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盖梁施工不同支撑方法的比较,结合工程实际应用,从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的不同侧面入手,提出新的施工方法。
关键词:盖梁;支撑体系;抱箍法;工程应用
在公路工程中,桥梁的下部结构基本上都采用简单的刚架结构,即桥梁的下部基础为两根桩基础,墩身为两根圆柱墩,墩顶盖梁联结。在桥梁的盖梁施工方法中,主要采用了支架法、预埋钢板法、型钢法 、“抱箍法” 等等施工方法,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下面就这些施工方法的优缺点从施工质量、工期和费用影响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l 预 埋 型 钢 法
在墩柱中预埋横穿整个墩柱的型钢,由型钢支撑支架、模板及整个盖粱的重量。如图 1所示
这种体系的优点是,支架、模板及整个盖梁的重量通过型钢传至墩柱,由墩柱承受,传力径简单明确,不存在支架下沉的问题。但这种体系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预埋型钢要消耗大量钢材,很不经济。其次,预埋型钢要破坏钢模,影响墩柱的外观质量其处理不但费工时而且还很难令人满意;再次,这种体系一般不易取得监理、设计部门及业主的认同。因此,这种体系现已较少采用。
2 支架法
采用支架法施工.这是目前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支架可用万能杆件也可采用钢管支架搭设。盖梁施工的所有临时设施重量及盖梁重量均由支架承受,直接传到地面。这种方法的优点 是,第一,支架的形式及高低可根据墩周围的地形和墩柱的高度等随机变化.方法灵活;第二,不用在墩柱上预埋东西,不会对墩柱外观造成影响。但这种方法也有不少缺点,第一,支架法施工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均要求对地基进行压实,对软土地基还需要浇筑混凝土地坪。因此,对地基的处理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如果对地基的处理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支架整体下沉严重影响盖梁的施工质量。第二,墩柱较高时,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第三,由于墩柱高度的变化而调整底模高度;对于钢管支架,从经济上讲都是不合算的,而且还要消耗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第四,墩柱较高时,支架庞大,需要巨额投入而且安装 支架费时耗力。第五,水中施工无系梁桥墩时,支架法很难用得上。由此可知,支架法施工虽然方便灵活,但该法有其自身固有的缺点,在施工时尤需注意支架的稳定性、非弹性变形及地基沉降等方面的问题。
3 包 箍 法
其原理是在墩柱上的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使之与墩柱夹紧。临时设施及盖梁重量支承在抱箍上,利用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传至墩柱。如图 3所示 。
“抱箍法”的关键 是要确保“抱 箍”与墩柱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以安全地传递荷载。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3.1 “抱 箍 ” 的 结 构 形 式
“抱箍”的结构形式涉及箍身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板上螺栓的排列 。
3.1.1 箍 身的 结 构 形 式
“抱箍 ”安装在墩柱上时必须与墩柱密贴,这是个基本要求。由于墩柱截面不可能绝对圆,各墩柱的不圆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墩柱的不同截面其不圆度也千差万别。因此,为适应各种不圆度的墩身,“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即用不设加劲板的钢板作箍身。这样,在施加预拉力时,由于箍身是柔性的,容易与墩柱密贴。
3.1.2 连 接 板 上 螺 栓 的排 列
“抱箍”上的连接螺栓,其预拉力必须能够保证“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能可靠地传递荷载。因此,要有足够数量的螺栓来保证预拉力。如果单从连接板和箍身的受力来考虑,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最好布置成一排。但这样一来,箍身高度势必较大。尤其是盖梁荷载很 大时,需要的螺栓较多,“抱箍”的高度将很大,将加大“抱箍”的投入,且过高的“抱箍”也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只要采用厚度足够的连接板并为其设置必要的加劲板,一般均将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布置成两排。这样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实践也证明是成功的。因此,“抱箍”采用如图 4所 示 的结 构 形 式 。
3.2 连接 螺 栓 数 量 的计 算
“抱箍 ”与墩柱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即
F — f× N
式 中 F—— “抱箍 ”与墩 柱间 的最大静摩擦 力 ;
N—— “抱 箍 ” 与墩 柱 间 的 正 压 力 ;
f一一 “抱箍” 与墩柱间 的静摩擦 系数 。
而正压力N是由螺栓的预紧力产生的,根据“抱箍”的结构形式,假定每排螺栓个数为n,则螺栓总数为4 n ,若每个螺栓预紧力为 F1,则“抱箍”与墩柱间的总正压力为
N一4×n×F1。
对于“抱箍”这样的结构,为减少螺栓个数,可采用材质为45号钢,直径30 mm的大直径 螺栓或M 27高强度螺栓。但采用M 27高强度螺栓有两个缺点:一是高强度螺栓经过一次加力松弛循环后一般不能再用,这与“抱箍”需多次重复使用的要求不相符;再次安装“抱 箍”时需更换新螺栓,加大了投入;二是市场上没有M 27高强度螺栓,必须到专门的厂家购买,不能满足随时更换的要求。因此,一般均采用材质45号钢的M 3O大直径螺栓。每个螺栓的允许拉力为 [F] 一As× [σ]
式 中 As—— 螺栓 的横 截面积 ,A 一丌d2/4;
[σ]—— 钢材允许应力。对于45号钢,[σ]一2000 kg/cm2 。
于是,[F] =[σ]丌d2/4=2.0×3.14×32/4=14.13 t。 取 F1=14 t。
钢材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约为0.3¬¬一0.4,取f=0.3
于是“抱箍”与墩柱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 = f× N:= f×8×n×F1 =0.3×8×n×14= 33.6 n
若临时设施及盖梁重量为G,则每个“抱箍”承受的荷载为Q=G/2。取安全系数为λ=2,则有 Q= F/λ 即 G/2=33.6 n/2
n= 0.03*G
故可取 ,n=Num (0.03×G+1)
其中,Num ( )函数是取整函数 。
可见。“抱箍法”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3.3 “抱箍法”施 工的注意事项
3.3.1 “抱 箍 ” 结 构 上 应 注 意 的 问题
(1)箍身应有适当强度和刚度,以传递拉力、摩擦力并支承上部结构重量,可采用厚度为10 mm~ 12 mm的钢板。
(2)由于“抱箍”连接板是直接承受螺栓拉力的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根据理论计算及实践经验,以采用厚度为24 mm~30 mm 的钢板为宜 。
(3)由于“抱箍”连接板上螺栓按双排布置,外排螺栓施压时对箍身产生较大的偏心力矩,对箍身传力有不利影响,因此,螺栓布置应尽可能紧凑,以刚好能满足施工及传力要求为宜。 (4)为加强“抱箍 ”连接板的刚度并可靠地传递螺栓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每隔2排 ~3排螺栓应给连接板设置一加劲板。
3.3.2 施 工 中应 注 意 的 问题
(1)“抱箍”与墩柱间的正压力是由连接螺栓施加的,螺栓应首先进行预紧,然后再用经校验过的带响板手进行终拧。预紧及终拧顺序均为先内排后外排,以使各螺栓均匀受力并确保螺栓的拉力值。
(2)浇筑盖梁混凝土时,由于“抱箍”受力后产生变形,螺栓的拉力值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浇筑盖梁的全过程中应反复对螺栓进行复拧,即每浇筑一层混凝土均应对螺栓复拧一次。 综 上所述,只要采取适当措施,“抱箍法”是完全可行的。“抱箍法”有很多优点,第一,“抱箍法”是将临时荷载及盖梁重量直接传给墩柱,对地基无任何要求;第二 ,“抱箍” 的安装高度可随墩柱高度变化,不需要额外的调节底模高度的垫木或分配梁;第三,“抱箍法”适应性强,不论水中岸上、有无系梁,只要是圆形墩柱就可采用;第四,“抱 箍法”节省人力物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从经济上讲是最合算的; 第五,“抱箍法”不会破坏墩柱外观,而且“抱箍法”施工时支架不存在非弹性变形,不用进行预压。
4 工 程 应 用
在沪蓉西高速公路项目部中,桥梁圆柱墩柱直径在1.5 –1.8m,中心距 8.6 m;盖梁长12.5m,宽1.8 m,高 2.0 m,混凝土量 42.5方。墩柱最高25 m,桥墩多在沟谷坡底,材料转运困难,确定采用“抱箍法”施工。共用两套“抱箍”轮换使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且安全可靠。
5 总 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抱箍法”具有工简单,适应性强,节省投资,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由于其他支撑体系的优点“抱箍法”都有,而其它支撑体系的缺点“抱箍法”几乎都没有。因此,“抱箍法”盖梁施工支撑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
关键词:盖梁;支撑体系;抱箍法;工程应用
在公路工程中,桥梁的下部结构基本上都采用简单的刚架结构,即桥梁的下部基础为两根桩基础,墩身为两根圆柱墩,墩顶盖梁联结。在桥梁的盖梁施工方法中,主要采用了支架法、预埋钢板法、型钢法 、“抱箍法” 等等施工方法,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下面就这些施工方法的优缺点从施工质量、工期和费用影响等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
l 预 埋 型 钢 法
在墩柱中预埋横穿整个墩柱的型钢,由型钢支撑支架、模板及整个盖粱的重量。如图 1所示
这种体系的优点是,支架、模板及整个盖梁的重量通过型钢传至墩柱,由墩柱承受,传力径简单明确,不存在支架下沉的问题。但这种体系的缺点也是明显的.首先预埋型钢要消耗大量钢材,很不经济。其次,预埋型钢要破坏钢模,影响墩柱的外观质量其处理不但费工时而且还很难令人满意;再次,这种体系一般不易取得监理、设计部门及业主的认同。因此,这种体系现已较少采用。
2 支架法
采用支架法施工.这是目前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支架可用万能杆件也可采用钢管支架搭设。盖梁施工的所有临时设施重量及盖梁重量均由支架承受,直接传到地面。这种方法的优点 是,第一,支架的形式及高低可根据墩周围的地形和墩柱的高度等随机变化.方法灵活;第二,不用在墩柱上预埋东西,不会对墩柱外观造成影响。但这种方法也有不少缺点,第一,支架法施工对地基的承载力要求比较高,一般均要求对地基进行压实,对软土地基还需要浇筑混凝土地坪。因此,对地基的处理要花费较多人力物力。如果对地基的处理稍有不慎,即可造成支架整体下沉严重影响盖梁的施工质量。第二,墩柱较高时,必须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非弹性变形,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第三,由于墩柱高度的变化而调整底模高度;对于钢管支架,从经济上讲都是不合算的,而且还要消耗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第四,墩柱较高时,支架庞大,需要巨额投入而且安装 支架费时耗力。第五,水中施工无系梁桥墩时,支架法很难用得上。由此可知,支架法施工虽然方便灵活,但该法有其自身固有的缺点,在施工时尤需注意支架的稳定性、非弹性变形及地基沉降等方面的问题。
3 包 箍 法
其原理是在墩柱上的适当部位安装抱箍并使之与墩柱夹紧。临时设施及盖梁重量支承在抱箍上,利用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传至墩柱。如图 3所示 。
“抱箍法”的关键 是要确保“抱 箍”与墩柱间有足够的摩擦力,以安全地传递荷载。下面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3.1 “抱 箍 ” 的 结 构 形 式
“抱箍”的结构形式涉及箍身的结构形式和连接板上螺栓的排列 。
3.1.1 箍 身的 结 构 形 式
“抱箍 ”安装在墩柱上时必须与墩柱密贴,这是个基本要求。由于墩柱截面不可能绝对圆,各墩柱的不圆度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墩柱的不同截面其不圆度也千差万别。因此,为适应各种不圆度的墩身,“抱箍”的箍身宜采用不设环向加劲的柔性箍身,即用不设加劲板的钢板作箍身。这样,在施加预拉力时,由于箍身是柔性的,容易与墩柱密贴。
3.1.2 连 接 板 上 螺 栓 的排 列
“抱箍”上的连接螺栓,其预拉力必须能够保证“抱箍”与墩柱间的摩擦力能可靠地传递荷载。因此,要有足够数量的螺栓来保证预拉力。如果单从连接板和箍身的受力来考虑,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最好布置成一排。但这样一来,箍身高度势必较大。尤其是盖梁荷载很 大时,需要的螺栓较多,“抱箍”的高度将很大,将加大“抱箍”的投入,且过高的“抱箍”也会给施工带来不便。因此,只要采用厚度足够的连接板并为其设置必要的加劲板,一般均将连接板上的螺栓在竖向上布置成两排。这样做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实践也证明是成功的。因此,“抱箍”采用如图 4所 示 的结 构 形 式 。
3.2 连接 螺 栓 数 量 的计 算
“抱箍 ”与墩柱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即
F — f× N
式 中 F—— “抱箍 ”与墩 柱间 的最大静摩擦 力 ;
N—— “抱 箍 ” 与墩 柱 间 的 正 压 力 ;
f一一 “抱箍” 与墩柱间 的静摩擦 系数 。
而正压力N是由螺栓的预紧力产生的,根据“抱箍”的结构形式,假定每排螺栓个数为n,则螺栓总数为4 n ,若每个螺栓预紧力为 F1,则“抱箍”与墩柱间的总正压力为
N一4×n×F1。
对于“抱箍”这样的结构,为减少螺栓个数,可采用材质为45号钢,直径30 mm的大直径 螺栓或M 27高强度螺栓。但采用M 27高强度螺栓有两个缺点:一是高强度螺栓经过一次加力松弛循环后一般不能再用,这与“抱箍”需多次重复使用的要求不相符;再次安装“抱 箍”时需更换新螺栓,加大了投入;二是市场上没有M 27高强度螺栓,必须到专门的厂家购买,不能满足随时更换的要求。因此,一般均采用材质45号钢的M 3O大直径螺栓。每个螺栓的允许拉力为 [F] 一As× [σ]
式 中 As—— 螺栓 的横 截面积 ,A 一丌d2/4;
[σ]—— 钢材允许应力。对于45号钢,[σ]一2000 kg/cm2 。
于是,[F] =[σ]丌d2/4=2.0×3.14×32/4=14.13 t。 取 F1=14 t。
钢材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约为0.3¬¬一0.4,取f=0.3
于是“抱箍”与墩柱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F = f× N:= f×8×n×F1 =0.3×8×n×14= 33.6 n
若临时设施及盖梁重量为G,则每个“抱箍”承受的荷载为Q=G/2。取安全系数为λ=2,则有 Q= F/λ 即 G/2=33.6 n/2
n= 0.03*G
故可取 ,n=Num (0.03×G+1)
其中,Num ( )函数是取整函数 。
可见。“抱箍法”从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
3.3 “抱箍法”施 工的注意事项
3.3.1 “抱 箍 ” 结 构 上 应 注 意 的 问题
(1)箍身应有适当强度和刚度,以传递拉力、摩擦力并支承上部结构重量,可采用厚度为10 mm~ 12 mm的钢板。
(2)由于“抱箍”连接板是直接承受螺栓拉力的构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根据理论计算及实践经验,以采用厚度为24 mm~30 mm 的钢板为宜 。
(3)由于“抱箍”连接板上螺栓按双排布置,外排螺栓施压时对箍身产生较大的偏心力矩,对箍身传力有不利影响,因此,螺栓布置应尽可能紧凑,以刚好能满足施工及传力要求为宜。 (4)为加强“抱箍 ”连接板的刚度并可靠地传递螺栓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每隔2排 ~3排螺栓应给连接板设置一加劲板。
3.3.2 施 工 中应 注 意 的 问题
(1)“抱箍”与墩柱间的正压力是由连接螺栓施加的,螺栓应首先进行预紧,然后再用经校验过的带响板手进行终拧。预紧及终拧顺序均为先内排后外排,以使各螺栓均匀受力并确保螺栓的拉力值。
(2)浇筑盖梁混凝土时,由于“抱箍”受力后产生变形,螺栓的拉力值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浇筑盖梁的全过程中应反复对螺栓进行复拧,即每浇筑一层混凝土均应对螺栓复拧一次。 综 上所述,只要采取适当措施,“抱箍法”是完全可行的。“抱箍法”有很多优点,第一,“抱箍法”是将临时荷载及盖梁重量直接传给墩柱,对地基无任何要求;第二 ,“抱箍” 的安装高度可随墩柱高度变化,不需要额外的调节底模高度的垫木或分配梁;第三,“抱箍法”适应性强,不论水中岸上、有无系梁,只要是圆形墩柱就可采用;第四,“抱 箍法”节省人力物力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从经济上讲是最合算的; 第五,“抱箍法”不会破坏墩柱外观,而且“抱箍法”施工时支架不存在非弹性变形,不用进行预压。
4 工 程 应 用
在沪蓉西高速公路项目部中,桥梁圆柱墩柱直径在1.5 –1.8m,中心距 8.6 m;盖梁长12.5m,宽1.8 m,高 2.0 m,混凝土量 42.5方。墩柱最高25 m,桥墩多在沟谷坡底,材料转运困难,确定采用“抱箍法”施工。共用两套“抱箍”轮换使用,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施工周期,且安全可靠。
5 总 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抱箍法”具有工简单,适应性强,节省投资,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由于其他支撑体系的优点“抱箍法”都有,而其它支撑体系的缺点“抱箍法”几乎都没有。因此,“抱箍法”盖梁施工支撑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