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1
摘 要 如何提高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成为体育老师课堂的关键,本文就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体育学生本身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老师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懂得如何改善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作为高校的体育老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要领,不断地提高自身水平。
首先,学生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时,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也能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比如说,在准备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来带大家做一节准备活动,并规定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带过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带了一节自己掌握的准备活动,也给了其他学生启发,从而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创设融洽、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而做到教学民主,师生互动良性合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他们思维,使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实现终身体育能力养成长期坚持锻炼习惯奠定基础。教师创设的这种教学环境其目的在于,使课堂生动活泼、和谐友善,形成一个温馨的学习集体,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体现出师生间的相互合作、相鼓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情境。
其次,教学目的应该清晰。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目标不清,学科能力概念不明,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高校体育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这一整体目标一直未能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立。各个学科清晰的学科能力,在体育界却讨论得很少,且至今无定论。由此各个学段和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雷同重复,教学双方对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的到达点不甚清楚。通过每周一些固定实践来增强体质的做法并不具有实质性, 并不能使得学习运动技能成为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但学习技能的目标也不清晰,这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方法还是参加比赛。所以,为了使体育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有效,必须明确各个学科能力概念,并有清楚的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手段要形式多样,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使授课过程层次清楚。体育教学应该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比较难的教学内容或者实践,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能够准确地把握关键内容和动作要领,重点和难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学生不会感觉到单一和枯燥,并采取不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精讲多练,充分体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善于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同时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对于差生应该鼓励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提高成绩,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体育老师不仅应该明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还应该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如教师所关心的是教谁、教什么和怎么教。但这不够. 他们还必须就如何进行观察和提供反馈作出计划。教师要决定希望学生去学什么技能,怎么学。例如,初学者最初关心技能的结构,对于有经验的练习者来说,则应侧重在控制技能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上;教师无论什么时候进行示范都应插入图解或插入实际练习和比赛,这样有利于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和开展;观察学生动作过程时,教师应对个别小组或全班同学提供语言提示。提示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强调的特定动作标准上,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动作的关键;使用丰富多彩的词或短语、甚至可以加上一定的动作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技能学习上;集中观察让学生加以注意的标准。开始时,教师可以训练自己一次仅去注意一个标准,观察一整节课,就这一个标准提供反馈。随着这种训练的增多,教师将能够快速地通过一次性观察,就技能各组成部分的练习情况提供更多的反馈。这个反馈应指出:哪些标准在技能完成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结合,哪个技能仍需努力。
最后,扩充教材内容。重竞技轻健身、重技术轻娱乐的教材内容是现行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普遍情况,这种陈旧和落后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娱乐需求,并逐渐失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实践的指导作用。能够使学生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是在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坚持体育锻炼的关键。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公式化的现状,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需要入手,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切实掌握一两项有效易行的健身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
结论:高校体育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对体育教师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相信体育教师在通过以上措施不断地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断提高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并且重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使体育课堂更加活跃,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秉练.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徐虹.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孙洪涛.对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6.
摘 要 如何提高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成为体育老师课堂的关键,本文就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体育学生本身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老师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懂得如何改善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作为高校的体育老师,应该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应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要领,不断地提高自身水平。
首先,学生应该是教学的核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必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核心,成为学习的主人翁。在教学时,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实际,应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也能体会到自己对教学进度和其他学生的积极影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做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比如说,在准备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来带大家做一节准备活动,并规定后做的学生不能重复前面学生带过的内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给大家带了一节自己掌握的准备活动,也给了其他学生启发,从而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创设融洽、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进而做到教学民主,师生互动良性合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他们思维,使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实现终身体育能力养成长期坚持锻炼习惯奠定基础。教师创设的这种教学环境其目的在于,使课堂生动活泼、和谐友善,形成一个温馨的学习集体,在体育课堂上充分体现出师生间的相互合作、相鼓励、相互促进的教学情境。
其次,教学目的应该清晰。在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学目标不清,学科能力概念不明,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高校体育的首要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这一整体目标一直未能有效地指导体育教学的目标设立。各个学科清晰的学科能力,在体育界却讨论得很少,且至今无定论。由此各个学段和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雷同重复,教学双方对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的到达点不甚清楚。通过每周一些固定实践来增强体质的做法并不具有实质性, 并不能使得学习运动技能成为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但学习技能的目标也不清晰,这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方法还是参加比赛。所以,为了使体育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有效,必须明确各个学科能力概念,并有清楚的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手段要形式多样,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使授课过程层次清楚。体育教学应该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比较难的教学内容或者实践,让学生能够容易接受,能够准确地把握关键内容和动作要领,重点和难点突出,层次分明,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学生不会感觉到单一和枯燥,并采取不同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精讲多练,充分体现“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善于启发教学,因材施教,同时要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对于差生应该鼓励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提高成绩,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四,体育老师不仅应该明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还应该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如教师所关心的是教谁、教什么和怎么教。但这不够. 他们还必须就如何进行观察和提供反馈作出计划。教师要决定希望学生去学什么技能,怎么学。例如,初学者最初关心技能的结构,对于有经验的练习者来说,则应侧重在控制技能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上;教师无论什么时候进行示范都应插入图解或插入实际练习和比赛,这样有利于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地进行和开展;观察学生动作过程时,教师应对个别小组或全班同学提供语言提示。提示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强调的特定动作标准上,这样学生能够掌握动作的关键;使用丰富多彩的词或短语、甚至可以加上一定的动作有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技能学习上;集中观察让学生加以注意的标准。开始时,教师可以训练自己一次仅去注意一个标准,观察一整节课,就这一个标准提供反馈。随着这种训练的增多,教师将能够快速地通过一次性观察,就技能各组成部分的练习情况提供更多的反馈。这个反馈应指出:哪些标准在技能完成过程中得到了成功的结合,哪个技能仍需努力。
最后,扩充教材内容。重竞技轻健身、重技术轻娱乐的教材内容是现行普通高校体育教材的普遍情况,这种陈旧和落后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健身和娱乐需求,并逐渐失去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实践的指导作用。能够使学生养成体育兴趣和习惯是在学生走上社会后能自觉地坚持体育锻炼的关键。为此,学校体育教育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过程公式化的现状,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需要入手,努力创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切实掌握一两项有效易行的健身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
结论:高校体育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如何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对体育教师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相信体育教师在通过以上措施不断地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断提高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并且重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使体育课堂更加活跃,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秉练.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 徐虹.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 孙洪涛.对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体育科学.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