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创设有效情境、组织学生有效参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等策略,以期把有效教学的理念具体化为现实的、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入,有效教学也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有学者指出,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好教学”的教学形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有效教学是一种融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价值引导与人格陶冶、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使教与学交感互动、协调平稳推进的“好教学”。[1]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将这种“好教学”的理念具体化为现实的课堂教学策略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认为有效教学的课堂策略应包括创设有效情境、组织学生有效参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等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要使有效教学顺利进行,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以说,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心理前提,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体验,比如成功的喜悦或克服困难后的欢畅。教师要把握每一个可能的时机,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利用语言、奖励的艺术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感,寓教于乐。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应蕴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数学问题,即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或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前后的认识》一课时,上课开始,我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以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叫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以“美丽的森林”画面,采用听音乐、看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与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一起走进“快乐的大森林”。学生兴奋不已,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着我播放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邀请部分学生扮演歌曲中的各种小动物表演动作,并按歌唱顺序排好队站成一排,让学生动起来,寓教于乐,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小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用一句话告诉大家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接下来我通过变换游戏队型、改变队伍方向(向后转)、按学生意愿重新编排位置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后说出小动物的位置。我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体验中感悟其中的奥秘,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位置不同、前后也不同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活动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知识领域。数学游戏多种多样:有猜谜语、对口令、夺红旗、找朋友、表演等。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我设计了找“房子”的游戏。一块绒板上贴有8个不同规格的长、正方形,分别标出长、宽及边长尺寸,代表8栋小房子。我拿出小兔、小狗等8个小动物贴画,每个小动物贴画下面都有一个代表周长的数字,对学生说:“你能根据周长分别找到每个小动物的房子吗?现在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家。”学生都紧张活动起来,找的找,算的算,很快帮小动物找到了家。我给找得最快最准确的小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
二、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有效参与
有效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得当,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发言热情并与其他同学积极讨论。既不能让学生的讨论、交流成为教师的变相讲解,又不让能学生处于无序的闲谈、争论中,而应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路。而讨论、交流就必然要求用语言陈述自己的想法、解题思路。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要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指导学生完成“有9个梨,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怎么放,还剩几个。”让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并列出算式后提问:“余数与除数究竟有什么关系?”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余数与除数”的观察和比较之中,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最后引导学生转入集体讨论。有的学生说:“因为每盘放4个,除数就是4,当除数是4时,余数是1,或2,或3。”我及时插问:“除数是4,余数有没有可能是4呢?”学生回答:“不可能是4,因为有4个梨又可以放一盘。”于是大家得出结论:“余数都比除数小。”这时我让学生进一步补充完整:“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不正是这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先学后教,动手实践
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提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其中一条铁律便是“先学后教”。他认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而教师“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2]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能够“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3]换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通过认真地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其本质属性,然后进行概括总结。这样知识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记得牢,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先学后教并不意味着单一让学生阅读课本、学习材料,有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我让学生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接着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三角形纸和量角器等学具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个内角后相加,有的学生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学生干脆把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块儿形成一个平角。)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整节课的教学都立足于“动手操作”,不仅促进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民主和谐主要是指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和同学关系融洽、平等。教师要关爱学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去尝试而不是被动尝试。教师应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良性竞争,互助合作。有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处于安全、舒适、受到尊重、能满足个体基本需要的课堂环境中,就会努力学习,做出得体的行为,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做出惹是生非的行为。[4]
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师生教学活动,影响着教学质量。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气氛,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那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随之提高,内在的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增强。这样就能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多一些鼓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成功心理、自信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会学习,能学好。
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幽默放松课堂。教师的幽默感可唤起学生积极的注意,增添学习兴趣,从而消除上课的疲劳,振作精神。这样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出合适的单位:教室长80(),有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填“厘米”,我幽默地说:“我们竟然在一个不到1米长的教室里学习,那我们不都成了小人国的人了,这道题做得对吗?”我边说边用米尺演示,这位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这也让其他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样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树立学习信心,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有效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灵活的动态存在。教育工作者在运用有效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学校、学生等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课堂策略,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规律,以及教材本身的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报,2005,(4).
[2]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3]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http://www.being.org.cn/ncs/math/math02.htm#.
[4]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策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入,有效教学也成为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有学者指出,从表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好教学”的教学形态;从中层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思维;从深层次上分析,有效教学是一种教学理想、境界。有效教学是一种融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价值引导与人格陶冶、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使教与学交感互动、协调平稳推进的“好教学”。[1]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将这种“好教学”的理念具体化为现实的课堂教学策略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分析,认为有效教学的课堂策略应包括创设有效情境、组织学生有效参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等等。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要使有效教学顺利进行,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可以说,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心理前提,它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积极的体验,比如成功的喜悦或克服困难后的欢畅。教师要把握每一个可能的时机,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利用语言、奖励的艺术和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感,寓教于乐。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有价值的、有效的,应蕴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数学问题,即能让学生“触景生思”,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或挖掘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
如在教学《前后的认识》一课时,上课开始,我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以各种各样小动物的叫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再配以“美丽的森林”画面,采用听音乐、看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与自己所喜爱的小动物一起走进“快乐的大森林”。学生兴奋不已,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接着我播放歌曲《什么动物出来玩》,邀请部分学生扮演歌曲中的各种小动物表演动作,并按歌唱顺序排好队站成一排,让学生动起来,寓教于乐,进而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小兔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用一句话告诉大家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接下来我通过变换游戏队型、改变队伍方向(向后转)、按学生意愿重新编排位置等形式让学生观察后说出小动物的位置。我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体验中感悟其中的奥秘,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明确方向不同、位置不同、前后也不同的道理。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活动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并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有一定的局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把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知识领域。数学游戏多种多样:有猜谜语、对口令、夺红旗、找朋友、表演等。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时,我设计了找“房子”的游戏。一块绒板上贴有8个不同规格的长、正方形,分别标出长、宽及边长尺寸,代表8栋小房子。我拿出小兔、小狗等8个小动物贴画,每个小动物贴画下面都有一个代表周长的数字,对学生说:“你能根据周长分别找到每个小动物的房子吗?现在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先帮小动物找到他们的家。”学生都紧张活动起来,找的找,算的算,很快帮小动物找到了家。我给找得最快最准确的小组以奖励,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
二、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有效参与
有效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反馈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得当,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发言热情并与其他同学积极讨论。既不能让学生的讨论、交流成为教师的变相讲解,又不让能学生处于无序的闲谈、争论中,而应把问题抛给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路。而讨论、交流就必然要求用语言陈述自己的想法、解题思路。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且要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指导学生完成“有9个梨,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怎么放,还剩几个。”让学生用学具进行操作,并列出算式后提问:“余数与除数究竟有什么关系?”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余数与除数”的观察和比较之中,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最后引导学生转入集体讨论。有的学生说:“因为每盘放4个,除数就是4,当除数是4时,余数是1,或2,或3。”我及时插问:“除数是4,余数有没有可能是4呢?”学生回答:“不可能是4,因为有4个梨又可以放一盘。”于是大家得出结论:“余数都比除数小。”这时我让学生进一步补充完整:“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不正是这节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真正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并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三、先学后教,动手实践
福建师范大学的余文森教授提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其中一条铁律便是“先学后教”。他认为:“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阶段),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而教师“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2]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生能够“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3]换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通过认真地观察、比较、分析、抽象其本质属性,然后进行概括总结。这样知识不仅容易理解,而且记得牢,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有助于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先学后教并不意味着单一让学生阅读课本、学习材料,有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发挥手、口、脑、眼等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我让学生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接着引导学生用准备好的三角形纸和量角器等学具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个内角后相加,有的学生把三个内角折叠在一起形成一个平角,还有的学生干脆把三个内角剪下来拼在一块儿形成一个平角。)最后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180°。”整节课的教学都立足于“动手操作”,不仅促进了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民主和谐主要是指师生关系、课堂氛围和同学关系融洽、平等。教师要关爱学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主动去尝试而不是被动尝试。教师应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激励学生良性竞争,互助合作。有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处于安全、舒适、受到尊重、能满足个体基本需要的课堂环境中,就会努力学习,做出得体的行为,反之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做出惹是生非的行为。[4]
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师生教学活动,影响着教学质量。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创造一种平等、互助、和谐、融洽的气氛,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那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随之提高,内在的学习动机也会随之增强。这样就能开动脑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多一些尊重,尊重每一个学生,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要多一些鼓励,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成功心理、自信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会学习,能学好。
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幽默放松课堂。教师的幽默感可唤起学生积极的注意,增添学习兴趣,从而消除上课的疲劳,振作精神。这样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课堂效率的提高。例如,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填出合适的单位:教室长80(),有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填“厘米”,我幽默地说:“我们竟然在一个不到1米长的教室里学习,那我们不都成了小人国的人了,这道题做得对吗?”我边说边用米尺演示,这位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认识到错误并改正。这也让其他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这样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中,学生才能树立学习信心,课堂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有效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灵活的动态存在。教育工作者在运用有效教学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科、学校、学生等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课堂策略,教师必须遵循学生数学认知活动的规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规律,以及教材本身的结构体系。
参考文献:
[1]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报,2005,(4).
[2]余文森.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中国教育学刊,2008,(11).
[3]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http://www.being.org.cn/ncs/math/math02.htm#.
[4]李军靠,李延.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课堂管理研究[J].教育探索,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