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资料,不止让文豪离我们近一点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bedw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有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不少名家经典作品,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由茨威格写的《列夫·托尔斯泰》。通过学习此类课文,能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对经典著作产生更多的阅读兴趣 。
  一、数次尝试,雾里看花
  在和学生共同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时,曾有过这样的尝试:
  尝试一,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通过品读文字,走近托翁。效果:不理想。学生除了学会欲扬先抑手法,离托翁很远。
  尝试二,学生诵读课文,教师讲解托翁生平,理解托翁。效果:不理想。学生除了知道托翁著作了多少影响深远的文章外,并没走近托翁。
  面对两次不理想的教学设计,做了如下思考:教师应该怎样通过一篇文章,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托翁,理解托翁的心灵,理解茨威格在文末所说的:“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最后尝试精选相关资料,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提出疑惑,探讨交流,得出感悟,效果理想多了。
  二、精选资料 走近托翁
  精选了三份资料,分别是:百度百科托尔斯泰的生平,含主要作品、作品的大致内容等;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含晚年思想变化、他和亲人之间的关系等;从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的回忆录中,摘选的相关内容。
  (一)分发资料,激疑存疑。要求学生就分发的资料进行自由阅读后,思考并小组内自由发言讨论,由小组长进行记录。发言的内容可以是感受最深的一点,可以是存在的疑惑,也可以是根据资料能够解决他人疑惑的回答。一石激起千层浪,托尔斯泰作为影响世界文坛的一代文豪,竟然还有这许多“背后的故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各小组开始了激烈的讨论。
  (二)全班讨论,走近托翁。小组内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就提出来在全班进行探讨。问题主要集中在:托尔斯泰的不幸主要来自哪里?索菲亚作为名人妻子的不幸,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生一:我认为托尔斯泰的不幸是他自己造成的,他作为一个贵族,却想过和农民一样的生活。他这种普世想法固然不错,但不可否认不同阶级的人要想完全融合在一起是比较困难的。
  生二:我在想,其实托尔斯泰大概是知道他自己的悲剧的:这大概可以从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妮娜》中看得出来,我觉得列文就好像是他自己。
  师:你是说他在作品中让列文的改革失败,其实就是知道他自己的悲剧。
  发言持续了很久,大文豪托尔斯泰离学生更近了。
  三、尝试总结,亲近托翁
  余文森曾说,教学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究竟成效怎样,可以采用检查性的反馈教学,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情况,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从抽象到具体,也便于教师科学地控制教学过程。因此,可以请学生尝试和教师一起做总结。
  生一:茨威格花大篇幅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其实是想告诉我们,托尔斯泰没能得到他应有的那一份幸福,是因为他的眼睛太犀利,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的心灵因此受到震动,他紧跟上的行为却让别人也让自己受到了伤害,所以,他是不幸的。
  生二:索菲亚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嫁给名人,如果要嫁,也要在自己更有名的情况下。不然,作为人个体的价值根本得不到体现。
  师:通过这篇文章以及相关资料的学习,在我们心中,托尔斯泰已经不止是一个写了许多作品的大文豪,他更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情绪、有奉献、也有过错的立体多面人。
  四、课后拓展,亲近阅读
  “读书是自主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拓展知识,提升理性,丰富感性,有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阅读可以坚定我们的人生方向。”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亲近阅读,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自由介绍一些与托翁同时期有名的作家的作品。让教师完全意外的是,有的学生在好书推荐栏里推荐到托尔斯泰的朋友屠格涅夫的《父与子》。
  从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课文来看,课前精选相关资料,不但能减轻教师课堂教学的负担,还能让学生更快速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的理解,不是教师讲授时“绑架”式的理解,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会意”,学生因此学会了多角度地评价一个人,对名人自然会有多角度的理解。
其他文献
对于教师来说,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始终是令人“心惊胆战”的一项艰巨任务,长期以来,作文“难”的状况一直没见改观。这样的现状,无疑让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如何教学生写作文!  一、 改变观念,留心观察  作文最主要的是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写出真情实感。因此,要教育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留心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去观察感受,理解
期刊
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为显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重要性的弱者或者不重要,相反,学生能够真正实现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与教师有着莫大的联系。为此,文章以“语文教学中的以学定教”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为众多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语文教学以学定教的实施  1.认清学习实质,进行以学定教  学习是一种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活动内容安排,使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践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并且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实践中形成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目的,必须要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把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我是从以下方面做起的:  一、改变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课中要想达到培养学
期刊
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全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就开始向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转化,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并不取决于教师反复的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就变得尤其重要,让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要“学会”到要“会学”
期刊
有的学生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也许这就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吧!体验作文就是让学生把对文本的感悟与对人生的体验结合起来,不断获取富有伸缩性和吐纳性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化为自己认识领域的个性所有物,用恰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潜能在体验中发展,智慧再感悟中生成。”体验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探索活动。实践体验作文教学是推动教师向新课程迈
期刊
在传统方式的教学过程中,三尺讲台上的教师往往是在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解,煞费苦心地从写作背景讲到段落大意,费尽心血地从中心思想讲到写作特点。然而,几堂课之后,望尽台下学子,眼前一幅幅仍是绞尽脑汁、抓耳挠腮的景象,又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抽象的“写作五大环节”的讲解,往往讲不出写作的实质。一个个专有名词,亦无法真正引导学生弄清“写作是什么”、“为什么写作”、“如何很好地完成写作”这些道理。对书本上
期刊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时,往往只抓“主要的”进行分析,常常忽略了作品中着墨不多的那些“次要”内容。用这种方法去解读高考中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就会无法全面领悟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有时候想要表现“主体”,但又不直接写,而是通过那些“次要的”来写,以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常常可以起到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次要的”内容在作品中的作用也举足轻重,不可忽视。  
期刊
现代文的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板块,现代文阅读既是化育精神、建树人格的有效途径,也是形成思维、积淀人生智慧的重要载体,更是养成兴趣习惯、建构阅读知识、体悟阅读方法的实践过程。对于中学生来说,现代文的阅读促进了他们逐渐构建、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可以说,阅读对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世界观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然而,当今学生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真可谓谈“读”色变,每次答题时
期刊
《蜀道难》与《琵琶行》皆是千古传颂的名篇,杜甫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指《蜀道难》这首诗而言的。毫无疑问,李白以他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以说是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一曲华章《琵琶行》,令无数“天涯沦落人”为之泣泪。作者运用大量的拟声词、叠词和恰切的比喻,生动地摹画出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那震撼人心的力量。琵琶女通过时而高
期刊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一篇优秀的作文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鲁迅先生说:“好文章是一剂良药,抚平你心中的伤痕。”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写出好文章呢?如果他们写出的好文章没有得到适合的认可与赏识,那岂不是一件憾事?所以,处理好作文讲评课就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最佳平台,同时,也是给写作困难的学生创造一次契机。通过作文讲评课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可行的途径,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