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适当拓展教材的广度
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虽然着意兼顾城市和农村的特点,但或多或少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从而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二年级“立定跳远”为例。这项内容旨在让学生体验两臂摆动和膝关节发力屈伸的协调发力动作。单调的重复练习会让学生很快失去练习的热情,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于是,在练习中可加入踢沙包的项日,即在学生立定跳远前,先在两只脚背上各放一个小沙包,跳出的同时还需将沙包用脚“掷”出,既要看谁跳得远,还要看谁“掷”得远。这样,似乎增加了练习的难度,实际上是在为立定跳远作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从效果看,立定跳远的落点更远了,动作也更胁调了,运动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灵活放缓教材梯度
教材的安排,都是从“标准”的角度来考虑的。但对农村、集镇的小学来说,由于某些条件的制约,训练不可能完全“循规蹈矩”。因此要注意灵活放缓教材的梯度,在体现教材内涵的基础上,作适当改造。
如,“双手前抛实心球”。若使用不当,会带来不安全因素。于是,我们在开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用废旧报纸书籍制成纸球,将纸球装进网兜,由两个同学相互配合练习,一名同学用前抛实心球的方法双手持球于头上,另一名同学站在其后一定距离向后拉网兜,而产生适当的反作用力,力用得适度时,抛球的同学利用腿部、腰腹、手臂的协调发力,迅速将球抛出,再交换练习。在练习中,后面的同学还可以变换拉力的角度,帮助练习者体会抛球的出手路线。这个练习既能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感受腰腹发力和出手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力度,又能让学生在相互观察、相互探究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相应降低教材的难度
由于农村集镇的学生来自城乡各地,生活水准不平衡,小学生身体发育相对来说超前滞后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肌肉的生长和肌肉拉力的功能较差。因此,安排的力量练习不宜过多,强度也不宜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直至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如各种单脚、双脚跳、引体向上等。练习中,只要求跳动的动作正确,姿态轻盈,重复次数不宜过多。力量练习还要避免单一练习,或虽然方法不同,但用力部位相同的练习,以免某些关节和肌肉连续用力且不断重复而受挫或慢性损伤。为了降低教材的难度,笔者认为力量训练内容应分散穿插于一般训练课中为宜,不宜集中训练,以便让肌肉运动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只有当恢复过程完成后,肌肉才能真正增长力量。如果训练中肌肉运动没有得到充分恢复,则只能起到相反的后果。再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抬高垫子的坡度形成斜坡前滚翻。这样,即使平时胆怯的学生,也会获得成功的机会。
可见,相应降低教材的难度,并非降低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而是放低教材中技巧与技能训练的过程要求,放低单项技术训练的专业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从本质意义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相机调整实施的角度
有人认为,体育教材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互不相干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单从项目的组合来说,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我们从新课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大胆地设计一下,把某些相关的项目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那么,就会发现外在精彩中往往蕴含着内在的神韵。
如,我们作了这样一个试验:将常规技巧与武术进行组合,前滚翻——成虚步起立——转体180度——成跪状——跪跳起。在这组刚柔相济的动作中,前滚翻动作既显示了外形美,又显示了气质美。又如,在体操横箱分腿腾跃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时,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既消除了部分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又鼓舞了学生尝试成功的自信心理。
相机调整实施教材的角度,必须兼顾学生的特点,关注训练项目的趣味性和训练形式的可操作性。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乐此不疲。
总而言之,对小学体育教材的拓展与改造,既要有中长期的教学目标,又要有短期的教学要求;既要体现教材的系统性,又要体现教材的阶段性;既要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体现教材的可操作性。只有如此,拓展与改造才能凸现新课程标准的前瞻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才能符合农村集镇小学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才能彰显“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
现行的小学体育教材虽然着意兼顾城市和农村的特点,但或多或少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从而弱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以二年级“立定跳远”为例。这项内容旨在让学生体验两臂摆动和膝关节发力屈伸的协调发力动作。单调的重复练习会让学生很快失去练习的热情,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于是,在练习中可加入踢沙包的项日,即在学生立定跳远前,先在两只脚背上各放一个小沙包,跳出的同时还需将沙包用脚“掷”出,既要看谁跳得远,还要看谁“掷”得远。这样,似乎增加了练习的难度,实际上是在为立定跳远作心理准备和技能准备。从效果看,立定跳远的落点更远了,动作也更胁调了,运动的热情也更高了。
二、灵活放缓教材梯度
教材的安排,都是从“标准”的角度来考虑的。但对农村、集镇的小学来说,由于某些条件的制约,训练不可能完全“循规蹈矩”。因此要注意灵活放缓教材的梯度,在体现教材内涵的基础上,作适当改造。
如,“双手前抛实心球”。若使用不当,会带来不安全因素。于是,我们在开掘教材内涵的基础上,用废旧报纸书籍制成纸球,将纸球装进网兜,由两个同学相互配合练习,一名同学用前抛实心球的方法双手持球于头上,另一名同学站在其后一定距离向后拉网兜,而产生适当的反作用力,力用得适度时,抛球的同学利用腿部、腰腹、手臂的协调发力,迅速将球抛出,再交换练习。在练习中,后面的同学还可以变换拉力的角度,帮助练习者体会抛球的出手路线。这个练习既能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感受腰腹发力和出手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力度,又能让学生在相互观察、相互探究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相应降低教材的难度
由于农村集镇的学生来自城乡各地,生活水准不平衡,小学生身体发育相对来说超前滞后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肌肉的生长和肌肉拉力的功能较差。因此,安排的力量练习不宜过多,强度也不宜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直至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
如各种单脚、双脚跳、引体向上等。练习中,只要求跳动的动作正确,姿态轻盈,重复次数不宜过多。力量练习还要避免单一练习,或虽然方法不同,但用力部位相同的练习,以免某些关节和肌肉连续用力且不断重复而受挫或慢性损伤。为了降低教材的难度,笔者认为力量训练内容应分散穿插于一般训练课中为宜,不宜集中训练,以便让肌肉运动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只有当恢复过程完成后,肌肉才能真正增长力量。如果训练中肌肉运动没有得到充分恢复,则只能起到相反的后果。再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抬高垫子的坡度形成斜坡前滚翻。这样,即使平时胆怯的学生,也会获得成功的机会。
可见,相应降低教材的难度,并非降低教学目标的整体要求,而是放低教材中技巧与技能训练的过程要求,放低单项技术训练的专业要求。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从本质意义上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相机调整实施的角度
有人认为,体育教材的内容都是相对独立的、互不相干的。我们暂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单从项目的组合来说,就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我们从新课改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大胆地设计一下,把某些相关的项目有机地组合在一起,那么,就会发现外在精彩中往往蕴含着内在的神韵。
如,我们作了这样一个试验:将常规技巧与武术进行组合,前滚翻——成虚步起立——转体180度——成跪状——跪跳起。在这组刚柔相济的动作中,前滚翻动作既显示了外形美,又显示了气质美。又如,在体操横箱分腿腾跃教学中的准备活动时,安排了“跳人马接力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中领会了技术要领,既消除了部分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又鼓舞了学生尝试成功的自信心理。
相机调整实施教材的角度,必须兼顾学生的特点,关注训练项目的趣味性和训练形式的可操作性。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乐此不疲。
总而言之,对小学体育教材的拓展与改造,既要有中长期的教学目标,又要有短期的教学要求;既要体现教材的系统性,又要体现教材的阶段性;既要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体现教材的可操作性。只有如此,拓展与改造才能凸现新课程标准的前瞻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才能符合农村集镇小学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才能彰显“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