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lovec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课本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生活;坡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挖掘教材内在的“兴趣点”,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创设宽松、和谐、充满兴趣的学习情境,用心去体验每一堂课给学生带来的所有感受。那么,究竟如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呢?笔者总结几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这使得学生学习时缩手缩脚,进而望而生畏。新课改提出要“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成为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那么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例如,下面这道题目:
  已知a,b,m=R+,a  在讲解此题教学中,我采用过多种方法,一种是让学生应用作差法比较大小。另一种创设这样的一种情境:有含有白糖a克的糖水b克,如果增加m克白糖,糖水是变甜了还是变淡了?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变甜了”,于是就应用浓度关系得到了不等式>。就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这个不等式,并可以得出<,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实验情境
  数学实验指的是: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或实际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种人人参与的以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验证或探究活动。新课程倡导“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应用意识”,那么开展数学实验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途径。例如,讲椭圆定义前,我让每个学生课前先准备好图钉、细线、铅笔等用具,按照书本要求画椭圆,思考并回答如下问题:
  (1)图形是满足什么关系的点的集合?怎样给椭圆下定义?
  (2)图钉距离的远近变化,对椭圆的圆扁带来什么影响?
  (3)定长与两点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可以得到结论:到两个定点距离之和若小于(或等于)这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这样的点的轨迹是线段或不存在。通过边实验边思考,学生就能较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椭圆的定义。这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眼、手、脑并用,不仅容易获得知识,学会了探求性思维的方法,而且清楚地掌握了知识的发生过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三、创设悬念情境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例如在复数的概念引入中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x+=1,求x2+的值。
  学生很快计算出,式子如下:
  x2+=(x+)2-2=1-2=-1
  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通过在学生的认识冲突中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欲知而后快”的期待情境,以激起不断探求的兴趣,既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愉悦,又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四、创设坡度情境
  现代教学的观点告诉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知识和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并使之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是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环节。依据这一观点,坡度式情境就是由一些坡度较小,层次较多的问题组成,使前一个问题作为后一个问题的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或结论,这样每一个就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许多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在明确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思维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例如,等差数列的前项和的引入。先由故事引入:泰姬陵座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17世纪帝国皇帝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它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寝室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由故事引入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这个故事引出问题:问题一: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即计算1+2+3+……+100。问题二:图案中,第一层到第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l+2+3+……+n。问题三:如果数列{an}是等差数列,求a1+a2+……+an。通过创设坡度情境让学生思考,步步逼近,层层深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问题的讨论和解答之中,问题又变得容易解决,满足了学生的成功感,也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这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有着重要意义。
  五、结语
  总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由于受条件和自身的研究视野、理论知识水平及实际操作能力的限制,本文中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如对高中数学情境的分类不够科学全面、对问题的把握不够透彻等,这些问题是笔者今后继续探索与学习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
其他文献
歌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表达各种情感的最好方式,幼儿也一样。幼儿通过他们甜美清脆的童声来表达自己欢乐喜悦的情绪,同时,歌唱也是他们显示自己能力,获得成功体验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育思想注重怎样把教材的内容灌输给幼儿,而淡化幼儿的兴趣以及知识水平。这种“填鸭式”“注入式”的做法,使幼儿养成不爱动脑筋的懒惰思想以及学习上的依赖,最终产生厌学的情绪。社会不断的在进步与发展,我们的
期刊
【摘要】趣味性教学是实现学生“快乐学习”的途径之一,教师应在教学中,利用学科知识、问题内涵和教学方式等特性,设置多种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享受学习乐趣,快乐学习知识,是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愿景。长期以来,许多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就如何发掘数学学科内在特点,放大知识内容趣味特性,让学生在愉悦、快乐学习氛围中,学习知识,形成技能,树立品质,进行了探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形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就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精神饱满的进入学习状态。充满活力的课堂,才能让教学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活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的学习充满激情。下文将以《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为例
期刊
传统的美术除了画画以外,似乎没有别的内容了,沉闷而又乏味,学生根据书上的图案“复制”作品。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学习的过程应当象小鸟学习飞翔的过程一样轻松愉快。  一、课前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上课状态,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转移到课堂上来,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老师此时如果严厉训斥,课堂也许会马上安静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它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一大趋势。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时空转换、情境营造、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形成一种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以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也必将进入一个广阔的新天地。近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教学。下面就多媒体在中学语文散文课堂教学结构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谈谈我的几点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因此,在低年级教学、生活、活动中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愿意说话、学会说话、善于说话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尝试,努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一、亲近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育的艺术,首先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
期刊
【摘要】在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学科是新课改后开设的一门学科,因不是中考考试科目,只是近几年才作为考查科目且没有分数计入中考总分,所以教学成效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优化教学过程,拓展教学空间,让信息技术教学绽放精彩魅力。笔者长期从事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针对当前信息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开展探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将作简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朗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领会作者的感情。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着不重视朗读的现象。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入手,探讨朗读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对策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期刊
环顾当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两种低效化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1)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教学形式单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学习兴趣低下,高耗低效;(2)教师做秀式教学,矫揉造作、花架务虚,课堂上热热闹闹,而学生真正习得的知识和体验到的方法却很少。那么,如何让学生从练习、考试、分数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又如何真正走出两种极端的怪圈,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呢?这些问题很值得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深入地思考
期刊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场强和电势关系的考查稍有变化,题目往往给出考生比较陌生的某一电场的φ-x或E-x图象,让考生通过图象和所学知识来做出判断。这既考查了考生对图象的识别能力和对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又考查了考生对所学知识的分析迁移能力。  考生对x-t和v-t图象比较熟悉,知道在x-t图象中,图象斜率表示速度,而在v-t图象中面积表示位移。如果把这种对应关系用在φ-x或E-x图象中,则这类图象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