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途径探索:做好顶层设计、融入校园文化、建立长效机制。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实践
高校是人才培养高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群体。作为未来中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梦之队”,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直接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高度,直接影响着两个一百年“中国梦”伟大目标的进程。那么,作为高校如何实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呢?
一、做好顶层设计
(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学校出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华孝文化、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开发上,坚持“三个基于”: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开发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习领域、项目和模块课程等。
(2)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知识,通过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与融合,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教务处、公共课部、中华孝文化学院、创业学院紧密合作,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研制课程标准,开发出版校本教材。二是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发学生受用、管用的课程,适合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3)强化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的落实在教师,因此,教师主动挖掘人才培养方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并运用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之中是重中之重。
(4)突出典型引领。学校积极发挥先进典型与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师生员工向身边典型学习。用“乐学乐业,立德立新”的校训、“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成语和董永卖身葬父、扇黄香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教育感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从孝敬父母、教师做起,“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写一封信,“教师节”给教师写一封信,寒假为父母洗一次脚。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学生就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从而有利于构建和睦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
二、融入校园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不仅塑造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且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发挥着超强稳定性和巨大凝聚力的功能,从而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绵延不绝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强大动力。今天,孝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传统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所谓感恩是指人们感激他人、社会和自然带来的恩惠并意欲回馈的一种内在心理需求。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基本道德情怀,既是支配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人良好的道德习惯。感恩不仅仅是社会中人们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更应该是个体品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孝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做起,有了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心,那么,在处理与家人、朋友乃至社会人际关系必然会变得温和而融洽。
(2)有利于大学生启德铭心。广为人知的《二十四孝》中,孝南的董永、云梦的黄香、孝昌的孟宗,他们“行孝感天”的故事至今流传,《二十四孝》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其育人功能都不可能失去。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要盲目愚孝,对父母精神上、思想上的孝要高于食粮的奉养,所谓“以孝立身”,子女干出事业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3)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孝”是顺事父母,“悌”是友于兄弟,“孝”推广则为敬事一切可敬之人,“悌”推广则为爱护一切可爱之人。在这个传统文化中,一切人际关系均是以血缘宗法为基础得以展开的,孝成为古代社會一切人际关系的精神价值基础。在古人看来,一切人际关系均是基于父子关系而发生的,如果将对父母之爱敬、对兄长之尊重推及于人,那一定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处理好一切人际关系。孝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其价值取向必定是让当代大学生真诚地爱自己的父母,由此推及,爱老师、爱同学、爱一切可爱之人。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师、爱同学、爱人民、爱国家,尽责奉献,那么校园文化必然是温馨而怡人的,整个社会必然是和谐而友善的。孝文化所产生的道德习惯迁移到一个人的立身行事处世上,其对家庭的责任感必然能转化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行为准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社会体系必然成为可能。
三、建立长效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各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
(3)建立相关制度。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学生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办法》等,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加强检查督办。学校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开展情况,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确保取得实效。
作者简介:
宁国安(1967—),男,汉,湖北孝昌人,教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高职教育。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鄂教科研[2015]6号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5GA070)研究成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实践
高校是人才培养高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群体。作为未来中国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梦之队”,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直接决定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高度,直接影响着两个一百年“中国梦”伟大目标的进程。那么,作为高校如何实现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呢?
一、做好顶层设计
(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学校出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华孝文化、创新创业教育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开发上,坚持“三个基于”:课程设置基于工作岗位、课程内容基于工作任务、课程教学基于教学做一体化,开发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学习领域、项目和模块课程等。
(2)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知识,通过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与融合,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教务处、公共课部、中华孝文化学院、创业学院紧密合作,一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进行模块化设计,研制课程标准,开发出版校本教材。二是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开发学生受用、管用的课程,适合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3)强化课堂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的落实在教师,因此,教师主动挖掘人才培养方案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素,并运用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之中是重中之重。
(4)突出典型引领。学校积极发挥先进典型与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引领师生员工向身边典型学习。用“乐学乐业,立德立新”的校训、“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成语和董永卖身葬父、扇黄香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教育感染学生,要求每个学生从孝敬父母、教师做起,“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写一封信,“教师节”给教师写一封信,寒假为父母洗一次脚。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学生就懂得尊重师长,团结友爱,从而有利于构建和睦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会。
二、融入校园文化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不仅塑造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且在家庭道德教育中发挥着超强稳定性和巨大凝聚力的功能,从而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绵延不绝提供了坚实保障和强大动力。今天,孝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有助于传统文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
(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所谓感恩是指人们感激他人、社会和自然带来的恩惠并意欲回馈的一种内在心理需求。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基本道德情怀,既是支配道德行为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国人良好的道德习惯。感恩不仅仅是社会中人们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所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之一,更应该是个体品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从孝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做起,有了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心,那么,在处理与家人、朋友乃至社会人际关系必然会变得温和而融洽。
(2)有利于大学生启德铭心。广为人知的《二十四孝》中,孝南的董永、云梦的黄香、孝昌的孟宗,他们“行孝感天”的故事至今流传,《二十四孝》在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其育人功能都不可能失去。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不要盲目愚孝,对父母精神上、思想上的孝要高于食粮的奉养,所谓“以孝立身”,子女干出事业是对父母最大的回报。
(3)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孝”是顺事父母,“悌”是友于兄弟,“孝”推广则为敬事一切可敬之人,“悌”推广则为爱护一切可爱之人。在这个传统文化中,一切人际关系均是以血缘宗法为基础得以展开的,孝成为古代社會一切人际关系的精神价值基础。在古人看来,一切人际关系均是基于父子关系而发生的,如果将对父母之爱敬、对兄长之尊重推及于人,那一定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处理好一切人际关系。孝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其价值取向必定是让当代大学生真诚地爱自己的父母,由此推及,爱老师、爱同学、爱一切可爱之人。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师、爱同学、爱人民、爱国家,尽责奉献,那么校园文化必然是温馨而怡人的,整个社会必然是和谐而友善的。孝文化所产生的道德习惯迁移到一个人的立身行事处世上,其对家庭的责任感必然能转化为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为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行为准则,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社会体系必然成为可能。
三、建立长效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各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工作。
(2)制定工作方案。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
(3)建立相关制度。如《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学生管理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学管理暂行规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核办法》等,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加强检查督办。学校领导小组要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开展情况,注重总结经验,推广典型,确保取得实效。
作者简介:
宁国安(1967—),男,汉,湖北孝昌人,教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高职教育。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5年度重点课题”(鄂教科研[2015]6号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5GA07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