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让我“去死”
梁莹(化名)是一名大四女生。让她走进咨询室的原因,是感觉别人一直在说让她“去死”。那是在三天前,走在路上的梁莹听到前面有几个人在交谈,感觉是在说她,让她“去死”。尽管同学劝慰她说,“他们不认识你,应该不是在说你”。来访者觉得同学说得有道理,但还是放心不下,翻来覆去地想是不是真有人在骂她。
第一次见面,只见她衣着朴素整洁,神情自然,主动倾诉自己的咨询需求,和我的互动也对答如流。
来访者告诉我,她曾因心理问题接受过治疗,严重时出现过幻听,当地医院对她进行过药物治疗,但是自觉有副作用,于是给自己停了药。
“你是不是暗恋我?”
她告诉我:“现在总是听不得嗡嗡声,感觉有人在说自己,不确定的时候就会拦住路人询问是否真的在说自己,有时也怀疑是自己多心了,但就是控制不住”。当听到这些,我的初步判断是,她很可能存在幻觉和妄想。接下来,我做了进一步的询问。
原来,自从进入大学校园后,这种情况就断断续续出现。梁莹回忆道:“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隔壁班有一个男生,没课时就会过来坐一会儿,感觉他总是看向自己,于是给对方发QQ消息,也试过写信,询问他是不是暗恋我。但他说没有看我,后来就不再联系。”
这种情况可能与梁莹的精神病性症状有关,但为了进一步确定事情的真实性,我继续和她交流,并得到了新的情况。梁莹所在的学院,学生会有一个学生干部,是个比她高一届的男生,在工作中对她关怀备至,让她感觉是对自己爱慕的表示。她经过内心斗争后鼓起勇气主动问对方是不是暗恋自己,没有得到答复,后来也不了了之。
这两件事不仅让她自尊心很受伤,还很害怕同学们知道她同时和两个男生有“亲密”关系,会嘲笑甚至贬低她。
我试图通过询问梁莹和两个男生的具体接触,以及是否真的听到过同学的议论来帮助她认识到自己“亲密”关系进展的程度,并缓和一部分内心冲突。同时我也和她分享了恋爱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多疑、敏感的情况,降低她的自责和焦虑。
梁瑩反馈说,感觉自己多疑的程度非常强烈。“是就像钻进牛角尖一样,怎么也出不来。”直到大二暑假,愈发感到生活中别人的一言一行都和自己有关系,好在还能察觉到自己不对劲,主动跟家人要求去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梁莹开始服药治疗,坚持了一个学期后,症状得到控制,但认为药物导致自己丧失兴趣,意志低下,便自行停止吃药。
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又开始出现症状,她不知道该不该吃药,也无法判断事情的真假,每天恍恍惚惚,在辅导员的介绍下知道了学校有咨询室可以寻求帮助,所以前来咨询。
在了解了上一次的就诊情况后,我初步判断其为伴精神病性重度抑郁发作。当然,需要精神科医生做出最后的诊断。
命途多舛,我想重新开始
在面谈中我继续询问了梁莹的家庭情况,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她从未感受过“备受宠爱”的滋味,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的出生并不能改变家庭的不幸。
她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常年在外打工,母亲是被拐卖到当地的,内心自然有很多不甘、怨愤,多次尝试自杀,并最终在梁莹初中时自杀身亡。其母过世后,她被寄养在姑姑家,姑姑并没有疼爱这个命途多舛的孩子,反而频繁数落她和她的父亲,这让她苦不堪言,经常感到寄人篱下,不得不委曲求全。尽管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与同学的关系也比较和谐,但在母亲去世、家庭变故后,学业一落千丈,到了高中就无比“自卑、堕落”,格外关注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再也没有真正地开心过。
谈到大学的生活,梁莹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也还能勉强自己跟上。刚来大学,很想重新开始,努力让自己显得活跃一点,积极参加学院开展的活动,收获了很好的友谊。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到了大二突然感到一直在勉强自己改变,这种假装太刻意了,也从来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忍不住陷入了持续的郁闷。
她大一假装自己很活跃是想学一个自己想变成的女生的样子,后来发现自己变不成,反而让自己很累也很勉强自己。
挖掘个人力量,走出家庭阴影
经过询问,她也诉说了内心对自己的看法和几种担心:主要是担心学习方面不如别人,以及跟男生的交往可能会引起别人的非议。
我表示理解并引导其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哪些事件或哪些人可能影响了她,梁莹还是忍不住联想到自己的家庭。
她告诉我,“谈恋爱就是谈恋爱,不一定会走向婚姻,如果两个人走向婚姻,那必须符合一些条件,首先是两个人都自愿,能够一辈子互相包容,而且一个人不能打骂另一个人。”她说自己的母亲高中时不喜欢学习,辍学了,后来日子过得那么惨,她担心自己会像母亲当年的样子,也不能坚持学业,也会过得很不好。
从她的叙述中可以发现,她母亲的经历及她本人的家庭关系对她内心冲突的形成和亲密关系的构建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引导她思考自己如何能从大一坚持到大四,努力挖掘其有能量的一面,在交谈中她也认识到自己不是孤身一人,想要尽量去寻找能支持自己的人,她也表示在需要的时候会来继续咨询。
经过三次面谈,梁莹逐步对咨询师产生信任,也接受了尽快前往专科医院就诊的建议,在辅导员和同学的陪同下,梁莹在医院得到了全面的心理评估及治疗,经过一年休学调养后顺利完成了学业。
咨询师的理解与思考
像梁莹这类的来访者还是很常见的。来访者自我评价较低,过分在意他人看法,担心思维被洞悉,有偏执型人格倾向,其问题形成受家庭关系及成长经历影响较大,父母的异常婚姻关系和母亲的不良情绪反应、自伤行为影响了其性格形成,造成偏执、自卑的性格,对关系普遍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在姑姑家的寄养经历强化了不安心理和自卑心理。来访者在人际交往中常用讨好和顺从的方式建立关系,但往往事与愿违。
由于超出心理咨询的范围,我建议其尽快到精神科就医,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咨询。如有后续工作的机会,我将逐渐把焦点转移到家庭关系和成长经历上,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走出既往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