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河流溶解无机碳含量昼夜变化主要受碳酸盐反向沉积、水生光合利用和脱气作用控制,被水生光合利用的溶解无机碳是岩溶碳汇的组成部分,脱气作用比例的大小是影响碳汇稳定性的决定因素.本文以漓江中游省里—冠岩之间15 km长河段为研究对象,开展昼夜高分辨率水化学自动化监测与高频取样,分析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HCO3-及相关钙沉降过程.结果表明,监测河段水生光合利用的无机碳转化通量为859 kgC?d-1,单位流程光合作用溶解无机碳转化量和钙沉降量分别为2.06 t?(d?km)-1和0.78 t?(d?km)-1.光合
【机 构】
: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广西 桂林5410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溶解无机碳含量昼夜变化主要受碳酸盐反向沉积、水生光合利用和脱气作用控制,被水生光合利用的溶解无机碳是岩溶碳汇的组成部分,脱气作用比例的大小是影响碳汇稳定性的决定因素.本文以漓江中游省里—冠岩之间15 km长河段为研究对象,开展昼夜高分辨率水化学自动化监测与高频取样,分析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HCO3-及相关钙沉降过程.结果表明,监测河段水生光合利用的无机碳转化通量为859 kgC?d-1,单位流程光合作用溶解无机碳转化量和钙沉降量分别为2.06 t?(d?km)-1和0.78 t?(d?km)-1.光合作用与钙沉降消耗DIC约占总转化量的70%,以光合有机碳和CaCO3形式储存于河床,成为岩溶碳汇组成部分.无机碳转化量约占输入DIC总量的6.0%(其中1.7%以CO2形式返回大气),说明夏季低水位期间强烈的水生植物光合利用溶解无机碳,可有效遏制白天水气界面CO2脱气过程发生,低脱气比例证实漓江水体的溶解无机碳还是比较稳定的.
其他文献
为了解江苏南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的岩溶发育潜力,采集代表性岩石样品,并制作成统一规格的试片,开展一个水文年的溶蚀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碳酸盐岩的平均溶蚀速度约为1.42 mm?ka-1,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大致相当于西南地区的1/30,略高于北方岩溶区.实验证明了苏南地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具有最强的溶蚀性,这为解释上述地层区的岩溶现象提供了地质依据.研究还表明,岩石的溶蚀性与Ca含量关系密切,同时也受岩石矿物成分、微构造影响,一般高Ca碳酸盐岩具有较高的溶蚀性.苏南地区的岩溶发育性以岩石溶
随着科技发展,当今水下作战形式愈发激烈复杂,早已经脱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无限制潜艇战”.冷战后,水下战场更是变成了信息化战场.如今无人化、智能化成为探潜技术研究主旋律,本文结合外国新型探潜装备介绍了一些新型探潜技术发展,并对未来探潜技术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为我海军水下作战提出新思路.
以贵州省施秉县黄洲河典型白云岩岩溶小流域为例,基于白云石化学平衡热力学方法分别定量估算出1990-1992年、2001-2003年及2016-2018年白云岩流域的年均岩溶碳汇强度,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土地利用调控的响应,结果表明:(1)流域内第二个时段年均有效降雨最大,其次是第一个时段,第三个时段的最小;(2)流域内主要以有林地为主,旱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但增长速率减缓,总体上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上升趋势;(3)流域整体的岩溶碳汇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2年、1990年、2016年,水田与旱地对岩溶碳汇贡
伴随着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能源紧缺问题的逐渐加重,传统汽车工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一系列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趋势.文章从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及优缺点、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分析3个方面出发进行了详细探讨.
生化检验主要培养医学检验和检验科研工作人才,满足科研和临床检验的要求.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改进生化检验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改进生化检验管理的必要性,研究了改进生化检验管理的可行性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生化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全体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保证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
水体吸收的CO2转变为HCO3-,构成了碳酸盐水化学系统对CO2气体的缓冲,通常用Revelle因子(R)表征.陆地淡水系统释放的CO2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湖泊水体释放的CO2是来源于流域碳酸盐风化产物的输入,另一方面,碳酸盐的缓冲作用也是调节内陆水体CO2释放的重要因素,这两个结论看似是矛盾的.为了揭示碳酸盐循环对水体CO2的影响与缓冲机制,本研究选取一个碳酸盐岩地区的季节性分层湖泊(百花湖),分析Revelle因子变化,并与非碳酸盐湖泊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碳酸盐岩湖泊Revell因子平
通过选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探讨桂林毛村典型岩溶区土壤CO2通量及其δ13C CO2的季节性演变规律,旨在揭示野外条件下土壤CO2及其δ13C CO2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影响机制.同时野外原位监测大气温度、压强、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来明确环境因子对土壤CO2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岩溶区土壤CO2通量及其δ13C CO2在季节时间尺度上呈现出相似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夏季土壤CO2通量较高,土壤δ13C CO2偏轻,且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夏季10 cm处土壤CO2通量明显高于0 cm,且
天然水溶解无机碳(DIC)碳同位素组成(δ13CDIC)分析是研究碳元素循环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激光光谱技术的发展为碳同位素比值测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文中阐述了一种总有机碳仪—激光光谱同位素仪联用在线测定水中DIC含量及δ13CDIC值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试精度,DIC含量测试结果相对标准偏差能控制在1%以内,δ13CDIC值精度优于±0.1‰(1σ).不同类型岩溶水δ13CDIC值的测试结果与质谱仪法结果接近,差值总体≤0.3‰,表明该测试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