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几年实行的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和情绪情感,创建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些新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某些措施是不谋而合的。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做了如下的实验。
一、个别心理辅导——在沟通与交融中为学生排忧解难
心理辅导并不同于简单的批评教育,也不同于常规的德育工作,而是师生之间一种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只有让学生将自己的心里话倒出来,教师才能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达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⒈氛围和意境的创设
调查研究证明:人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紧张程度是不同的,越是严肃庄重的场合,人的紧张程度越高,警惕心理也越强,也越不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外部环境、外部氛围直接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进行心理辅导的地点不会选在办公室,而是选在“心灵的港湾”或“美丽精神的家园”——一间独立的小屋中进行。屋中摆上一对沙发,足以让人促膝长谈;一束鲜花散发着扑鼻的芳香;一个茶几,上面摆上糖块,表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一段舒缓美妙的轻音乐,给人带来欢乐与舒畅。环境的宁静、温馨、优雅,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在这种祥和而温暖的外部环境(自然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也很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⒉民主、平等、温馨的人文关怀
外部环境只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开展心理辅导更重要的还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人文氛围。一张微笑的、慈祥的面庞胜过千万句说教,一个甜蜜的微笑会使你获得通往对方心灵的通行证。在交谈中,教师时刻要记住你是他的朋友而不是长者,必须对他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有时教师只需要做一个耐心的听众,不必发言,只听学生讲完自己的故事,便能让他得到最好的宣泄。教师要做到察言观色,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要做到融得进又退得出,既能融入到对方的话语情境中去,又能跳出来,给对方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二、心理活动课——师生齐唱爱之歌
上好一节心理活动课,让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达到情感的交融,产生思想的共鸣,共享心灵的洗礼和考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怎样才能上好活动课呢?
⒈课前要有精心的设计
首先,必须明确活动课不同于平时日常所教的文化课,它不以知识获得的多少为评价标准,而是以能否让学生心动、能否教给学生独到的体验为准则。所以,活动课一定要让学生去参与、去活动,在参与中沟通、体验。课堂设计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设计好几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延展的环节。
其次,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争取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想,有情感可表达。这样才能在课堂交流中互通互融,产生共鸣。否则,设计得“太高”,学生会不知所云、难以理解;预设技巧远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觉得老生常谈、索然无味。这样都达不到活动课的效果。活动课设计环节要环环相扣,呈递进或逐层深入的趋势,在结尾处最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给学生一定的理性指导。
⒉要做充分的准备
例如讲课所用的工具、教具等,教师还要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甚至,在什么阶段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什么样的表情都要准备好。课前与学生进行几分钟的交流,使学生能够理解你的思路,并对你设计的问题有所准备——方向性的准备。学生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将直接决定活动课是否成功。
此外,还要作好应急措施。每节课不可能会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进行,总会有一些突发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有时候学生个人的体验比教师简单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应该让他们自己在体验中发现乐趣,快乐成长。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我们的思考、实践和努力中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三中学、邢台市第五中学,此两所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张宝玲
一、个别心理辅导——在沟通与交融中为学生排忧解难
心理辅导并不同于简单的批评教育,也不同于常规的德育工作,而是师生之间一种民主平等基础上的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只有让学生将自己的心里话倒出来,教师才能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达到良好的救治效果。
⒈氛围和意境的创设
调查研究证明:人在不同的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紧张程度是不同的,越是严肃庄重的场合,人的紧张程度越高,警惕心理也越强,也越不容易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所以,外部环境、外部氛围直接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我进行心理辅导的地点不会选在办公室,而是选在“心灵的港湾”或“美丽精神的家园”——一间独立的小屋中进行。屋中摆上一对沙发,足以让人促膝长谈;一束鲜花散发着扑鼻的芳香;一个茶几,上面摆上糖块,表示对客人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一段舒缓美妙的轻音乐,给人带来欢乐与舒畅。环境的宁静、温馨、优雅,给人一种家的感觉,在这种祥和而温暖的外部环境(自然环境)下,学生很容易、也很愿意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
⒉民主、平等、温馨的人文关怀
外部环境只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东西,只起到辅助的作用,开展心理辅导更重要的还要有一种民主、平等的人文氛围。一张微笑的、慈祥的面庞胜过千万句说教,一个甜蜜的微笑会使你获得通往对方心灵的通行证。在交谈中,教师时刻要记住你是他的朋友而不是长者,必须对他进行平等的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有时教师只需要做一个耐心的听众,不必发言,只听学生讲完自己的故事,便能让他得到最好的宣泄。教师要做到察言观色,洞悉学生的心理变化并及时调整策略。要做到融得进又退得出,既能融入到对方的话语情境中去,又能跳出来,给对方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二、心理活动课——师生齐唱爱之歌
上好一节心理活动课,让十几名甚至几十名学生达到情感的交融,产生思想的共鸣,共享心灵的洗礼和考验,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怎样才能上好活动课呢?
⒈课前要有精心的设计
首先,必须明确活动课不同于平时日常所教的文化课,它不以知识获得的多少为评价标准,而是以能否让学生心动、能否教给学生独到的体验为准则。所以,活动课一定要让学生去参与、去活动,在参与中沟通、体验。课堂设计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设计好几个互相联系又互相延展的环节。
其次,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和认知水平相结合,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争取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东西可想,有情感可表达。这样才能在课堂交流中互通互融,产生共鸣。否则,设计得“太高”,学生会不知所云、难以理解;预设技巧远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觉得老生常谈、索然无味。这样都达不到活动课的效果。活动课设计环节要环环相扣,呈递进或逐层深入的趋势,在结尾处最好能达到一定的高度,给学生一定的理性指导。
⒉要做充分的准备
例如讲课所用的工具、教具等,教师还要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甚至,在什么阶段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什么样的表情都要准备好。课前与学生进行几分钟的交流,使学生能够理解你的思路,并对你设计的问题有所准备——方向性的准备。学生的配合是相当重要的,将直接决定活动课是否成功。
此外,还要作好应急措施。每节课不可能会完全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进行,总会有一些突发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有时候学生个人的体验比教师简单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应该让他们自己在体验中发现乐趣,快乐成长。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我们的思考、实践和努力中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三中学、邢台市第五中学,此两所学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
编辑/张宝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