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及其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erbin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AFT)是一类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真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赋予“一级致癌物质”称号。AFT污染是影响花生及其制品消费安全和出口贸易的主要原因,寻找一种快速检测技术和去毒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寻求建立一种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同时比较用60Co辐照和微波辐照手段对黄曲霉毒素B1的去毒效果,并对处理后的花生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和降解产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影响AFB1-O合成主要影响因子的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起始质量比匕AFB1/CMO=1:2、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65℃条件下肟化率最高可达96.7%;影响肟化率的强弱因素依次为:AFB1/CMO起始质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AFB1-BSA(即完全抗原)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FB1-O/BSA起始摩尔比为30:1,23℃振摇避光反应20h。AFB1-OVA(即包被抗)原最佳合成条件为:交联剂起始摩尔比EDC/NHS=4:1,23℃避光反应12h。用人工合成抗原免疫小鼠而得到抗体,测定多抗血清效价为1:3200;半抑制浓度为/C50=3.25ng/mL;与AFM1的交叉反应率为3.1%,玉米赤酶烯酮、呕吐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28%。将得到的抗体适当稀释,用棋盘滴定法测得最适工作浓度为:抗体稀释13000和酶标抗原稀释16000倍。由实验得出黄曲霉毒素B1酶联免疫试剂盒最佳工作条件参数为:抗体包被时间为4℃下包被12h,明胶封闭时间为4℃下封闭12h,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温育时间为避光反应30min,显色时间为室温下反应10min。加速破坏性实验证明:该试剂盒在4℃条件下至少可以保存30天,ELISA试剂盒与HPLC检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样品前处理方法简单有效,经有机溶剂提取,测定结果与国标法相近。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实验结果证明:随60Co辐照剂量的增大,降解率随之增加;当AFBt的初始含量小于25ppb时,10kGy的辐照剂量可以完全去除花生油中AFB1。微波辐照降解经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结果可知:各因素对AFB1降解率影响程度依次为:微波作用时间>微波功率>AFB1初始含量,三因素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响应面实验分析得出降解AFB1最佳条件参数为:AFB1初始含量为13.72ppb、微波功率803.98W、微波作用时间10.27min,得到AFB1降解率的的预测值为96.0055%。在微波降解AFB1最佳处理条件下,检测花生油主要理化指标酸值、碘值、过氧化值、维生素E和反式脂肪酸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Ames实验可知:添加S9代谢活化系统的阳性对照组(即未降解的AFB1)菌落回复突变数与AFB1剂量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而阳性对照组(即未降解的AFB1)只有在加入S9代谢活化系统时,菌落回复突变数与自发回复突变组相比,除5ng剂量组外,差异达到显著(a<0.01)或极显著(b<0.01)。无论是否添加S9代谢活化系统,阳性组(即AFB1微波降解产物)在不同剂量下诱发的菌落回复突变数与自发回复突变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微波辐照降解花生油中AFB1所产生的降解产物毒性完全消失。由此可知:AFB1经微波降解后,其降解产物对TA98、TA100和TA102菌株均不呈现剂量-反应关系,说明微波辐照AFB1的降解产物对组氨酸营养缺陷性鼠伤沙门氏菌无致突变性。
其他文献
在293~313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DyCl3在DMF溶剂中的电导率,求得DyCl3的摩尔电导率值,应用Kohlraush经验规则,使用Origin软件进行线性拟合,作图外推求得DyCl3在DMF中的无限稀释摩
以氨法吸收CO2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气液两相之间传热/传质及反应模型的区别,对比了RK(rate-based,kinetic),RC(rate-based,chemistry),EK(equilibrium-based,kinetic)and EC(
以活性炭为基础吸附剂,考察不同类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及酸碱改性及氧化性改性对活性炭CO2/CH4吸附性能的影响。CO2/CH4的吸附性能通过变压吸附装置所得的穿透曲线评价。结
细颗粒物即PM2.5,粒径小,沉降困难,危害严重,植被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轻颗粒物污染。本文从阐述PM2.5的沉降机理出发,分析PM2.5与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植被的阻滞吸收作用对
疟疾是由感染疟原虫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在全世界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控制传染性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有效的疟疾疫苗能降低发病率、病死率和疾病
现有的C3农作物水稻不能满足人类粮食需求,但C4植物光合利用率高,粮食产量高,人们可以把C4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应用到C3植物水稻上,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来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