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的历史、维吾尔族民间制作工艺和应用等情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桑皮纸在新疆非常古老,历史很久远,而新疆的桑皮纸历代生产以和田地区为中心,古老的和田孕育了悠久的桑皮纸历史文化和民间制作工艺技术。桑皮纸最大特点是结实而有韧性、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包扎纸币、制伞、包装、制鞭炮,此外,还被用在印钱、制扇、印刷书籍等文化工艺生产活动中。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 桑皮纸 研究 应用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64-02
桑皮纸是以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是西域最古老的纸张之一,桑皮纸曾经一度是造纸行业的主角,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的发展变化,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民间手工艺,在新疆地区颇负盛名,公元11世纪以后,维吾尔族承袭了古代的造纸技艺,因为它结实而有韧性,被用于印钱、制扇、印刷书籍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桑皮纸已经完全退出了维吾尔族人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暗淡,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桑皮纸的市场也几乎快丧失殆尽,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传承千年的绝活濒临灭绝,这样的现实不容乐观,保护桑皮紙这种古老的技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以阐述桑皮纸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为传媒途径,以抢救人类纸业的“活化石”为目的,呼吁社会各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维吾尔族的重要民间传统手工艺——桑皮纸。
一、新疆桑皮纸历史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桑树是西域的古老树种。据说和田地区种桑养蚕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民丰县尼雅废墟中有保存完好的汉末晋初的桑田遗址和枯死的桑树,并发现过多枚那个时期的蚕茧。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域原无丝绸,与中原关系极好的古于阗国(现和田)国王十分青睐中原的丝绸,但当时中原王朝禁止对外输出蚕丝技术,只作为商品与国外交易或作为赠品用于外交。于阗国王以和亲的名义向中原王朝求娶汉家公主,中原王朝很痛快地答应了。在公主临行前,于阗国的迎亲使臣悄悄告诉公主国王急欲得到蚕丝技术的事,公主便将蚕茧藏在自己的帽子里,过边关时守边军卒不敢搜查公主的帽子,公主便将蚕茧带到了于阗,第二年于阗国便广植桑树,养蚕抽丝织绸。据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日本西域学家羽溪了谛考证,首位远嫁于阗的汉家公主是东汉末年刘氏王室之女。这可以证明汉代时和田一带就广植桑树了。其实桑树是西域的古老树种,只是有桑无蚕,没有蚕丝业而未被记载而已。
桑皮纸曾经一度是造纸行业的主角,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的发展变化,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在新疆地区颇负盛名。
历史文献上记载,桑皮纸主要产于北方。桑树是落叶乔木,它的茎皮纤维韧长且有牢度,一般说来,山桑、条桑、白桑都可以用作造纸的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色泽洁白、纹理美观、墨韵层次鲜明,而且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又被称为棉纸,宜书宜画。苏轼《三马图赞》用的是加蜡、砑光的桑皮纸。
公元14世纪中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以后,制作桑皮纸的技艺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吐鲁番成为新疆的又一个桑皮纸供应基地,残存的清代桑皮纸文书和民国时期的桑皮纸钞票证明,过去新疆各地曾普遍使用桑皮纸。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在新疆地区颇负盛名。
1908年,人们在和田城北一百多千米的麻扎塔格山上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在当地买纸的情况,说明在唐代和田一带已经有了造纸业。公元11世纪以后,维吾尔族成为和田的主体民族,承袭了古代的造纸技艺。
新疆使用桑皮纸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盛行,直至20世纪40年代,许多公文,契约和包装都还在用桑皮纸。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暗淡,它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早在1950年,维吾尔族桑皮纸便开始退出了印刷和书写用纸的行列,从那时起就没有高档桑皮纸了。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维吾尔族民间仍部分在使用桑皮纸。20世纪80年代以后,桑皮纸已经完全退出了维吾尔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没有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的匠人都已转业,他们的子孙也没有继承这门技艺的愿望。
桑皮纸有幸成为故宫大修特选材料后,这一民间绝活受到世人关注,为纯手工制作桑皮纸传统技艺的抢救和振兴带来新机遇。桑皮纸生产工艺流程中使用的特定材料、采用的独特方式、添加剂的量等都蕴含着科学原理,其生产工艺也折射出祖先们生产生活的一种状态和发展进程。桑皮纸在传统古画修复方面是其他机器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它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尤其重要。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从业人数很少和生产规模很小的纸坊,已经难以抗衡市场激烈的竞争。知晓桑皮纸手工技艺的人很少,熟练并精通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仅存的一位会制作桑皮纸的艺人已届暮年,这种传承千年的绝活濒临灭绝。保护桑皮纸这种古老技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维吾尔族桑皮纸民间制作工艺
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
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黏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而成桑皮纸,成纸呈正方形,长高各50厘米左右。造纸时,先将桑树枝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剥去表面的深色表皮,取出里层白色的树皮,将其放入加满水的大铁锅中煮,边煮边搅,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再加入胡杨土碱。捞出煮熟的桑皮放在一块长方形的薄石板上,匠人跪在石板前,在自己的双腿上盖一块布,然后举起一种柄短头长的木制榔头砸桑皮。边砸边翻,直至将桑皮砸成泥饼后放进一个半埋在地下的木桶内。接着,拿起一根头上有一个小十字的木棒伸进木桶里搅拌。过一会,桑皮浆被搅匀了,其中的渣滓也被专用筛子过滤后,再用一个大木瓢伸进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纸浆,然后将一种用来拦住纸浆的沙网状,大小约40到50厘米的木制模具放在一个小水坑里。
将纸浆倒在模具里,并用那根头上有一个小十字的木棒不停地搅动,使纸浆均匀地铺在模具上。待纸浆铺均匀后,再把模具平端着拿出小水坑,放到阳光可以充足照射到的地方。等纸浆在模具上晒干后,撕下来的就是一张地道的桑皮纸了。
用这些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桑皮纸,呈黄色,纤维很细,有细微的杂质,但十分结实,韧性很好,质地柔软,拉力强,不断裂,无毒性而且吸水性强,在上面写字不浸,如果墨汁好,一千年也不会褪色,不会被虫蚀,并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维吾尔族桑皮纸分类与用途
纸张按质量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三、四等薄而软。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桑皮纸柔软而坚韧,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高档的桑皮纸印刷,民国时期曾有桑皮纸印制的钞票流行。中等质量的桑皮纸一般用于包装,凡装茶叶、糖果、草药、食物等,都可用桑皮纸包装。粗制的桑皮纸常常是糊天窗或制皮靴的辅料等等。
桑皮纸成分可分高、中、低三个档次,用途广泛。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桑皮纸印刷,民国时还出现过用桑皮纸印刷的钞票。中档纸一般用于茶叶,草药等的包装,粗制的桑皮纸则往往是糊天窗或作为制衣靴的辅料。
手工制作出來的桑皮纸又分为“生纸”和“熟纸”。“生纸”即未加工的黄纸,“熟纸”则是加工后变得洁白的纸张。桑皮纸曾广泛地用于新疆民间。因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曾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技艺,出现过大量制作桑皮纸的专业户。
桑皮纸呈淡褐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呈半透明状,很薄,南疆清代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基本上都以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观及手感仅比内地的古籍稍粗糙而已。桑皮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古时还一直用于高级装裱、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桑皮纸最大特点是结实而有韧性、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包扎纸币、制伞、包装、制鞭炮和被用于印钱、制扇、印刷书籍等文化工艺生产活动。
【参考文献】
[1]冯恩昌.桑皮纸和她的制作技术[J].广东蚕业,1993(4):37.
[2]刘仁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纸[J].纸坛纵横,2007,26(5):86-89.
[3]郭友俊主编.新疆蚕桑丝绸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5月.
Xinjiang Uygur Sang Pizhi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Mai Tuo He ti Julaiti
(Hutan Teachers College,Xinjiang Hotan 848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Xinjiang Uygur Sang Pizhi history,Uygur folk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conduct exploratory research, Sang Pizhi in Xinjiang is very old,very old history,and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Sang Pizhi history to Hotan Prefecture as the center of the ancient Wada gave birth to the age-old Sang Pizhi history,culture and civil production process technology,the largest Sang Pizhi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and resilient,soft,pest control,strong pull,do not fade, water power,used mainly framed paintings,notes dressing, umbrella,Packaging system for the Indian firecrackers and money-fan,books and other cultural crafts.
Key words:Xinjiang Uygur;Sang Pizhi;Research;Apply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 桑皮纸 研究 应用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64-02
桑皮纸是以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是西域最古老的纸张之一,桑皮纸曾经一度是造纸行业的主角,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的发展变化,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民间手工艺,在新疆地区颇负盛名,公元11世纪以后,维吾尔族承袭了古代的造纸技艺,因为它结实而有韧性,被用于印钱、制扇、印刷书籍等。
20世纪80年代以后,桑皮纸已经完全退出了维吾尔族人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暗淡,失去了实用价值,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桑皮纸的市场也几乎快丧失殆尽,甚至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这种传承千年的绝活濒临灭绝,这样的现实不容乐观,保护桑皮紙这种古老的技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以阐述桑皮纸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为传媒途径,以抢救人类纸业的“活化石”为目的,呼吁社会各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维吾尔族的重要民间传统手工艺——桑皮纸。
一、新疆桑皮纸历史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桑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桑树是西域的古老树种。据说和田地区种桑养蚕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民丰县尼雅废墟中有保存完好的汉末晋初的桑田遗址和枯死的桑树,并发现过多枚那个时期的蚕茧。
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西域原无丝绸,与中原关系极好的古于阗国(现和田)国王十分青睐中原的丝绸,但当时中原王朝禁止对外输出蚕丝技术,只作为商品与国外交易或作为赠品用于外交。于阗国王以和亲的名义向中原王朝求娶汉家公主,中原王朝很痛快地答应了。在公主临行前,于阗国的迎亲使臣悄悄告诉公主国王急欲得到蚕丝技术的事,公主便将蚕茧藏在自己的帽子里,过边关时守边军卒不敢搜查公主的帽子,公主便将蚕茧带到了于阗,第二年于阗国便广植桑树,养蚕抽丝织绸。据我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和日本西域学家羽溪了谛考证,首位远嫁于阗的汉家公主是东汉末年刘氏王室之女。这可以证明汉代时和田一带就广植桑树了。其实桑树是西域的古老树种,只是有桑无蚕,没有蚕丝业而未被记载而已。
桑皮纸曾经一度是造纸行业的主角,被称为人类纸业的“活化石”。千百年来,它记录着我国传统造纸工艺的发展变化,是人们了解纸文化历史的一个窗口。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在新疆地区颇负盛名。
历史文献上记载,桑皮纸主要产于北方。桑树是落叶乔木,它的茎皮纤维韧长且有牢度,一般说来,山桑、条桑、白桑都可以用作造纸的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色泽洁白、纹理美观、墨韵层次鲜明,而且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又被称为棉纸,宜书宜画。苏轼《三马图赞》用的是加蜡、砑光的桑皮纸。
公元14世纪中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以后,制作桑皮纸的技艺由和田传入吐鲁番,吐鲁番成为新疆的又一个桑皮纸供应基地,残存的清代桑皮纸文书和民国时期的桑皮纸钞票证明,过去新疆各地曾普遍使用桑皮纸。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在新疆地区颇负盛名。
1908年,人们在和田城北一百多千米的麻扎塔格山上一座唐代寺院中发现了一个纸做的账本,上面记载着在当地买纸的情况,说明在唐代和田一带已经有了造纸业。公元11世纪以后,维吾尔族成为和田的主体民族,承袭了古代的造纸技艺。
新疆使用桑皮纸在明清时期已经非常盛行,直至20世纪40年代,许多公文,契约和包装都还在用桑皮纸。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桑皮纸曾经的辉煌已经暗淡,它已经失去了实用价值。早在1950年,维吾尔族桑皮纸便开始退出了印刷和书写用纸的行列,从那时起就没有高档桑皮纸了。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维吾尔族民间仍部分在使用桑皮纸。20世纪80年代以后,桑皮纸已经完全退出了维吾尔族人们的日常生活。因为没有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的匠人都已转业,他们的子孙也没有继承这门技艺的愿望。
桑皮纸有幸成为故宫大修特选材料后,这一民间绝活受到世人关注,为纯手工制作桑皮纸传统技艺的抢救和振兴带来新机遇。桑皮纸生产工艺流程中使用的特定材料、采用的独特方式、添加剂的量等都蕴含着科学原理,其生产工艺也折射出祖先们生产生活的一种状态和发展进程。桑皮纸在传统古画修复方面是其他机器产品所不能替代的,它的科学价值、人文价值、历史研究价值尤其重要。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从业人数很少和生产规模很小的纸坊,已经难以抗衡市场激烈的竞争。知晓桑皮纸手工技艺的人很少,熟练并精通的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仅存的一位会制作桑皮纸的艺人已届暮年,这种传承千年的绝活濒临灭绝。保护桑皮纸这种古老技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维吾尔族桑皮纸民间制作工艺
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
维吾尔族桑皮纸以桑树皮为原料,桑枝内皮有黏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剥削、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而成桑皮纸,成纸呈正方形,长高各50厘米左右。造纸时,先将桑树枝放在水中浸泡,然后剥去表面的深色表皮,取出里层白色的树皮,将其放入加满水的大铁锅中煮,边煮边搅,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再加入胡杨土碱。捞出煮熟的桑皮放在一块长方形的薄石板上,匠人跪在石板前,在自己的双腿上盖一块布,然后举起一种柄短头长的木制榔头砸桑皮。边砸边翻,直至将桑皮砸成泥饼后放进一个半埋在地下的木桶内。接着,拿起一根头上有一个小十字的木棒伸进木桶里搅拌。过一会,桑皮浆被搅匀了,其中的渣滓也被专用筛子过滤后,再用一个大木瓢伸进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纸浆,然后将一种用来拦住纸浆的沙网状,大小约40到50厘米的木制模具放在一个小水坑里。
将纸浆倒在模具里,并用那根头上有一个小十字的木棒不停地搅动,使纸浆均匀地铺在模具上。待纸浆铺均匀后,再把模具平端着拿出小水坑,放到阳光可以充足照射到的地方。等纸浆在模具上晒干后,撕下来的就是一张地道的桑皮纸了。
用这些传统工艺制造出来的桑皮纸,呈黄色,纤维很细,有细微的杂质,但十分结实,韧性很好,质地柔软,拉力强,不断裂,无毒性而且吸水性强,在上面写字不浸,如果墨汁好,一千年也不会褪色,不会被虫蚀,并且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三、维吾尔族桑皮纸分类与用途
纸张按质量分为四等:一、二等厚而洁白,三、四等薄而软。精制的桑皮纸还是维吾尔族姑娘绣花帽必用的辅料。在绣花帽时,要隔行抽去坯布的经线和纬线,绣花后用桑皮纸搓成的小纸棍插进布坯经纬空格中,这样做出来的花帽挺括有弹性,软硬适度。桑皮纸柔软而坚韧,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高档的桑皮纸印刷,民国时期曾有桑皮纸印制的钞票流行。中等质量的桑皮纸一般用于包装,凡装茶叶、糖果、草药、食物等,都可用桑皮纸包装。粗制的桑皮纸常常是糊天窗或制皮靴的辅料等等。
桑皮纸成分可分高、中、低三个档次,用途广泛。清代新疆的书册典籍主要用桑皮纸印刷,民国时还出现过用桑皮纸印刷的钞票。中档纸一般用于茶叶,草药等的包装,粗制的桑皮纸则往往是糊天窗或作为制衣靴的辅料。
手工制作出來的桑皮纸又分为“生纸”和“熟纸”。“生纸”即未加工的黄纸,“熟纸”则是加工后变得洁白的纸张。桑皮纸曾广泛地用于新疆民间。因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制作桑皮纸曾成为一些人谋生的技艺,出现过大量制作桑皮纸的专业户。
桑皮纸呈淡褐色,工艺讲究的桑皮纸呈半透明状,很薄,南疆清代及民国时期形成的地方官府典籍书册,基本上都以桑皮纸作为书页,外观及手感仅比内地的古籍稍粗糙而已。桑皮纸除了作普通用纸外,古时还一直用于高级装裱、制伞、糊篓、做炮引、包中药、制扇子等,桑皮纸最大特点是结实而有韧性、柔嫩、防虫、拉力强、不褪色、吸水力强,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包扎纸币、制伞、包装、制鞭炮和被用于印钱、制扇、印刷书籍等文化工艺生产活动。
【参考文献】
[1]冯恩昌.桑皮纸和她的制作技术[J].广东蚕业,1993(4):37.
[2]刘仁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纸[J].纸坛纵横,2007,26(5):86-89.
[3]郭友俊主编.新疆蚕桑丝绸产业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年5月.
Xinjiang Uygur Sang Pizhi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Mai Tuo He ti Julaiti
(Hutan Teachers College,Xinjiang Hotan 848000)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Xinjiang Uygur Sang Pizhi history,Uygur folk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to conduct exploratory research, Sang Pizhi in Xinjiang is very old,very old history,and the Xinjiang Production Sang Pizhi history to Hotan Prefecture as the center of the ancient Wada gave birth to the age-old Sang Pizhi history,culture and civil production process technology,the largest Sang Pizhi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and resilient,soft,pest control,strong pull,do not fade, water power,used mainly framed paintings,notes dressing, umbrella,Packaging system for the Indian firecrackers and money-fan,books and other cultural crafts.
Key words:Xinjiang Uygur;Sang Pizhi;Research;Ap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