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治疗冠心病的患者中随机选出80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丹蒌片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口服丹蒌片进行治疗,并在其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丹蒌片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同时丹蒌片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常规组明显减少。结论:在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过程中,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丹蒌片可以起到较好的疗效,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关键词】 丹蒌片 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61-01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性硬化所导致的心脏类疾病,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容易引发心绞痛等症状,不仅会对患者自身带来较大的损傷,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目前,冠心病是在国际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在美国致命性疾病中死亡人数排名第一,各国的医疗机构都对治疗冠心病抱有较大的研究兴趣。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的对象是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患者中选出的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在3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6±5.62)岁,患者患病时间从2年到4年不等。根据对患者心电图、超声、造影、尿酸以及其它脏器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本次分析的80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并伴有心绞痛症状。患者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首先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一组采用的是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常规组;另外一组采用以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基础,同时为患者口服丹蒌片进行治疗,作为丹蒌片组。
常规西医治疗主要也是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为患者采取的口服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其中阿司匹林每次口服0.15克,每天1次;而阿托伐他汀每天口服0.01克,每天1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丹蒌片组所采取的方法需要加服丹蒌片,也是采取口服的方式,每次1克,每天1次或2次,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相应制定,同时也是以30天作为一个疗程。在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1]。
1.3 疗效判断标准
在本次分析中,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包括效果显著、有效和无效。其中,效果显著的判断标准为: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80%;有效的判断标准为: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50%,但未达到80%;无效的判断标准为: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减少情况不明显,患者病情变化程度较小[2]。
2 结果
根据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记录和分析显示,常规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患者为13例(32.50%)、治疗有效的患者为19例(47.50%)、治疗无效的患者为8例(20.00%);丹蒌片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为23例(57.50%)、治疗有效的患者为16例(40.00%)、治疗无效的患者为1例(2.50%),由此可见,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而丹蒌片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则为97.50%,其明显高于常规组。另外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前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每周(18.23±3.76)次,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每次(9.33±2.61)分钟;而在治疗后期发作频率降低为每周(15.24±3.41)次,持续时间降低为每次(6.17±2.79)分钟。而丹蒌片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周(18.21±3.37)次,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每次(9.31±2.62)分钟;在接受治疗后期发作频率降低到每周(7.17±2.23)次,持续时间降低到每次(3.21±1.24)分钟,由此可见丹蒌片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
3 讨论
痰瘀互阻型冠心病的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原因在于浓痰和瘀血相互阻滞,使得心肌内血液流动不畅,影响了心脏功能,导致心脏因麻痹而感觉疼痛,同时也会引发胸闷、心悸等症状,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常规的冠心病治疗方法无法对浓痰和瘀血进行化解,治标不治本,而丹蒌片可以帮助患者祛瘀化痰,使其心肌内血液流动畅通,减少心脏麻痹的可能性,也就使得心绞痛症状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大幅提升了痰瘀互阻型冠心病治疗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吉金荣,高彩霞,周晓凯.丹蒌片治疗肥胖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12):2456-2457.
[2]何斌,盖鲁粤,盖兢泾,等.冠状动脉CT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0):1400-1406.
[3]王师菡,王阶,李霁,熊兴江,叶勇,朱明军.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8):1051-1053.
【关键词】 丹蒌片 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 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261-01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性硬化所导致的心脏类疾病,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容易引发心绞痛等症状,不仅会对患者自身带来较大的损傷,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目前,冠心病是在国际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在美国致命性疾病中死亡人数排名第一,各国的医疗机构都对治疗冠心病抱有较大的研究兴趣。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的对象是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接受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患者中选出的8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患者年龄在37-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16±5.62)岁,患者患病时间从2年到4年不等。根据对患者心电图、超声、造影、尿酸以及其它脏器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本次分析的80例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并伴有心绞痛症状。患者基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首先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一组采用的是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常规组;另外一组采用以常规治疗方法作为基础,同时为患者口服丹蒌片进行治疗,作为丹蒌片组。
常规西医治疗主要也是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为患者采取的口服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其中阿司匹林每次口服0.15克,每天1次;而阿托伐他汀每天口服0.01克,每天1次,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以30天为一个疗程。丹蒌片组所采取的方法需要加服丹蒌片,也是采取口服的方式,每次1克,每天1次或2次,根据患者病情情况进行相应制定,同时也是以30天作为一个疗程。在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1]。
1.3 疗效判断标准
在本次分析中,将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包括效果显著、有效和无效。其中,效果显著的判断标准为: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80%;有效的判断标准为: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治疗前相比减少超过50%,但未达到80%;无效的判断标准为: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减少情况不明显,患者病情变化程度较小[2]。
2 结果
根据对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的记录和分析显示,常规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患者为13例(32.50%)、治疗有效的患者为19例(47.50%)、治疗无效的患者为8例(20.00%);丹蒌片组患者治疗后效果显著的为23例(57.50%)、治疗有效的患者为16例(40.00%)、治疗无效的患者为1例(2.50%),由此可见,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而丹蒌片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则为97.50%,其明显高于常规组。另外常规组患者在治疗前心绞痛的发作频率为每周(18.23±3.76)次,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每次(9.33±2.61)分钟;而在治疗后期发作频率降低为每周(15.24±3.41)次,持续时间降低为每次(6.17±2.79)分钟。而丹蒌片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心绞痛发作频率为每周(18.21±3.37)次,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每次(9.31±2.62)分钟;在接受治疗后期发作频率降低到每周(7.17±2.23)次,持续时间降低到每次(3.21±1.24)分钟,由此可见丹蒌片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
3 讨论
痰瘀互阻型冠心病的患者出现心绞痛的主要原因在于浓痰和瘀血相互阻滞,使得心肌内血液流动不畅,影响了心脏功能,导致心脏因麻痹而感觉疼痛,同时也会引发胸闷、心悸等症状,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常规的冠心病治疗方法无法对浓痰和瘀血进行化解,治标不治本,而丹蒌片可以帮助患者祛瘀化痰,使其心肌内血液流动畅通,减少心脏麻痹的可能性,也就使得心绞痛症状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大幅提升了痰瘀互阻型冠心病治疗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吉金荣,高彩霞,周晓凯.丹蒌片治疗肥胖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12):2456-2457.
[2]何斌,盖鲁粤,盖兢泾,等.冠状动脉CT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0):1400-1406.
[3]王师菡,王阶,李霁,熊兴江,叶勇,朱明军.丹蒌片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08):1051-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