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全切366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dolon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本院自2003年3月~2006年3月共行子宫全切术366例,其中子宫肌瘤322例(87.98%),严重功血26例(7.11%),子宫内膜增生9例(2.45%),子宫恶性肿瘤6例(1.64%),产后大出血3例(0.82%)。年龄21~66岁,平均43.3岁。术前相关知识缺乏者占96.8%,通过加强护理后下降至10.5%。
  
  护 理
  
  术前护理:①消除思想顾虑:由于缺乏相关知识,96.8%的患者存在思想顾虑,因此,护士应通俗易懂地解答病人的问题,并让病人参与护理计划的制订,并依个体需要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使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②消除恐惧心理:恐惧是患者最易出现的心理反应[1],通常包括害怕手术危险、麻醉意外、术中、术后疼痛等。护士应让病人明白子宫全切术是妇科最常见、技术最成熟的手术之一,向病人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及以往成功的病例、麻醉量或术后如何克服伤口疼痛及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帮助患者正确对待手术,积极配合。
  术前准备:阴道灌洗,术前2~3天,每天2次阴道、宫颈、穹隆各部位擦洗后灌洗,以免术后阴道残端感染;肠道准备,术前日上午冲服番泻叶10g,晚餐进清淡半流食,午夜后禁食水;术前晚常规给镇静剂,22:00给口服鲁米那或其他镇静剂,以保证充足睡眠,减轻紧张情绪;术晨测生命体征并通报医生,术前再次阴道灌洗并在宫颈处涂龙胆紫标记,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阿托品。
  术中护理:①进入手术室至麻醉成功前阶段是患者最为无助阶段,手术室护士应做好心理安慰,了解病人有何需求,然后与麻醉师沟通,尽可能满足病人需求。②认真做好各项查对制度,严密监测生命体征。③向患者讲解麻醉方式,并协助摆好体位,麻醉后留置导尿管可避免膀胱损伤,且有利于手术野的暴露和术中监测。④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尿量和出血量等。⑤医生、护士在手术台上要密切配合,保持安静。⑥术毕,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成功,使其放心。
  术后护理:①病人送回病房,立即心电监护,监测各项指标,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并协同处理,保持输液管、导尿管通畅,询问患者自我感觉,按需进行心理疏导。②术后镇痛的处理:术后镇痛非常重要,因为疼痛并非简单的痛苦体验,还伴随严重的心理负担。常用镇痛方法:a.术中留置镇痛泵,于术后24~48小时持续泵入镇痛剂;b.微泵静脉泵入法:舒敏0.3g +芬太尼0.1g+生理盐水50ml,3~5ml/小时;c.肌肉注射法:舒敏80~100mg或度冷丁、非那根冬50mg,其中微泵静脉泵入止痛剂镇痛法明显优于其他镇痛方法[2]。③术后禁食,6小时后可进流食,12小时后进半流食,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改普食,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少餐,禁食豆类、奶制品等产气食物,以免腹胀。④术后鼓励患者早翻身,早活动。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者去枕平卧6小时后恢复自由体位,同時鼓励患者床上活动,24小时内下床活动。起卧床时按住伤口,步行时挺胸,双手插腰,不宜弯腰行走,坐位时避免盘腿及双腿外展。⑤术后冲洗会阴2~3次/日,连续1周,术后第2天拔尿管,尿管留置期间及拔尿管前不夹闭尿管,拔尿管后及时自行排尿。⑥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及情绪变化,因人而异地帮助解除心理上的困扰。
  出院指导:①注意休息,适当活动。②可能出现情况的处理:术后5~7天,出现腹痛,排出未消化食物,则提示肠道菌群失调,指导患者口服乳酸钙、活菌奶或整肠生类药物,一服3~4天症状可缓解;术后10天左右出现阵发性下腹阵发性隐痛,提示术中牵拉所致,不必处理,1个月后症状自然消失;术后10~12天出现阴道出血,若微量色淡,持续2~3天,则提示阴道残端线头吸收所致,应告知患者此为正常现象,可自愈。若大量出血,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及时处理;术后20天左右出现手术瘢痕变硬,提示术中缝合的线结及局部肌腱脂肪组织增生,纤维化所致,不必特殊处理(可以热敷),大约2~3个月后瘢痕会自行软化;腰部痛,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局部热敷、理疗,坐位时腰部靠背、上身后倾,卧位时躺在硬度较好的床垫上,步行时身体直立、双手插腰,尽量放松肌肉。③术后3个月避免提重物,避免受凉、打喷嚏等增加腹压因素,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性生活。④术后1个月、3个月时到医院复查以了解阴道残端愈合情况及是否可恢复正常性生活。
  
   参考文献
  1 王桂娣,黄芳.女性生殖器畸形者围手术期心身特点研究及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379.
  2 林映莲.微泵静脉镇痛预防开胸术后呼吸系并发症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6):22.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年龄19~60岁,其中男40例,女20例。  疾病组:本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299例,经影像、B超等方法确诊。梗塞性黄疸10例,肝硬化20例,胆结石230例,肝炎11例,肝癌胆囊癌13例。另外,骨病组为本院骨科住院患者15例,包括:佝偻、癌性骨转移、纤维化骨炎、骨折。  试剂与方法:荷兰威图-E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核苷酸酶(5′-NT)试剂,由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H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對15例发病6小时内MRI检查的患者进行T1WI、T2WI、FLAIRT、DWI像和ADC图分析。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13例,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值降低。结论:低场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安全、快捷、准确。  关键词 弥散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    收集脑缺血性疾病1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标记物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亚单位(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72例AMI患者和58例非AMI患者血清Mb、CK-MB和cTnI,并比较其早期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nI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P<0.01),Mb敏感性又顯著优于cTnI(P<0.01)。
期刊
C反映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而血管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征。本研究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群体,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浓度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23例(A组),男14例,女9例,年龄63~82(72.70 ±6.44)岁。不合并者23例(B组),男16例,女7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原发性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与X线进行探讨。方法:对15例原发性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臨床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病变位于胫骨5例,股骨3例,肱骨2例,胸椎2例,骶骨2例,腓骨1例。结果:X线表现,骨质呈斑片状破坏10例,占66.6%,斑点状破坏3例,大块溶骨性破坏1例,斑片状破坏伴膨胀改变1例,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3例,层状骨膜反应3例,伴有软组织6例。结论:该病好发于胫骨、股骨、肱骨,29~
期刊
年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增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如何早期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并干预治疗,是降低年轻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冠状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存在手术风险;容积CT(VCT)临床应用,为早期无创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采用VCT筛选早期年轻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作回顾性分析。    对象和方法    对象:近1年来住院患者共52例,<45岁年轻可疑冠心病患者25例为治疗组,男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B超对直径小于1.0cm秘尿系结石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系结石500例用药前后声像图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愈320例,治愈率64%;好转180例,好转率为36%;有效率100%。结论:超声观察定位准确、方便、无创,是指导临床排石的首选检查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超声 泌尿系结石 中西医结合疗法    资料与方
期刊
患者,男,70岁。曾于1989年体检发现肝内多个强回声型血管瘤。间段随访观察10余年。于2004年3月行内镜检出胃癌而入院。  彩超检查:肝大小正常,肝实质内散在大小不等强回声结节,弥漫,最大于右后叶膈面,大小为7.5cm×5.9cm×4.6cm,内部以强回声为主且不均匀。CDFI:于肿物内探及低速动脉性血流及带状频谱。超声诊断:肝内多发实性肿物,良性可能,血管瘤可能性大。  MR:肝右叶后段、肝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氩氦刀靶向冷冻术(ASCS)治疗肝肿瘤手术配合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行氩氦刀靶向冷冻术治疗肝肿瘤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结果:5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肝肿瘤 氩氦刀 护理配合    AbstractObjective
期刊
摘 要 目的:为了做好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的护理,并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因素是,血压的不稳定,高脂血症,情绪的变化。再出血发生率11.9%。 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病人早日康复,了解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可有效地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护理 再出血 预防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2002年1月~2003年3月共收治高压血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