才得以进行。
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地减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和学生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朋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和你们一起去开启知识殿堂的大门。”亲切的话语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十分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描绘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画。正是这些生动的画面、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成为我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比赛情况。这充分证明兴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开放的教学情境更能够使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4.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想创新
经过大量实践证明,数学主要来源于生活实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更自然和真实。
例如:在教师在讲解圆的相关知识时,首先绕过学生多举出一些生活中使用或者是见到的圆形物体,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演示将猩猩骑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自行车比赛的情景。在演示之前,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哪个跑的最快,进而再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比赛的全过程。演示结束时,告诉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车轮会最终会得第一的道理。这些都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通过学生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有很多好处,从而在内心产生了一种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创新。
5.设疑启智,不断创新
数学教学课堂中每一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量而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同一来源的材料中探求不同的答案。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既发展了学生积极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这样就使学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得以形成,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概念时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准备一个有各种物体的纸箱,让学生亲自摸一摸。猜一猜。再谈一谈,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有时学生会说得很离谱,连一点边都沾不上,这时我总是说:“你再想想好吗?”而从不说“你说的不对”之类的话。只要学生敢于站起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我就给予一定的表扬。
6.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而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主动为学生构建一个交流、质疑的平台,从而来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期间,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用到的一个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载体,从而让学生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现象,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更要让学生学会用所学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由此看来,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这样一来,学生的手、脑、眼等一同并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会探索出新的结果,验证得出的结论等,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疑问,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启发、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鼓励多样性和个性,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能的学生,避免权威态度,使数学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宋筱川.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1).2010.5.
[2]黄小玲.小学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