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良学习习惯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数学教学的关键。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和小结五步学习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并指导学生掌握各环节要点,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交流引导,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们,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从而使他们慢慢地喜欢上数学;利用集体教育,强化习惯养成,通过“传帮带”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和影响力;重视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困生就会实现“想学→爱学→能学→会学”的转变。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在我们的学生中,数学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往往就是由他们长期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所以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关键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纠正和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中,笔者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和小结五步学习方法
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前不预习;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作业不认真完成或抄袭他人作业;课下不及时复习总结;学习主动性差,被动学习。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指导学生按以下五个步骤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指导学生掌握各环节的具体方法。
1.掌握预习方法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边读边思考,边跟着题目意思做,把握教材重点,抓住基本概念的关键语句,在书上相应划线等。
2.听课记笔记的方法
集中精力边听课边记笔记,边思边记。听要全神贯注,紧跟教师的思路。看就是仔细看好教师的每一步演示,并做到看和听、看和思的有机结合,学会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会思考,而不是机械化地记忆知识点。
3.复习方法
每天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迁移等。
4.做作业的方法
在以上步骤完成的基础上,再开始做当天的数学作业,每一道题都要独立思考。由于学困生解题能力差,从开头的部分不会解,发展到后面多数不能解,挫折感强了,就演变成不做数学作业的坏习惯,这很明显对于学习不利。在这方面,笔者常常鼓励学困生多看、多做,敢于解题。就算他们全做错了,还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且强调思考过的题目,就算做错了,也对之后教师的讲评以及学生的及时订正有帮助,便于理解。
5.小结方法
对这节课的笔记、作业做一个整理,及时发现并记录下重要知识点,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交流引导
适当的距离能产生较大的引力,教育也一样,只有拉近师生的距离,才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学困生一般与教师的距离都是比较远的。那么,教师如何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呢?
1.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离开讲台,走入学生中间
假如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就会偷懒,根本不会去思考、练习或交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上课时,就尽量离开讲台,在学生的座位之间走动,一发现学生开小差,就立刻到他们身边拍拍他们,有时还找机会表扬或激励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自己,也就会努力克制自己了。
2.教师在课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对数学学困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单靠上课时的辅导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还要通过在课外与个别学生的交流进行引导。课外的交流,可以不仅仅限于学习数学。笔者和学生的谈话内容五花八门,有时会聊到他们的家庭、同学、童年等,也会聊到他们的性格、理想甚至烦恼。这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也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们,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度。“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喜欢上数学。如今,班里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仍然不好,但他们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了。笔者相信,他们的数学成绩会逐步提高的。
三、利用集体教育,强化习惯养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对于数学学困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若正确利用集体的力量,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班里有几位学生,对数学非常厌烦,上课经常开小差,搞小动作,特别是对数学作业感到头痛,作业天天都不能完成,这样对班里其他学生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也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思考采取了如下措施:把班里学生分成五个组进行竞赛,关系好的学困生和优等生尽量安排在一个小组,竞赛表挂在墙壁上,每天上课全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组,奖励一颗红星;每天作业全部完成的组,也奖励一颗红星。这样,每个组的组员看到自己组没得到红星,优等生就会对影响本组的组员进行帮助,学困生也乐于接受好朋友的帮助。另外,为了得到红星,同学之间产生了相互督促的良好氛围。集体之间的教育作用有时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在平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和影响力,对转化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有很大作用。
四、重视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一定要重视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这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现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例如:班里有位一年前从青海转来的回族学生,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都很好,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数学很差。针对她的情况,笔者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得出原因是她小学时数学成绩一直较差,另外青海与我们的教材又不配套,所以她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对数学也不感兴趣。首先,笔者肯定她极其聪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能用普通话和同学交流;其次,笔者让她明白,教师都很喜欢她、佩服她,让她感觉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初步增强了她学习数学的信心。另外,笔者课前帮着她预习,遇到困惑及时解除;上课时让她回答我们已经商定好的问题,并经常在班里表扬她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段时间后,虽说这位学生数学成绩还没有明显提高,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成绩也一直处于提高状态。
在教学中,如果一位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那么对学困生来说要得到表扬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每一位学生都有得到表扬的机会,名副其实的表扬对转化学困生是非常有利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为的是什么?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们良好的习惯。”学习数学也一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困生在思想上出现“想学→爱学→能学→会学”的改变,成绩自然就会慢慢地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刁建春.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J].新课程(上),2009,(04).
关键词:数学学困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个人的好习惯就像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款,它的利息将使人终生受益;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怎么还也还不清,将使人终生受害,甚至逼人走向歧途。”在我们的学生中,数学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往往就是由他们长期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所以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关键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平时纠正和培养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中,笔者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掌握预习、听课(笔记)、复习、作业和小结五步学习方法
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前不预习;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作业不认真完成或抄袭他人作业;课下不及时复习总结;学习主动性差,被动学习。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取一定的措施督促、指导学生按以下五个步骤来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并指导学生掌握各环节的具体方法。
1.掌握预习方法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边读边思考,边跟着题目意思做,把握教材重点,抓住基本概念的关键语句,在书上相应划线等。
2.听课记笔记的方法
集中精力边听课边记笔记,边思边记。听要全神贯注,紧跟教师的思路。看就是仔细看好教师的每一步演示,并做到看和听、看和思的有机结合,学会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会思考,而不是机械化地记忆知识点。
3.复习方法
每天及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整理,归纳章节内容,列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巩固、深化、提高、迁移等。
4.做作业的方法
在以上步骤完成的基础上,再开始做当天的数学作业,每一道题都要独立思考。由于学困生解题能力差,从开头的部分不会解,发展到后面多数不能解,挫折感强了,就演变成不做数学作业的坏习惯,这很明显对于学习不利。在这方面,笔者常常鼓励学困生多看、多做,敢于解题。就算他们全做错了,还是给予适当的表扬,并且强调思考过的题目,就算做错了,也对之后教师的讲评以及学生的及时订正有帮助,便于理解。
5.小结方法
对这节课的笔记、作业做一个整理,及时发现并记录下重要知识点,同时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二、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交流引导
适当的距离能产生较大的引力,教育也一样,只有拉近师生的距离,才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学困生一般与教师的距离都是比较远的。那么,教师如何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呢?
1.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离开讲台,走入学生中间
假如教师一直站在讲台上,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就会偷懒,根本不会去思考、练习或交流。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上课时,就尽量离开讲台,在学生的座位之间走动,一发现学生开小差,就立刻到他们身边拍拍他们,有时还找机会表扬或激励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自己,也就会努力克制自己了。
2.教师在课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对数学学困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单靠上课时的辅导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还要通过在课外与个别学生的交流进行引导。课外的交流,可以不仅仅限于学习数学。笔者和学生的谈话内容五花八门,有时会聊到他们的家庭、同学、童年等,也会聊到他们的性格、理想甚至烦恼。这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也让他们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们,增强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度。“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喜欢上数学。如今,班里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仍然不好,但他们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了。笔者相信,他们的数学成绩会逐步提高的。
三、利用集体教育,强化习惯养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对于数学学困生习惯的养成教育,若正确利用集体的力量,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班里有几位学生,对数学非常厌烦,上课经常开小差,搞小动作,特别是对数学作业感到头痛,作业天天都不能完成,这样对班里其他学生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教师也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经过思考采取了如下措施:把班里学生分成五个组进行竞赛,关系好的学困生和优等生尽量安排在一个小组,竞赛表挂在墙壁上,每天上课全部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组,奖励一颗红星;每天作业全部完成的组,也奖励一颗红星。这样,每个组的组员看到自己组没得到红星,优等生就会对影响本组的组员进行帮助,学困生也乐于接受好朋友的帮助。另外,为了得到红星,同学之间产生了相互督促的良好氛围。集体之间的教育作用有时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在平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和影响力,对转化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有很大作用。
四、重视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困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一定要重视过程评价,淡化结果评价。这在新课标中已明确提出,现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例如:班里有位一年前从青海转来的回族学生,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都很好,让人难以相信的是数学很差。针对她的情况,笔者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得出原因是她小学时数学成绩一直较差,另外青海与我们的教材又不配套,所以她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对数学也不感兴趣。首先,笔者肯定她极其聪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能用普通话和同学交流;其次,笔者让她明白,教师都很喜欢她、佩服她,让她感觉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初步增强了她学习数学的信心。另外,笔者课前帮着她预习,遇到困惑及时解除;上课时让她回答我们已经商定好的问题,并经常在班里表扬她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段时间后,虽说这位学生数学成绩还没有明显提高,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成绩也一直处于提高状态。
在教学中,如果一位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那么对学困生来说要得到表扬是十分困难的。如果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每一位学生都有得到表扬的机会,名副其实的表扬对转化学困生是非常有利的。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为的是什么?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们良好的习惯。”学习数学也一样,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学困生在思想上出现“想学→爱学→能学→会学”的改变,成绩自然就会慢慢地提高了。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个性的养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刁建春.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J].新课程(上),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