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共同主办的“全国广播惠农工作现场会”10月底在山东举行。中央电台台长王求、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出席并讲话。中央电台副总编辑史敏主持会议。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9个市区县宣传和广电部门的代表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委的相关负责人现场观摩了山东汶上县广播惠农工程建设的进展与成效,交流探讨了如何广泛推进“广播惠农工程”,让广播惠农成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路径,惠及亿万农民生产生活,在巩固党的农村思想舆论阵地中发挥主流作用。
中央电台台长王求在讲话中指出,山东汶上县是全国广播惠农工程建设示范县,在这里召开全国广播惠农工作现场会,参观、交流、探讨广播惠农汶上模式,共商全国广播惠农的战略合作,共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意义非同寻常。这不仅是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实体现。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在致辞中指出,广播惠农是文化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广播具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发送致富经济信息、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等作用,并以其经济实用、便利快捷、内容丰富的传播特点,适应了农村的实际,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这次全国广播惠农工作现场会对深化广播惠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代表深入汶上县广播惠农播控中心、杨店镇滨湖社区、郭仓镇、郭楼镇郝营村等县、镇、村的播控室、农户家中,到汶上润农农民合作社的农业大棚、村街田头,对广播惠农建设的成效进行了现场考察观摩和交流学习。
一、“广播惠农”工程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新探索
“广播惠农”工程是中央电台在实施国家电台文化发展工程的同时,为切实履行国家电台政治使命与时代责任,加强对“三农”宣传与服务,创办国家对农广播——中国乡村之声,并利用中国乡村之声的平台,让广播有效服务农民、惠及农民的公益事业,是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建设路径的一种新探索。
自创办中国乡村之声开展广播惠农工程以来,中央电台立足公益性、突出服务性,利用中国乡村之声的平台,大力宣传、解析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大量有用的农业知识和信息,帮助农民生产,助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一方面,中央电台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涉农部委广泛开展“广播惠农”公益战略合作,生产服务农民的权威、专业、实用的内容;另一方面,与全国县级党委政府开展广播惠农公益战略合作,利用县级调频台和农村大喇叭的广播网络,解决农村广播“最后100米”的问题,真正有效地将中央的声音传到农民耳中,将丰富的生产资讯、健康的文化生活送到农民家中。2012年12月14日,中央电台启动了山东省汶上县“广播惠农示范县”建设,以转播中国乡村之声为契机,汶上县逐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可管可控的农村广播网络体系。
汶上县在原有农村广播覆盖网络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可寻址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点对点、点对片、点对面的远程控制,在县城主要街道、景点、城乡社区和行政村安装可寻址音柱喇叭,在农户家中建设小音箱喇叭,通过汶上县广播电视台94.5兆赫与中国乡村之声并机对接,全天候转播中国乡村之声,早中晚播出部分本地特色广播节目,遇到突发事件授权进行广播信息发布的应急处置,全县全面实现了农村广播“村村响、户户通”,确保三年内覆盖率达98%以上,真正地、有效地将中央的声音传到农民家中,进入到农民耳中。
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中国乡村之声是专门服务“三农”的国家对农广播,是专门为农民创办的公益性广播,没有广告,可信任,可依赖,说的都是农民自己的事,提供的都是农民想要的内容,生动、管用。当地党委政府在调研后认为,“广播惠农”契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有效延伸和提升。在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广播惠农”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可成为继农家书屋、电影下乡等之后又一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二、“广播惠农”工程“惠”及农村每个角落
在山东省汶上县杨店镇滨湖社区,悠扬的广播声清晰悦耳。十字路口,放眼可见电线杆上乳白色精巧别致的“可寻址音柱”。三农资讯、乡村歌曲、保健知识等中国乡村之声的节目每天通过小音箱播出。
除了露天音柱,每个农户家中还有一个可移动小喇叭,村民们不管是在屋外还是家里,都能随时听到广播。据了解,村里的大喇叭每天分四个时段定时播放,而农户家里的小喇叭则由农户自主控制,随开随听,这样既能满足户外收听需求,又可避免扰民。不仅如此,广播节目还不断延伸,走进了田间地头。
汶上县的润农农业科技示范园主要种植各种大棚蔬菜。大棚外一共安装了8个太阳能低音柱,2个大喇叭,另外,大棚内也安装了小音箱。园区负责人崔秀勇说,中国乡村之声播出的农业实用技术和信息,很多都是企业和工人需要的,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听广播,就相当于一边干活一边接受技术培训;另外,一些文艺节目也能调节大家的心情,缓解了农田工作的寂寞,可谓一举多得。园区不仅通过收听中国乡村之声引进优质蔬菜品种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园区还做过一个统计,自从这里每天转播中国乡村之声以后,园区生产效益比以前提高了一成。他们总结,这叫“广播喇叭天天响,百姓知识天天长”,广播已经是园区生产的“晴雨表”,现代农业的“风向标”,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汶上县郭仓镇党委书记张淑星介绍说,“广播惠农”工程拓宽了致富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例如镇上路桥村村民刘英方有20多亩的果园,通过中国乡村之声了解到林下立体养殖技术,就利用现有条件,搞起了林下立体养殖,节支增收。
村民的生产生活因为广播入户正在发生着改变,而这里仅仅是一个缩影。“广播惠农”工程启动一年来,大喇叭在汶上进村入户,以中国乡村之声为节目平台,为当地20多万农民提供政策服务、科技信息和精神娱乐等服务。汶上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郭允贞表示,从一年的试点效果来看,广播惠农工程贴近农村实际,是最契合农村实际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三、中国乡村之声成为农民的贴心伙伴
韩兰山,在汶上县杨店镇王村种了一辈子的地,他告诉记者,广播入户给他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什么时候该给地里打药,打什么药,都一清二楚。加上广播收听便捷,就算他在地里干农活也能同样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
同村的王振伟说,他是听着广播长大的,当时老少爷们凑在一块儿听广播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后来,由于内容单一、不实用,广告也多了,再加上有了电视,广播渐渐退出了乡亲们的生活。直到去年9月,广播又安到了社区的广场绿地、大街小巷,甚至家里也都装上了小音箱。他试着听了一下,发现广播每天转播中国乡村之声,说的都是老百姓贴心的话儿,讲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儿,还没有广告,感觉身边又多了一个老伙计,又找到了小时候听广播的感觉。
在郭楼镇郝营村的村口,记者看到树立的一块“惠农信息宣传栏”,里面张贴的大多都是中国乡村之声播出的内容,宣传栏的内容源于郝营村的村民自发组织的听友会,并通过中国乡村之声的网站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打印出来,再张贴到这个“宣传栏”里,为的是方便其他村民学习。
记者了解到,在汶上县郭楼镇,广播惠农工程的开展后,当地各村还成立了听友会,通过收听节目进行交流讨论。如果还有什么需求,对哪个节目想深入了解,或者听到哪些政策信息,想申请有关的扶持,听友会就通过镇里派到村里的民情联络员,给镇里回报,收集到群众的反馈,再提供进一步延伸的服务。
通过现场会,来自全国基层宣传单位的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感受到这里农民朋友对于农村广播节目的迫切需求和喜爱,不少村民每天收听广播甚至在4个小时以上。可以说,收听中国乡村之声已经成为汶上一景。
四、“汶上模式”启发各地 广播惠农工程将花开乡村
经过现场观摩、深入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区市宣传负责人普遍认为,“广播惠农”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可成为又一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的建设路径。
随着“汶上模式”的不断成熟,广播惠农工程推广工作也将在全国逐步展开。在汶上县举行的全国广播惠农工作现场会上,山东省20多个县市派出代表前来学习经验。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表示,山东省将把广播惠农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摆上工作日程。认真学习借鉴“汶上广播惠农模式”的经验做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提出落实广播惠农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尽快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切实加强领导,加强统筹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健全运行机制,为广播惠农提供有力的组织、资金、机制保障。进一步增强广播惠农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广大农村和更多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宁夏青铜峡广播电台台长林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通过广播在农村地区推出“农村政策直通车”工程,为农民讲解党和政府新政策,但是,只是干巴巴地播读政策文本提不起农民的兴趣,加之收听设备没有通到农户家中,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看了山东汶上的做法,让他眼前一亮。目前青铜峡市已经先期试点,在几个村的广场上放了几个音柱,老乡们都很高兴。在2014年,将把广播惠农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年底将会全部完成。
而在祖国西南边境的广西宁明县,则对发展“广播惠农”工程怀着另外一种迫切的心情,宁明县广电局局长欧文华介绍说,宁明县目前农民人口超过80%,山高林密,农民住得很分散,一个山头住着两三户人家。现在,农民收看电视比较普遍,如果广播再实现村村通、户户响,就更加便捷了,对于应急管理、村务管理都能起到很大作用。另外,宁明县的边境线很长,在边境一线,国外电台的功率很大,所以广播惠农工程在提供给农民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能实现巩固国家文化阵地的作用。
广播惠农“汶上模式”的切实成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县市级宣传单位的目光。湖北仙桃、江西吉安等地也准备将广播惠农列入当地农村文化发展重点项目。
在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中央电台台长王求指出,农村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思想舆论争夺的主要战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甚至决定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创造性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巩固好党的农村思想阵地。王求呼吁,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农村不应该是被遗忘的角落,农民不应该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各县委、县政府应重视农村文化内容建设,积极参与支持“广播惠农”工程,广泛开展“广播惠农”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和中央电台一起打造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筑起一个农村文化的主阵地,让文化惠民真正花开乡村。
(本文编辑:刘浩三)
中央电台台长王求在讲话中指出,山东汶上县是全国广播惠农工程建设示范县,在这里召开全国广播惠农工作现场会,参观、交流、探讨广播惠农汶上模式,共商全国广播惠农的战略合作,共谋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发展,意义非同寻常。这不仅是积极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切实体现。
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在致辞中指出,广播惠农是文化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广播具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发送致富经济信息、满足农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等作用,并以其经济实用、便利快捷、内容丰富的传播特点,适应了农村的实际,深受农民群众欢迎。这次全国广播惠农工作现场会对深化广播惠农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代表深入汶上县广播惠农播控中心、杨店镇滨湖社区、郭仓镇、郭楼镇郝营村等县、镇、村的播控室、农户家中,到汶上润农农民合作社的农业大棚、村街田头,对广播惠农建设的成效进行了现场考察观摩和交流学习。
一、“广播惠农”工程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路径新探索
“广播惠农”工程是中央电台在实施国家电台文化发展工程的同时,为切实履行国家电台政治使命与时代责任,加强对“三农”宣传与服务,创办国家对农广播——中国乡村之声,并利用中国乡村之声的平台,让广播有效服务农民、惠及农民的公益事业,是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建设路径的一种新探索。
自创办中国乡村之声开展广播惠农工程以来,中央电台立足公益性、突出服务性,利用中国乡村之声的平台,大力宣传、解析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同时为广大农民提供大量有用的农业知识和信息,帮助农民生产,助推农民致富,推动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
一方面,中央电台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涉农部委广泛开展“广播惠农”公益战略合作,生产服务农民的权威、专业、实用的内容;另一方面,与全国县级党委政府开展广播惠农公益战略合作,利用县级调频台和农村大喇叭的广播网络,解决农村广播“最后100米”的问题,真正有效地将中央的声音传到农民耳中,将丰富的生产资讯、健康的文化生活送到农民家中。2012年12月14日,中央电台启动了山东省汶上县“广播惠农示范县”建设,以转播中国乡村之声为契机,汶上县逐步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可管可控的农村广播网络体系。
汶上县在原有农村广播覆盖网络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可寻址智能控制技术,实现点对点、点对片、点对面的远程控制,在县城主要街道、景点、城乡社区和行政村安装可寻址音柱喇叭,在农户家中建设小音箱喇叭,通过汶上县广播电视台94.5兆赫与中国乡村之声并机对接,全天候转播中国乡村之声,早中晚播出部分本地特色广播节目,遇到突发事件授权进行广播信息发布的应急处置,全县全面实现了农村广播“村村响、户户通”,确保三年内覆盖率达98%以上,真正地、有效地将中央的声音传到农民家中,进入到农民耳中。
当地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中国乡村之声是专门服务“三农”的国家对农广播,是专门为农民创办的公益性广播,没有广告,可信任,可依赖,说的都是农民自己的事,提供的都是农民想要的内容,生动、管用。当地党委政府在调研后认为,“广播惠农”契合农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有效延伸和提升。在传达党和政府声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多方共赢局面。“广播惠农”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可成为继农家书屋、电影下乡等之后又一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径。
二、“广播惠农”工程“惠”及农村每个角落
在山东省汶上县杨店镇滨湖社区,悠扬的广播声清晰悦耳。十字路口,放眼可见电线杆上乳白色精巧别致的“可寻址音柱”。三农资讯、乡村歌曲、保健知识等中国乡村之声的节目每天通过小音箱播出。
除了露天音柱,每个农户家中还有一个可移动小喇叭,村民们不管是在屋外还是家里,都能随时听到广播。据了解,村里的大喇叭每天分四个时段定时播放,而农户家里的小喇叭则由农户自主控制,随开随听,这样既能满足户外收听需求,又可避免扰民。不仅如此,广播节目还不断延伸,走进了田间地头。
汶上县的润农农业科技示范园主要种植各种大棚蔬菜。大棚外一共安装了8个太阳能低音柱,2个大喇叭,另外,大棚内也安装了小音箱。园区负责人崔秀勇说,中国乡村之声播出的农业实用技术和信息,很多都是企业和工人需要的,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听广播,就相当于一边干活一边接受技术培训;另外,一些文艺节目也能调节大家的心情,缓解了农田工作的寂寞,可谓一举多得。园区不仅通过收听中国乡村之声引进优质蔬菜品种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园区还做过一个统计,自从这里每天转播中国乡村之声以后,园区生产效益比以前提高了一成。他们总结,这叫“广播喇叭天天响,百姓知识天天长”,广播已经是园区生产的“晴雨表”,现代农业的“风向标”,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汶上县郭仓镇党委书记张淑星介绍说,“广播惠农”工程拓宽了致富渠道,增加了群众收入。例如镇上路桥村村民刘英方有20多亩的果园,通过中国乡村之声了解到林下立体养殖技术,就利用现有条件,搞起了林下立体养殖,节支增收。
村民的生产生活因为广播入户正在发生着改变,而这里仅仅是一个缩影。“广播惠农”工程启动一年来,大喇叭在汶上进村入户,以中国乡村之声为节目平台,为当地20多万农民提供政策服务、科技信息和精神娱乐等服务。汶上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郭允贞表示,从一年的试点效果来看,广播惠农工程贴近农村实际,是最契合农村实际的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非常具有推广价值。 三、中国乡村之声成为农民的贴心伙伴
韩兰山,在汶上县杨店镇王村种了一辈子的地,他告诉记者,广播入户给他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变,什么时候该给地里打药,打什么药,都一清二楚。加上广播收听便捷,就算他在地里干农活也能同样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
同村的王振伟说,他是听着广播长大的,当时老少爷们凑在一块儿听广播的情景至今难以忘怀。后来,由于内容单一、不实用,广告也多了,再加上有了电视,广播渐渐退出了乡亲们的生活。直到去年9月,广播又安到了社区的广场绿地、大街小巷,甚至家里也都装上了小音箱。他试着听了一下,发现广播每天转播中国乡村之声,说的都是老百姓贴心的话儿,讲的都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儿,还没有广告,感觉身边又多了一个老伙计,又找到了小时候听广播的感觉。
在郭楼镇郝营村的村口,记者看到树立的一块“惠农信息宣传栏”,里面张贴的大多都是中国乡村之声播出的内容,宣传栏的内容源于郝营村的村民自发组织的听友会,并通过中国乡村之声的网站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打印出来,再张贴到这个“宣传栏”里,为的是方便其他村民学习。
记者了解到,在汶上县郭楼镇,广播惠农工程的开展后,当地各村还成立了听友会,通过收听节目进行交流讨论。如果还有什么需求,对哪个节目想深入了解,或者听到哪些政策信息,想申请有关的扶持,听友会就通过镇里派到村里的民情联络员,给镇里回报,收集到群众的反馈,再提供进一步延伸的服务。
通过现场会,来自全国基层宣传单位的代表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感受到这里农民朋友对于农村广播节目的迫切需求和喜爱,不少村民每天收听广播甚至在4个小时以上。可以说,收听中国乡村之声已经成为汶上一景。
四、“汶上模式”启发各地 广播惠农工程将花开乡村
经过现场观摩、深入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县区市宣传负责人普遍认为,“广播惠农”符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可成为又一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的建设路径。
随着“汶上模式”的不断成熟,广播惠农工程推广工作也将在全国逐步展开。在汶上县举行的全国广播惠农工作现场会上,山东省20多个县市派出代表前来学习经验。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表示,山东省将把广播惠农工作纳入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内容摆上工作日程。认真学习借鉴“汶上广播惠农模式”的经验做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尽快提出落实广播惠农的工作思路和措施,尽快把这项工作开展起来。切实加强领导,加强统筹规划,加大财政投入,健全运行机制,为广播惠农提供有力的组织、资金、机制保障。进一步增强广播惠农工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广大农村和更多的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宁夏青铜峡广播电台台长林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通过广播在农村地区推出“农村政策直通车”工程,为农民讲解党和政府新政策,但是,只是干巴巴地播读政策文本提不起农民的兴趣,加之收听设备没有通到农户家中,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看了山东汶上的做法,让他眼前一亮。目前青铜峡市已经先期试点,在几个村的广场上放了几个音柱,老乡们都很高兴。在2014年,将把广播惠农作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年底将会全部完成。
而在祖国西南边境的广西宁明县,则对发展“广播惠农”工程怀着另外一种迫切的心情,宁明县广电局局长欧文华介绍说,宁明县目前农民人口超过80%,山高林密,农民住得很分散,一个山头住着两三户人家。现在,农民收看电视比较普遍,如果广播再实现村村通、户户响,就更加便捷了,对于应急管理、村务管理都能起到很大作用。另外,宁明县的边境线很长,在边境一线,国外电台的功率很大,所以广播惠农工程在提供给农民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能实现巩固国家文化阵地的作用。
广播惠农“汶上模式”的切实成效,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县市级宣传单位的目光。湖北仙桃、江西吉安等地也准备将广播惠农列入当地农村文化发展重点项目。
在经验交流座谈会上,中央电台台长王求指出,农村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思想舆论争夺的主要战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解放的程度,影响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的进程,影响甚至决定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创造性地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巩固好党的农村思想阵地。王求呼吁,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农村不应该是被遗忘的角落,农民不应该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各县委、县政府应重视农村文化内容建设,积极参与支持“广播惠农”工程,广泛开展“广播惠农”合作,建立长效机制,和中央电台一起打造农村广播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筑起一个农村文化的主阵地,让文化惠民真正花开乡村。
(本文编辑:刘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