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英国10年的观察让我认识到,私立学校的教育背景已经成为一种身份象征,也是一种阶层标志,尽管这种教育背景不能保证教育的质量。我看到很多私立学校的学生最后只上了三流的大学或者根本就没能上大学——对此我感到很困惑:良好的昂贵的教育不是最能保证孩子上顶尖大学吗?
但是否定的答案,似乎没有影响到父母们为孩子受私立教育而做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决心。父母们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直到他们18岁成年,这才算为孩子“尽到了责任”——这在英国社会俨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
我曾碰到过这样一群孩子(现在已是成年人了),他们在谈及自己就读的私立学校时,经常掩饰不住那种十分张扬的自豪感,尽管他们的成绩远非理想。我内心坚定的现实主义、坚持付出必要得到最大回报的那部分,常常会问:“既然这样,那么上私立学校为的是什么呢?”这些孩子如果最终上的不过是三流的大学,那么一开始还不如让他们上免费的公立学校呢。
然而,社会压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很少有父母会不选择私立学校。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放弃装修房子,推迟买新车,一再延迟退休,所求的不过是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即使上私立学校意味着举债甚至陷入破产,很多家庭仍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些牺牲,因为他们要为孩子尽“责任”。
我一个很要好的英国朋友曾对我说,他生命中最具转折意义也是最受伤的时刻,是15岁时因父亲破产而从私立学校退学。他因为.受不了那种耻辱感、挫败感而辍学,而不是退而求其次上公立学校,尽管他最终还是在一位私人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高中学业。
让我困惑不已的是,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所谓“社会认可的”私立教育?我觉得这种选择不但没有道理,而且会带来社会分化并需要付出高昂代价,最重要的是,它根本与教育无关、于教育无益。
这就是今年夏天我看到的英国。最后我问丈夫:“英国的公立中学就那么差吗?它们是否真的那么糟糕以至于有自尊心的父母绝不会送孩子去那里读书?”他回答道:“多数都是不好的,但只是因为这么多负责任的中产阶级父母都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毕竟只有学生喜欢和家长支持的学校才会成为好学校。”
他上过私立学校的侄子曾对我说:“如果我当初上的是公立中学,我可能会落得个贩毒的下场!”他的话让我感到震惊,他居然也有这种刻板观点,即私立学校是一个想受良好教育的人唯一能够接受的。对于他来说,不上私立学校就意味着要成为毒贩!
任何社会都有它公认的一些规范和惯例,中国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中国的公办教育质量是非常好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孩子上的是公办还是私立学校不会成为身份的标志。但是城市里的中国父母们却对于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有自己的想法,正如我上期所说的那位上海女士为她25岁的儿子所做的一切,很少会有西方的父母赞同她的做法。
人们忍不住要问,我们为孩子尽到责任了吗?我们所做的能够真正让孩子们成人吗?还是最终只是教育出了不独立、充满着不切实际的“一切应得”之感的大龄孩子?
但是社会压力在世界各国都存在,我们很难置之不顾。所以,我们更容易的选择就是为孩子购买良好的教育、买房买车,好让别人拍着我们的背夸奖我们,而不是去质疑我们当下的心态。
但是否定的答案,似乎没有影响到父母们为孩子受私立教育而做出巨大牺牲和代价的决心。父母们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直到他们18岁成年,这才算为孩子“尽到了责任”——这在英国社会俨然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
我曾碰到过这样一群孩子(现在已是成年人了),他们在谈及自己就读的私立学校时,经常掩饰不住那种十分张扬的自豪感,尽管他们的成绩远非理想。我内心坚定的现实主义、坚持付出必要得到最大回报的那部分,常常会问:“既然这样,那么上私立学校为的是什么呢?”这些孩子如果最终上的不过是三流的大学,那么一开始还不如让他们上免费的公立学校呢。
然而,社会压力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很少有父母会不选择私立学校。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放弃装修房子,推迟买新车,一再延迟退休,所求的不过是让孩子上私立学校。即使上私立学校意味着举债甚至陷入破产,很多家庭仍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这些牺牲,因为他们要为孩子尽“责任”。
我一个很要好的英国朋友曾对我说,他生命中最具转折意义也是最受伤的时刻,是15岁时因父亲破产而从私立学校退学。他因为.受不了那种耻辱感、挫败感而辍学,而不是退而求其次上公立学校,尽管他最终还是在一位私人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高中学业。
让我困惑不已的是,怎么会有这么多人选择所谓“社会认可的”私立教育?我觉得这种选择不但没有道理,而且会带来社会分化并需要付出高昂代价,最重要的是,它根本与教育无关、于教育无益。
这就是今年夏天我看到的英国。最后我问丈夫:“英国的公立中学就那么差吗?它们是否真的那么糟糕以至于有自尊心的父母绝不会送孩子去那里读书?”他回答道:“多数都是不好的,但只是因为这么多负责任的中产阶级父母都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毕竟只有学生喜欢和家长支持的学校才会成为好学校。”
他上过私立学校的侄子曾对我说:“如果我当初上的是公立中学,我可能会落得个贩毒的下场!”他的话让我感到震惊,他居然也有这种刻板观点,即私立学校是一个想受良好教育的人唯一能够接受的。对于他来说,不上私立学校就意味着要成为毒贩!
任何社会都有它公认的一些规范和惯例,中国也不例外。幸运的是,中国的公办教育质量是非常好的,对于多数人来说,孩子上的是公办还是私立学校不会成为身份的标志。但是城市里的中国父母们却对于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有自己的想法,正如我上期所说的那位上海女士为她25岁的儿子所做的一切,很少会有西方的父母赞同她的做法。
人们忍不住要问,我们为孩子尽到责任了吗?我们所做的能够真正让孩子们成人吗?还是最终只是教育出了不独立、充满着不切实际的“一切应得”之感的大龄孩子?
但是社会压力在世界各国都存在,我们很难置之不顾。所以,我们更容易的选择就是为孩子购买良好的教育、买房买车,好让别人拍着我们的背夸奖我们,而不是去质疑我们当下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