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实践与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意识 ,是一种发现、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教学中 ,教师应唤起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并使其在创新意识引导下 ,产生创新动机 ,树立创新目标 ,发挥创新潜力。
  【关键词】科学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 ,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学生创新意识的唤起和扶持
  创新意识即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意识 ,是一种发现、探求问题的心理趋向。教学中 ,教师应唤起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并使其在创新意识引导下 ,产生创新动机 ,树立创新目标 ,发挥创新潜力。
  (1)保护好奇心理 ,唤起创新意识。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 ,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 ,就能主动的去钻研 ,这种好奇心如不培养和扶持 ,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 ,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 ,作为教师 ,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 ,并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如讲《反冲》一课时 ,教学中设计的瓶子喷水实验 ,目的是让学生观察当水从瓶底喷出时的方向和瓶子转动的方向是相反的 ,但教师提出让学生汇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时 ,很多学生都说,水倒得越多瓶子转得越快,这虽不是教师所期望能够得到的实验目的,但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而要对学生的看法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观察当瓶子转动快时,水喷出的方向是怎样的,从而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达到实验目的。
  (2)构建创新情境,扶持创新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新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扶持创新意识。如教学《热传导》一课时,可用下面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捕捉问题。教师把热水倒入不锈钢杯中,让学生摸一摸杯壁和杯把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学生很快做出反应:“盛有热水的杯子杯壁和杯把为什么也是热的?热是怎样传到杯壁和杯把上的?”。这样自然打开了学生探究的大门,揭示了本课研究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玻璃棒、小木棍、塑料尺、细铁棒)提出问题,经过一段实践的实验和观察,就有学生提出许多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固体材料都有热传导的本领?”“金属材料铜、铝、铁热传导的本领一样吗?”……在概括了固体材料有热传导的性质后再启发:“谁还有问题提出来?”有的学生提出:“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有热传导的性质”等问题。尽管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新发现或创新,但对学生而言都是新的事物,这是创新的起点。因此,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创新情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扶持是至关重要的。
  2 学生创新精神的启迪和激发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经过独立思考产生新的认识、发现新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当然,学生的这些表现可能还不够成熟,但教师要抓住这些创新思维的火花积极引导,从而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营造良好氛围,拓展创新思维空间。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急于得出结论,在研讨事实时,对学生限制多,放手少,使学生难于主动的研究问题,只有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最大限度的活跃起来。因此,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促进求知欲的滋长,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刺激新思维的开拓。如:《轮子》一课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的主动参与,设计完成了实验,并得出“轮子能省力”的结论。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闪现出来,有的学生说:“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不全部用铁做呢?”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纷纷讨论着,并发表各自的看法:“用铁做太重。”“用铁做花钱太多。”“用铁做骑车时会颠的”。这表明:小学生的创新潜力,完全可以培养出一定的创新思维。
  (2)引导发散思维,训练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为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作为科学教师应该更好地挖掘教材中的各个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教材实验:拿一只瓶子,瓶口塞紧带漏斗的瓶塞,把水倒进漏斗,观察水是否能流进瓶子里;再把瓶塞松一松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水流进了瓶里;你还有其他方法能让水流进瓶子里吗?学生思考后,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有的说可以在瓶塞上开一个小孔;有的说可以在瓶子上凿一个洞,……学生的交流使他们获得了意外的信息或“灵感”。学生的畅所欲言,正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结果。
  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他不仅体现在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而且还体现在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并能在某些知识间建立联系,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上。如果学生对某一事情能亲手实践一下,能促进创新思维的迸发和创新能力的显露。如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材料并让学生想办法证明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学生通过讨论回答:“可以把这些材料连到电路中实验”,“可以用这些材料代替开关或导线连到电路中去”,“把这些材料分别连到电路中,看小电珠是否发光,发光就说明材料导电,不发光就说明材料不导电” ……学生通过思考,想出很多验证方法,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试试材料是否导电。学生们的研究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研究、探索。通过实验发现:有些材料能使小电珠发光,说明他们能导电;有些材料不能使小电珠发光,说明他们不能导电。在这个实验过程中,不仅是学生获得了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突出学生的实验,让学生经历“搞科学”的过程,比获得最终结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更加重要。
  总之,每个学生身上都蕴含着创新潜能,只有从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锻造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摘要】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提倡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交流、沟通。把过去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变为“师生互教互学”。那么,要提高数学课堂的互动性的高效性应从以下五方面入手:一、在教学中注入爱;二、让学生主体参
期刊
【摘要】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能够更好的突破,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远程教育;数学教学;运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靠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主动性、创造性受到限制,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要营造创新的氛围,训练学学生质疑、求新的精神,诱导求异思维,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进程始终。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文创新能力; 鼓励质疑; 诱导求异思维  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有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面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小学语文课程担负的重任。  1
期刊
【摘要】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科学激疑; 操作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
期刊
【摘要】目前,我们正处于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期和发展期。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达到三维教学目标之间高度和谐;必须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必须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思维对话,达到关系平等、情感融洽、充满人文精神的境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这样的一种追求,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能力培养; 学具运用; 多向质
期刊
【摘要】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难学,枯燥无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由于思想品德科属于中考科目,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效率,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当务之急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的高低与学习效果的好坏是密切联系的。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以新课标要求为标准,以学生为本,运用科学的方法,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激发兴
期刊
【摘要】小组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确立运用小组学习的策略,如遵循小组学习的基本原则、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问题等,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学习; 课堂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有效性  把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是一种开展教学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小组学习的教学策略是卓有成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活跃”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互动,碰撞出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在课堂上,我主要是从以下几点入手,让学生获得充分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应尽可能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模拟真实情景,贴近生活,加强直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力求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活泼,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以此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互动; 师生关系; 课堂气氛; 英语交际  英语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
期刊
【摘要】聋儿因听力障碍,造成掌握语言困难,他们有嘴说不出,失去了和正常人交往的机会。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展聋儿语言。  【关键词】语言能力; 积累语言; 丰富语言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聋儿因听力障碍,造成掌握语言困难。由于没有有声语言,他们无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知识,思维只停留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有嘴说不出,失去了和正常人交往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展学生的语言,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