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孩子(一)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_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英国10年的观察让我认识到,私立学校的教育背景已经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也是一种阶层标志,尽管这种教育背景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我看到很多私立学校的学生最后只上了三流的大学或者根本就没能上大学——对此我感到很困惑:良好的昂贵的教育不是最能保证孩子上顶尖大学吗?
  但是否定的答案,似乎没有影响到父母们为孩子受私立教育而做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决心。父母们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直到他们18岁成年,这才算为孩子“尽到了责任”——这在英国社会俨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
  我曾碰到过这样一群孩子(现在已是成年人了),他们在谈及自己就读的私立学校时,经常掩饰不住那种十分张扬的自豪感,尽管他们的成绩远非理想。我内心坚定的现实主义、坚持付出必要得到最大回报的那部分,常常会问:“既然这样,那么上私立学校为的是什么呢?”这些孩子如果最终上的不过是三流的大学,那么一开始还不如让他们上免费的公立学校呢。
  然而,社会压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很少有父母会不选择私立学校。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放弃装修房子,推迟买新车,一再延迟退休,所求的不过是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即使上私立学校意味着举债甚至陷入破产,很多家庭仍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些牺牲,因为他们要为孩子尽“责任”。
  我一个很要好的英国朋友曾对我说,他生命中最具转折意义也是最受伤的时刻,是15岁时因父亲破产而从私立学校退学。他因为.受不了那种耻辱感、挫败感而辍学,而不是退而求其次上公立学校,尽管他最终还是在一位私人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高中学业。
  让我困惑不已的是,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所谓“社会认可的”私立教育?我觉得这种选择不但没有道理,而且会带来社会分化并需要付出高昂代价,最重要的是,它根本与教育无关、于教育无益。
  这就是今年夏天我看到的英国。最后我问丈夫:“英国的公立中学就那么差吗?它们是否真的那么糟糕以至于有自尊心的父母绝不会送孩子去那里读书?”他回答道:“多数都是不好的,但只是因为这么多负责任的中产阶级父母都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毕竟只有学生喜欢和家长支持的学校才会成为好学校。”
  他上过私立学校的侄子曾对我说:“如果我当初上的是公立中学,我可能会落得个贩毒的下场!”他的话让我感到震惊,他居然也有这种刻板观点,即私立学校是一个想受良好教育的人唯一能够接受的。对于他来说,不上私立学校就意味着要成为毒贩!
  任何社会都有它公认的一些规范和惯例,中国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中国的公办教育质量是非常好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孩子上的是公办还是私立学校不会成为身份的标志。但是城市里的中国父母们却对于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有自己的想法,正如我上期所说的那位上海女士为她25岁的儿子所做的一切,很少会有西方的父母赞同她的做法。
  人们忍不住要问,我们为孩子尽到责任了吗?我们所做的能够真正让孩子们成人吗?还是最终只是教育出了不独立、充满着不切实际的“一切应得”之感的大龄孩子?
  但是社会压力在世界各国都存在,我们很难置之不顾。所以,我们更容易的选择就是为孩子购买良好的教育、买房买车,好让别人拍着我们的背夸奖我们,而不是去质疑我们当下的心态。
其他文献
他看到别人两口子情好,往往欣羡,轮到自己时,又不知如何是好,或许和他跳脱无定的性格有关。  曾读到清初学者毛奇龄的夫人陈何给他的妾倩鬘写的信,忍不住要笑。陈何是个念过书的女子,也会作一诗填词,非只粗知文墨而已,这封信写得很得体,文字也清通。然而这位夫人,又是出名的悍妻。毛奇龄在京时,客人很多,那时他居处狭小,所谓的堂屋,只是用屏风隔出,毛奇龄在外面会客,毛夫人在里面痛骂丈夫,毛奇龄手披书册,口答客
伴随着我国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已然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音乐作为目前繁忙时代背景下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当代处于压力之中的人们带来了心灵上的慰藉,而声乐作为能够通过人声即可传达出自身观念与情感的一种音乐形式,已被绝大多数人所应用与传承。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为促进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声乐教学已形成其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体
被会员们认为“不像上海人”的胡一心,其实有着典型的上海人的小小精明  640。看着网页右下角的点击数字,胡一心心头涌上一阵焦虑。  半个月前,他像喂养孩子一样精心呵护了9年的外来务工者读书会终于办到了网上,开通了“新上海人网”(www.21star.org),提供流动人口政策、上海市居住证办理方法、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实用信息。然而十几天来点击率却少得可冷。    让他着急的还不仅是这个需要他通宵维护
历经一个多世纪风雨沧桑的交大,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聚沙成塔的艰难历程,也见证了这个经受伤痛、经历困苦,却依然走向兴旺的国家的命运    徐家汇,上海最繁华的地标之一。中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在此有着最好的印证和体现。徐家汇商业圈的华山路上,商家林立,车流滚滚。就在这一片极尽商业气息的店铺群里,仍保留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堂式建筑。尽管门前局促,它还是象征性地造起了一座小小中式玉带桥。  
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中国导演张艺谋一两位世界影坛巅峰级的人物在一起谈论电影。两位电影大师之间的碰撞与交流、梦想与坚持,当然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斯皮尔伯格:我看到的第一部中国电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张艺谋:他是我最喜爱的导演,我一直是他的影迷    斯皮尔伯格:  中国电影进入美国市场还是近期的事情,所以我们以前对中国电影并不了解。《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我看的第一部中国影片,印象深极
在瞬息万变的当代中国社会,一个新事物似乎很容易遭遇到这样的命运——迅速崛起,迅速火爆;然后,迅速麻木,迅速厌倦,甚至迅速被人们所遗忘。  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制造的电视传奇不免让人联想起“崛起”、“火爆”,甚至“癫狂”这样的词语。那么,这个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娱乐界最具影响力的新生事物,在今年又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呢?  尽管遭遇种种非议,各种名目繁多的平民选秀节目也蜂拥而起,不可否认的是,“
2006年上半年,“超级女声”刚刚开赛,便被各种争议和事端肢解得面目全非,对它的评判和期待已经很难停留在它的本意和本体上。  一些宿命论者也许已经预言它即将到来的失败;但更多的人,心怀疑问和好奇,饶有兴致地观望着反方的反应。  4月21日,2006年“超级女声”长沙赛区预选赛第一场在湖南卫视播出时,已经有人感到了一些异样。  “选手没有以前那么搞怪了,评委也没有以前那么尖刻了。”这是观众的普遍意见
摘要: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以下简称VR)与教育的融合不断加深,VR在细分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基于VR的腹腔镜手术模拟器(VirtualRealitybasedLaparoscopicSimulator,以下简称VRLS)成为VR技术在医学教育中极具优势和增长点的典型应用场景。实践中,VRLS已被许多医院手术技能培训中心和医学院引入,为医学生手术学习和技能训练提供了
倘人心终究不能向善,有一日明白地狱只是虚声恫吓而已,便坦然为恶,食品里什么东西都敢加,反正毒死的不是他们家里人就行    《老子》又名《道德经》,“道”与“德”都是它的核心概念。在老子看来,德依于道而生,离道愈远,其德愈下。道法自然,所以“上德无为而以为”。这话的意思是说:上德并不是有意而为的,同时也不具有目的性。  譬如子女敬爱父母,出于天性,无须考虑这跟外人的评价有何关系。而一旦社会提倡孝道,
在这个赞叹60年汽车工业成就的年头,小排量汽车看起来终于“复活”了。一个例子是,售价超过15万却比QQ还小的奔驰SMART被引进中国市场;再比如,中国最著名的微型车品牌奥拓推出了新一代车型。  就在两年前,面对市场持续萎缩的情况,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还预测:“如果仍不给微型车优惠政策,最迟在2010年,中国做型车将基本上消失。”  长安汽车市场部部长王俊告诉本刊记者,正是国家的扶持政策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