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柔性管理认为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强调依据人们自身心理和行为特征进行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将柔性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
一、什么是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这两个概念都源于企业管理。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成文的规章制度和组织职权,凭借制度制约、纪律监督和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的以外界约束为主的一种管理,但刚性管理的缺点是视人为生产工具,忽视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忽视了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柔性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
要改变和拓展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学生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一)学生思想的多样化和素质的差异化日益显著
在网络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家庭观念、道德价值、原则、规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度愈来愈深,使学生的思想日益多样化。由于思想上的多样化和素质上的差异化,导致学生的发展目标、发展要求、教育的需求与方式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客观上迫切需要我们加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因材施导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教育对象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以学生为主体或以学生为中心地位的确立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标志着以教师为主体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复存在。这不单单是地位的转换,其实质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
(三)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和最终目的的新发展
在现阶段,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关心、如何负责、如何选择、如何自我发展等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而要求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广泛参与、实践性较强的思想教育形式。学生对教育的要求悄然发生变化,服务理念的要求也悄然上升,而且这种完善的服务要求会越来越强烈。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延伸,教育必须成为学生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助手。
(四)教育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
班会、集会和校园活动不再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唯一选择形式,网络、公寓、社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都会成为学生选择的教育形式,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思想教育的空间更加开放,可以说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就在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的成长中。
三、加强柔性管理的措施
(一)班级管理为主转为社区管理为主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生活社区与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相比在功能上有很大的拓展,在学生社区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以教育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学生生活导师进社区。各院或系学生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老师作为学生社区生活导师。以组织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社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
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高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学生除了服从高校的规定而别无选择。这一传统的办学理念必须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还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者,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合法消费者。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
(三)强调学生的义务转向义务和权力的结合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高。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也让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学生交费上学之后,学生及其家长与高校无形地形成一种交换关系,学生及其家长认为他们有权利,事实上他们也真有权利对高校教学质量、后勤服务、生活待遇等各方面提出与自己付出的成本相适应的要求。
(四)注重教授知识转向培养高技能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校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有自身的优势。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其它培养方式,如师傅带徒弟、岗位自学成才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方式明显具有培养规模大、知识技能面广、快捷高效、有较强发展后劲等优势。由于我国学龄青年众多,教育需求旺盛,而高技能人才缺口过大,由高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无疑是一种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
(五)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发挥柔性管理的情感凝聚功能
柔性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挖掘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力,用情感来凝聚人心。为此,要求学生管理者做到:一要张扬人性,培植亲和力。二要淡化“官”念,减少离心力。三要善于沟通,增强凝聚力。沟通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沟通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增进感情、统一认识的过程。不懂得沟通或不善于沟通,就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所以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实情,真实的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学校管理者只有具备这样殷殷的爱生之心,才能形成强大的情感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王楠.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6(3):142
作者简介
程伟超(1982—),男,河南辉县人,讲师,工学硕士,机车车辆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指导、团队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柔性管理
一、什么是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这两个概念都源于企业管理。刚性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成文的规章制度和组织职权,凭借制度制约、纪律监督和奖惩规则等手段进行的以外界约束为主的一种管理,但刚性管理的缺点是视人为生产工具,忽视了人的价值与尊严,忽视了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而柔性管理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行为的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将柔性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
要改变和拓展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必须正确认识当前学生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只有认识到位,才能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一)学生思想的多样化和素质的差异化日益显著
在网络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家庭观念、道德价值、原则、规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度愈来愈深,使学生的思想日益多样化。由于思想上的多样化和素质上的差异化,导致学生的发展目标、发展要求、教育的需求与方式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客观上迫切需要我们加以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承认学生的差异性,通过因材施导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教育对象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以学生为主体或以学生为中心地位的确立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涵之一,标志着以教师为主体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已经不复存在。这不单单是地位的转换,其实质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转变。
(三)教育的内容、方式、要求和最终目的的新发展
在现阶段,教会学生如何生存、如何关心、如何负责、如何选择、如何自我发展等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而要求丰富多彩的、喜闻乐见的、广泛参与、实践性较强的思想教育形式。学生对教育的要求悄然发生变化,服务理念的要求也悄然上升,而且这种完善的服务要求会越来越强烈。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延伸,教育必须成为学生全面和终身成长的助手。
(四)教育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
班会、集会和校园活动不再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唯一选择形式,网络、公寓、社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都会成为学生选择的教育形式,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思想教育的空间更加开放,可以说新形势下的学生工作就在学生的生活中,在学生的成长中。
三、加强柔性管理的措施
(一)班级管理为主转为社区管理为主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学生生活社区与传统的学生宿舍管理相比在功能上有很大的拓展,在学生社区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以教育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学生生活导师进社区。各院或系学生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老师作为学生社区生活导师。以组织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学生党团组织进社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
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高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学生除了服从高校的规定而别无选择。这一传统的办学理念必须改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而且还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者,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合法消费者。学生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搭建平台。
(三)强调学生的义务转向义务和权力的结合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高。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也让他们更加注重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学生交费上学之后,学生及其家长与高校无形地形成一种交换关系,学生及其家长认为他们有权利,事实上他们也真有权利对高校教学质量、后勤服务、生活待遇等各方面提出与自己付出的成本相适应的要求。
(四)注重教授知识转向培养高技能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一线的从业者中,具备精湛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高校是培养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特别是职业技术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有自身的优势。相比高技能人才的其它培养方式,如师傅带徒弟、岗位自学成才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方式明显具有培养规模大、知识技能面广、快捷高效、有较强发展后劲等优势。由于我国学龄青年众多,教育需求旺盛,而高技能人才缺口过大,由高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无疑是一种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模式。
(五)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发挥柔性管理的情感凝聚功能
柔性管理的核心就在于挖掘情感对行为决策的正向引导力,用情感来凝聚人心。为此,要求学生管理者做到:一要张扬人性,培植亲和力。二要淡化“官”念,减少离心力。三要善于沟通,增强凝聚力。沟通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必要手段,沟通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解、增进感情、统一认识的过程。不懂得沟通或不善于沟通,就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目的。所以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实情,真实的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学校管理者只有具备这样殷殷的爱生之心,才能形成强大的情感凝聚力。
参考文献
[1]王楠.浅析柔性管理在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6(3):142
作者简介
程伟超(1982—),男,河南辉县人,讲师,工学硕士,机车车辆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指导、团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