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教制度的缺陷与改革方向的探讨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教制度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半个多世纪以来,劳教制度在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治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劳教制度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却成为影响其能否成功运行的障碍,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广泛的质疑,关于其保留与否的问题也在激烈的争论。
  一 、劳教制度的历史沿革
  劳教制度可以追溯到我国传统的“教养兼施”的理念,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彻底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指示》则标志着劳教制度的正式形成,1957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是劳动教养制度法制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今天劳动教养实践应用的重要依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务院和公安部对劳教制度不断地进行了完善,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和《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劳教制度也由初期的就业安置措施发展到现在成为一种惩罚措施,其价值定位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二、劳动教养制度的缺陷
  劳教制度近些年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和由此造成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一些上访人员大量被劳教引发了整个社会对劳教制度的反思,也引起了人们对劳教制度成为公权力滥用、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工具的担忧。
  (一)劳教制度适用缺乏可预测性,不符合形式法治的要求
  一方面,劳动教养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统一,不少低层级的文件甚至突破国务院或公安部的规定。另一方面即使根据现行法律,劳动教养的适用对象、条件、结果也不具有可预测性,成为公安机关恣意剥夺公民自由控制社会的手段,违背了法治精神,也降低了公民的安全感。
  (二)劳动教养制度法律根据的缺失
  劳教制度的性质究竟是什么,无论是官方定位还是理论学说都是莫衷一是。但不论性质如何,都无法否认劳教制度未经司法机关裁判剥夺公民自由的属性,这与我国《立法法》明文规定的法律保留原则是相违背的。《立法法》第八条和第九条规定限制公民自由的强制措施只能由法律来规定,这属于法律绝对保留事项,而目前我国的劳教制度所依据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劳动教养试行办法》均不是法律,劳动教养制度缺乏合法的依据。
  (三)劳动教养制度审批程序的缺陷
  根据相关规定,劳动教养由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审批,从表面上看,劳动教养的审批权似乎是落到了实处,但是,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而是由公安机关、民政机关、劳动机关的负责人兼职组成。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是由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授权公安机关法制部门进行审批,公安机关成为了真正的决定机关。公安机关法制部门作为公安机关的内设机构,其是服务于公安机关的整个行业利益的,在进行是否适用劳动教养的审批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中立和利益无涉。作为程序正义的最起码要求,裁判者的中立性在劳动教养的审批程序是不存在的。此外,由于在对劳动教养是否适用的审查过程中,只有公安机关单方面对证据进行审查,没有其他主体参与,更没有监督者,也不允许提出申辩意见,可以说整个过程是秘密进行的被申请人完全被剥夺了当事人资格,只能被动接受劳教,消极等待惩罚。这也导致劳动教养审批机关在决定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多情节、结果相同的人处理结果却大相径庭,破坏了劳教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四)劳动教养制度救济程序方面的缺陷
  根据相关规定,如果被劳动教养者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作出决定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上一级委员会申请复议。但是由于实际审批权掌握在公安机关手里,所以所谓的复议只是公安机关的内部审查,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除非存在特别重大的压力,否则这种审查只是制度设计上一种乌托邦式的神话。我们不排除现实中某些机关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工整地审查劳动教养决定,从而对一些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的决定予以撤销。但是,不论是做出决定的公安机关还是其上级机关的复查,都是公安机关内部纠错,很难保证复议机关的中立性。
  根据相关规定,被劳动教养人对劳动教养的决定和复议维持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实际上是将劳动教养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对待,但是这一规定的现实可操作性却不乐观。首先,被劳教人由于担心一旦败诉,其在劳教期间必然会受到执行机关的“特殊照顾”,因此,很多人选择放弃这一权利,自认倒霉。其次,提起诉讼时劳教决定已经生效,被劳教人已经在执行场所接受改造,诉讼的提起不会改变劳教的执行。因此即使胜诉,也是迟来的正义,被劳教人已经被非法剥夺了一定时期的人身自由。而且在现行司法体制下,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高度依赖性,也使得这种民告官的诉讼实行难度较大。
  三、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方向选择
  劳动教养制度长期以来就有存废之争,有的学者主张废除掉劳教制度,因为其不经司法审判就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严重侵犯人权,也与法制精神相违背;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劳教制度有其现实合理性,目前废除它不现实,因为还没有可替代的措施,应对其进行改良。
  笔者认为劳动教养制度在现阶段还不宜废除,它的存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首先,劳教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纠纷解决方式,也是对违法乱纪分子的一种警示。其次,劳动教养降低了违法门槛,提高了违法成本,能更好地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第三,劳教制度的定位主要是教育,通过教育使得违法者获得立足社会的能力和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态度,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另外,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都不能只考虑法律逻辑的自身完备,更要符合社会现实,契合其存在的土壤。鉴于劳教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现实重要性,劳教制度长达五十年的制度惯性和废除劳教制度所带来的巨大部门利益冲击,彻底废除是不可取的,应对其进行改良,而决策部门也采用这种观点,力图通过立法来对劳教制度进行法制化改革。
  劳教制度的根本出路即是通过立法,将其完全纳入法制化轨道。在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将《违法行为矫治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但是由于种种困难,在第十届人大届内并没有对《违法行为矫治法》进行审议。随后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也将《违法行为矫治法》纳入立法规划,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起草了《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草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
  《违法行为教育矫治法》作为劳教制度的替代制度,其必在适用对象、审批程序、决定程序、法律监督等方面有巨大进步,在此就不多做揣测。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河北区 300142)
其他文献
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未成年人犯罪审判程序作为特殊程序纳入刑事诉讼法中,成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一大亮点。临海法院自设立少年庭以来,审理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000余件,尤其是近三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呈多样化、低年龄化发展。如何减少犯罪率,引导未成年被告人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刑法教育和引导功能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临海法院为例,分析近四年未成年人犯罪成因,试寻找合适的解决之道。  一、基本情况  (一)
期刊
一、主要案情:  老板杨某承包了一个石场采石,在采石过程中造成了一些农田,一些村道的损毁,事发后村书记郭某组织村民拦路,通过协商老板杨某拿给村书记郭某100万作为赔偿因采石而给村民造成的损失。村书记郭某拿了大半的钱,并将其余款项分了给副村长、社长,村民实际未没收到任何赔偿款。  二、定性上的分歧与争议  一种观点认为杨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另一种观点认为杨某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一种观点认为杨某的行为构
期刊
目前,中国社会处在快速转型期,深层次矛盾时有激化,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取得的信息技术成果不断改变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如互联网已成为通讯交友、休闲娱乐、信息获取的重要工具。一方面,公民通过互联网参政议政意识空前提高,推动社会监督能量得到极大释放。如美国“棱镜门”事件,广大网民在网上对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展开热烈讨论;另一方面,作为虚拟社会,互联网运行的规则还不健全,网络舆情不时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等
期刊
在新《刑事诉讼法》颁布施行之前,在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率较低,而证人出庭作证率的高低严重影响着我国刑事案件的庭审效果和质量,因此,法律界人士对新《刑事诉讼法》寄予厚望,希望能够通过修法提高证人出庭率,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量。  一、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施行,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检察院、法院的工作量,控方证人甚至有可能因为没有经验落入辩方陷阱从而给指控犯罪造成影响。对于控方来说,作为证据
期刊
摘 要:刑事诉讼监督职能是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察机关的核心职能。刑事诉讼监督权是检察机关诉讼监督权的核心,包括侦查监督权、刑事审判监督权、刑罚执行监督权。本文通过阐述检察机关刑事诉讼监督的职能定位及存在价值,分析当前制约诉讼监督职能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诉讼监督机制创新的模式,为解决影响司法公正的突出问题,应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对刑事诉讼监督机制予以完善与创新。  关键词:检察职能;诉讼监督;
期刊
结婚必须具备法定的条件,如果不具有合法性要件,就不能发生夫妻的权利义务关系,不能发生婚姻的法律后果。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男女结合,即成为无效或可撤销婚姻,应当依法予以宣告无效或被撤销。我国婚姻无效制度发展历史短暂,立法上尚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对无效婚姻的原则性规定、无效婚姻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不明确等。本文将分析我国婚姻无效制度的不足,提出探索性的完善意见。  一、无效婚姻制度概述  (一)无效婚姻
期刊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采取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并当场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复杂客体,敲诈勒索罪的直接客体是财产权,即他人的或者公共的财产权利,在个别的场合也会侵害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抢劫罪的直接客体则同时包括财产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二
期刊
一、司法个案公平正义的内涵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批示中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对整个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在每一起个案坚守公平正义也应该成为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矢志追求的目标和不懈坚守的底线。  司法公正既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而具体到每个司法个案公正也应包括程序上的公正和实体上的公正。  1、司法个案实体公正。司法个案实体公正,是指司法人
期刊
摘 要: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未成年人案件诉讼程序的规定有利于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从制度层面保障了未成人刑事犯罪案件的规范化运作,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女检察官由于其天然的性别优势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笔者结合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从女检察官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优势等几个方面,阐述新《刑事诉讼法》对女检察官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影响及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
期刊
摘 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具有密切关系,二者作为行政救济的主要方式具有一定的制度承继与协调功能。本文选取工伤认定为视角,以复议前置型与选择型模式为着眼点,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关系进行理论探析。新《工伤保险条例》将工伤认定争议的救济途径改成选择型救济模式,具有合理性。  关键词: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复议前置;选择型模式  一、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的理论探析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均是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