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梅瓶·青白釉碗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001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今天,有人送来一件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梅瓶。
  梅瓶是中国陶瓷中的传统瓶式之一,又称“经瓶”,创烧于宋,元明清继之,其造型稍有变化。
  元代梅瓶与宋代相比,其造型特点为小口凸唇,短颈丰肩,腹上鼓下收,胫短而丰,足边外扬,足径稍大。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泛青,光亮透明。纹饰主次分明,用笔酣畅有力,图案严谨生动。青料以进口青料为主,色调浓艳,有少量铁斑。元代梅瓶在制作工艺上还有其独有的特点,例如近足部有垂流聚釉,部分位置的釉层显得偏厚,下段坯体较厚,重量集中于下部,上手分量偏沉等等。
  元代梅瓶中最为著名的是1959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东善桥明代黔宁王沐英墓出土的一件元代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现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与真正的元代梅瓶相比,这件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梅瓶在造型、纹饰和青花发色等方面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从造型上看,这件梅瓶的颈显得略长,肩的最宽处太靠下,胫长而瘦,足边外扬度不够,足径稍小,整体感觉是过于细长,缺乏元代瓷器所特有的浑厚大气。第二,从纹饰上看,这件梅瓶虽然使用了元代瓷器上常见的缠枝莲、松竹梅(又称岁寒三友)和仰莲等纹饰,但是显得主次不分,画工呆板,用笔无力,无论是形和神都与元代瓷器相差甚远。第三,这件梅瓶青花发色灰暗,远没有元代青花发色所特有的苍翠浓重。第四,元代瓷器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泛青,光亮透明,这件梅瓶却胎体发灰,釉面无光。第五,元代瓷器上手分量偏沉,而这件梅瓶则上手分量偏轻。综上所述,这件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梅瓶应为仿品。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今天来了一位来自四川的老先生,拿来一件青白釉刻花游鱼纹碗请我们鉴定。
  青白瓷是宋代景德镇窑主要烧制的品种,以其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而得名。由于青白瓷具有釉素胎薄、对光见影的特点,清以后又被称为“影青”。景德镇发现烧青白瓷的宋代瓷窑遗址有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多处。上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有15个省和自治区出土了景德镇的青白瓷,其中包括长江以南的四川省。
  宋代是一个崇尚玉器的时代,讲究“君子玉不离身”,但是玉器历来属于稀有之物,一般老百姓难以拥有。青白瓷色泽温润如玉,历史上有“假玉器”之称。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之句,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
  青白瓷胎质洁白,釉色淡雅,造型精巧,经常采用刻花、划花、印花等装饰技法,线条流畅,构图精美。它采用的釉料是重石灰碱釉,氧化钙含量较多,烧制时流动性大,所以烧成后表面光亮透明,釉薄处泛白,积釉处呈水绿色,从而产生了青中有白、白中显青的视觉效果。
  


  老先生的这件青白釉刻花游鱼纹碗,造型为六出葵口、微弧壁、浅腹、浅圈足。碗内壁刻划摆尾游动的鱼,同时又以篦状工具刻划出非常生动的水波纹,手法洗练娴熟。施青白釉,釉色莹润如玉,碗壁及碗心积釉处呈水绿色。外底无釉,露白胎,有黑褐色圆圈。各项特征都符合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瓷器的标准,同样造型、同样题材的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游鱼纹碗,在四川省遂宁市金鱼村窖藏也有出土(见《宋韵·四川窖藏文物辑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这件青白釉刻花游鱼纹碗应为南宋景德镇窑所生产。
其他文献
岁月如梭,鬓生华发,以往许多曾较真的事儿都渐渐看得淡了。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然而,在外地公出期间,忽闻自己一向敬重的史树青先生永远离去,还是无限伤感。夜深人静,灯下支肘,先生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似乎就是昨天,先生还在与我相对而坐,娓娓道来,侃侃而谈。  我已不记得何时与史先生见的第一面。在未认识之前,我早已久仰其大名,知晓他老人家学识渊博,记忆非凡,素有“活字典
期刊
近日,购得北京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鉴宝·玉器卷》。尽管该书封面标榜是“收藏者增强实战能力的工具书”“火眼金睛,真伪立判”“为了能让收藏爱好者真正提高辨别真伪、评估各类藏品的市场价值的能力”,然而,笔者购书目的不仅是为了增长学识,更是为了思考一点问题。内容颇多争议的玉器图书拜读过几本,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玉器》、河南大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投资与鉴藏》等等,看后多一笑置之。在
期刊
光绪元年三月廿六日(5月1日)晴,无风。排闷到厂肆,得见石谷仿江贯道《长江万里图》卷,长六丈余,高尺许,天下奇观也,索千金。……  十九日(5月23日)晴,无风,雨意益远,展起清爽。……午前博古斋以石谷《长江万里图》送看,凡五文,其妙迹也。……晴窗展玩,凡数十卷,舒不能释手矣,惜乎无力购致耳。  二十日(5月24日)阴甚浓。……出城,过厂肆,论画卷价,予以三百犹未首肯,亦太甚矣……  廿一日(5月
期刊
史树青先生是我国老一代文物博物馆的专家学者。他1945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中文系,同校文科研究所史学组研究生,毕业之后即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至2007年11月7日逝世,共在历史博物馆工作达62年之久。对他的病逝我深感悲伤,万分痛惜。史老六十年如一日,毕生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热情积极、诲人不倦,全心全意地努力做好文物征集和保管工作,关心文物鉴定与研究工作。我记得1958年历史博物馆新馆在天安门广场
期刊
第一章、仿古玉的涵  义及其制作概况    若从字面上解释仿古玉,就是在慕古仿古思潮影响下,不以盈利为目的,按照古代玉器或青铜器、金银器的器形和花纹而新造的玉器;另一种解释是仿古玉即伪古玉,这样,仿古玉与伪古玉便是同义语了;还有一种说法是仿古玉包括了仿古玉和伪古玉两种。本文所言系指第一种。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古籍浩繁,文物丰富,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而这批受到古籍熏陶的文人学士,自然而然地
期刊
也许是基因使然,溥儒先生的骨子里就具备了成为书画家的艺术细胞。康熙、雍正写得一手好字,乾隆不仅善书,而且其画也典雅脱俗。大致比较一下爱新觉罗氏的书画家阵容,溥儒先生可算得上是其家族中最具学养和才华的书画家,他比其上祖善学,因而其法书飘逸散淡、画作清丽高华。在格调和气象上,他的弟子启功先生似难以望其项背——当然,这主要区别于各自的性格而无关学识。  皇族的后生自小就受到了良好而系统的家训,而这,恰恰
期刊
淄博市博物馆现存有一本《赵赞善秋谷墨迹册页》,此册为库房藏品珍本,多年来一直秘不示人。今借全国古籍善本普查之际,有幸阅览,依此机会,通过该遗本,对赵执信这位诗书俱佳、才华横溢的古前贤的艺术进行再认识,关注其人生旅途的二三事,探究其遗存的艺术内质。    《册页》概况    先说题目,赵即清代诗人赵执信。赞善,属清代詹事府下设的文职京官,分左右赞善,掌经史文章之事,又指太子府里面的一种官职。赞善从六
期刊
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吉庆祥和、幸福美满的象征。华夏先民用玉的历史长达八千年,世代相传,绵延不断,至今不衰,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爱玉、崇玉蔚然成风,玉被视作山川精英,神奇不朽的化身,并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所云“君子比德于玉”,成为华夏民族千古传颂的至理名言,更是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座右铭。      自宋代至民国
期刊
隋、唐至两宋,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陶瓷器生产也有着长足的进步,烧制陶瓷的窑口遍布全国,产量、质量以及品种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除素面瓷器外,还有黑、褐、黄、绿、蓝等单色彩瓷以及釉上、釉下彩和低温三彩作装饰的陶瓷器出现。它们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中,与丝绸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今天,这些古陶瓷器已成为世界各国博物馆的珍贵藏品。    南青北白是当时极负盛名的两大品种。青瓷以浙江越窑
期刊
现在很多专业媒体上,只要刊载研究清代山水画的文章,大多以“四王”和“四僧”作为对比的例子,继而阐述生活的提炼和艺术的提炼这一互为补充、互为协调的关系。所述所论,虽在理,却是老生常谈。  在诸多论述中,我比较赞同谢稚柳先生在《明清山水画集·明朝》序中的观点,他说:“有清一代书画,开启于董玄宰,四僧、六家诸君子,虽卓有建树,不得不奉为圭臬。……而他(董玄宰)的论点,作为绘画史上第一次建立的道统观,适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