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5333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进入了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并且,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和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就要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运用
  网络技术的出现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运用,使学生的学习环境从课堂延伸到了全国甚至全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发展,综合素养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从知识型人才到创新型和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转变,使学生学会创新性的学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以下几点分析和探究:
  1、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学习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教师饱含热情的讲解、学生昏昏欲睡的场景。而且,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特别注重基础语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体验。在这样的模式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学习能力也无法提高。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信息技术的出现也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提供了便捷条件。所以,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模式不再单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比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了有关少数民族服饰、风俗和民情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要求学生进行了整理,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学生在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和生活习俗时,对我国文化的了解就加强了。而且,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自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完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高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知识的不断积累就是创新的前提。而信息技术恰好能够满足语文教学的需求,为学生展示无穷无尽的知识。并且,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花的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感受到课文中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花,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了画面。学生结合具体形象的画面就能够感受到课文蕴含的情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信息技术拓展了教学的资源,给予了学生感官上的刺激。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下,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自然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3、借助信息技术,深入理解课文
  课文主旨的理解和把握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有限,他们常常无法正确认识蕴含在课文中的情感和道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将静态的文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解除学生在抽象思维和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有效降低语文教学的难度,突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閱读热情,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如:在《秋天的雨》的教学过程中,本篇课文是一篇散文,文字优美,展示了一个美丽且快乐的秋天。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散文的理解和把握是有着一定难度的。所以,笔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课件,让学生切实感受景色的美、秋雨的美。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在伴奏中朗读了课文内容,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了课文中描述的景色。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自然就更加深入了。这就表明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的特点,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实践。同时,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的优势,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拓展语文教学的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耿占祥.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探究[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2]马宝安. 追寻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佳结合点[A]. .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成为教师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打造一个更加高效的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思维进行锻炼,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发展学生的意志功能。因此,在新课程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如何顺应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是需要当代教师不断探究与挖掘。  关键词:小学数学、“四步教学法”、高效课堂的构建,方法策略。  课堂作为学生最为主要的
期刊
摘要:篮球运动是学生群体中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体能训练是篮球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较弱,学生们的学习经验较少和心理抗压能力较差,往往在初中体育篮球课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由于机械重复的动作加上高强度、大量的训练容易超出学生的身体负荷,学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形成了一种学生喜爱篮球,但害怕篮球体能训练的普遍现象。许多学生出现了恐体能训练、厌体能训练和逃体能训练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会话教学不再单纯地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目标,其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及素养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意义。本文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将古代乐学思想引入小学英语会话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古代乐学思想;小学英语;会话教学  会话教学是在我国教学体制改革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素质的全面提升与体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针对学生差异的个性化、自主化的体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运动处方作为一种具有科学性、针对性、时效性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不同能力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本文从初中体育的教学实践入手,谈一谈针对学生差异的运动处方体育教学模式探究。  关键词:运动处方;体育教学;初中体育; 个体差异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体质现状
期刊
摘要: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避免学生出现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过激行为。论文在分析农村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紧迫性的基础上,并农村小学教学中生命教育的融入途径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农村小学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生命教育;农村小学;教学;路径  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于追求生命的意义、强调心灵成长和协助孩子走向成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既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基本要
期刊
一、教师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教师成为课堂的管理者,教师教,学生学;先教后学。教学关系就这样一成不变的进行着。教学评价也是看你是否把学生教会了。而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在教学的社会关系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你——我”关系。在教學过程中师生应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要逐渐地从单纯的追求学生的成绩转变成寓教于乐,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的教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并没有太重,学习的难度也比较小,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教学种,我们教师更要注重去“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学习的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乐趣,尤其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觉得数学学科的学习太过于枯燥无味
期刊
摘要:高中阶段将第一年的历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要想学好高中历史课程,首先要重视高一年级的历史必修课,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学习好历史知识离不开初中的历史基础和初高中历史的有效衔接,因此,无论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能脱离知识体系的掌握,只有建立完整充分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入手,分析如何进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促进学生在高中历史学習更加游刃有余
期刊
摘要:随着“班班通”的普及和应用,教师把“班班通”与英语学科听力教学有效融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班通”的优势精准教学,比应用PPT的传统课堂教学更高效,必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班班通 听力教学 有效融合 核心素养  一、引言  自从2015年9月,“班班通”这种现代教育技术开始在我们学校应用以来
期刊
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健康的人都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主要由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构成。其中,创新意识是前提,创新思维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就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为他们的主动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  教育条件。  一、消除位差效应,營造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