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成年人的童年故事。许多年以后,她发现自己的父亲并非一无是处。当父亲的形象被还原,她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其实,自己是一个幸运的孩子。但她搞不懂,父亲是怎么被家庭排挤的?父爱的光辉是怎么被遮蔽的?长大成人的她为什么会若有所失?
讲述、解析这个故事,既是缅怀,也是警示。
许多年以来,常女士仿佛患了过敏症,每当在书中读到父女冲突的章节,看到父女嬉戏的电影镜头,在路边看到父女手牵手在阳光里散步,她都会心跳过速,呼吸急促。最初,她把这归咎于有暴力倾向的父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尤其当她为人妻、为人母以后,她的看法动摇了。
记忆中的父亲
常女士依稀记得,她和父亲有一段时间相当亲密。那时,她父亲在珠海经营一家汽车装饰店,赚了一些钱,便把6岁的女儿接来上小学,而常女士的母亲带着未到入学年龄的小儿子在乡下生活。一个家分成了两半,有思念之苦是难免的,但对未来的希望时时鼓励着一家四口。
大约有四年,常女士与父亲相依为命,给她的童年记忆留下了许多温馨:父亲笨拙地给她梳头,骑电动车送她上学,带她去横琴岛吃牡蛎,给她买时髦的塑料凉鞋……她自信自己的学习成绩将一直优秀下去,父亲的店将越来越红火,规模越来越大,墙上悬挂的汽车装饰配件和座椅套件将更高档,而她,迟早会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整个汽车装饰广场最成功的女企业家。当然,她时时盼望母亲和弟弟能早日来珠海,全家团聚——每年过生日时,她许的愿都是这个。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等她的愿望终于实现的时候,她与父亲的温馨生活戛然而止,一场旷日持久而又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剧随即上演。
为了迎接妻子和儿子的到来,常女士的父亲早早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装修,购置家具,忙得不亦乐乎。为了庆祝一家人团聚,常女士的父亲在酒楼订了一桌海鲜宴。开宴不久,常女士发现母亲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气氛越来越沉闷。父亲问母亲:“是不是坐车累了?哪里不舒服?”母亲放下筷子,委屈地说:“我和儿子在乡下受苦,你们却在城里花天酒地。”常女士忙说:“哪儿啊,我来珠海四年,这么丰盛的海鲜宴还是头一回吃到,我们很节省的。”母亲白了女儿一眼,冷冷地说:“就知道你向着爸爸。”
本来喜气洋洋的团聚宴几乎不欢而散。但这仅仅是开始。
常女士记得,母亲好像对父亲有无穷无尽的怨气,而父亲却没有无穷无尽的耐心,于是,家庭口角不断,而且不断升级,父亲开始殴打母亲。常女士惊呆了:一直是家庭保护神的父亲原来是一个凶残的恶魔!她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只能在内心祈祷,暴风雨快快过去吧!
每次家庭战争都是以父亲摔门而去结束。开始几次,常女士本能地去安慰母亲,而母亲则指责她没良心,没有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常女士那时刚上小学五年级,她羞愧于没有给母亲道义上的支持,她哭着求母亲原谅。后来,常女士认为给家庭风暴善后是她的职责,她要陪着母亲抹眼泪,听母亲数落父亲的诸多不是,还要在母亲的诱导下,努力搜寻这四年来父亲背叛母亲的蛛丝马迹,以便母亲在下次风暴中用来攻击父亲。母女同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频繁的家庭暴力使父亲成为众矢之的,邻居、小区物业管理员、保安、居委会调解员、给母亲包扎的医生都把他当成暴徒,当派出所民警拿着拘捕令到店里带走他,他在汽车装饰广场也成了过街老鼠。他成了孤家寡人,开始酗酒。而母亲则理所当然地成了大家同情的对象,她的同盟军越来越壮大,她似乎在暴戾的父亲面前表现得越来越英勇,越来越敢于挑衅。
上初二的那年寒假,常女士第一次站在母亲身前,对抗已不再努力控制情绪的父亲。父亲挥手把女儿推开,准备向母亲施以重拳。常女士再次冲到父母中间,手里多了一把寒光闪闪的水果刀。她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的眼里闪过一丝错愕,接着是惊恐和绝望。从那以后,常女士的母亲不再挨打了,但她照哭不误,把父亲的不仁不义数落了一遍又一遍,把自己在乡下侍候公婆的委屈回忆了一遍又一遍。常女士习惯了,也很得意,毕竟她保护了母亲,保护了家,把暴君赶出了家门。
也就是从那以后,父亲很少在家待,与母亲话不投机便找借口离开家,半夜再醉醺醺地回来。他开始夜不归宿。他自称住在店里,或者去外地进货,或者应酬客户,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而且渐渐不屑于自圆其说了。
上高二时,常女士听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父亲也不辩白,只说:“随你怎么想吧,我无所谓了。我恨你!”幽怨的目光转向常女士姐弟,“我也恨你们!”
母亲的怨气更重了,像是得了强迫症,天天跟女儿絮叨自己的不幸和丈夫的薄情寡义。好像是为了补偿自己,母亲拼命向父亲要钱。父亲出手格外大方,要一千给两千,要五千给八千,像是在跟母亲的贪婪赌气。常女士考上大学,父亲给了女儿一张卡,说上面是她大学4年的学费。常女士到银行一查,居然有6万元之多。
上大二时,常女士接到母亲的电话,让她回家奔丧。原来,父亲一个人在店里酒后猝死,三天之后才被人发现,场面很惨。母亲说,这几年父亲一直在缩小经营规模,以便抽出更多现金;也就是说,临死时,父亲已经是一个穷光蛋了。母亲还说,父亲早就被查出患有重度脂肪肝,一直隐瞒,拒绝接受任何治疗。
母亲哭诉道:“看看吧,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一个人走了,无牵无挂,让我们留下来受罪……”
听母亲这样说,常女士突然心生反感。父亲得了脂肪肝还要酗酒,明明是在慢性自杀;他把心爱的店弄得破败不堪,抽出现金来给妻儿,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赴死,内心该是怎样的凄苦!
遗像上的灰尘
一个月前,常女士回娘家祭拜父亲。恍惚间,父亲已经去世整整十年了。她发现父亲的遗像上有厚厚一层灰尘,好像十年来从未擦拭过。她找抹布来擦,擦出父亲慈祥的微笑,禁不住泪流满面。这个给自己梳过头,骑电动车风雨无阻送自己上学,带自己去横琴岛吃过牡蛎的男人,是怎么被尘封在家人记忆深处的?为什么自己不愿回到这个家?为什么自己的婚姻不幸福?为什么看到父女在一起的情景就要背过脸去?她知道,自己有问题要解决。
在心理咨询中心,她用自言自语的口气问我:“我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慈父、事业成功者、暴君、薄情寡义之徒、酒鬼、孤独者,究竟哪一个才是他?隐隐地,我感觉我错怪了父亲,他为家人奉献了一切,像燃尽的蜡烛那样耗尽生命,最后悲惨地死去。我想弥补,可是太晚了。有时,我会在梦里听父亲对我说:‘我也恨你们!’虽然他去世十年了,但我感觉他还在影响着我,令我的灵魂不安。”
我说:“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何必非此即彼?不过,听了你父亲的故事,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倒认为他更像一个被放逐的人。”
“您是说,母亲联手女儿放逐了父亲?”看我点头,她急切地问,“可是,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和父亲原来是很恩爱的呀!而且,她自己说,她和父亲闹成这样,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分歧,说到底,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说:“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看似重大的事件,其实是无数鸡毛蒜皮的小事积累起来的。你父母之间的斗争,其实是性格不相容造成的:父亲性格暴躁,有暴力倾向,像炮仗;母亲爱唠叨,好抱怨,像火烛。他们生活在一起,都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难免要乒乒乓乓。”
“可是,父亲是颇为成功的企业主,是家里的全部经济来源,而母亲只上过三年小学,连读报都困难,她凭什么与父亲抗衡,最终把父亲击垮的呢?”
“父亲创造了家里的全部财富,自然有话语权,但中国人一向把养家视为男人的职责,做到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做不到才会让人瞧不起,所以,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其实很靠不住。母亲尽管没文化,但她在争夺孩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有更大的机会赢得孩子们的同情和支持,从而在婚姻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换言之,母亲与孩子建立起反父亲的同盟,孤立、排挤父亲,用亲情的力量对抗父亲的经济实力,让父亲创造财富的功劳灰飞烟灭,让父亲失去家庭和感情归属感,甚至失去人生的意义。父亲就是这样被放逐的。他输得窝窝囊囊,实际上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看来是这样的,我被母亲利用了。”常女士痛心疾首。
我劝慰道:“你也不必自责。孩子都想充当家庭的保护神,这一天然倾向会让孩子很自然地想平衡家庭的各种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假若父母一方有意诱导孩子站在自己这一边,是很容易成功的。”
“可是……”常女士欲言又止。
“如果我没猜错,你和丈夫也时常口角,对吗?”
“是的。”常女士低下头,“我丈夫是个老实人,性格懦弱,不会交朋友拉关系,家里有什么事都是我来张罗。我们经常口角,确切地说,是他经常被我责难。每次口角之后,我都会想到已不在人世的父亲。我讲不清那种感觉。有时我想,为什么丈夫不像父亲动粗呢?有时,我似乎又把丈夫当成了父亲,指责他懦弱,其实是在指责他为什么选择自杀?我感觉我快精神分裂了!”
我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目睹了无数场父母的家庭战争,不可避免地会对你的爱情观、婚姻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你无端指责丈夫,多半是因为你要宣泄内心的压力,而压力,一部分来自现实生活,另一部分则来自你对父亲之死的内疚。”
“我买了一本很贵的相册,放在单位的文件柜里,里面全是父亲的照片,却从来不敢拿出来翻看,因为那些美好的瞬间总能唤起我痛苦的回忆。我想他,也恨他。他心里有苦可以跟我说嘛,为什么要自暴自弃……”常女士泣不成声。
“男人,内心并不像外表那样强大。”我说,“你父亲精明强干,尚不能忍受被放逐之苦,何况你性格懦弱的丈夫呢?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如何对得起父亲,而是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善待丈夫,也给你的孩子一个温馨的家。我想,这也是你父亲的在天之灵想对你说的。”
悲剧不可延续
长大后重新看一看父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未成年时,我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常见的影响有两点:第一,我们很容易卷入父母的婚姻战争,被这场战争迷惑了双眼;第二,我们会受世俗舆论的影响,追求世俗舆论所倡导的父亲形象,而不是去尊重父亲的真实存在。
常女士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即是用世俗舆论的要求来贬损丈夫,给孩子树立一个“不合格父亲”的形象。换言之,常女士和母亲一样,不自觉地要放逐自己的丈夫。家庭悲剧居然像一场接力赛,如今,接力棒在常女士手上,下一棒,就是她6岁的女儿甜甜。
“你数落丈夫的时候,甜甜在场吗?”我问。
常女士想了想,说:“不一定,不过,我没有特别躲着孩子。她那么小,不懂什么;就算懂,也会站在我这一边。”
“那么,你私下里跟甜甜怎么说她爸爸?是夸的时候多,还是损的时候多?”
常女士目光躲闪,道:“主要是损,很少夸。”
我说:“也就是说,你想让甜甜知道,她有一个不争气的爸爸,妈妈才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吗?”
“这是事实啊!”
“可是,孩子由此缺乏安全感,是更严重的事实。”我说。
常女士哑口无言。
我接着说:“父亲对孩子有多重要,你已经深刻地体会过了,父爱的迷失给你的心理造成的伤害,你心知肚明,为什么还要把它延续给女儿呢?”
“那么,具体我该怎么做呢?”常女士问。
“问题看起来很深奥,解决起来却再简单不过。第一,尊重真相,用你自己的眼睛审视父亲的一生,在内心与父亲和解;第二,尊重丈夫,否则你干吗要嫁他?第三,不要抱怨,因为抱怨只是折磨别人,不能解决问题;第四,别在家里拉帮结派,否则家庭必然面临分裂。”
这次咨询之后,常女士又来了七八次,她的心理状态才算基本稳定。
今年元旦,我受邀参加她的家庭聚会,看到甜甜正“咯咯”笑着,小腿腾空吊在爸爸的胳膊上玩单杠,不禁莞尔。
【编辑:陈彤】
讲述、解析这个故事,既是缅怀,也是警示。
许多年以来,常女士仿佛患了过敏症,每当在书中读到父女冲突的章节,看到父女嬉戏的电影镜头,在路边看到父女手牵手在阳光里散步,她都会心跳过速,呼吸急促。最初,她把这归咎于有暴力倾向的父亲。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尤其当她为人妻、为人母以后,她的看法动摇了。
记忆中的父亲
常女士依稀记得,她和父亲有一段时间相当亲密。那时,她父亲在珠海经营一家汽车装饰店,赚了一些钱,便把6岁的女儿接来上小学,而常女士的母亲带着未到入学年龄的小儿子在乡下生活。一个家分成了两半,有思念之苦是难免的,但对未来的希望时时鼓励着一家四口。
大约有四年,常女士与父亲相依为命,给她的童年记忆留下了许多温馨:父亲笨拙地给她梳头,骑电动车送她上学,带她去横琴岛吃牡蛎,给她买时髦的塑料凉鞋……她自信自己的学习成绩将一直优秀下去,父亲的店将越来越红火,规模越来越大,墙上悬挂的汽车装饰配件和座椅套件将更高档,而她,迟早会继承父亲的事业,成为整个汽车装饰广场最成功的女企业家。当然,她时时盼望母亲和弟弟能早日来珠海,全家团聚——每年过生日时,她许的愿都是这个。但她万万没有想到,等她的愿望终于实现的时候,她与父亲的温馨生活戛然而止,一场旷日持久而又令人心碎的家庭悲剧随即上演。
为了迎接妻子和儿子的到来,常女士的父亲早早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装修,购置家具,忙得不亦乐乎。为了庆祝一家人团聚,常女士的父亲在酒楼订了一桌海鲜宴。开宴不久,常女士发现母亲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气氛越来越沉闷。父亲问母亲:“是不是坐车累了?哪里不舒服?”母亲放下筷子,委屈地说:“我和儿子在乡下受苦,你们却在城里花天酒地。”常女士忙说:“哪儿啊,我来珠海四年,这么丰盛的海鲜宴还是头一回吃到,我们很节省的。”母亲白了女儿一眼,冷冷地说:“就知道你向着爸爸。”
本来喜气洋洋的团聚宴几乎不欢而散。但这仅仅是开始。
常女士记得,母亲好像对父亲有无穷无尽的怨气,而父亲却没有无穷无尽的耐心,于是,家庭口角不断,而且不断升级,父亲开始殴打母亲。常女士惊呆了:一直是家庭保护神的父亲原来是一个凶残的恶魔!她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只能在内心祈祷,暴风雨快快过去吧!
每次家庭战争都是以父亲摔门而去结束。开始几次,常女士本能地去安慰母亲,而母亲则指责她没良心,没有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常女士那时刚上小学五年级,她羞愧于没有给母亲道义上的支持,她哭着求母亲原谅。后来,常女士认为给家庭风暴善后是她的职责,她要陪着母亲抹眼泪,听母亲数落父亲的诸多不是,还要在母亲的诱导下,努力搜寻这四年来父亲背叛母亲的蛛丝马迹,以便母亲在下次风暴中用来攻击父亲。母女同盟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频繁的家庭暴力使父亲成为众矢之的,邻居、小区物业管理员、保安、居委会调解员、给母亲包扎的医生都把他当成暴徒,当派出所民警拿着拘捕令到店里带走他,他在汽车装饰广场也成了过街老鼠。他成了孤家寡人,开始酗酒。而母亲则理所当然地成了大家同情的对象,她的同盟军越来越壮大,她似乎在暴戾的父亲面前表现得越来越英勇,越来越敢于挑衅。
上初二的那年寒假,常女士第一次站在母亲身前,对抗已不再努力控制情绪的父亲。父亲挥手把女儿推开,准备向母亲施以重拳。常女士再次冲到父母中间,手里多了一把寒光闪闪的水果刀。她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的眼里闪过一丝错愕,接着是惊恐和绝望。从那以后,常女士的母亲不再挨打了,但她照哭不误,把父亲的不仁不义数落了一遍又一遍,把自己在乡下侍候公婆的委屈回忆了一遍又一遍。常女士习惯了,也很得意,毕竟她保护了母亲,保护了家,把暴君赶出了家门。
也就是从那以后,父亲很少在家待,与母亲话不投机便找借口离开家,半夜再醉醺醺地回来。他开始夜不归宿。他自称住在店里,或者去外地进货,或者应酬客户,总之有各种各样的借口,而且渐渐不屑于自圆其说了。
上高二时,常女士听母亲说,父亲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父亲也不辩白,只说:“随你怎么想吧,我无所谓了。我恨你!”幽怨的目光转向常女士姐弟,“我也恨你们!”
母亲的怨气更重了,像是得了强迫症,天天跟女儿絮叨自己的不幸和丈夫的薄情寡义。好像是为了补偿自己,母亲拼命向父亲要钱。父亲出手格外大方,要一千给两千,要五千给八千,像是在跟母亲的贪婪赌气。常女士考上大学,父亲给了女儿一张卡,说上面是她大学4年的学费。常女士到银行一查,居然有6万元之多。
上大二时,常女士接到母亲的电话,让她回家奔丧。原来,父亲一个人在店里酒后猝死,三天之后才被人发现,场面很惨。母亲说,这几年父亲一直在缩小经营规模,以便抽出更多现金;也就是说,临死时,父亲已经是一个穷光蛋了。母亲还说,父亲早就被查出患有重度脂肪肝,一直隐瞒,拒绝接受任何治疗。
母亲哭诉道:“看看吧,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一个人走了,无牵无挂,让我们留下来受罪……”
听母亲这样说,常女士突然心生反感。父亲得了脂肪肝还要酗酒,明明是在慢性自杀;他把心爱的店弄得破败不堪,抽出现金来给妻儿,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赴死,内心该是怎样的凄苦!
遗像上的灰尘
一个月前,常女士回娘家祭拜父亲。恍惚间,父亲已经去世整整十年了。她发现父亲的遗像上有厚厚一层灰尘,好像十年来从未擦拭过。她找抹布来擦,擦出父亲慈祥的微笑,禁不住泪流满面。这个给自己梳过头,骑电动车风雨无阻送自己上学,带自己去横琴岛吃过牡蛎的男人,是怎么被尘封在家人记忆深处的?为什么自己不愿回到这个家?为什么自己的婚姻不幸福?为什么看到父女在一起的情景就要背过脸去?她知道,自己有问题要解决。
在心理咨询中心,她用自言自语的口气问我:“我的父亲是怎样一个人?慈父、事业成功者、暴君、薄情寡义之徒、酒鬼、孤独者,究竟哪一个才是他?隐隐地,我感觉我错怪了父亲,他为家人奉献了一切,像燃尽的蜡烛那样耗尽生命,最后悲惨地死去。我想弥补,可是太晚了。有时,我会在梦里听父亲对我说:‘我也恨你们!’虽然他去世十年了,但我感觉他还在影响着我,令我的灵魂不安。”
我说:“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何必非此即彼?不过,听了你父亲的故事,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倒认为他更像一个被放逐的人。”
“您是说,母亲联手女儿放逐了父亲?”看我点头,她急切地问,“可是,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和父亲原来是很恩爱的呀!而且,她自己说,她和父亲闹成这样,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分歧,说到底,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我说:“生活就是这样。有时,看似重大的事件,其实是无数鸡毛蒜皮的小事积累起来的。你父母之间的斗争,其实是性格不相容造成的:父亲性格暴躁,有暴力倾向,像炮仗;母亲爱唠叨,好抱怨,像火烛。他们生活在一起,都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难免要乒乒乓乓。”
“可是,父亲是颇为成功的企业主,是家里的全部经济来源,而母亲只上过三年小学,连读报都困难,她凭什么与父亲抗衡,最终把父亲击垮的呢?”
“父亲创造了家里的全部财富,自然有话语权,但中国人一向把养家视为男人的职责,做到了也没什么了不起,做不到才会让人瞧不起,所以,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其实很靠不住。母亲尽管没文化,但她在争夺孩子方面有天然的优势,有更大的机会赢得孩子们的同情和支持,从而在婚姻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换言之,母亲与孩子建立起反父亲的同盟,孤立、排挤父亲,用亲情的力量对抗父亲的经济实力,让父亲创造财富的功劳灰飞烟灭,让父亲失去家庭和感情归属感,甚至失去人生的意义。父亲就是这样被放逐的。他输得窝窝囊囊,实际上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看来是这样的,我被母亲利用了。”常女士痛心疾首。
我劝慰道:“你也不必自责。孩子都想充当家庭的保护神,这一天然倾向会让孩子很自然地想平衡家庭的各种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假若父母一方有意诱导孩子站在自己这一边,是很容易成功的。”
“可是……”常女士欲言又止。
“如果我没猜错,你和丈夫也时常口角,对吗?”
“是的。”常女士低下头,“我丈夫是个老实人,性格懦弱,不会交朋友拉关系,家里有什么事都是我来张罗。我们经常口角,确切地说,是他经常被我责难。每次口角之后,我都会想到已不在人世的父亲。我讲不清那种感觉。有时我想,为什么丈夫不像父亲动粗呢?有时,我似乎又把丈夫当成了父亲,指责他懦弱,其实是在指责他为什么选择自杀?我感觉我快精神分裂了!”
我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目睹了无数场父母的家庭战争,不可避免地会对你的爱情观、婚姻观产生消极的影响。你无端指责丈夫,多半是因为你要宣泄内心的压力,而压力,一部分来自现实生活,另一部分则来自你对父亲之死的内疚。”
“我买了一本很贵的相册,放在单位的文件柜里,里面全是父亲的照片,却从来不敢拿出来翻看,因为那些美好的瞬间总能唤起我痛苦的回忆。我想他,也恨他。他心里有苦可以跟我说嘛,为什么要自暴自弃……”常女士泣不成声。
“男人,内心并不像外表那样强大。”我说,“你父亲精明强干,尚不能忍受被放逐之苦,何况你性格懦弱的丈夫呢?所以,当务之急不是如何对得起父亲,而是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善待丈夫,也给你的孩子一个温馨的家。我想,这也是你父亲的在天之灵想对你说的。”
悲剧不可延续
长大后重新看一看父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未成年时,我们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常见的影响有两点:第一,我们很容易卷入父母的婚姻战争,被这场战争迷惑了双眼;第二,我们会受世俗舆论的影响,追求世俗舆论所倡导的父亲形象,而不是去尊重父亲的真实存在。
常女士瞧不起自己的丈夫,即是用世俗舆论的要求来贬损丈夫,给孩子树立一个“不合格父亲”的形象。换言之,常女士和母亲一样,不自觉地要放逐自己的丈夫。家庭悲剧居然像一场接力赛,如今,接力棒在常女士手上,下一棒,就是她6岁的女儿甜甜。
“你数落丈夫的时候,甜甜在场吗?”我问。
常女士想了想,说:“不一定,不过,我没有特别躲着孩子。她那么小,不懂什么;就算懂,也会站在我这一边。”
“那么,你私下里跟甜甜怎么说她爸爸?是夸的时候多,还是损的时候多?”
常女士目光躲闪,道:“主要是损,很少夸。”
我说:“也就是说,你想让甜甜知道,她有一个不争气的爸爸,妈妈才是家里的顶梁柱。是吗?”
“这是事实啊!”
“可是,孩子由此缺乏安全感,是更严重的事实。”我说。
常女士哑口无言。
我接着说:“父亲对孩子有多重要,你已经深刻地体会过了,父爱的迷失给你的心理造成的伤害,你心知肚明,为什么还要把它延续给女儿呢?”
“那么,具体我该怎么做呢?”常女士问。
“问题看起来很深奥,解决起来却再简单不过。第一,尊重真相,用你自己的眼睛审视父亲的一生,在内心与父亲和解;第二,尊重丈夫,否则你干吗要嫁他?第三,不要抱怨,因为抱怨只是折磨别人,不能解决问题;第四,别在家里拉帮结派,否则家庭必然面临分裂。”
这次咨询之后,常女士又来了七八次,她的心理状态才算基本稳定。
今年元旦,我受邀参加她的家庭聚会,看到甜甜正“咯咯”笑着,小腿腾空吊在爸爸的胳膊上玩单杠,不禁莞尔。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