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话题
低年级孩子真的不适合用合作的方式学习吗?为什么有的孩子上课发言很积极作业却总是做不好?一个知识点讲了好几遍为啥有的孩子总也记不住?……面对它们,有的老师焦头烂额,有的老师却应付自如。教师间的差异,可能源于一个很简单的词——追问。
追问的能力如何得到呢?学校在这方面又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教师养成追问的意识和习惯呢?
从开学到现在,老师们一直很忙。按理说,各方面的参观、检查等都尽可能由中层顶着,尽量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可老师们为什么还这样忙?思考再三,学校召开了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主题的全体教师例会。
老师们先以小组为单位,梳理了开学以来我们所做的和参与的每一件事情。在交流与补充中,事件很快写满了一黑板:“十年树人”课程、开学典礼、新生家长见面会、女生安全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家长开放日、学生中心竞选、运动会、种植课程、校本作业编写与印制、阅读、计算竞赛……
接着,按照事情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主持人引导大家:“在这些事情中,哪些事是我们必须做的,哪些事是可以暂缓的,哪些事是可以不做的?”老师们经过碰撞交流之后发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组织和参与运动会、口算竞赛、开发种植课程等80%以上的事情,都是核心工作。
看来忙,只是现象,忙碌背后的真正原因,还需要老师们自己去思索。
通过再次深入的反思和对话后我们发现:原来,老师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做重复性工作,比如,学生的作业改错,要改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才能完全改对。又如,由于家校合作刚开始,彼此间处于不信任状态,一件小事儿家长也要问个清楚,老师要逐一反复解释……
所以,工作重复低效是老师们忙碌背后的原因之一。
因此,解决“忙碌”问题已不是接下来的重点,我们决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继续帮助老师们学习追问的契机。除了在例会中现场支招以外,我们将例会中得出的结论梳理出来,后期由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學科研修组等分别承担相应问题进行深入的跟进研究。
关于“家校信任”的问题,学生发展中心深入反思,发现“沟通渠道不畅”“缺乏核心力量引领”是导致“不信任”的真正原因。经过讨论,成立了家长发展委员会,将一些共性问题及困惑通过定期的家委会集体解答,告之每个家长;同时主动打开校门,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走进餐厅,体验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在家长直观的感受中,诸如“老师讲课声音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等家长质疑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学科研修组围绕“如何提高教学效益进行研究”,如语文组利用中期检测分析后发现某个班的语文成绩特别强,专门开展某班语文学习交流会,在观课议课基础上,直接对话语文老师,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如何帮扶困难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修工作:以表格工具向全校征集了困难学生的案例,精选案例带领老师们进行体验式表演,使老师们在过程中深入揣摩教育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真实内心,从当事人和旁观者等不同角度思考办法,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困难学生临时班级“奇骥”班,由教师发展中心成员担任“幕后班主任”,鼓励该班每个学生在全校寻找自己的专属导师,碰到困难向导师求助。
实践中我们发现:具有追问意识的教师,总能从复杂的表象中看到不一样的聚焦点,具有比其他老师更敏锐的视角,在遇到难题时更容易进入研究的状态,使自己快速掌握“教育教学秘籍”,变得专业而从容。
(作者单位:宜都创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小益
低年级孩子真的不适合用合作的方式学习吗?为什么有的孩子上课发言很积极作业却总是做不好?一个知识点讲了好几遍为啥有的孩子总也记不住?……面对它们,有的老师焦头烂额,有的老师却应付自如。教师间的差异,可能源于一个很简单的词——追问。
追问的能力如何得到呢?学校在这方面又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教师养成追问的意识和习惯呢?
从开学到现在,老师们一直很忙。按理说,各方面的参观、检查等都尽可能由中层顶着,尽量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可老师们为什么还这样忙?思考再三,学校召开了以“时间都去哪儿了”为主题的全体教师例会。
老师们先以小组为单位,梳理了开学以来我们所做的和参与的每一件事情。在交流与补充中,事件很快写满了一黑板:“十年树人”课程、开学典礼、新生家长见面会、女生安全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家长开放日、学生中心竞选、运动会、种植课程、校本作业编写与印制、阅读、计算竞赛……
接着,按照事情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主持人引导大家:“在这些事情中,哪些事是我们必须做的,哪些事是可以暂缓的,哪些事是可以不做的?”老师们经过碰撞交流之后发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和家长沟通交流、组织和参与运动会、口算竞赛、开发种植课程等80%以上的事情,都是核心工作。
看来忙,只是现象,忙碌背后的真正原因,还需要老师们自己去思索。
通过再次深入的反思和对话后我们发现:原来,老师们大多数时间都在做重复性工作,比如,学生的作业改错,要改三遍四遍甚至更多遍,才能完全改对。又如,由于家校合作刚开始,彼此间处于不信任状态,一件小事儿家长也要问个清楚,老师要逐一反复解释……
所以,工作重复低效是老师们忙碌背后的原因之一。
因此,解决“忙碌”问题已不是接下来的重点,我们决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继续帮助老师们学习追问的契机。除了在例会中现场支招以外,我们将例会中得出的结论梳理出来,后期由学生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學科研修组等分别承担相应问题进行深入的跟进研究。
关于“家校信任”的问题,学生发展中心深入反思,发现“沟通渠道不畅”“缺乏核心力量引领”是导致“不信任”的真正原因。经过讨论,成立了家长发展委员会,将一些共性问题及困惑通过定期的家委会集体解答,告之每个家长;同时主动打开校门,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走进餐厅,体验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在家长直观的感受中,诸如“老师讲课声音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等家长质疑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学科研修组围绕“如何提高教学效益进行研究”,如语文组利用中期检测分析后发现某个班的语文成绩特别强,专门开展某班语文学习交流会,在观课议课基础上,直接对话语文老师,以此来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发展中心研究“如何帮扶困难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修工作:以表格工具向全校征集了困难学生的案例,精选案例带领老师们进行体验式表演,使老师们在过程中深入揣摩教育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真实内心,从当事人和旁观者等不同角度思考办法,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困难学生临时班级“奇骥”班,由教师发展中心成员担任“幕后班主任”,鼓励该班每个学生在全校寻找自己的专属导师,碰到困难向导师求助。
实践中我们发现:具有追问意识的教师,总能从复杂的表象中看到不一样的聚焦点,具有比其他老师更敏锐的视角,在遇到难题时更容易进入研究的状态,使自己快速掌握“教育教学秘籍”,变得专业而从容。
(作者单位:宜都创新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