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视域下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形象探析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专家彭聃龄教授提出,人格(性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情感、思想及行为的独有模式,这个特别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统一而稳定的心理本质。从这个特定的角度看,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的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在家族所有叫作奥雷里亚诺的成员中,他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他的性格特点表现在自卑、缺乏爱的能力,专注冷静、有勇有谋、具有反抗精神,孤僻、偏执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正对应着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三个层面。借由这三个层面,马尔克斯深刻地描绘出了人格的复杂性。
  关键词:《百年孤独》 奥雷里亚诺 形象 人格心理学
  性格,也可称为人格。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情感、思想及行为的独有模式,这个特别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统一而稳定的心理本质。人格具有可塑性,一个人的人格并非完全一成不变,人格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处于变化中的(在一定时间后人格才会趋于稳定)。廖波的《普通心理学》中详细介绍了几种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可以分为生物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小说《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各个层面上的“循环”是其魔幻性的标志之一,其中人物的性格与命运也是循环的。作者借乌尔苏拉评论道:“所有叫奥雷里亚诺的都性格孤僻,但头脑敏锐,富于洞察力;所有叫何塞·阿尔卡蒂奥的都性格冲动,富于事业心,但命中注定带有悲剧色彩。”
  那么,我们运用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能否找到两类性格形成的原因呢?笔者将在本文中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为例来探索其人格形成的原因。奥雷里亚诺上校贯穿整部小说,形象复杂饱满,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之一。对于这一形象的人格特质,较为明晰的有以下几点:孤独偏执、缺乏爱的能力、具有自卑与自大并存的矛盾性,但同时也具备强烈的探索欲与反抗精神、专注冷静、人格独立、不囿于常规的特点。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出生到死亡的经历丰富详细,有助于我们追本溯源,用人格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索他人格形成的轨迹。
  一、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形象特质
  《百年孤独》中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称谓从开始的奥雷里亚诺转变为后来的奥雷里亚诺上校,这代表着他青春期的结束,标志着其人格的基本定型。因此我们首先从奥雷里亚诺上校起义后的时段中选取几个代表性的事件,来分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形象。
  1.自卑孤独、缺乏爱的能力
  从奥雷里亚诺的感情经历中可以看出其自卑孤僻、缺乏爱的能力的人格特质。对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小说花了大篇幅刻画的只有他与蕾梅黛丝的感情。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的性启蒙对象是庇拉尔·特尔内拉,而后他与蕾梅黛丝结婚。在蕾梅黛丝死后,小说提到的他的女人,只有在内战时被送进他军营的无名少女们。
  内战的时候,奥雷里亚诺上校会为已死去的妻子蕾梅黛丝写情诗:“那是他写的诗,有他离开时随身携带的为蕾梅黛丝而作的,还有后来在危机四伏的战时间歇写的。”可见,上校对蕾梅黛丝是有着深厚感情的,这从之前他追求蕾梅黛丝时的狂热表现中也可见一斑。比如,“奥雷里亚诺寄情于无头无尾的诗行。他把诗句写在梅尔基亚德斯送他的粗糙羊皮纸上,写在浴室的墙壁上,写在自己的手臂上,而所有诗句中都有蕾梅黛丝幻化的身影”。但在蕾梅黛丝死时,奥雷里亚诺的反应是:“蕾梅黛丝的死并未引起他所担心的震惊,而更像是一种沉郁的愤怒,渐渐转化为寂寞消极的挫败感,与当初他认命选择独身时的感受相仿。”也就是说,奥雷里亚诺的感受是“挫败”,而并非是正常人会有的震惊与悲伤。这里提到的感受与当初他认命选择独身时的感受相仿,指的是他在面对混血姑娘时,感到自己的裸体没法和哥哥相比时的挫败感,所以蕾梅黛丝之死对他来说只是加深了他的挫败感,即对爱的无能。
  战争结束后,乌尔苏拉是这么评论她的儿子的:“他从未爱过任何人,包括妻子蕾梅黛丝和一夜风流后随即从他生命中消失的无数女人,更不必提他的儿子们……她最终得出结论,自己不惜为他付出生命的这个儿子,不过是个无力去爱的人。”从这里也可以体会到,奥雷里亚诺上校是一个缺乏爱的能力的人,无论是对他看似喜爱的蕾梅黛丝,还是对他的血亲,他都没有爱过,不过是单纯地凭借本能的冲动行事,又或者,奥雷里亚诺上校并不知道爱是什么,这也导致他冷静到显得冷酷。正因为他一生不知爱为何物,所以他的孤独也是必然的。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从基石到塔尖递进的,爱和归属的需要在金字塔的第三阶梯。而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奥雷里亚诺上校缺乏爱的能力,他的爱和归属的需要是没有得到满足的。“我们的爱或尊重得不到个人的满足时……可能致病。这意味着马斯洛主张尽可能全面满足个人的需求,才有望实现个人的健全发展。”这里的“致病”指的是如果人的爱与归属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理上的疾病,体现在奥雷里亚诺上校身上,就是自卑与自大并存的矛盾以及孤独、偏执。
  战争结束后,奥雷里亚诺上校的晚年生活也值得我们注意。晚年的奥雷里亚诺上校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于手工制作,成日幽闭在手工作坊里,拒绝旧日同僚的探視,与家里人也鲜少交流,这也显示出他极度的孤独。
  2.专注冷静、有勇有谋,具有反抗精神
  奥雷里亚诺上校率领的起义几乎贯穿了全文,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其专注冷静、有勇有谋、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的领袖形象。
  奥雷里亚诺上校起义的目的,本质上还是出于他人格中的自大:“在他看来,打仗仅仅是为了获得自尊,这一切都与他所处的阶层有一定的关系。正是这样优越的条件,才使得奥雷里亚诺有着极强的自尊心,逐渐成为战争狂热者。”他因为对保守党的所作所为感到不满,就发起了战争,这既可以说是具有反抗意识,也可以说是为了维护他过度的自尊。既然这份过度的自尊与他所处的阶层有关,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特殊地位。小说中,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带领村民建设了马孔多,他是个“年轻的族长式人物”,所以他的家族在马孔多自然备受推崇。面对一系列外部势力的挑衅,长久在当地处于领袖地位的家族无疑会感到愤怒。同时,民众也会自动依靠他们,希望他们做出表率。因此,作为家族中的一员,奥雷里亚诺对马孔多的变动率先做出反应,这也是为了维护他的家族应有的尊严。   当然,在面对保守党令人发指的行径时,绝大多数人都会生出愤懑和正义感,家族所处的社会地位并不是促使奥雷里亚诺发动战争的重要原因。但不论是什么原因,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当奥雷里亚诺决定发动战争的那一刻,他便显现出了强烈的反抗精神。奥雷里亚诺上校发起起义也是对保守派无耻行径、残忍暴政的不满,是对屠夫、官僚的宣战,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军事能力在战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官至革命军总司令,从南到北、自西至东都在他的统辖之下。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最令当地政府恐惧的人物,但他对革命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胜利归来,但他并没有为事情的这种表象而兴奋……每当自由派的捷报传来,就会有通报大肆庆贺,但他会在地图上标出实际进展,进而发现他们的队伍正在深入雨林,与疟疾和蚊虫作战,与现实背道而驰。”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奥雷里亚诺上校是一个专注冷静、具有军事谋略的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奥雷里亚诺上校孤独、缺乏爱的能力、自卑与自大并存,但同时专注冷静、具备军事谋略、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那么奥雷里亚诺上校形成稳定的独特人格后是如何作用于他之后的人生的呢?人格心理学认为,性格决定命运。人的行为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受其人格影响的,是必然的。接下来我们就从人格心理学的视角来分析其人格特质形成的原因。
  二、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人格形成
  一个人的人格在青春期结束后就基本定型,除非是发生了对心理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否则基本不会再有大的变化。所以我们研究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人格形成,主要从其青春期结束之前的经历着手,也就是奥雷里亚诺上校发起起义之前。
  1.生物遗传因素
  一个人的人格受先天因素的影响,这个先天因素即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指父母性状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人的各种性状,如形态特征、生理特质、行为方式以及精神特性等都是由遗传的基因所决定的,其中精神特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天的人格,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的气质。大量研究证明,人的基本气质早在一岁左右就表现出来,并保持终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出生伊始,就已经形成了自己基本的人格气质,而后即使受到家庭、社会的影响,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变化发展。
  小说这样写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出生:“他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在母亲腹中就会哭泣,来到人世时大睁着双眼。剪脐带的时候,他四下打量房间里的东西,好奇却毫无惊惧地观察人们的脸庞。”这段描述直言奥雷里亚诺上校先天的人格特质是“孤僻专注”的。而出生时那样专注的目光在他三岁时随着预言天赋的显露再次出现。这一超乎寻常的能力既是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也是对近亲结合以致家族后代畸形的微妙暗示。但其父亲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对其展现出的异于常人之处不以为意,轻率地将其视作“童年智力尚未发育健全”;而乌尔苏拉则为了缓解近亲结合的诅咒带来的恐慌,努力用常识和逻辑来解释他的预言能力。拥有超自然能力不可避免地会使他与周遭产生格格不入之感,而对噩运产生的奇妙的预知能力更会加剧人们的恐惧,家人对其能力的忽视以及他作为预言者本身所具有的“出世感”进一步加重了他的孤僻。
  小说对奥雷里亚诺上校青春期以前的描述较少,故本文仅略微在纯粹的遗传角度进行分析,但“孤僻专注”的先天人格特质却是奥雷里亚诺上校稳定人格的主要构成要素。
  2.家庭环境因素
  人格的形成更多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后天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行为遗传学虽然为遗传对人格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效证据,但同时也表明了环境对人格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有着不同的人生轨迹,所以形成了各异的习惯系统,即形成了不同的人格。
  从家庭层面探寻人物性格的形成原因,首先需要着眼于其独特的家庭情况:奥雷里亚诺是家族的第二代人,父亲常年沉迷于各类实验,母亲操持家务,很少能够关注孩子的成长。小说如此描写道:“何塞·阿尔卡蒂·布恩迪亚往窗外望去,只见两个孩子赤脚待在阳光暴晒的菜园里,他感觉从那一刻起他们才开始存在。”从这一段话中,我们能够得知奥雷里亚诺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在儿童生命的前五至十年里,缺乏父爱的被试(心理学实验或心理测验中接受实验或测试的对象——编者注)会认为父亲的爱是不可靠的,成人间的亲密关系也不是持久的,从而导致被试性成熟较早,成年后频繁更换性伴侣,可能会有较多子女,但对任何子女都不用心抚育。”这一理论也为后来奥雷里亚諾的一些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而作为母亲的乌尔苏拉,因为丈夫对家庭生活的忽视,被迫承担起维持家庭运转的重担,忙碌的生活使她也鲜少能够关注孩子成长。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与爱是幼儿绝大部分安全感的来源,同时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也至关重要。我们不能否认,在幼儿无法与社会产生联系时,父母几乎扮演了“情感导师”的作用,我们从父母处对“爱”形成基础概念,学会通过情感表达来获得反馈(比如证明“我值得被爱”),建立对自身的信心,甚至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将此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影响自己的性格与行为。而布恩迪亚家族的成员几乎都未曾在成长期间充分感受到长辈的温情,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隔阂感横亘在人与人之间,致使奥雷里亚诺既无法从父母处,也无法从家族其他成员处习得爱。这样的幼年成长环境无疑是他缺乏爱的能力、性格孤僻偏执的一大原因。
  “他身量大长,哥哥留下的衣服很快都不合身了,便开始穿父亲的衣服,因为奥雷里亚诺没有他们那样魁伟的身材。青春期的他失去了甜美的童音,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入骨。”这个时候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正处于青春期,一方面的问题是迅速膨胀的青少年的本能冲动,另一方面是青少年因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矛盾冲突而感到混乱和困惑。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青春期的问题发生在自我同一性未曾建立上,这将导致“角色混乱”。而在奥雷里亚诺与兄长阿尔卡蒂奥的一系列相处中,我们也能够直观感受到阿尔卡蒂奥对奥雷里亚诺成长历程的巨大影响。作为大家族中的次子,奥雷里亚诺从小穿哥哥不需要的衣服长大;在兄弟的相处中,阿尔卡蒂奥为奥雷里亚诺打开了性的大门,而阿尔卡蒂奥作为率先体验性的人,在奥雷里亚诺心中无疑具有“领导”的地位。这一微妙的心理不平等与自己并不健壮的身体条件,使他在面对混血姑娘时“总想着自己的裸体无法与哥哥相比”。哥哥阿尔卡蒂奥带给他的自卑心理使他选择逃避,一心投入在工作上,并决定终生远离女人。人格心理学家弗兰克·萨洛维于1996年提出,次子所面临的是一个已经被长子占有的世界,因而成年后更具反叛性,更可能反叛传统,对科学理论的革命可能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这也为奥雷里亚诺对科学的痴迷和后期发动的几十场战争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而在布恩迪亚家族,一个外来人的身影始终存在——梅尔基亚斯。他作为吉普赛人的代表,为村庄带来了许多新鲜事物,为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打开了科学的大门,二人更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奥雷里亚诺的记忆里,自他出生时,父亲便一直沉迷于对各种知识研究与对先进技术的探索,他与父亲少有的相处也是在父亲的指导下与其一同实验。梅尔基亚斯也对奥雷利亚诺进行了一些教导,他在这样的氛围里耳濡目染,从小便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加之其与生俱来的预言能力,更是增强了他对神秘与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值得强调的是,无论是偏执、孤僻还是自卑心理,都具有合理的两面性,而这几种特质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同样在奥雷里亚诺身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自卑心理以及孤僻偏执的性格使他具有大量的独处时间,能够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自己喜爱与擅长的科学研究上,因此培养了他科研工作者所独有的专注。幼时父母在关爱上的缺失,虽然使他情感匮乏,缺乏共情能力,但不可否认,这也培养了他的独立人格,在某种程度上使其挣脱了感性的束缚,能够拨开情感织就的迷雾,具备某些情况下常人难以拥有的冷静,以及打破常规的勇气;而科研经历赋予他质疑与探索的精神,不囿于常规的个性也推动了他的实验进展。这些人格特质不分好坏,相辅相成,构成了独一无二的奥雷里亚诺上校。
  3.社会环境因素
  从社会层面来看,研究人格与社会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讨论人格与情境的关系。从宏观上看,《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马孔多这一地区。一开始马孔多只是一座与世隔绝的小村落,甚至被村里人误以为是一座孤立的小岛,后来乌尔苏拉出走时和外界取得联系,满载货物而归,马孔多才与外界有了一些经济往来,发展成为繁荣的城镇。但无论是原始的村落还是繁华的城镇,马孔多始终自成一派,带着与世隔绝的气息。
  这样封闭与排外的环境,即使是象征着新事物、新变化的吉普赛人也很难打破。面对吉普赛人带来的新奇事物,马孔多居民有时显露出好奇,但这样的好奇所包含的接受度并不高。一旦事物超出他们的想象,恐惧与排斥便席卷而来。一方面,马孔多人难以接受他们的科学知识与理论,将他们斥为骗子;另一方面,马孔多人又沉沦于他们所带来的声色享受。这一切都显露出马孔多社会的封闭与愚昧,整个马孔多就如同游离于人世之外的无根小岛。这样的社会环境无疑会限制居民的眼界与心胸,身处其中的人们骨子里便镌刻着孤独。但是,再孤立封闭的地区,最终也难逃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奧雷里亚诺成长的过程中,吉普赛人带来世界地图与磁石,传播“地圆说”,马孔多开始和外界产生联系;然后,火车开通,城镇崛起;再后来,战争四起,外敌入侵。马孔多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外界的洗礼,一步步走向类似于近代化的道路。“研究表明,不同时代的人,由于历史经历和发展途径不同,人格特征也会不同,而同一时代的人格都会受到发生在这一时代的重要社会、历史事件的影响。特别在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早期即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重要的社会和历史事件对个体未来人格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这样新旧交错的时代,奥雷里亚诺身处其中,一方面带着旧日的孤僻偏执,另一方面也学会了宝贵的探索精神。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格心理学的视域下,遗传、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影响了奥雷里亚诺上校人格的形成,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人格特质对其一生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性格决定命运”的合理性,也可以看到人格的复杂性。奥雷里亚诺上校的人格特质中既包括可贵的探索精神、反抗意识以及专注冷静的品质,也包括孤僻偏执、缺乏爱的能力等特点。但纵观其一生,这些品质均具有微妙的两面性。《百年孤独》中的其他人物亦是如此,他们的命运能够揭示出真实世界里人格与命运之间的复杂联系。马尔克斯深刻地描绘出了人格的复杂性,成功刻画出了一个个复杂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 廖波.普通心理学[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
  [2]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1.
  [3] 门多萨,加西亚·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4] 孙利娜.马斯洛人本主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18.
  [5] 人格心理学: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作 者: 唐乐,湖北大学楚才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杨婧,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心理测量与咨询。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其他文献
摘 要:阿涅斯·瓦尔达作为法国新浪潮的代表女性导演,其颇具关怀与深度的作品为电影史做出了独特贡献。阿涅斯·瓦尔达的晚期作品《脸庞,村庄》延续了其个人色彩,以其参与式纪录片的外核,致力于挖掘普通劳动者的个体价值,激发个体及边缘人物的自赏意识的内核而深受赞誉。本文将以该片影像本体为例,探析阿涅斯·瓦尔达晚期参与式纪录片影像中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阿涅斯·瓦尔达 参与式纪录片 自赏电影 镜渊图像 边缘
期刊
摘 要:从发表《兔子,跑吧》(1960)以来,厄普代克几乎每隔十年就推出一部“兔子”作品,可以说“兔子四部曲”是约翰·厄普代克的重要作品。本文立足于时间和研究方向两个维度,梳理近半个世紀以来中国有关“兔子四部曲”的研究成果,并尝试指出当下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厄普代克 “兔子四部曲” 研究综述  一、引言  自1958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贫民院集市》(The Poorhou
期刊
摘 要:《砂女》(1962)是日本作家安部公房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自出版以来获得了诸多奖项,1964年又被改编为电影上映。作品通过奇幻的设定,运用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个被困在沙穴中试图逃跑的人物故事。本文将围绕作品的主题,通过文本分析,解开这部作品的内在含义。  关键词:安部公房 《砂女》 莫比乌斯环  《砂女》是一部失踪者的物语,讲述了被困在沙穴中的昆虫采集者仁木顺平的逃脱经历。作品由开篇序言“
期刊
自21世纪初期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不断发展,在连续十几年的飞速增长之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人们已经把看电影作为日常娱乐生活的选择,观众对电影艺术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到了2020年,电影作为一种娱乐产物也被加上了传播文化、传递能量的任务。2020年初,中国遭受了巨大的考验,一直提速增长的电影市场忽然停滞。这样一个冷静的时期也正是中国电影创作者积蓄能量、厚积薄发的时候。我们应该开始思考在数量的背
期刊
摘 要:后世對于宋徽宗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但不管他是不是一位成功的帝王,我们都不能否定他在艺术上的修养和成就。宋徽宗提出了“重文人,轻画工”的创作思想,影响了后来众多画家,宋代对于后世中国画艺术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本文重点关注的不是《听琴图》是否为宋徽宗亲笔,而是要探讨《听琴图》和其他宋代绘画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文人画 宋代绘画 《听琴图》 宋徽宗  一、概述  北宋时期,发达的经济孕育了更
期刊
摘 要:《格林童话》作为介于民间童话和创作童话之间的第三种童话文体,历来深受儿童喜爱。“沉默”作为《格林童话》的叙事特征之一,是推动童话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格林童话》中的沉默按形式划分,可粗略分为强制性沉默和自发性沉默,强制性沉默往往代表了惩戒的主题,自发性沉默则体现着自我牺牲精神。同时,这两种沉默都导向了死亡的结局。  关键词:沉默 《格林童话》 惩戒 自我牺牲  彭懿曾将《格林童话》主要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日本80后作家青山七惠作品中的母女关系、父女关系和姐弟关系,指出青山七惠在作品中并不是要阐述亲情关系中的冷漠和疏离,而是鼓励人们从亲情中寻找更多的力量,从而重新认识自己、突破自我,追寻更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青山七惠 亲情 力量  引言  青山七惠(以下简称“青山”)是日本“80后”新锐女作家,1983年出生于埼玉县熊谷市,最初是东京新宿一家旅游公司的职员。从2005年至今,
期刊
摘 要:电影《藩篱》根据奥古斯特·威尔逊创作的戏剧《Fences》改编。藩篱既是有形的篱笆,也是无形的樊篱:种族的和人性的。藩篱的修筑自有它的原因,但爱与宽容却是突破藩篱的最佳武器。  关键词:《藩篱》 种族 人性 爱  电影《藩篱》改编自美国当代非裔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Fences》。藩篱既是有形的篱笆,也是无形的樊篱,它的修筑与突破,电影中有精彩的演绎。  一、藩篱的修筑  (一)有
期刊
摘 要:哈姆雷特的航海经历极大地推动了其个性的转变。他在出海前所发表的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返程之后的言行形成强烈对比。较之以往,哈姆雷特显示出更多对生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包容度。最终,尽管他的生命结束了,其试图化解人类困境的勇气却并不因此而失去力量和光彩。同时,哈姆雷特的海上旅行也体现了其为丰富自身阅历、不囿于现状、开阔视野所做出的努力。  关键词:航海旅行 性格转变 理智与情感 激情与持久  在其海
期刊
摘 要: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带给读者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奋发向上的力量,会影响读者的童年,甚至一生,正如任大霖的作品对肖复兴的影响。本文从编辑的视角,以中篇儿童文学小说《我的狼妈妈》为例,浅析儿童文学作品的魅力,以及带给读者的启示和正面引导,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珍爱亲情,引发对亲子关系的思考。  关键词:《我的狼妈妈》 儿童文学 作品温度 激励读者  《我的狼妈妈》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儿童小说,略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