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训诂学在汉语虚词语法化机制分析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2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国内语言学界已初步形成的语法化研究的学术体系以及西方语言学研究成果中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词义虚化机制,运用训诂学方法,对汉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常用虚词“在”的语法化过程进行科学追溯和分析,并根据过程中的机制和规律对其未来语法化的倾向和程度进行合理推想。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训诂学在语法化机制分析中的作用的同时,为研究和发现汉语的语法化过程中的规律提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  虚词  训诂  语法化  机制  “在”
  一、引言
  分析对整个汉语词汇系统具有普遍意义的语法化机制是汉语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研究过程需要进行大量基础性工作,必须对汉语词汇进行近乎穷尽性的历时词义分析,通过比较其词义的变化和发展,分析语法化过程,从而总结归纳出汉语虚词语法化的机制。在这一工作中,对词义解释的准确性无疑具有影响全局的重要性。因此,训诂学对汉语虚词语法化机制分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研究方法中的一大支柱。下面通过对汉语中“在”的词义语法化的分析过程,简单地谈一下训诂学在汉语虚词语法化机制分析中能够起到的作用。
  二、因形求义,“在”字探源
  分析汉语虚词词义的发展变化,要从对其本义的分析入手,这就用到了训诂学中的重要条例——形训。中国古代多为一字一词,故字义多为其记录的词的词义。陆宗达和王宁在《训诂与训诂学》中这样解释“以形索义”的训诂原理:“汉字是表意文字,最早的汉字是按照字义来绘形的,所以,字形和字义往往发生直接的联系。这就使通过字形来推求和证明文献的词义成为可能。”①能够与字形相联系的字义一定是在造字之初这个字所记录的词的词义,因形求义的方法是最适合用于探求字的本义的训诂条例。
  “在”在甲骨文中写作“”,为象形字;《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字形为“”,已转化为形声字,从土,才声。事实上,“在”在金文时期已经转化为形声字,其小篆字形由金文字形“”发展而来。说文中对“在”的解释是“在,存也。从土,才声。”因形求义,“在”从土,与“坐”义同,表草木方生于土上之义。这一实词性的意义能够由字形的构造反映出来,并有字典辞书作证明,可以认为是“在”字的本义。
  三、“在”的语法化历程
  “在”的本义内涵形象具体,适用范围很小。随着言语交际需要的发展,“在”的本义产生之后不久就开始产生词义的分化和引申。运用训诂学的方法对这些变化之后的词义进行训释,可以厘清其词义逐渐语法化的脉络,并由此总结“在”的词义语法化机制。分析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是根据经典古籍中的相关用例,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词义,再将这些用例归纳、分类,形成“在”的常用义项。
  (一)上古及中古时期“在”的常用动词性引申义
  上古及中古時期,“在”的引申义以实词义居多,其中绝大多数为动词性,个别为名词性。结合词义发展连续统的观点分析其引申过程可以看出,“在”的语法化趋势在实词阶段的引申过程中便已初现端倪,为其完全意义上的虚词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生存、存在、存活
  这是“在”由其本义通过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方式,遵循着相容联想的词义引申规律,在本义产生之后最先自然引申出的意义,与“存”为近义词。
  可以佐证“在”这一意义的文献用例很多。上古用例,如:“见龙在田”(《易·乾》);“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论语·学而》);“无所不充,无所不在”(《淮南子·原道训》);“疾在腠理”(《韩非子·喻老》)。中古用例,如:“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杜甫《羌村》)。时至今日,“存、居”之义仍是现代汉语中“在”字的重要意义,常见用例,如:“存在”“健在”“青春常在”等。
  结合现代语义学词义语法化理论来看,“在”由本义到这一义项的引申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词义“泛化”的过程,即义素[+草木]、[+土]消失,造成其意义可适用范围的扩大,泛化为一切生物的生存、存活,并进一步泛化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状态。“在”的这一义项产生之后,迅速取代其本义,成为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义项。
  2.存问、探望、慰劳
  《说文解字注》中,对“在”字解释下“存”的语义作了如下解释:“存,恤问也。……即存问之义也。‘在’之义古训为存问。今义但训为‘存亡’之‘存’。”段玉裁认为,“在”字的本义为“存问”,即慰劳、问候、探望,后来才被训释为与“亡”相对之义。
  “在”的“存问”这一训释可以从一些上古文献中得到验证,如:“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皆使寡人朝夕闻卫国之言,吾子独不在寡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杜预注释道:“在,存问之。”根据词义引申的规律,“存问”义应当是继“在”本义泛化为“存在”义后,较早出现的常用引申义。
  “在”的“存问”义在产生过程中很可能已包含语法化机制中“推理”的成分,即“在”的“存在”义产生后,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经常传达“存问、恤问”之类的隐含义,逐渐“固化”,最终成为“在”固有的意义之一。
  3.居于、处于
  根据词义引申规律,“居于、处于”义很可能由“在”的本义直接引申而来,通过相容联想的方式,由“草木居于土上”的个别引申到一般。这一义项已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语法化倾向,其出现是“在”词义语法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例如:“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易·乾》);“处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晋·张华《情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等。
  这一义项的出现可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语法化理论——隐喻来解释。隐喻是为了降低认知上的困难,用一个具体的概念(草木与土之间的空间关系)来理解或表达一个抽象概念(任意事物之间的时空关系)的认知或表达方式,如果用西方语义学的术语表达,便是“认知阈”之间单方向的投射。②   (二)“在”的介词义项及其语法化过程
  “在”介词义项的文献典籍用例很多,使用广泛且贯穿上古、中古、近古及近现代各个时期。“中古新兴介词在虚化为介词以前,由于其源动词的隐含义在特殊的句法环境中得以体现,逐渐地,动词的显性义便会减弱,其动词词性也就产生了动摇。”③这一理论虽然是针对中古时期形成的介词而言,但仍可为我们的分析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居于、处于”这一动词性义项的基础上,“在”的语义由于句中真正充当谓语的动词的出现,进一步“抽出”具象的语义成分,向下一层更加抽象的认知阈投射,使其逐渐从具体形象描述动作的作用向介引动作的状态和对象的作用过渡;即词义在句法结构变化的影响下,动词性的“在”中隐含的[+介引相關方面]的义素,在其介于句中的谓语动词及其相关方面中间这一特殊的句法环境中时得以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在”作为动词的显性义便大大减弱,并逐渐“固化”,产生了起介引作用的介词性义项。
  如:“子在齐闻韶”(《论语·述而》),若去掉“闻韶”,则“子在齐”自成句子,“在”是句子的谓语,表“处在、居于”义;而加上“闻韶”这一谓语后,“在齐”成为“闻韶”的地点状语,“在”的作用由描述动作变为介引动作发生的地点,动词的作用消失了,代之以引进处所的作用。后进一步引申,介引位置的用例,如:“长安多大宅,列在街东西”(唐·白居易《凶宅》);介引范围的用例,如:“在百姓,易于办纳;在有司,易于催征”(明·张居正《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三)“在”的副词义项及其语法化过程
  “在”的副词义项尽管出现较晚,但从语法化连续统的观点来看,应当出现于介于意义实在的动词义项与语法化程度较高的介词义项间的过渡时期,在其整个语法化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其语义中仍然保留着一些像[+进行][+现在]这样属于其动词义项概念义的义素,其语法作用反而不那么突出了,只能起修饰和说明作用。这可以理解为一个“泛化”的过程:“在”的实词性义项“处于、居于”中部分义素消失,只保留了[+进行]、[+现在]等义素,导致其应用范围扩大,作修饰、说明之用。
  例如:“独倚屏山漫叹息,在把灯剔”(元盍西村《醉中天》)。这个例句中的“在”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只起修饰和说明谓语所处状态的作用,去掉这个“在”,句子语法上依然成立,但语义上却有所改变。现代汉语中的用例,如:“操场上有人在踢足球,有人在打篮球。”这里的“在”有实在的语素,能够分析出较为具体的语义,但与实词性质的“在”相比已无法独立充当句法成分。
  四、“在”的语法化过程反映出的汉语虚词语法化机制
  结合以上通过训诂学方法分析而得出的“在”的语法化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汉语虚词语法化机制:
  (一)磨损
  实词的概念义中的某个或某些义素消失(或“磨损”),导致实词内涵缩小、外延扩大,进而使词义开始语法化。
  (二)引申义的凸显
  由于言语交际的需要,实词的引申义日渐常用,并最终固定,成为独立的义项。
  (三)认知阈的投射
  通过相似比喻、相容联想、相关代用等途径,意义较为具体实在的实词经常性地进入较为抽象和泛化的认知阈,并且逐渐定型,成为一个固定的义项。
  (四)句法结构的变化
  随着语言的发展,句法结构发生变化,其他实词在句中替代或部分替代了某一实词原本在此结构中的语法作用,逐渐使其语法作用向着固定方向改变,并使这一实词逐渐语法化,产生虚词用法。
  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与词义语法化机制相关的几点:
  1.以上四种机制只是汉语虚词语法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几种,并不能囊括所有语法化机制,也不可能从所有语法化过程中分析得出。
  2.虚词语法化的各种机制并非彼此截然独立,而是互相配合,共同作用;在同一虚词语法化的过程中,多种机制可能同时发生,也有可能渐次发生。
  五、结语
  虚词语法化的过程至少与两个方面有关:词义和语法结构。二者互相影响,不可分割,共同推动虚词语法化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时,训诂学为我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指导。只有在运用训诂学方法对词义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地判断汉语史中特定虚词语法化的发展脉络,从而总结出汉语虚词语法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制。
  注释:
  ①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②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
  语言学(试刊),1998,(3).
  ③吴波.中古汉语新兴介词成因考察[J].贵州文史丛刊,2004,
  (3).
  参考文献:
  [1]罗竹风等.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
  [2]Joan L.Bybee,Revere Dale Perkins,William Pagliuca.The
  Evolution of Grammar:Tense,Aspect,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3]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4]郭在贻.训诂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5.
  [5]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3.
  [6]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
  语言学(试刊).1998,(3).
  [7]吴波.中古汉语新兴介词成因考察[J].贵州文史丛刊.2004,
  (3).
  [8]王吉辉.词义的虚化及虚化的类别[J].语文研究,1997,(3).
  (王颖  江苏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23)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将从阐述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理念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和公平性缺失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公平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 公平 不平衡 共享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社会保障事业成果显著,但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社会保障公平性改革仍然存在
期刊
摘 要:对建筑企业来说,国家出台的“营改增”税务改革举措对减轻建筑行业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施工成本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对增强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综合国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营改增”税务改革政策的实行在给建筑企业带来优惠的同时,也对行业税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推动建筑企业的税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才是当前建筑企业应对“营改增”税制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就“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税务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了国际化发展的潮流。文章首先阐述了林业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然后以湖南省的林产业发展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省林产业发展的现状,并且提出了基于生态文明角度的湖南省林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林业产业 产业体系  一、引言  在中共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进党的报告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期刊
摘 要:本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生态环境发展新要求下面临的问题与发展的重点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 京津冀 协同发展  京津冀合作、京津冀都市圈的相关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年,该区域的经济合作应该加强已经得到明确。但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京津冀协作本身的复杂性,合作工作的开展需要不断的研究和优化。当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影响京津冀协作相关工作下一步规划和进一步开展的重要因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探讨在国企内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方式。阐述了本企业现有的激励方式及取得的成效。与此同时,结合最新的国企改革政策,提出了员工持股的激励方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国企 员工激励  前言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它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它是一门以行为学为基础,与心理学、社会学
期刊
摘 要:笛卡尔是17世纪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巨匠之一,他开启了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并且提出了典型的“身心二元论”,开拓了“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不仅是在哲学上,他在数学、物理以及宗教研究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而他所取得的荣誉,并不仅仅流于表面。他的思想内涵丰富,体现了他对真理与知识的不断追求,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无限探索以及孜孜不倦的精神。  关键词:笛卡尔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政府采购调研,总结政府电子化采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设计出一套可行的系统模块,对吉林省高校电子化政府采购有推进作用。  关键词:高校 电子化 政府采购 分析与设计  按照政府采购规定,高等学校属于政府采购单位,由省、市各级政府采购办公室负责采购。高等学校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制定高校采购预算,经政府采购处批准后执行。在政府采购规划审批、流程管理、宣传、服务等诸多事务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胜利油田钻井工程板块定额管理特点,根据笔者从业经验,从四方面提出了创新油田钻井工程板块成本消耗定额管理创新的思路,为油田钻井行业新形式下降本增效、创新发展贡献了微薄之力。  关键词:钻井工程板块 成本消耗定额 创新管理  一、创新组织机构完善消耗定额管理  要提升成本消耗定额管理水平促使管理成本显著下降,需要创新组织机构模式,更好的协调专业化分工,让成本消耗定额管理的各项措施在各个
期刊
摘 要:我国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很多制度的内容不适应现今社会发展,其中企业成本管理的传统模式不再适合当下企业的战略发展,这样的状况在电力企业中尤为显著。电力企业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之一,其管理模式不断从单一注重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模式,转变为注重安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管理模式上来,在新的发展形式之下电力企业想要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人工成本的科学管理,是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重要手段之一
期刊
摘 要:国家的根本是人民,人民的根本是土地。国家要发展首先要让国民经济得到发展,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政策,其中关于我国农村城镇化政策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农村城镇化的重点就是针对土地实施的政策,要想更好更完善的达到这一政治目标,对广大农民的土地进行确权,颁证便必不可少,土地确权问题既是其核心问题。  关键词:黑龙江省 城镇化 土地确权问题  一、黑龙江省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确权问题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