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作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补充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并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427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自愿选择的分娩镇痛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n=159,采用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与对照组(n=268,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本组427例产妇均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Ⅰ~Ⅱ级、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及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经阴道试产产妇。研究组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泵液为20μg/mL瑞芬太尼,首次剂量为0.4μg/kg,背景剂量为0.04μg/(kg·min),患者自控镇痛(PCA)剂量为0.4μg/kg,镇痛泵锁定时间为3min。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选择L2~L3椎间隙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置管,泵液为0.3μg/mL舒芬太尼+0.068%罗哌卡因,首次剂量为6~8mL,背景剂量为6~8mL,PCA剂量为5mL,镇痛泵锁定时间为20min。两组产妇娩出胎儿时,即刻抽取胎儿脐动脉(UA)血1mL进行血气分析。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起效时,镇痛1、2及3h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指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Ramsay评分,两组镇痛起效时间,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情况,是否为产钳助产或转为剖宫产,新生儿出生1及5min时Apgar评分,UA血气分析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产妇及其家属对分娩镇痛效果满意度评价。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和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结果 1两组产妇年龄、体重、身高、人体质量指数及孕龄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起效时,镇痛1、2及3h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为(1.0±0.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7±1.9)min,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408,P=0.000)。研究组产妇镇痛起效时Ramsay评分为(2.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4)分,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99,P=0.000);镇痛1h后,研究组产妇Ramsay评分为(2.3±0.4)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9±0.4)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10.722,P=0.000);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2及3h后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镇痛1、2及3h后,研究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1h后,研究组VAS评分呈上升趋势,对照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相对稳定。4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总产程,第一、二及三产程时间,产钳助产率,转剖宫产率及催产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头晕发生率为22.0%(31/1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4/228),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5,P=0.000);研究组产妇下肢麻木发生率为0.7%(1/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15/228),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7.236,P=0.007)。5两组产妇所产新生儿出生1及5min时Apgar评分、出生1min时Apgar评分≤8分所占比例、UA血pH值及剩余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妇总满意率分别为94.3%(150/159)与95.1%(255/26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13,P=0.714)。研究组及对照组产妇家属总满意率分别为95.0%(151/159)与96.3%(258/268),二者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χ=0.42,P=0.518)。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起效快的优势。瑞芬太尼背景剂量为0.04μg/(kg·min),PCA剂量为0.4μg/kg分娩镇痛方式,对产妇及新生儿安全,虽然分娩镇痛效果不如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确切及稳定,但产妇及家属满意度较高。在加强产妇和胎儿持续监护下,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可作为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有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