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性事业单位是指不以经济利益为组织的最终目标,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此类单位基本由政府出资保障,其产品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主,且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己任,因此,在绩效评价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推进,全面有效落实绩效评价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这方面,某公益类博物馆的一些内部评价方法值得借鉴。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各类人才短缺等情况,都需要企业通过实施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招募、激励及培养人才,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绩效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作用。考核是把组织标准与员工工作结果相比较,用于考量员工工作结果的过程;绩效评价是对考核结果的总结和应用,没有评价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意义的。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2006年《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为指导文件,开始逐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改革的机制体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的改革进程。在改革中,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及完善影响重大,在单位人才培养、人才梯度建设及提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都举足轻重。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面临的挑战
绩效评价在企事业单位中都承担着重要作用,但事业单位相较于企业,在落实绩效评价时常常遇到困难:第一,事业单位不以经济利益为组织的最终目标,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非营利属性,造成了其工作难以量化的问题;第二,事业单位涵盖我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多个方面,不同领域的单位在规模及从事的主要工作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第三,事业单位的属性及成立时间不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关注度及工作经验也有较大差异。在对事业单位开展的问卷调查中,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不能与单位工作紧密结合的问题还广泛存在。
绩效评价的背景
公益类博物馆是指非赢利性地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博物馆的公益性体现在它是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类博物馆承担着科学科普传播的重要属性,员工中科研人员占比较大,从事包含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文物、科技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工作,单位在合理调动人才的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其优势,产生积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
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某公益类博物馆的绩效评价体系,能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称的职工进行分类评价。以明确的岗位说明书为基础,结合职工实际工作情况,用分类与分级考核相结合、成果与职责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可采用部门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某公益类博物馆为例,对部门的绩效评价由三类评价数据组成:第一,来自到馆参观的观众对博物馆整体环境、设备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第二,通过上级单位组织开展的馆际互评数据,包括馆藏数量、展览数量及质量、科研科普业务能力等方面;第三,来自馆内绩效评价委员会对博物馆内部工作的评价数据,数据主要针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展开。个人绩效评价建立在部门绩效评价的基础之上,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及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由于各部门工作重点不同,绩效评价的指标及分配权重也要与工作实绩相符,适当调整。
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考核就不能开展评价,缺少评价的考核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要以明确部门实际情况为基础,依据员工的类别、等级、工作内容等情况,选取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并对不同类别的指标赋予权重,再对指标进行数值统计,划分评定考核等级,进而对评价不同的员工实行不同的分配或奖惩方法。
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还要结合公益性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特点,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医院、研究院所等。以某公益类博物馆为例,其代表性工作以自然科学类科普和科研为主,工作岗位具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但工作成果却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因此,在评价指标选取上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落实细化,来提升绩效评价的效率。
切实落实绩效评价,有效利用评价结果
由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还没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价模式,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很多单位在自身规模、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等方面还存在差异,因此局限于内部的绩效评价效力有限,建议引入第三方考评机构与内部评价相结合,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第三方机构由社会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能够根据单位类别、类型及发展实际等情况,制定适宜的绩效考评计划,更好地发挥绩效评价作用。
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是绩效评价价值的重要体现。在结果运用上,一定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某公益类博物馆为例,绩效评价为奖励性绩效分配提供了依据,评价为“优秀”的员工,在职务晋升、馆外培训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评价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员工,在下一年度的绩效分配上会做一定的下调,并面临岗位调整的情况。
加强绩效评价监督作用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还存在一定的主观影响因素,需要单位内部从上到下加强监督。首先,在单位内部树立工作新风,从根源上公正、公平地落实员工绩效考评。其次,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了评价人对被评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提高了绩效评价的有效性。最后,增加绩效评价的复核环节。在评价结果应用中,注重员工反馈,面对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勇于不断完善及优化。
绩效评价的有效落实,离不开评价监督。监督机制有利于反映员工实际的履职情况,并能对其工作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监督机制也促进了单位绩效改革,并带动了单位整体和谐有序发展。
綜上所述,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绩效评价工作中,全面把握面临的问题及难点,从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切实落实绩效评价,有效利用评价结果;加强绩效评价监督作用方面,努力为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创造条件,提高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质量。
(北京自然博物馆)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及其所面临的问题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各类人才短缺等情况,都需要企业通过实施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来招募、激励及培养人才,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绩效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作用。考核是把组织标准与员工工作结果相比较,用于考量员工工作结果的过程;绩效评价是对考核结果的总结和应用,没有评价的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意义的。
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2006年《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为指导文件,开始逐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有关部门都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改革的机制体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的改革进程。在改革中,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及完善影响重大,在单位人才培养、人才梯度建设及提升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都举足轻重。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面临的挑战
绩效评价在企事业单位中都承担着重要作用,但事业单位相较于企业,在落实绩效评价时常常遇到困难:第一,事业单位不以经济利益为组织的最终目标,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非营利属性,造成了其工作难以量化的问题;第二,事业单位涵盖我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多个方面,不同领域的单位在规模及从事的主要工作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第三,事业单位的属性及成立时间不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关注度及工作经验也有较大差异。在对事业单位开展的问卷调查中,绩效评价流于形式,不能与单位工作紧密结合的问题还广泛存在。
公益类博物馆的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的背景
公益类博物馆是指非赢利性地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博物馆的公益性体现在它是非赢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益类博物馆承担着科学科普传播的重要属性,员工中科研人员占比较大,从事包含自然科学、人文、历史、文物、科技等多个方向的研究工作,单位在合理调动人才的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其优势,产生积极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
绩效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某公益类博物馆的绩效评价体系,能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称的职工进行分类评价。以明确的岗位说明书为基础,结合职工实际工作情况,用分类与分级考核相结合、成果与职责考核相结合、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可采用部门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某公益类博物馆为例,对部门的绩效评价由三类评价数据组成:第一,来自到馆参观的观众对博物馆整体环境、设备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调查问卷;第二,通过上级单位组织开展的馆际互评数据,包括馆藏数量、展览数量及质量、科研科普业务能力等方面;第三,来自馆内绩效评价委员会对博物馆内部工作的评价数据,数据主要针对各个部门的具体工作展开。个人绩效评价建立在部门绩效评价的基础之上,绩效评价指标包括综合绩效评价指标及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指标。由于各部门工作重点不同,绩效评价的指标及分配权重也要与工作实绩相符,适当调整。
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建议
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考核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考核就不能开展评价,缺少评价的考核结果是没有意义的。绩效评价体系的确立,要以明确部门实际情况为基础,依据员工的类别、等级、工作内容等情况,选取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并对不同类别的指标赋予权重,再对指标进行数值统计,划分评定考核等级,进而对评价不同的员工实行不同的分配或奖惩方法。
绩效评价指标的确立,还要结合公益性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特点,如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医院、研究院所等。以某公益类博物馆为例,其代表性工作以自然科学类科普和科研为主,工作岗位具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但工作成果却在短期内难以体现,因此,在评价指标选取上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落实细化,来提升绩效评价的效率。
切实落实绩效评价,有效利用评价结果
由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还没形成较为成熟的评价模式,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而言,绩效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很多单位在自身规模、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等方面还存在差异,因此局限于内部的绩效评价效力有限,建议引入第三方考评机构与内部评价相结合,提高绩效评价的质量。第三方机构由社会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能够根据单位类别、类型及发展实际等情况,制定适宜的绩效考评计划,更好地发挥绩效评价作用。
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是绩效评价价值的重要体现。在结果运用上,一定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某公益类博物馆为例,绩效评价为奖励性绩效分配提供了依据,评价为“优秀”的员工,在职务晋升、馆外培训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评价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员工,在下一年度的绩效分配上会做一定的下调,并面临岗位调整的情况。
加强绩效评价监督作用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还存在一定的主观影响因素,需要单位内部从上到下加强监督。首先,在单位内部树立工作新风,从根源上公正、公平地落实员工绩效考评。其次,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减少了评价人对被评价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提高了绩效评价的有效性。最后,增加绩效评价的复核环节。在评价结果应用中,注重员工反馈,面对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要勇于不断完善及优化。
绩效评价的有效落实,离不开评价监督。监督机制有利于反映员工实际的履职情况,并能对其工作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监督机制也促进了单位绩效改革,并带动了单位整体和谐有序发展。
綜上所述,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评价的发展,对促进我国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绩效评价工作中,全面把握面临的问题及难点,从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切实落实绩效评价,有效利用评价结果;加强绩效评价监督作用方面,努力为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创造条件,提高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质量。
(北京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