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校的德育建设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达到教育目的。文章就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展开论述。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 德育渗透 渗透方法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美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形式培养出乐观向上、道德高尚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美育以情动人、德育以理服人,美育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塑造真善美的心灵。鲁迅先生说过:“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所以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
  一、在欣赏课程中自然地渗透德育
  审美是美术本质特征,通过欣赏、评述等活动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在无形之中恰当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审美体验积累得越多,德育就会越发深入人心。
  比如在上初中美术《欣赏中国现代美术》课时,我以兴趣为龙头,提取教材中的精华,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满足学生感官享受的同时,将现代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克服“一言堂”、“满堂灌”的静态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历史名作《开国大典》、《江山如此多娇》、《艰苦岁月》、《五四运动》、《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认识到,一件美术作品的诞生,除了通过外在形式表现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一般还有其更深层的价值体现和更隐藏的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反映,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如《开国大典》成功地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反映了现实生活与历史事件的广度与深度;《艰苦岁月》生动地塑造了一老一少两位红军战士,在战斗间隙,老红军吹笛,小红军聆听遐想的情态,成功地表现了在战争的艰苦年代里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给人以无限的鼓舞……
  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受到传统艺术熏陶的同时唤起民族自尊,激发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继承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以饱满的精神与热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建设社会主义献出自己的力量。
  二、在绘画课程中灵活地渗透德育
  在中学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中,绘画占有很大比例,如素描、色彩、国画等。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德育。绘画内容不同,渗透方式也不一样。例如:素描课“从心底接触自然”,本课我让学生外出写生,仔细观察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心灵触动,初步尝试运用各种语言进行风景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意识,还培养学生戒骄戒躁的作风;“变迁中的家园”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景,表现家乡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在色彩创作课“多变的颜色”中,通过用颜料调和色彩练习,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踏实,互帮互助、讲究卫生的好品质。中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无论从工具、材料、技法、表现内容到审美意蕴上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差别。其风格独特、意境高雅,“笔墨纸砚”中纸的制造被称为四大发明之一。以此引导学生进行习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陶冶情操,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由此可见,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挖掘了创作潜能,在创作美的同时进行了德育渗透,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审美观去感知,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绘画力,使其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在工艺课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
  工艺美术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正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应用于生活。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都不可缺少。在工艺课程中利用制作内容引导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积极向上、勤劳踏实的生活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端午节》这课,学生在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进行了解、探究和继承的同时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地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彩粽、香包、彩蛋等。像这类中国民间传统美术,蕴含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体现,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通过实践和体验,同学们在亲自动手中了解民间艺术,激起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使他们在潜意识中耳濡目染,打下良好的审美意识基础,达到美育之目的。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工艺课的内容种类很多,有机理制作、版画制作、树叶拼贴画、贺卡制作等,比重也越来越大了,占美术课内容的40%左右。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还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立线装饰》,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闲置资源,因材施艺、变废为宝,提高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竞争的方法,培养学生间集体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因此,工艺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制作工艺的同时受到了德育教育。寓教于情感、娱乐、动手之中,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
  四、在实践活动中愉快地渗透教育
  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教学具有育人功能。
  我校每月都会举办主题活动,如三月份的“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既有“关爱身边人”的志愿服务活动,又有“雷锋精神感悟”的小报宣传、卡片制作。通过绘制一幅幅精美的小报,一张张有创意的贺卡,号召同学们不忘雷锋精神,不忘奉献品质,自觉以雷锋同志为榜样,争做奉献先锋。同学们真正领悟了雷锋精神的真谛,将“学雷锋”渗透到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再如,举办艺术节,利用易拉罐、废旧报纸、纸箱等生活中的日用品进行再利用和创造,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各种妙趣横生的物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养成变废为宝的优秀品质。这样既深化了活动的主题,又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美术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地渗透德育。
  五、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我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这种无声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仪容仪表,从不随便着装,整洁大方。讲课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做到“语言美”,从不出口脏话。对学生一视同仁,奖罚有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注重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这样做尊重了学生,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为建立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作为一个人,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精神与精神的感染,是道德与道德的儒化,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综上所述,美育是完美人格得以形成的基础。教师应该不放过任何一次德育渗透机会,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特点,采用有效教学教法,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纯洁清澈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开出绚丽的花朵。
其他文献
实现我军政治工作信息化 ,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必将对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走有中国特色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之路要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分层落实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级党委要在决策机构组建、决策时机定位、决策内容把握、决策网络建设、决策手段运用等方面 ,更新观念 ,大胆创新 ,努力把各级党委建成掌握决策理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5.12大地震之后民间力量的爆发不仅使我们感受普通人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将这种民间爱心有序化和制度化.因此,国家需要制定民间事业促进法和义
新成立的财政全额拨款的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从执行会计制度的选择、银行账户的设置、人员待遇的解决、资产配置、支出管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绩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让孩子学习一门乐器,掌握一门艺术特长,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小提琴作为西洋弦乐器的一种,它的特点是:外形小巧,随身携带方便;音色优美、动听,所以很受家长和小朋友喜欢。  一、入门的姿势  学习小提琴是个艰辛漫长的过程,入门姿势很重要,夹琴、持弓都要耐心练好,家长要长期陪练,在看孩子练琴的同时及时纠正孩子的姿势,家长要掌握老师教的持琴、持弓的方法
日前,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出通知,2016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定于2016年9月举行。中级资格考试,在2015年基础上积极扩大无纸化试点范围;未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入手,探讨了分级教学的定义、必要性、实施方案以及存在的问题四个方面。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入改革和高等院校的大量扩招,英语教学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特别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英语水平高低不同,出现一个班100分和10分并存的现象。如果把个体差异极大、英语基础高低悬殊的学生进行同堂教学,使用同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