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营里的儿童诗篇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cici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匈被“刺死”,捷克诞生
  
  特蕾津坐落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北面60公里处,城市符号是一颗六角星。看起来很美好,可那个符号的交叉线条,让人感到一股凛冽的寒光和锐气。
  这座老城,也如同一大一小两颗美丽的星星,挂在易北河支流奥塞河的两岸,还没见过哪座城市有这么美的轮廓。不过,当初修建城堡,显然不是出于美学上的考虑,这是法国著名军事工程师沃邦的设计模式。
  当今捷克地区,有大约400年被哈布斯堡王朝统治。1780年,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他同时也是德王、奥王、匈牙利王和波希米亚王,针对北面的普鲁士,扼守水陆,选择花费10年时间在这里修建要塞,并且用他母亲,有“欧洲丈母娘”之称的女王玛丽亚·特蕾莎的名字命名。
  特蕾津堡垒建成后,没有派上大用场,就转作驻防城镇。一战结束时,这里有整整20年作为关押政治犯的监狱使用,其中就包括在萨拉热窝刺杀费迪南大公夫妇的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的意外遇刺也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费迪南大公的妻子是波希米亚人,他们夫妇的主要寓所在布拉格东南的王子猎宫,刺杀他们的激进分子也被关在波希米亚的监牢,直到1918年因肺结核病死狱中。那年,奥匈帝国解体,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诞生。
  
  二战,特蕾津永远的伤痛
  
  坟墓中的坟墓,谁能分辨,
  时间久久扫过,逝者的脸。
  证言,如此恐怖地,折磨心,
  我们来到这里,朽蚀黑暗。
  只有夜晚和风的嚎叫,
  落在坟墓的一角,
  只有那片草地,那苦涩的草,
  五月前花开料峭。
  这是捷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献给二战中特蕾津死者的纪念。
  经过墓地,就是特蕾津纪念馆的入口。门洞漆成黑白相间的颜色,增加了几分沉重和肃穆,守门人发给我们参观门票,和一张指示图,我们一步步接近里面的故事。
  经过冰冷的囚室区域,过桥,从一扇小鐵门拾级而下,走入一人高、一人宽的幽暗深长的地道里,曲曲折折地行进500米。入口处边上那个小房间,曾经用来停放被折磨致死的尸体,出口处就是死刑执行场,我们走在中间。
  当年的死刑犯也是从这里到达刑场。1945年5月2日,纳粹末日来临前,在这里穷凶极恶地枪杀了52名希望就在眼前的囚犯。
  这就是特蕾津“小堡垒”,地图上那颗“小星星”,从1940年6月起,成为布拉格盖世太保的政治犯监狱。1941年11月,“大星星”主城堡垒成为盖世太保的犹太人集散和中转营。1944年春,附近的利多梅日采还开设了地下囚犯工厂。
  1940年到1945年之间,超过30个国家的20万人,分别关押在这三处地方。犯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个在这里惨遭迫害致死,还有9万多人在转到其他集中营、灭绝营后死亡。那些集中营、灭绝营的名称,镌刻在特蕾津的一座石碑上。
  可是,战争结束并不就意味着死亡和痛苦的结束。1945年4月到5月上旬,纳粹撤退过程中,这里的混乱、拥挤、肮脏和暴行更加恐怖,恶劣的境况导致斑疹热和其他疾病蔓延,很多已经解放的囚犯、医务人员、救助志愿者和参与救助的红军都因病死亡。付出重大牺牲,传染才被控制住,最终挽救了2.5万个生命。
  “小堡垒”于1947年开始,改建成纪念馆。据最新统计,特蕾津的年参观人数在23万左右,其中来自国外的参观者就有十七八万人。我们到的时候,看到一群德国学生正准备离开,停车场也经常停着来自德国的大巴。
  
  《汉娜的手提箱》诞生于此
  
  这里与两本著名的书有关。
  《汉娜的手提箱》,获得多个世界性奖项,2002年至2006年间,仅英文版就印刷了17次。旅美著名作家林达夫妇将之译成中文发行,打动了无数中国读者。
  故事是这样的:日本东京的浩劫博物馆向世界寻求可以用来展示的真实物品,奥斯威辛博物馆寄给他们汉娜的手提箱。为了搞清日本孩子对手提箱来历的追问,奥斯威辛的馆长坚持不懈地追索,发现特蕾津纪念馆保存的囚犯名单中有汉娜的名字,还说她被转往奥斯威辛遇害,她幸存的哥哥叫乔治·布兰迪。在工作人员和幸存者的热心帮助下,乔治·布兰迪老人终于肯打开记忆的闸门,翻出特蕾津的伤心往事。
  这个故事中涉及到的每个活着的普通人,都是那么真诚,都毫不敷衍。和汉娜一样打动人们的二战故事很多,而这个幼小女孩的不幸、失去亲人痛苦的故事,由来自几个国家的真诚的普通人共同分担着、传递着,感动了更多当今时代的人。
  另一本书,是布拉格犹太博物馆1993年编的诗画册,封面是红、黄、绿、蓝、黑色涂抹出来的太阳和地平线,和我们在幼儿园里看到的儿童画没有丝毫区别。扉页下面黑底白字写着书名——《我从没看过蝴蝶在这里飞》,里面收录了40多幅儿童画和近30首诗,选自1942年到1944年间被关押在特蕾津监狱的孩子们的创作,他们一共留存下来4000多幅画和上百首诗。书里有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特蕾津孩子们的狱中艺术生活。编者对每个留下名字的小作者,都作了简单的备注。书名选自23岁遇害的诗人巴维尔的诗《蝴蝶》。
  林达夫妇也出版了一本介绍特蕾津孩子诗画的书,人们说,这是一次最残酷的赏析。这些稚嫩无暇、美好无比的画与诗,出自生存环境极为恶劣、随时被死亡笼罩的孩子,哪怕是最小心翼翼的珍藏,也无法令我们的心情感到平静和放松。
  我觉得不应该说他们过着地狱般的生活,这反而是对他们的不敬。准确地说,他们在地狱里,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间生活的诉求和实践。
  这儿有一首名叫《全在于你怎么看》的小诗,作者米罗斯拉夫,遇害的时候只有12岁。
  特蕾津充满美丽,
  在你眼中,这很清晰。
  我听到行军的脚步声,
  在街道中穿行。
  特蕾津犹太区,(特指集中营,本文作者注)
  对我而言,就是这样,
  地球上一平方公里
  从自由的世界割离。
  这个小哲学家兼诗人还写道,死亡将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而整个世界的正义,也许能够帮助可怜的人们把疼痛和悲哀变甜。
  
  鲜为人知的历史另一面
  
  我问书店店员,有没有1945年到1948年之间历史的介绍,她摇摇头,因为我们查到这里有长期举办的小型展览,她抬手作了一个横扫的动作,“这里完全没有这段!”
  她是捷克人。
  我们有点担心,在纪念捷克苦难为主的特蕾津,不依不饶地向一个捷克人追问关押德裔的资料,也许会引起不满。
  其实,我们在正前方的四号院看到一幅绿色的海报,上面写着“1945-1948德国战俘营历史长期展览”,但海报旁边却并没有能打开的门。我们特意拍下了海报照片,去大门那里问,怕说不清楚,还把照相机拍下来的图拿给她看,那上面有捷克语、德语和英语三种文字,那个接待员却摇摇头表示不知所云,然后给我们介绍另一处利多梅日采地下工厂的展览。
  特蕾津纪念馆的网站上有一小段介绍,1945年到1948年,小堡垒作为俘虏收容所,收入了第一批德军战俘,还包括那些被驱逐出捷克斯洛伐克的德裔。这部分相关历史,曾被尘封,直到1989年民主革命以后,才对历史学家正常开放,随后,战后情况的图片也公之于众。
  历史的另一面就是,1945年7月以后,特蕾津转由捷克斯洛伐克内政部管理。1946年起,由于地理位置优越,这里再次成为集散转运中心,转移犯人和被驱逐的德裔多达24万人。1948年2月29日,随着德裔人口被完全驱逐,特蕾津囚营才告关闭。
  据说,当时有“超过15万人生活在拘留营,其中1.6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只因为他们是德裔”。好一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然,德裔和捷克斯拉夫人历史上的民族纠葛,说来话长。
  而特蕾津是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最坏的拘留营之一,特别是拘押德裔人口初期,由于疾病、缺乏食物和非法的屠杀事件,关押犯人的死亡率极高。战争结束,并不意味死亡就结束了。
  二战以后,有关各国虐待战俘的记载很多。谈到当年苏联的行为,英国军事历史学家马克思?阿瑟认为,“1945年,几乎所有的苏联人都认为那时应该是纳粹德国付出代价的时候了。”残暴和仇恨的惯性,其杀伤力也不容忽视。
  残酷集中营里的美丽诗篇,与二战受难者对德裔人的复仇,都是历史中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而且是防止我们非此即彼地矫枉过正、肆意妄为的最珍贵的历史另一面。
其他文献
摘要:以“民主、平等、自由”的人文精神为指引的“参与式教学”理念,推崇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本着“问题引领、主动参与、互动生成、生动发展”的教学特色,以学生为主体,立足课堂,切实改变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方式,同时也让我看到了作文教学中的曙光。我以参与式理念为基石,在作文教学中尝试使用参与式的方法,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进展,本文从我的教学实际出发,谈谈参与式作文教学的实践。  
摘要:“有效教学”历来是教育界人士的不懈追求,教育实践者们也一直在追求更好的教学方式,并试图在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下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当今的教师仔细审视现今的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智慧;生命;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27-2一、人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追求  
特立独行的夏尔马  这是她的土地,莉娜·夏尔马说,她极度厌烦她的叔叔占用她的土地种植小麦、饲养奶牛却从不支付租金。因此今年4月,夏尔马(Leena Sharma)从新德里家中前往位于中央邦索哈格普尔的老家,计划修建一道围栏将她的37英亩土地与叔叔家的地隔离开来,并计划最终将这些土地出售。  在这个国家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因为父权制度仍然根深蒂固,妇女长期被剥夺拥有土地的合法权利。而莉娜·夏尔马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美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结合当前的区域高中多样化改革,对要改变目前“千校一面,万人同卷,整齐划一”的高中教育现状提出几点思考。笔者认为可从顶层设计、分类定位、强制入轨、分层测评等方面推进高中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多样化;中美教育差异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03-3去年笔者参加“高中多样化和创新人才培养校长培训团”
一、Photoshop单个技术点学生掌握的较好,但是综合运用能力较差。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一个最为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照葫芦画瓢,教师做出什么样效果,他们也跟着做什么样效果,能够自己创新做出不同效果的大概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两个学生。这样也就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谈不上什么综合运用能力了,于是我就思考如何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尝试了很多方法,现总结一下,我觉的比较好的
每到毕业季,总有一批一批怀揣理想和梦想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奔向各大城市。同时也有一批人纷纷“逃离北上广”,回到二三线城市或者更偏远的地方。城市,对年轻人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欣赏到名目繁多的艺术展览、音乐会,可以品尝到各类美食,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潮流资讯……城市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无数便利以及实现梦想的可能。同时,这里又有
《流行病:如何预防流感大爆发》  (Pandemic: How to Prevent an Outbreak)  首播:2020.1.22(美国)  集数:6  单集片长:50分钟  第一季 豆瓣评分:8.0  2020年蔓延的这场NCP疫病,讓人人都感到不安。就在今年1月22日,网飞推出了一部特别应景的纪录片,讲的是各行各业为阻止下一场流行病全球蔓延,所做的准备与努力。  这部纪录片一共六集,每
摘要: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可预见性,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势在必然。教学目的的可预见性,呈现工具功能;教学目标的可预见性,昭示育人可能;教学内容的可预见性,体现母语精华;教学方式的可预见性,演绎精彩情景。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育人;演绎精彩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34-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合理、科学运用将关系到小学生一生
这是一所看似普通的乡村学校,坐落在海南岛的山丘深处。但仔细看看六年级的班:一排排的男孩。这个班有34个男孩,只有20个女孩。整个学校的情况也如此,男孩180人,超过女孩105人的数目。  该小学校长邢真表示男孩总是很淘气,维持学校的秩序是个头痛的问题。他真正担心的是这些躁动的男孩长大后变成光棍。附近的村里已经有数百光棍,他们是一大群不快乐的单身汉。  在整个中国,现代技术和传统信念的危险结合造就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台湾军方将领发言,称台湾为应对大陆飞弹而建构的反飞弹系统将于2011年启用,力求让解放军飞弹打不瘫,甚至使飞弹还没飞离发射架攻台就被歼灭。到底是谁这么大口气呢?    大动作背后的小心思    近期,台湾陆续投资超过3000亿(约合94.2亿美元)用以建构反飞弹系统,其中包括采购长程预警雷达、爱国者飞弹等,从2011年起台湾上空将逐步展开一道道飞弹防御网。  反飞弹系统的建构一般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