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底,IBM将旗下PC业务以12.5亿美元的价格,转让给联想集团;2010年,国内老牌IT企业方正集团将PC业务出售给宏碁公司,转型行业应用解决方案;2011年2月,戴尔CEO Michael Dell在电话会议中宣布,为保持利润率,将缩减部分PC销量,重点转攻服务咨询;2011年8月,时任惠普CEO的李艾科决定,关闭WebOS的硬件业务,剥离PC业务,并豪掷102亿美元并购英国第二大软件厂商Automy。
尽管惠普剥离PC最终演变为一个“乌龙事件”,但这并不妨碍一个明显的趋势——10年中,PC大佬们在不断向转型服务的道路靠拢。然而软件服务的高利润,对他们来说并不等于高枕无忧。
来自服务的挑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竞争。
硬件厂商转服务,IBM已经先入为主。为应对竞争,同时也是顺应产业发展,戴尔收购管理咨询公司毕博中国,并将其更名为戴尔服务,基于戴尔的后端和硬件,提供一系列的前端咨询,以及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不过,戴尔要想在服务市场上保持持续增长,光凭收购显然不够。“很多客户认为,硬件厂商的服务只做售后、维保、售前安装、调试等工作,要改变这种印象是需要时间的。”戴尔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应用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总经理王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合后的戴尔服务为客户带来的是管理资询、战略、流程梳理、系统集成、系统应用软件的维护等系列服务。”
与具有先行优势的IBM、惠普相比,戴尔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戴尔并没有像IBM一样放弃硬件,它在PC市场仍然拥有品牌优势。这对戴尔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入口。王强说:“我们发现,用户希望选型的过程越短越好,因为选厂商的时候不会有产出,建好系统才会对业务有所帮助。如果我们通过PC后端维护已经在用户心里建立了信任,那么推广其他前端服务就会更加水到渠成。”
“其次,在行业选择上,戴尔正集中精力做好我们能做的事情。”王强说。一个公司要做进入中国的战略,可能会找麦肯锡;要做财务咨询、财务系统流程设计,会找安永和德勤;而关于端到端的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应用、业务、流程、咨询、基础架构和支持,以及云计算的战略、实施,则是戴尔服务的主攻方向。
“未来,中小企业将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王强说,“大企业方面将会侧重石油、石化、电信、金融领域的服务咨询业务。”
转型后遗症
同Oracle收购硬件厂商一样,硬件厂商要想在服务领域大展拳脚,当然要同软件行业优势互补。
据悉,2013财年戴尔公布了6项收购。其中最新一项是收购IT管理软件提供商Quest Software公司。“Quest Software的IT管理产品将扩展和增强戴尔的软件产品组合。”戴尔软件部门总裁John Swainson称。
那么,充实了产品线后,CEO就要面对巨额收购所带来的不太漂亮的财报压力。
比如2008年,惠普收购EDS后利润率相对偏低,直到2012财年的第三季度,才一次性计入与EDS业务相关的108亿美元资产减记,导致该季度净亏损88.57亿美元。
而在戴尔2013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戴尔总营收为1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而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台式机和移动业务的收缩。
尽管如此,硬件企业在软件与服务领域的布局,已经开始显现成果。
根据惠普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惠普服务首次超过PC销售额,成为惠普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戴尔201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也显示,戴尔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营收同比增长6%,达4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34%,并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毛利润。
“我们正在对业务进行转型,这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季度或是一个财年,而是长期传递具有差异化的客户价值。我们的战略非常清晰,戴尔正在构建一套领先的解决方案组合,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目标。”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 Dell表示。
评论
PC不再是惟一
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8%。而另一份预测数据更打击了硬件厂商信心——Gartner预计2012年全球PC出货量将为3.63亿台,相比去年的3.65亿台缩水0.4%,这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之后PC市场首次萎缩。在服务器市场,谷歌、亚马逊等企业迅速崛起,他们提供的云服务让中小企业不必再购买硬件厂商的服务器,这对本来不景气的硬件市场又是一个不小打击。
因此,除了追求规模制造和微利生存的联想、宏依然钟情于PC市场,惠普、戴尔等硬件厂商早已不再恋战。而硬件厂商要克服整个市场增长率下降的问题,只有两种手段。
一是,扩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销售比重;二是,向软件咨询与服务方面转型。但是,硬件厂商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并非易事。近几年,三星和苹果的兴起,让诺基亚、黑莓等老牌手机商都难以招架,更别提在手机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产品研发上都还欠缺的PC新军。因此,着重布局咨询与服务业对传统硬件厂商来说是走出阴霾的更合理选择。HP、IBM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作为后来者,据2012财年财报显示,戴尔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和服务的销售等。其实,硬件厂商再战江湖已经来到,只是武器不同而已。(文/王博)
尽管惠普剥离PC最终演变为一个“乌龙事件”,但这并不妨碍一个明显的趋势——10年中,PC大佬们在不断向转型服务的道路靠拢。然而软件服务的高利润,对他们来说并不等于高枕无忧。
来自服务的挑战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竞争。
硬件厂商转服务,IBM已经先入为主。为应对竞争,同时也是顺应产业发展,戴尔收购管理咨询公司毕博中国,并将其更名为戴尔服务,基于戴尔的后端和硬件,提供一系列的前端咨询,以及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
不过,戴尔要想在服务市场上保持持续增长,光凭收购显然不够。“很多客户认为,硬件厂商的服务只做售后、维保、售前安装、调试等工作,要改变这种印象是需要时间的。”戴尔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区应用及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总经理王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合后的戴尔服务为客户带来的是管理资询、战略、流程梳理、系统集成、系统应用软件的维护等系列服务。”
与具有先行优势的IBM、惠普相比,戴尔也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戴尔并没有像IBM一样放弃硬件,它在PC市场仍然拥有品牌优势。这对戴尔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入口。王强说:“我们发现,用户希望选型的过程越短越好,因为选厂商的时候不会有产出,建好系统才会对业务有所帮助。如果我们通过PC后端维护已经在用户心里建立了信任,那么推广其他前端服务就会更加水到渠成。”
“其次,在行业选择上,戴尔正集中精力做好我们能做的事情。”王强说。一个公司要做进入中国的战略,可能会找麦肯锡;要做财务咨询、财务系统流程设计,会找安永和德勤;而关于端到端的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包括应用、业务、流程、咨询、基础架构和支持,以及云计算的战略、实施,则是戴尔服务的主攻方向。
“未来,中小企业将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王强说,“大企业方面将会侧重石油、石化、电信、金融领域的服务咨询业务。”
转型后遗症
同Oracle收购硬件厂商一样,硬件厂商要想在服务领域大展拳脚,当然要同软件行业优势互补。
据悉,2013财年戴尔公布了6项收购。其中最新一项是收购IT管理软件提供商Quest Software公司。“Quest Software的IT管理产品将扩展和增强戴尔的软件产品组合。”戴尔软件部门总裁John Swainson称。
那么,充实了产品线后,CEO就要面对巨额收购所带来的不太漂亮的财报压力。
比如2008年,惠普收购EDS后利润率相对偏低,直到2012财年的第三季度,才一次性计入与EDS业务相关的108亿美元资产减记,导致该季度净亏损88.57亿美元。
而在戴尔2013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戴尔总营收为1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而其下降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台式机和移动业务的收缩。
尽管如此,硬件企业在软件与服务领域的布局,已经开始显现成果。
根据惠普201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惠普服务首次超过PC销售额,成为惠普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戴尔201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也显示,戴尔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营收同比增长6%,达49亿美元,占总收入的34%,并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毛利润。
“我们正在对业务进行转型,这不仅仅体现在一个季度或是一个财年,而是长期传递具有差异化的客户价值。我们的战略非常清晰,戴尔正在构建一套领先的解决方案组合,以帮助我们的客户实现目标。”戴尔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 Dell表示。
评论
PC不再是惟一
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下降超过8%。而另一份预测数据更打击了硬件厂商信心——Gartner预计2012年全球PC出货量将为3.63亿台,相比去年的3.65亿台缩水0.4%,这是2001年互联网泡沫之后PC市场首次萎缩。在服务器市场,谷歌、亚马逊等企业迅速崛起,他们提供的云服务让中小企业不必再购买硬件厂商的服务器,这对本来不景气的硬件市场又是一个不小打击。
因此,除了追求规模制造和微利生存的联想、宏依然钟情于PC市场,惠普、戴尔等硬件厂商早已不再恋战。而硬件厂商要克服整个市场增长率下降的问题,只有两种手段。
一是,扩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销售比重;二是,向软件咨询与服务方面转型。但是,硬件厂商进军智能手机市场并非易事。近几年,三星和苹果的兴起,让诺基亚、黑莓等老牌手机商都难以招架,更别提在手机品牌影响力、销售渠道、产品研发上都还欠缺的PC新军。因此,着重布局咨询与服务业对传统硬件厂商来说是走出阴霾的更合理选择。HP、IBM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作为后来者,据2012财年财报显示,戴尔企业解决方案和服务业务的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和服务的销售等。其实,硬件厂商再战江湖已经来到,只是武器不同而已。(文/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