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de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但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少、慢、差、费”的现象依然存在,“炮打”语文教学的文章屡见报端,甚至有人喊出了“误尽天下苍生”的罪魁祸首是“语文”的口号。
  语文教学再次陷入了困境,走向了低谷。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和效益,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此外别无他途。
  创新教育具体到语文教学该如何实施,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研究表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在一种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景中,任何正常的学生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
  一些高考状元们认为“自己老师的最大优点是和学生做朋友,以宽松的方式管理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讽刺挖苦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课上要坚决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坚决反对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当后进生出现这种情况时,尤其要注意顾及其面子,保护其自尊心。
  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还要教育全体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教育优秀学生要谦虚,不自傲,不歧视后进生;教育后进生要自强不息,不自卑,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会得到解放,思维才会变得十分活跃,也才有可能产生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
  第二,要注重因材施教。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要不断推陈出新,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满堂灌,一支粉笔、两块黑板),教学思路的程式化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要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设计教学思路,有时可从学生感受最深的一点切入。
  第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自己与教材与教师与权威的不同见解。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有时也难免有疏漏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在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之后,教师应给予表扬,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到的见解,寻找正确的答案。
  第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创新
  作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应该民主、平等、真诚地对待每位学生,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从而营造一种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培育适宜的土壤。
  上课时,我尽量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当中,让学生轻松进入角色。如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我—进教室就对学生说:“老师今天想跟同学们随便聊一聊:你觉得在你目前的生活中,谁是你最亲近的人?”学生都回答是父母。“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中成长起来的,那么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呢?能不能说给老师听听?”学生纷纷举手,说了生活、健康等方面父母对他们的关爱。
  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我顺势引出大作家朱自清与他的父亲之间爱的故事。学生兴趣提高了,求知欲也更强了。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不用担心自己说错而遭到嘲笑和批评,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各抒己见,自觉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创新意识。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作为—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第五,在写作教学中加强必要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训练其实是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但在写作教学中,可进行相对集中的训练。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结构成份之一。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而变通是关键。
  只有一条思路,只会从一个方面看问题,其结果只能是流而不畅,独而不特。培养发散思维要抓住变通性这个关键,着重启發思路,引导思维换向。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可经常进行“一题多做”的多角度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经常进行“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即“唱反调”,是从反面、对立面对一些常说乃至真理进行审视,从而得出新的结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分夸大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则正是在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变化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一种新的观点。
  (石家庄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初中生物课程改革给生物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也给生物教师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如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新课程理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面对新课程的理念,我们要大胆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生物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和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幻灯、
期刊
当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现代工业高速发展,不可再生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能源消耗几何级增长,环境污染程度大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既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又要珍惜保护环境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我们从报纸、电视等媒体中看到听到的凶猛的洪水、泥石流、沙尘暴、资源困乏……这些字眼越来越多,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是全球面临的迫切任务。环境教育其意义深远,它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  高中化学教材
期刊
自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已有多个年头。多年来,与新课程从相遇到相识,从相识到相知,在不断的实践思考中共同成长着。下面就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资现状与新课程之间的差距。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课程结构的调整,增加了体育、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课时。体育每周3节,科学每周3节,英语每周3-5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每
期刊
声乐艺术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其最重要的就是深刻揭示和准确再现音乐的内涵。我们学习歌唱的目的是为了唱好歌曲,即通过歌唱,真实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要想把歌曲唱好,就必须懂得如何表现和处理歌曲,然而我们周围有许多歌者,他们的发声技巧娴熟,歌曲演唱完整,但却无法让听众产生共鸣,原因就是听众只感到旋律好听,音色纯美,高音漂亮,除此之外并没有让听众真正感受到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因此,应该强调
期刊
牛顿小时候,有一次上手工课,老师要求学生做泥板凳。牛顿做了一个,自己嫌不好,又做了一个,还是不满意,第三个交上去以后,老师十分不满,他拿在手中冲着大家说:“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吗?”牛顿站起来说“有的”,随即把放在桌洞里的前两个泥凳拿了出来。此时,这位老师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我非常赞赏牛顿这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勇气,同时也为这位老师的愚蠢行为感到遗憾,他不仅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刺伤了牛顿的自尊心,
期刊
这几年,我连续带了几届初三毕业班。每到第二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注:我地区中考前一共有三次大型的模拟考试),学生的精神状况便进入了长达一个多月的“高原”期——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倦慵、散漫和急躁。这几乎成了规律,而这个规律着实让人头疼,很不利于最后的复习工作。  正因为“高原”期情况特殊,容易引发许多问题,所以每个班主任都不敢掉以轻心,整天把弦绷得紧紧的。然而,这种“被动防御”式的工作方式,教师
期刊
“一些科学院院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多种方式呼吁,要求停用或修改‘新课程标准’,调整推行的做法。”(摘自《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四期,作者:邢红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历经十年,透过这风风雨雨的十年岁月,笔者发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简称“三维目标”),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予以明确,以期提高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新课改工作稳步前进。
期刊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  做为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乐于接受自己所讲知识,但学生能否主动接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传授知識的方式和技巧。尤其是当今生物取消高考,更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对该学科产
期刊
最近,结合上级要求,我校掀起了师德修养主题的教师教育,本人学习反思,深有体味:可以说,在当今教育现状下,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爱是一个非常现实、非常迫切的话题。  一、爱,师爱的重要性:  爱,是师德的核心;爱,是教育的基础。对于教育,爱是一个悠久的的话题,就谈我校吧,新海实验中学是由历史悠久的普爱中学转化而来,普爱,源自对自身传统的承传与升华;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孔子之“泛爱众”思想,即与普爱思想
期刊
“何为精彩的课堂?” 有多少人在不断的研读。对此,全国特级教师李烈谈出自己的观点:真实的就是精彩的。好一个“真实就是精彩的”,听后我深感震撼。的确,很多人都喜欢把课堂设计得很神秘,要营造课堂氛围,要体现教学艺术,要这样要那样,到最后,什么都想到了,就是忘记了真实。特别是在一些展示课或比赛课上,我们老师往往习惯了做秀,生怕学生在课堂上“不乖”,走了“斜路”。  有位教师在上一节数学课《统计》时,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