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从阐述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理念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和公平性缺失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公平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 公平 不平衡 共享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社会保障事业成果显著,但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社会保障公平性改革仍然存在很大空间。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实现公平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几点意见。
一、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理念
所谓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下对各种公共事务的处置所做出的合情合理的价值评判。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是指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运行过程符合主流公平价值判断标准,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含四个子项目,其公平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正如著名社会保障学者郑功成所说的,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其公平的判断标准不一样,需要灵活地加以分析。
二、我国社会保障所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显著。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框架基本建成,制度不断完善。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启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合并、生育和医疗保险实现并轨。同时,社保覆盖面扩大,待遇水平提高。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8.88亿人,医保制度的参保率稳居97%左右,覆盖人口高达13亿多。 2016年11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是对我国社会保障成就的高度认可。
三、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实现公平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然而,即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成果瞩目,其制度体系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和公平性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制度分割,地区间差距明显、没有真正实现全覆盖、制度间不协调、公共服务有效性不足、骗低保待遇等。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发展不平衡
从覆盖面上看,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中还有相当部分人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没有享受到有关社会保障的待遇。从社会保障项目来看,城镇建立了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险项目,同时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也逐步完善。而农村的项目种类就显得明显不足或发展不充分,不能很好满足村民的合理需求。如农村地区中失业和工伤保险明显不足,甚至在有些地区处于空白状态。在医疗保险方面,一些地方虽然整合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但职工、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筹资和待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救助虽然在法律上打破了城乡分割的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2.制度分割,各地区之间社会保障差距明显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分配上额差距,相应地,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仍然处于地区分割的状态,不同地区的筹资负担或轻或重,有违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在一些福利性措施中,如养老福利和儿童福利中,同样存在着制度和地区分割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户籍的人群享受着不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3.没有实现真正的全覆盖,还有当部分人员游离于制度之外
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与之相比,农民工的工伤和失业保险方面的参保率更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民工中参加工伤保险的有7500多万,参加失业保险的不到5000万。而农民工多在工伤和失业高风险的行业就业,20%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30%在制造业。这些人往往是家庭中的支柱,一旦出现工伤或者失业等问题,又得不到相关保障待遇,其结果对家庭来说往往是灭顶之灾。同时中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也未列入我国社保体系中。
四、我国社会保障实现公平的主要途径
1.明确权责关系,坚持政府主导,突出政府责任
在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厘清权责关系,实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突出政府责任。把社保工作放在国家层面统筹考虑,在允许一定时期一定差距的基础上,统筹公共资源,通过公平的社保制度实现公共平性分配。此外,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现社保制度权责清晰的奋斗目标为指引,在发挥中央的协调统一的作用的同时,还应明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确保各方主体有效参与共享共治,推进我国社保事业公平化的实现。
2.加强对农村社保工作的支持
农村是我国社保事业的薄弱环节,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社保工作的发展,是提高我国社保制度公平的题中之义。首先,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投入,资金的投入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核心,也是社会保障體系有效实施的前提,加大对农村社保工作资金投入的力度尤为必要。其次,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基层干部是推进农村社保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政策的落实有赖于农村干部的严格执行,在农村基层地区建设一支适应我国社保事业新发展的基层干部队伍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其次,政府应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基层干部的力量,普及社会保障知识,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和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最后,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科学确定并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规范的家庭情况调查制度,确保符合条件者得到低保待遇,不符合条件者排除在低保救助体系之外。同时,完善监督机制,严肃处理骗领低保待遇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优化制度安排
基于现行医保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不断优化我国社保制度安排,实行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促使养老保险制度真正走向全国统一,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现有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积极推进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整合,让不同的群体享受到相同的医保待遇等。做好重点人群的参保工作,真正做到全覆盖。
关键词:社会保障 公平 不平衡 共享
近年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开拓创新,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社会保障事业成果显著,但依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社会保障公平性改革仍然存在很大空间。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实现公平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的几点意见。
一、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理念
所谓公平,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价值观下对各种公共事务的处置所做出的合情合理的价值评判。社会保障的公平性是指社会保障制度的制定和运行过程符合主流公平价值判断标准,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含四个子项目,其公平标准不能一概而论。正如著名社会保障学者郑功成所说的,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其公平的判断标准不一样,需要灵活地加以分析。
二、我国社会保障所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成果显著。我国社会保障总体框架基本建成,制度不断完善。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已启动、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合并、生育和医疗保险实现并轨。同时,社保覆盖面扩大,待遇水平提高。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8.88亿人,医保制度的参保率稳居97%左右,覆盖人口高达13亿多。 2016年11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是对我国社会保障成就的高度认可。
三、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实现公平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然而,即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成果瞩目,其制度体系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和公平性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制度分割,地区间差距明显、没有真正实现全覆盖、制度间不协调、公共服务有效性不足、骗低保待遇等。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发展不平衡
从覆盖面上看,城乡社会保障覆盖面存在较大差距,农村中还有相当部分人游离于社保体系之外,没有享受到有关社会保障的待遇。从社会保障项目来看,城镇建立了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等一系列社会保险项目,同时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也逐步完善。而农村的项目种类就显得明显不足或发展不充分,不能很好满足村民的合理需求。如农村地区中失业和工伤保险明显不足,甚至在有些地区处于空白状态。在医疗保险方面,一些地方虽然整合了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但职工、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筹资和待遇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社会救助虽然在法律上打破了城乡分割的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也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2.制度分割,各地区之间社会保障差距明显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分配上额差距,相应地,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如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仍然处于地区分割的状态,不同地区的筹资负担或轻或重,有违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在一些福利性措施中,如养老福利和儿童福利中,同样存在着制度和地区分割的现象,不同地区、不同户籍的人群享受着不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3.没有实现真正的全覆盖,还有当部分人员游离于制度之外
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群体,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与之相比,农民工的工伤和失业保险方面的参保率更低。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农民工中参加工伤保险的有7500多万,参加失业保险的不到5000万。而农民工多在工伤和失业高风险的行业就业,20%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30%在制造业。这些人往往是家庭中的支柱,一旦出现工伤或者失业等问题,又得不到相关保障待遇,其结果对家庭来说往往是灭顶之灾。同时中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也未列入我国社保体系中。
四、我国社会保障实现公平的主要途径
1.明确权责关系,坚持政府主导,突出政府责任
在推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厘清权责关系,实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坚持政府主导,突出政府责任。把社保工作放在国家层面统筹考虑,在允许一定时期一定差距的基础上,统筹公共资源,通过公平的社保制度实现公共平性分配。此外,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现社保制度权责清晰的奋斗目标为指引,在发挥中央的协调统一的作用的同时,还应明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充分调动各方主体积极性,确保各方主体有效参与共享共治,推进我国社保事业公平化的实现。
2.加强对农村社保工作的支持
农村是我国社保事业的薄弱环节,加大力度支持农村社保工作的发展,是提高我国社保制度公平的题中之义。首先,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投入,资金的投入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核心,也是社会保障體系有效实施的前提,加大对农村社保工作资金投入的力度尤为必要。其次,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基层干部是推进农村社保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政策的落实有赖于农村干部的严格执行,在农村基层地区建设一支适应我国社保事业新发展的基层干部队伍是极为关键的一步。其次,政府应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和基层干部的力量,普及社会保障知识,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和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最后,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办法,科学确定并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规范的家庭情况调查制度,确保符合条件者得到低保待遇,不符合条件者排除在低保救助体系之外。同时,完善监督机制,严肃处理骗领低保待遇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优化制度安排
基于现行医保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不断优化我国社保制度安排,实行和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促使养老保险制度真正走向全国统一,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现有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积极推进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的整合,让不同的群体享受到相同的医保待遇等。做好重点人群的参保工作,真正做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