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强调主动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的历史课程改革理念。在课改中,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学习现状,通过以疑引路,以情激趣,以练反思三者相结合,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學习,合作学习形成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确保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的学习落到实处。
一、 课前: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自主性学习目标
对所任教的12级1班43位学生调查发现:课前预习的有12人,占班级人数的27.9%。预习中能完成课后习题的10人(约9.3%)。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统计表明:学生们渴望教师能针对性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多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相联系,使他们在目标性学习中少走弯路。针对现状,学习每章节前,教师应先提出该章、节在期末考试或高考中所占地位,分值
分布,常考题型,重难点型,及其分布情况,以及与实际生活联系点等,让学生心理有底,头脑中有个大致概况,并带着问题、知识网络来预习教材。同时针对老师指出的重点知识进行讨论,作符号、制作卡片等以供上课解答疑问。
通过上述活动,引发学生思维,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热情高潮,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 课中:以情激趣,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
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探求知识的源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彩,但不管如何,我们的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的自主学习品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体现学生主体为宗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大组,在课堂上提问,练习。讨论时可由一至二个组操作,其余组评论或补充完善。在讨论中,同组间,同桌间互相交流,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从“我要学”转变到“乐于学”的轨道上来。
(1)倡导微笑式教学,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出亲切的教态,面带微笑。亲切的教态容易感染和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学习,探讨问题,没有居高临下的压力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放松和激活,利于改变在处理教学难点时的沉闷气氛。教师教学语言幽默风趣,增强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2)鼓励生生互动式教学。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开展“生生互动”式教学。将学生们带动起来共同参与到课堂中去,加强同桌、同组、乃至全班学生的交流合作。对此,采用了培养班级学科带头人的措施。利用调查、提问、单元测评等培养5-8名领头军。课中,能营造学生间互相讨论,你追我赶回答问题的气氛;课后,由代表们向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让多数同学感到班级,同学的关爱,感到互动学习的快乐。
三、课后:以练反思,自主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统计:课后能做到及时复习当天所讲内容的有30人,占69.8%;做到回顾反思有10人,占23.3%;主动向老师提问解答疑问的仅有8人,占18.6%。由此可见,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欠缺主动性。怎样解决呢?
(1)反思解题过程,达到反思程序化。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教师在每节课后针对当堂重点知识,选择一定量的练习题,有针对性的巩固知识点。通过一次典型的习题训练后,学生进行如下反思: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严密?解题方法是否新颖?解题结果表述是否完整?还能有别的解法吗?学生将反思所得记于错题集上,以便在学习中随时查阅。
(2)开展反思活动,培养反思习惯。现代化教学务必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并留给学生反思的空间和机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反思活动,可从鼓励学生写学习日志和进行自我评估两方面着手。“学习日志”可以是周记,日记或半期总结等,是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记录,内容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对比和改进,学习过程的反思活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得失体验等。“开展自我评估”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状态,走出困境和迷茫,还能树立自信,坚定信念,进行自我导向和稳定自我情绪的自主学习。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
一、 课前: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自主性学习目标
对所任教的12级1班43位学生调查发现:课前预习的有12人,占班级人数的27.9%。预习中能完成课后习题的10人(约9.3%)。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统计表明:学生们渴望教师能针对性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多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相联系,使他们在目标性学习中少走弯路。针对现状,学习每章节前,教师应先提出该章、节在期末考试或高考中所占地位,分值
分布,常考题型,重难点型,及其分布情况,以及与实际生活联系点等,让学生心理有底,头脑中有个大致概况,并带着问题、知识网络来预习教材。同时针对老师指出的重点知识进行讨论,作符号、制作卡片等以供上课解答疑问。
通过上述活动,引发学生思维,学生明确每堂课的学习目标,围绕目标主动探索。学生学习热情高潮,实现了“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二、 课中:以情激趣,体现学生主体性学习
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探求知识的源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历史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丰富多彩,但不管如何,我们的教学要以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的自主学习品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体现学生主体为宗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4个大组,在课堂上提问,练习。讨论时可由一至二个组操作,其余组评论或补充完善。在讨论中,同组间,同桌间互相交流,营造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从“我要学”转变到“乐于学”的轨道上来。
(1)倡导微笑式教学,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表现出亲切的教态,面带微笑。亲切的教态容易感染和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学习,探讨问题,没有居高临下的压力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放松和激活,利于改变在处理教学难点时的沉闷气氛。教师教学语言幽默风趣,增强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
(2)鼓励生生互动式教学。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开展“生生互动”式教学。将学生们带动起来共同参与到课堂中去,加强同桌、同组、乃至全班学生的交流合作。对此,采用了培养班级学科带头人的措施。利用调查、提问、单元测评等培养5-8名领头军。课中,能营造学生间互相讨论,你追我赶回答问题的气氛;课后,由代表们向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让多数同学感到班级,同学的关爱,感到互动学习的快乐。
三、课后:以练反思,自主延伸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统计:课后能做到及时复习当天所讲内容的有30人,占69.8%;做到回顾反思有10人,占23.3%;主动向老师提问解答疑问的仅有8人,占18.6%。由此可见,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欠缺主动性。怎样解决呢?
(1)反思解题过程,达到反思程序化。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教师在每节课后针对当堂重点知识,选择一定量的练习题,有针对性的巩固知识点。通过一次典型的习题训练后,学生进行如下反思:题目涉及哪些知识点?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严密?解题方法是否新颖?解题结果表述是否完整?还能有别的解法吗?学生将反思所得记于错题集上,以便在学习中随时查阅。
(2)开展反思活动,培养反思习惯。现代化教学务必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习惯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并留给学生反思的空间和机会,开展卓有成效的反思活动,可从鼓励学生写学习日志和进行自我评估两方面着手。“学习日志”可以是周记,日记或半期总结等,是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学习和生活状态的记录,内容可以是学习方法的对比和改进,学习过程的反思活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得失体验等。“开展自我评估”不仅能使学生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状态,走出困境和迷茫,还能树立自信,坚定信念,进行自我导向和稳定自我情绪的自主学习。
总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为前提,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