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的医疗新闻记者在专业知识储备上存在不足,而中国教育体系在医疗/科技新闻报道培训方面亦存在短缺。本研究以健康传播为例,根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和美国医学作者协会的官方网站提供的职业培训资料,从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师资四个维度分析比较中美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的差异,以期批判性学习、借鉴美国的医疗记者培训机制,提高国内媒体记者的医疗新闻报道质量。
关键词:健康传播;科技新闻报道;记者培训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122(2018)09-0056-05
一、引言
医疗问题作为民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也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内容。然而,近年来有关医疗事件及医患关系的虚假、片面、不实的报道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互信,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1,2]。大众媒体上的医疗新闻报道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与部分媒体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缺失有关,也与他们在医疗专业知识上的严重缺乏有关。
准确报道医疗新闻要求医疗记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在健康传播過程中,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疗健康相关知识显得极为重要,并可能对公众的健康行为、疾病预防、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等产生实质性影响[3,4]。因此,很多国家对从事医疗新闻报道的媒体记者有严格的规定,医疗报道属于科技报道的范畴,只有科学记者才能进行这一领域的报道。例如,美国对医疗报道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规范性,行业协会定期对科学记者提供医疗知识更新的专业培训;在韩国,医疗报道记者必须有医学教育背景,等等[5]。而中国目前对医疗报道记者并没有任何准入门槛的限制,在科技新闻传播(尤其是健康传播)的系统教育培训方面也存在不足。目前,国内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了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提供科技编辑专业课程,在科技传播的专业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尝试[6,7]。遗憾的是,该系暂时还没有针对医疗新闻报道开设的教育培训课程。而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有成熟的包括健康传播在内的科技新闻专业或研究项目,例如最早于1982年在纽约大学创办的科学、健康和环境报道项目( Science,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ogram,SHERP),对医疗/科技新闻记者进行专业培训[8]。一部分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直接与健康传播(尤其是医疗新闻报道)密切相关(例如美国的Texas A&M University),还有一部分大学则直接在医学院下设健康传播系(例如日本的东京大学),极大地保障了在健康传播系所授医疗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中国的医疗新闻报道者在专业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以及中国教育体系在科技/医疗新闻报道培训方面存在的短缺,导致国内医疗新闻报道质量堪忧。本研究以健康传播为例,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在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方面的差异,批判性学习、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从建立系统性专业化培训模式的角度,探讨稳定医疗记者队伍并提高医疗报道质量的可行性。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筛选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the All - China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ACJA),成立于1957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界的全国性人民团体。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 the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SPJ),于1909年成立于美国印第安纳州Greencastle的De-Pauw大学,为非政府非盈利性质的行业协会,是美国最大的全国性新闻行业协会,共有超过7500个来自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新闻学院等的团体或个人会员。美国医学作者协会( the AmericanMedical Writers Association,AMWA),于1940年成立于美国马里兰州Rockville,亦为非政府非盈利性质的行业协会。它是北美健康传播领域最大的作者、编辑、记者团体协会,成员来自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32个国家。将SPJ和AMWA网站纳入研究,与ACJA网站进行对比。
(二)中关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比较
对科学/医疗记者的培训,既有国家级行政机关或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也有各级新闻媒体单位自行组织的培训,包括短训课程、网络课程、演练、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鉴于国内各级传媒机构自行组织的内部培训的受众面较窄、信息来源过于分散,且因通常不公开发布培训信息而不易获知,而境外大型传媒机构(如《New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等)的网站多遭遇封锁而无法获得培训信息,故仍根据ACJA、SPJ和AMWA三个全国性/国际性协会提供的培训信息,分析培训差异,从侧面反映中美两国在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上的差异。
从ACJA官方网站的“传媒课堂”版块、SPJ官方网站的“Resources,training,and career”版块和AMWA官方网站的“Education”版块,分别搜集与科学/医疗记者职业培训相关的资料,分析比较培训形式(如讲座、研讨会、网络视频培训、网络资料培训等线上和线下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如传统的大众传播知识、新媒体新技术知识、科技/健康传播知识等)、培训对象(即接受培训的人员,按所从事的传播领域进行划分,譬如从事健康传播的记者被划分为医疗报道记者)、培训师资(即提供培训教学的人员,按所从事的专业领域进行划分,如大众媒体领域和医疗领域)这四个维度的异同。
因为医疗记者只是科学记者的一个类别,考虑到ACJA和SPJ面向的是全部媒体记者,单独针对医疗记者的内容比较少,因此将概念扩充到科学记者,而实际比较时会重点关注医疗记者。
三、研究结果 从三个协会网站提供的资料内容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
(一)培训形式的具体差异
三个协会均提供线上和线下进行的职业培训。ACJA的培训形式相对单一,以线上讲座文章为主,配合线下以研讨会形式开展“记者大讲堂”和“新闻茶座”等。与之相比,美国两个协会的培训形式更丰富。
SPJ的培训形式包括培训视频点播、在线传播技巧培训资料、网上讨论会、春季会议、传媒宿营会、在线图文培训资料、高阶传播领导者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视频点播,将特定专题的枯燥的知识技能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供媒体记者在任意时间点播浏览。网上讨论会则由会员自行提出议题,对此议题感兴趣的其他会员响应并商定日期,并将议题和日期时间公布在网站上,按约定时间公开讨论。春季会议、传媒宿营会、高阶传播领导者培训等线下培训通常需要付费参加。春季会议于每年的三、四月在不同地区分多个场次开展,每年约十余场,培训频率较为密集;传媒宿营会每年四月举行一次,为期1天;高阶传播领导者培训项目于1996年启动,每年在美国不固定的四个城市举行,时间也不固定,为期3天。
AMWA的部分培训形式与SPJ相似,如培训视頻点播、在线培训资料、网上讨论会、线下研讨会、区域会议、现场培训项目等。在此基础上,基于健康传播领域的专业特色,AMWA还提供医疗写作与交流会议、自学手册、密集强化训练等培训形式。从AMWA成立开始,每年秋季举行医疗写作与交流会议,为期3天,至今已举办了75届;区域会议则于每年春季在美国七个主要区域城市举行,为期1-2天。
(二)培训内容的具体差异
对培训内容分析显示,ACJA和SPJ在主题上虽然有部分相似性,但就具体资料比较而言,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ACJA提供的培训内容都有一定欠缺。ACJA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历史、新闻资讯、新媒体技术、新闻摄影、新闻采编与写作、传播伦理等,仍然集中在传统的传播领域。而SPJ在此基础上,还提供执业技巧、数字技术、传播领导才能、个人品牌推广及自由职业等方面的培训,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尤其是基于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带来的对传统媒体和传播思维的冲击,与之相关的数据可视化、智能手机传播、社交媒体应用、谷歌工具应用等培训非常丰富,培训内容的更新非常快。
ACJA网站的“传媒课堂”版块所提供的资料更像是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的新闻稿,甚至包括很多有关个人职业经历描述和从业感悟的内容,所含知识点有限。而SPJ网站提供的任一培训资料链接,均指向具体的培训内容,对特定专题知识做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内容安排,培训更具系统性。
与这二者相比,AMWA的培训内容高度专业化,涉及到临床研究文件写作及数据报告、朴实而有效的沟通技巧、医疗写作技巧、医疗传播伦理、图表和统计学报告及解读等。
(三)培训对象和师资的具体差异
与面向所有媒体记者的ACJA和SPJ相比,AMWA作为专业领域更具体的行业协会,对会员的资质要求是专业医疗报道者,因此培训对象更具有针对性,以医疗报道记者为主。从培训内容以及培训项目的具体说明来看,培训师资来源也与此相吻合,前两个协会的培训师资大多为大众媒体领域的新闻工作者,少数情况下也有医疗领域专家或医疗媒体工作者担任培训教师;而AM-WA的培训师资来自医疗领域的比较多。
四、讨论
健康传播需要专业化培训的科学/医疗记者队伍。医学是一门科学学科,而医疗报道从本质上属于科技报道范畴,以科学性作为最本质的特征,同时具有知识性、规范性、通俗性等特点。在美国,医疗报道记者也归于科学记者行列,一些知名媒体(如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聘任的记者中有很多具有医学背景,甚至具有行医执照,以保证医疗报道的科学性和准确客观[9]。2015年4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News Network,CNN)的医疗记者Sanjay Gupta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给女童做开颅手术的消息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曾经引起无数国人的惊叹,新闻传播和医疗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强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保障科技报道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关行业协会在美国应运而生,例如全美科学记者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NASW)、美国医学作者协会(AMWA)、科技编辑协会( the 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CSE)、科学报道促进协会( the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Science Writing,CASW)等。这些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既包括系统性的专业领域知识培训,也有实时更新的科技前沿资讯,不仅促进了科学记者之间的经验分享,更稳定培养了科学报道的人才队伍。国内虽然于1993年成立了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但其仅提供零星的会议培训,且专业知识的更新较少,无法形成系统性培训,影响力也有限。
大众传播所采用的语言表达体系和健康传播所需要的语言表达体系之间存在差异。大众媒体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化,而健康信息的传播则要求保证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客观性,尽量消除歧义[10]。科学、准确的医疗报道不仅要求医疗记者客观真实的报道医疗卫生事件,更要求他们具备全局思考能力,能够透过孤立现象剖析其背后包括制度缺陷在内的深层原因,能够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各种模式医疗投入与全民健康效应最大化的平衡[11],能够从个体的健康问题追索与之相关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能够关注疾病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从全球视角审视人类健康问题,等等[9]。单一医疗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深层次的制度、社会、现有技术手段等因素有关,医疗事件随着疾病的转归而出现不同的新闻走向,因而报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医疗新闻而言尤为重要[11]。然而,国内的医疗新闻报道却常常呈片段性,缺乏连续追踪和纵深联系,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无后续报道。媒体记者重视新闻文字表达训练,而忽视对医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容易导致对健康信息的错误解读,从而影响对科学内容的报道准确性。 高要求必须建立在完善、全面、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医疗新闻报道是一个特殊领域,不能与其他传播领域的报道等量齐观,是一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10]。然而,国内新闻传播行业对媒体记者的培训模式尚不成熟,尤其是对科学/医疗记者缺乏专业化培训。ACJA虽然提倡“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却未能提供系统化的培训作为支撑。从ACJA网站发布的信息来看,虽然也有线上和线下分别进行的培训项目,但培训形式仍较为单一,培训内容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拓展,对培训对象的吸引力比较有限。而美国的新闻传播行业协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从各个方面激发培训对象的参与兴趣。其中一些需要付费参加的高阶培训项目,由于需要重点考虑对参会者的吸引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在主题设定、活动安排、师资选择等方面的考虑非常细致周到。在培训项目实施前要做培训需求分析,其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在培训项目实施完成后的培训效果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进行分析、评价与总结,同时又为下一个培训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12]。此外,美国新闻行业在专业类记者培训方面还提供全脱产学习的记者奖学金项目[12]。这类项目属于高端培训,仅招收极少数高水平的资深记者,但这些记者往往都是所在新闻机构的核心人才,对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MWA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培训形式更具有健康传播领域的专业特色,例如密集强化训练就是针对各个特定专业不定期开展的拓展性强化训练,记者进行体验式的采访和写作,以强化进行医疗报道的业务能力。AMWA不仅对会员提供专业培训,还会定期组织专业考核,向考核合格的会员发放资格认定证书。基于AMWA在健康传播行业的重要地位,其发放的资格证书基本上可以视为进入医疗专业传播领域的准人证。
健康传播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国外设立健康传播相关专业的大学中,常常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来促进多个专业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交流。例如,美国的Texas A&M University开设的“多学科医学伦理学课程”,其授课教师来自包括护理系、临床医疗系、药理系、宗教系、传媒系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参与课程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学生也都来自以上各个院系,每次授课均有各个专业的师生同时参与,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不同专业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AMWA在进行培训项目设置时也常常同时安排大众传播领域和医疗领域专家同时参与,促进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这样的教育或培训设置,在国内尚不多见。
五、结论
国内传媒界对科学/医疗记者的培训尚不够重视,尤其是健康传播领域。各大专院校及健康传播行业协会(如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均未能建立针对健康传播的系统性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医疗报道记者普遍缺乏医疗专业知识。美国的健康传播在医疗记者培训机制方面,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或借鉴意义。建立并完善系统性专业化的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通过考核专业知识并发放资格证书的方式设置进入医疗新闻报道领域的准入门槛,将有助于提高国内媒体记者的医疗报道质量。
参考文献:
[1] Chinese doctors are under threat.Lancet,2010.376: 657
[2] 吴彤.对医疗报道中医生角色转变的新闻伦理思考[J].新闻世界,2014(12):181-182.
[3] Ishikawa H, Kiuchi T.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communication. Biopsychosoc Med, 2010.4:18.
[4] Rimal R.Whv health communication is important inpublic health.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87(4): 247-247.
[5] 司丽,医疗报道中的“软肋”[J].今传媒,2007(7):35 -36.
[6] 司有和,齐志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编辑专业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计[J].编辑学报,1993(5):116 - 120.
[7] 周荣庭.构建富有特色的科技传播专业[J].新闻研究导刊,2012(6):21 - 24.
[8]江世亮.科学传播太重要了,不能仅由科学家承担——从纽约大学SHERP项目思考科学记者的培养[J].新聞记者,2008(2):39 -42.
[9] 陈小申.美国医疗报道理念与实践[J].中国记者,2006(12):38-39.
[10] 陈小申.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基于政府卫生部门的考察与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 Schwitzer C. How do US journalists cover treat-ments,tests,products,and procedures7 An evalu-ation of 500 stories.PLoS Med,2008.5(5):e95.
[12]周磊.美国专业类记者的培训模式及借鉴[J].中国记者,2013 (4):117 - 118.
关键词:健康传播;科技新闻报道;记者培训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122(2018)09-0056-05
一、引言
医疗问题作为民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也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内容。然而,近年来有关医疗事件及医患关系的虚假、片面、不实的报道层出不穷,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医患之间的互信,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1,2]。大众媒体上的医疗新闻报道存在的种种问题,不仅与部分媒体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缺失有关,也与他们在医疗专业知识上的严重缺乏有关。
准确报道医疗新闻要求医疗记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在健康传播過程中,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疗健康相关知识显得极为重要,并可能对公众的健康行为、疾病预防、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等产生实质性影响[3,4]。因此,很多国家对从事医疗新闻报道的媒体记者有严格的规定,医疗报道属于科技报道的范畴,只有科学记者才能进行这一领域的报道。例如,美国对医疗报道的基本要求是科学性、知识性和规范性,行业协会定期对科学记者提供医疗知识更新的专业培训;在韩国,医疗报道记者必须有医学教育背景,等等[5]。而中国目前对医疗报道记者并没有任何准入门槛的限制,在科技新闻传播(尤其是健康传播)的系统教育培训方面也存在不足。目前,国内仅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设了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提供科技编辑专业课程,在科技传播的专业培训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有益尝试[6,7]。遗憾的是,该系暂时还没有针对医疗新闻报道开设的教育培训课程。而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有成熟的包括健康传播在内的科技新闻专业或研究项目,例如最早于1982年在纽约大学创办的科学、健康和环境报道项目( Science,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ogram,SHERP),对医疗/科技新闻记者进行专业培训[8]。一部分大学开设的专业课程直接与健康传播(尤其是医疗新闻报道)密切相关(例如美国的Texas A&M University),还有一部分大学则直接在医学院下设健康传播系(例如日本的东京大学),极大地保障了在健康传播系所授医疗知识的专业性和系统性。
中国的医疗新闻报道者在专业知识储备上的不足,以及中国教育体系在科技/医疗新闻报道培训方面存在的短缺,导致国内医疗新闻报道质量堪忧。本研究以健康传播为例,分析比较中美两国在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方面的差异,批判性学习、借鉴美国的成熟经验,从建立系统性专业化培训模式的角度,探讨稳定医疗记者队伍并提高医疗报道质量的可行性。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筛选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the All - China Journalists Association, ACJA),成立于1957年3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界的全国性人民团体。美国职业新闻工作者协会( the 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 SPJ),于1909年成立于美国印第安纳州Greencastle的De-Pauw大学,为非政府非盈利性质的行业协会,是美国最大的全国性新闻行业协会,共有超过7500个来自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新闻学院等的团体或个人会员。美国医学作者协会( the AmericanMedical Writers Association,AMWA),于1940年成立于美国马里兰州Rockville,亦为非政府非盈利性质的行业协会。它是北美健康传播领域最大的作者、编辑、记者团体协会,成员来自包括美国、加拿大在内的32个国家。将SPJ和AMWA网站纳入研究,与ACJA网站进行对比。
(二)中关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比较
对科学/医疗记者的培训,既有国家级行政机关或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也有各级新闻媒体单位自行组织的培训,包括短训课程、网络课程、演练、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鉴于国内各级传媒机构自行组织的内部培训的受众面较窄、信息来源过于分散,且因通常不公开发布培训信息而不易获知,而境外大型传媒机构(如《New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等)的网站多遭遇封锁而无法获得培训信息,故仍根据ACJA、SPJ和AMWA三个全国性/国际性协会提供的培训信息,分析培训差异,从侧面反映中美两国在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上的差异。
从ACJA官方网站的“传媒课堂”版块、SPJ官方网站的“Resources,training,and career”版块和AMWA官方网站的“Education”版块,分别搜集与科学/医疗记者职业培训相关的资料,分析比较培训形式(如讲座、研讨会、网络视频培训、网络资料培训等线上和线下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如传统的大众传播知识、新媒体新技术知识、科技/健康传播知识等)、培训对象(即接受培训的人员,按所从事的传播领域进行划分,譬如从事健康传播的记者被划分为医疗报道记者)、培训师资(即提供培训教学的人员,按所从事的专业领域进行划分,如大众媒体领域和医疗领域)这四个维度的异同。
因为医疗记者只是科学记者的一个类别,考虑到ACJA和SPJ面向的是全部媒体记者,单独针对医疗记者的内容比较少,因此将概念扩充到科学记者,而实际比较时会重点关注医疗记者。
三、研究结果 从三个协会网站提供的资料内容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在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如表1所示)。
(一)培训形式的具体差异
三个协会均提供线上和线下进行的职业培训。ACJA的培训形式相对单一,以线上讲座文章为主,配合线下以研讨会形式开展“记者大讲堂”和“新闻茶座”等。与之相比,美国两个协会的培训形式更丰富。
SPJ的培训形式包括培训视频点播、在线传播技巧培训资料、网上讨论会、春季会议、传媒宿营会、在线图文培训资料、高阶传播领导者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视频点播,将特定专题的枯燥的知识技能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视频资料,供媒体记者在任意时间点播浏览。网上讨论会则由会员自行提出议题,对此议题感兴趣的其他会员响应并商定日期,并将议题和日期时间公布在网站上,按约定时间公开讨论。春季会议、传媒宿营会、高阶传播领导者培训等线下培训通常需要付费参加。春季会议于每年的三、四月在不同地区分多个场次开展,每年约十余场,培训频率较为密集;传媒宿营会每年四月举行一次,为期1天;高阶传播领导者培训项目于1996年启动,每年在美国不固定的四个城市举行,时间也不固定,为期3天。
AMWA的部分培训形式与SPJ相似,如培训视頻点播、在线培训资料、网上讨论会、线下研讨会、区域会议、现场培训项目等。在此基础上,基于健康传播领域的专业特色,AMWA还提供医疗写作与交流会议、自学手册、密集强化训练等培训形式。从AMWA成立开始,每年秋季举行医疗写作与交流会议,为期3天,至今已举办了75届;区域会议则于每年春季在美国七个主要区域城市举行,为期1-2天。
(二)培训内容的具体差异
对培训内容分析显示,ACJA和SPJ在主题上虽然有部分相似性,但就具体资料比较而言,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ACJA提供的培训内容都有一定欠缺。ACJA的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文化历史、新闻资讯、新媒体技术、新闻摄影、新闻采编与写作、传播伦理等,仍然集中在传统的传播领域。而SPJ在此基础上,还提供执业技巧、数字技术、传播领导才能、个人品牌推广及自由职业等方面的培训,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尤其是基于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带来的对传统媒体和传播思维的冲击,与之相关的数据可视化、智能手机传播、社交媒体应用、谷歌工具应用等培训非常丰富,培训内容的更新非常快。
ACJA网站的“传媒课堂”版块所提供的资料更像是对讲座内容进行总结的新闻稿,甚至包括很多有关个人职业经历描述和从业感悟的内容,所含知识点有限。而SPJ网站提供的任一培训资料链接,均指向具体的培训内容,对特定专题知识做了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内容安排,培训更具系统性。
与这二者相比,AMWA的培训内容高度专业化,涉及到临床研究文件写作及数据报告、朴实而有效的沟通技巧、医疗写作技巧、医疗传播伦理、图表和统计学报告及解读等。
(三)培训对象和师资的具体差异
与面向所有媒体记者的ACJA和SPJ相比,AMWA作为专业领域更具体的行业协会,对会员的资质要求是专业医疗报道者,因此培训对象更具有针对性,以医疗报道记者为主。从培训内容以及培训项目的具体说明来看,培训师资来源也与此相吻合,前两个协会的培训师资大多为大众媒体领域的新闻工作者,少数情况下也有医疗领域专家或医疗媒体工作者担任培训教师;而AM-WA的培训师资来自医疗领域的比较多。
四、讨论
健康传播需要专业化培训的科学/医疗记者队伍。医学是一门科学学科,而医疗报道从本质上属于科技报道范畴,以科学性作为最本质的特征,同时具有知识性、规范性、通俗性等特点。在美国,医疗报道记者也归于科学记者行列,一些知名媒体(如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聘任的记者中有很多具有医学背景,甚至具有行医执照,以保证医疗报道的科学性和准确客观[9]。2015年4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News Network,CNN)的医疗记者Sanjay Gupta在尼泊尔地震灾区给女童做开颅手术的消息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曾经引起无数国人的惊叹,新闻传播和医疗专业知识的完美结合展现了强大的现实意义。
为了保障科技报道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关行业协会在美国应运而生,例如全美科学记者协会(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Writers,NASW)、美国医学作者协会(AMWA)、科技编辑协会( the Council of Science Editors,CSE)、科学报道促进协会( the 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Science Writing,CASW)等。这些协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既包括系统性的专业领域知识培训,也有实时更新的科技前沿资讯,不仅促进了科学记者之间的经验分享,更稳定培养了科学报道的人才队伍。国内虽然于1993年成立了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但其仅提供零星的会议培训,且专业知识的更新较少,无法形成系统性培训,影响力也有限。
大众传播所采用的语言表达体系和健康传播所需要的语言表达体系之间存在差异。大众媒体报道所使用的新闻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化,而健康信息的传播则要求保证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客观性,尽量消除歧义[10]。科学、准确的医疗报道不仅要求医疗记者客观真实的报道医疗卫生事件,更要求他们具备全局思考能力,能够透过孤立现象剖析其背后包括制度缺陷在内的深层原因,能够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探讨各种模式医疗投入与全民健康效应最大化的平衡[11],能够从个体的健康问题追索与之相关的心理和社会问题,能够关注疾病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从全球视角审视人类健康问题,等等[9]。单一医疗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深层次的制度、社会、现有技术手段等因素有关,医疗事件随着疾病的转归而出现不同的新闻走向,因而报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医疗新闻而言尤为重要[11]。然而,国内的医疗新闻报道却常常呈片段性,缺乏连续追踪和纵深联系,对事件的发生发展无后续报道。媒体记者重视新闻文字表达训练,而忽视对医学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容易导致对健康信息的错误解读,从而影响对科学内容的报道准确性。 高要求必须建立在完善、全面、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医疗新闻报道是一个特殊领域,不能与其他传播领域的报道等量齐观,是一门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10]。然而,国内新闻传播行业对媒体记者的培训模式尚不成熟,尤其是对科学/医疗记者缺乏专业化培训。ACJA虽然提倡“强化学习意识,养成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却未能提供系统化的培训作为支撑。从ACJA网站发布的信息来看,虽然也有线上和线下分别进行的培训项目,但培训形式仍较为单一,培训内容无论是知识的广度还是深度都有待拓展,对培训对象的吸引力比较有限。而美国的新闻传播行业协会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从各个方面激发培训对象的参与兴趣。其中一些需要付费参加的高阶培训项目,由于需要重点考虑对参会者的吸引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在主题设定、活动安排、师资选择等方面的考虑非常细致周到。在培训项目实施前要做培训需求分析,其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在培训项目实施完成后的培训效果评估是一个完整的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进行分析、评价与总结,同时又为下一个培训活动提供了重要信息[12]。此外,美国新闻行业在专业类记者培训方面还提供全脱产学习的记者奖学金项目[12]。这类项目属于高端培训,仅招收极少数高水平的资深记者,但这些记者往往都是所在新闻机构的核心人才,对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AMWA在此基础上,所提供的培训形式更具有健康传播领域的专业特色,例如密集强化训练就是针对各个特定专业不定期开展的拓展性强化训练,记者进行体验式的采访和写作,以强化进行医疗报道的业务能力。AMWA不仅对会员提供专业培训,还会定期组织专业考核,向考核合格的会员发放资格认定证书。基于AMWA在健康传播行业的重要地位,其发放的资格证书基本上可以视为进入医疗专业传播领域的准人证。
健康传播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国外设立健康传播相关专业的大学中,常常通过设置跨学科课程来促进多个专业师生之间的思想碰撞交流。例如,美国的Texas A&M University开设的“多学科医学伦理学课程”,其授课教师来自包括护理系、临床医疗系、药理系、宗教系、传媒系等在内的多个专业,参与课程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学生也都来自以上各个院系,每次授课均有各个专业的师生同时参与,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不同专业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学习的机会。AMWA在进行培训项目设置时也常常同时安排大众传播领域和医疗领域专家同时参与,促进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这样的教育或培训设置,在国内尚不多见。
五、结论
国内传媒界对科学/医疗记者的培训尚不够重视,尤其是健康传播领域。各大专院校及健康传播行业协会(如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均未能建立针对健康传播的系统性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医疗报道记者普遍缺乏医疗专业知识。美国的健康传播在医疗记者培训机制方面,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或借鉴意义。建立并完善系统性专业化的科学/医疗记者培训模式,通过考核专业知识并发放资格证书的方式设置进入医疗新闻报道领域的准入门槛,将有助于提高国内媒体记者的医疗报道质量。
参考文献:
[1] Chinese doctors are under threat.Lancet,2010.376: 657
[2] 吴彤.对医疗报道中医生角色转变的新闻伦理思考[J].新闻世界,2014(12):181-182.
[3] Ishikawa H, Kiuchi T.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communication. Biopsychosoc Med, 2010.4:18.
[4] Rimal R.Whv health communication is important inpublic health.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9,87(4): 247-247.
[5] 司丽,医疗报道中的“软肋”[J].今传媒,2007(7):35 -36.
[6] 司有和,齐志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编辑专业的办学模式和课程设计[J].编辑学报,1993(5):116 - 120.
[7] 周荣庭.构建富有特色的科技传播专业[J].新闻研究导刊,2012(6):21 - 24.
[8]江世亮.科学传播太重要了,不能仅由科学家承担——从纽约大学SHERP项目思考科学记者的培养[J].新聞记者,2008(2):39 -42.
[9] 陈小申.美国医疗报道理念与实践[J].中国记者,2006(12):38-39.
[10] 陈小申.中国健康传播研究:基于政府卫生部门的考察与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 Schwitzer C. How do US journalists cover treat-ments,tests,products,and procedures7 An evalu-ation of 500 stories.PLoS Med,2008.5(5):e95.
[12]周磊.美国专业类记者的培训模式及借鉴[J].中国记者,2013 (4):117 -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