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来就有众多的研究者研究亲属称谓,并有了一定的积累。塔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也是文化名城。塔城地区方言属于兰银官话北疆片,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地区亲属称谓的系统较为复杂,内容丰富。本文根据亲属称谓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对其亲属称谓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塔城地区的亲属谱系做一分析。通过阐述特殊的塔城地区亲属称谓,分析塔城地区亲属称谓的特色,说明充满人文气息的塔城地区亲属称谓来源,并反映语言接触现象。
关键词:地区;亲属称谓;方言变体;语言接触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5
本文讨论塔城地区亲属称谓,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话为中心。在对塔城兵团团场的亲属谱系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塔城地区的亲属称谓情况。在此要说明一个问题,新疆地域辽阔,有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两大语言使用群体,本文侧重于介绍塔城地区的方言亲属称谓状况。
一、尊敬长辈、长幼有序
塔城地区亲属称谓在尊老爱幼方面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家庭关系中以长辈为尊,比如伯父和伯母的称呼,塔城兵团团场一些地方称其为大伯、大爸和大娘、大妈。我们在称呼自己的父母双亲时称爸、妈,大爸是父亲的哥哥,古来“大”“太”和“老”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因此称呼长辈为大爸或大伯,寓意我们应该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敬爱我们的长辈。
同理,称呼“大妈”“大娘”也是要求我们尊重、敬爱长辈,这与某些地方稍有区别。在古代,官是管百姓的,因此百姓要听从于做官的。有些地方的人在称呼家里的长辈时,就以官名来称呼。比如公祖是过去的官名,而在这些地方,他们的称谓里公祖指的是曾祖父。
古代宗法制观念强,人人都遵守长幼有序的原则,这在塔城兵团团场亲属称谓中也有所体现。在传统观念里都以长子为重,家中的各兄弟之间都有明确的顺序,从大到小,只有长子才能把持家业,掌握大局。
二、多用昵称或爱称
塔城地区的人们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多用昵称或爱称,通过使用这些词语,表达喜爱或者亲切的感情。称呼自己的“兄”或“姐”(雅言)时,多叫作“哥哥”“姐姐”,口语感强,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比如“妮”“妮子”等词,在年长的人称呼年幼的女性亲属时用得最多,多指自己的妹妹或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孩。
三、指称范围较广
由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期间,大批移民从祖国各地拥入塔城地区,因此塔城地区语言的发展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雅言与方言相互交融,二者间界限不是十分清楚。人们不断交流,雅言与方言也得到共同发展,有些称谓词是通用的,但是它们所指的范围还是有所不同。
“奶奶”一词在雅言中仅指“外祖母”,而在塔城兵团团场“奶奶”一词不仅可以指自己父族直系血亲中的“祖母”,而且也可以指称族外血亲中的“外祖母”,因此既可称奶奶为祖母,也可以叫作“太太”“ 婆婆”“姥姥”“奶奶”等。
四、地区融合色彩
塔城是自治区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塔城地区迁入的人口来自四面八方,各地方言不断融合。比如,雅言中“外祖父”的称呼就极具特色,一部分人称外祖父为“外爷爷”,这是山东本地人对外祖父的称呼;也有人称作“外公”,很明显这是上海话;还有人称外祖父为“姥爷”;甘肃人称外祖父为“爷”。
塔城兵团团场亲属称谓词中有一些和雅言称谓词差异较大。在姻亲关系中,自身若为男性,自己和小姨子的丈夫之间的关系称作“条旦”或者“条杠”;若本身为女性,自己与小姑子的关系大都称作“妯娌”,但有些地方称作“先后”。还有塔城兵团团场亲属称谓中对“叔”“爸”有不同称呼,有些地方称“叔父”为“三叔”,也有的称作“三爸”。这些称谓的不同反映了各个地方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极具地方色彩。
参考文献:
[1]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北疆片形成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 27(4):99-108.
[2]刘俐李,周 磊.新疆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161-171.
[3]郭熙.对汉语中父亲称谓系列的多角度考察[J].中国语文,2006, (2):166-174.
[4]曾剑.试论民族融合与语言融合的关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17(2):61-62.
关键词:地区;亲属称谓;方言变体;语言接触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5
本文讨论塔城地区亲属称谓,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团场话为中心。在对塔城兵团团场的亲属谱系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就能清楚地了解塔城地区的亲属称谓情况。在此要说明一个问题,新疆地域辽阔,有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两大语言使用群体,本文侧重于介绍塔城地区的方言亲属称谓状况。
一、尊敬长辈、长幼有序
塔城地区亲属称谓在尊老爱幼方面表现出应有的尊重和关爱。家庭关系中以长辈为尊,比如伯父和伯母的称呼,塔城兵团团场一些地方称其为大伯、大爸和大娘、大妈。我们在称呼自己的父母双亲时称爸、妈,大爸是父亲的哥哥,古来“大”“太”和“老”都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因此称呼长辈为大爸或大伯,寓意我们应该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敬爱我们的长辈。
同理,称呼“大妈”“大娘”也是要求我们尊重、敬爱长辈,这与某些地方稍有区别。在古代,官是管百姓的,因此百姓要听从于做官的。有些地方的人在称呼家里的长辈时,就以官名来称呼。比如公祖是过去的官名,而在这些地方,他们的称谓里公祖指的是曾祖父。
古代宗法制观念强,人人都遵守长幼有序的原则,这在塔城兵团团场亲属称谓中也有所体现。在传统观念里都以长子为重,家中的各兄弟之间都有明确的顺序,从大到小,只有长子才能把持家业,掌握大局。
二、多用昵称或爱称
塔城地区的人们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多用昵称或爱称,通过使用这些词语,表达喜爱或者亲切的感情。称呼自己的“兄”或“姐”(雅言)时,多叫作“哥哥”“姐姐”,口语感强,可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比如“妮”“妮子”等词,在年长的人称呼年幼的女性亲属时用得最多,多指自己的妹妹或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孩。
三、指称范围较广
由于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期间,大批移民从祖国各地拥入塔城地区,因此塔城地区语言的发展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雅言与方言相互交融,二者间界限不是十分清楚。人们不断交流,雅言与方言也得到共同发展,有些称谓词是通用的,但是它们所指的范围还是有所不同。
“奶奶”一词在雅言中仅指“外祖母”,而在塔城兵团团场“奶奶”一词不仅可以指自己父族直系血亲中的“祖母”,而且也可以指称族外血亲中的“外祖母”,因此既可称奶奶为祖母,也可以叫作“太太”“ 婆婆”“姥姥”“奶奶”等。
四、地区融合色彩
塔城是自治区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塔城地区迁入的人口来自四面八方,各地方言不断融合。比如,雅言中“外祖父”的称呼就极具特色,一部分人称外祖父为“外爷爷”,这是山东本地人对外祖父的称呼;也有人称作“外公”,很明显这是上海话;还有人称外祖父为“姥爷”;甘肃人称外祖父为“爷”。
塔城兵团团场亲属称谓词中有一些和雅言称谓词差异较大。在姻亲关系中,自身若为男性,自己和小姨子的丈夫之间的关系称作“条旦”或者“条杠”;若本身为女性,自己与小姑子的关系大都称作“妯娌”,但有些地方称作“先后”。还有塔城兵团团场亲属称谓中对“叔”“爸”有不同称呼,有些地方称“叔父”为“三叔”,也有的称作“三爸”。这些称谓的不同反映了各个地方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极具地方色彩。
参考文献:
[1]董印其.新疆汉语方言北疆片形成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1, 27(4):99-108.
[2]刘俐李,周 磊.新疆汉语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161-171.
[3]郭熙.对汉语中父亲称谓系列的多角度考察[J].中国语文,2006, (2):166-174.
[4]曾剑.试论民族融合与语言融合的关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17(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