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瑞吉欧教育理念指引下的小班区角活动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瑞吉欧教育理念为前提,以小班幼儿已有经验为依据,以满足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为起点,选择和调整区角活动内容,拓展活动空间,生成、延伸、深化教育主题,从而促进幼儿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瑞吉欧教育 区角活动 活动主题 幼儿发展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可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操作性游戏活动,以其特有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所钟爱。而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瑞吉欧”教育,成功地解决了幼儿与教师、游戏与学习、艺术与科学、个人与集体等长期以来令人困惑的对立的两极关系,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试图运用“瑞吉欧”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创建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角活动,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满足情感需求,生成活动主题
  瑞吉欧教育指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应从儿童的需要、兴趣、经验出发。”“课程的内容应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为此,我们在设计区角活动主题前,必须先深入了解幼儿的生活,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依据其需要、兴趣、经验,生成主题,创设内容。
  刚入小班的部分幼儿常常出现不让家长离开、哭闹不止、午睡醒来找妈妈等现象,而年龄偏小者尤为严重。
  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刚刚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突然失去了亲人的全天候守护后,面对着全新的场所、老师及幼儿,恐惧、不知所措、思念亲人等紧张、依恋情绪一起涌上心头,这时的他们,急需要情感上的宣泄与补给。为了满足幼儿的这种亲情需求,我们生成并设计了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区角活动,在选择内容时,依据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家庭生活认知,并乐于模仿成人家庭活动的特点,适时地设立了16个两人一组的“娃娃家”(全班共32人),每个家里配有锅、碗、勺、娃娃等必备材料。在这个充满温馨的“小家庭”里,孩子们以“爸爸、妈妈”的身份,用已有经验表达着对宝宝的怜爱:看!细心的“妈妈们”正动作轻柔地给宝宝穿衣、洗脸、梳头,就连平日里粗心大意的“爸爸们”也试着耐心、专注地给宝宝喂奶、讲故事了。在与材料、同伴的互动中,对家人的依恋逐渐移情到了对宝宝的关爱,情感上的满足消除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孩子们开始钟情于这些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与此同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对生活的再现能力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充分地培养,较好地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追随幼儿兴趣,延伸活动主题
  瑞吉欧教育指出:“瑞吉欧的环境不是被动的和一成不变的,它们会依据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而不断地调整与修正。”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分析、追随幼儿的当前兴趣,调整某些区域内容,以满足他们的不断需求,激发深入探索的欲望,使活动的主题不断延伸,从而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中我们发现:“爸爸”“妈妈”们在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需求又逐步衍生出来,如:宝宝饿了可以吃奶,可家里只有厨房用具,没有“菜”和“米”,爸爸、妈妈饿了该吃什么呢?宝宝哭了要吃糖,该上哪儿去买呢等等。为了解决幼儿的“生活”难题,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我们及时地开辟了一个“菜场”和一家“糖果店”,于是,“爸爸”“妈妈”除了照顾宝宝,又开始了新的活动——买菜、做饭,买糖、喂糖等。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问题的持续衍生,主题与内容也在随之延伸与调整:糟糕!宝宝冷了,怎么办?家里没有牙膏、牙刷怎么办?家里来了客人,少了碗、筷,怎么办?来,到“百货商店”去买吧!里面应有尽有。——我的宝宝生病了,哪里有医生?看,那边的“儿童医院”已经开了,赶快去找个医生看看,别耽误了!……一个由幼儿自己建构的仿真“小社区”开始初现雏形。
  在不断地生成、调整过程中,幼儿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活动的兴趣更高了,探究也变得更为深入,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品质、能力与经验也随之得到培养与增加,如耐心、爱心、交往能力、责任感等,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其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拓展活动空间,深化活动主题
  实践中还发现:随着主题的不断延伸,许多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都因其自身认知经验的不足,而无法通过自主探索一一实现,如炒菜的方法、厨具的摆放、糖果的包装、青菜的制作、看病的程序等等。而瑞吉欧教育指出:“教育应从儿童的需要、兴趣、经验出发。”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经验需求,我们通过拓宽活动空间,利用其他教学活动(包括区角活动以外的各种活动),增加与提高某些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保证活动的持续开展。
  例如在应“爸爸”、“妈妈”的生活需求而设立“青菜加工厂”后,许多幼儿争着参与这项活动,但由于自身知识、技能的缺乏,经过多次尝试都无法独立完成,因此没过多久,他们的兴趣逐渐退去,光顾“菜场”的“爸爸”“妈妈”也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幼儿对这一内容的兴趣,满足他们的经验需求,我们及时设计了有关“青菜”主题的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认识青菜、制作青菜等。在弥补了幼儿对青菜外形、结构及制作青菜的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后,参与“青菜加工厂”的“工人”又蜂拥而至,柜台上的青菜成品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光顾“菜场”的“爸爸”、“妈妈”又开始络绎不绝。也就是说,幼儿的探索兴趣已再一次被激发,活动的主题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而幼儿的自信心、交往能力等方面同时得到有效培养。
  类似的情况,当幼儿自身缺乏某一方面的经验时,我们及时设计了诸如:观察录像——烧菜做饭、情景表演——做客、竞赛游戏——厨具摆放等等多种活动,活动空间及时、有效的拓展,满足了幼儿的经验需求,解决了活动中的生活疑难,深化了活动的主题,促进了他们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幼儿新的兴趣不断滋生,而新的主题也随之生成,诸如:“恐龙乐园”主题、“奥特曼基地”主题、“种植场”主题等。新主题的生成,使区角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幼儿的兴趣更浓厚了,在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他们的品质、能力、经验也随之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孩子们不断成长,作为“人师”的我们,只要以“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前提,一切从“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出发,就能创建出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角活动内容,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纲要》的颁布,给幼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我们也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没有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没有幼儿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就很难有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转变教育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那么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笔者提出自己的
期刊
摘 要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八种智力,而且具有不同的智力发展潜能,该理论为我国园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从课程设计的角度,探讨其对园本课程开发的启示。课程目标:关注幼儿全面发展;课程内容:注重多元文化整合;课程实施:践行个别化教学;课程评价:评价维度多元化。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 园本课程 幼儿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涵义  在对待“智力”内涵的问题上,传统的智
期刊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这句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在这方面,许多家长与我们老师的意见是一致的,但谈到具体的方法,却是众说纷纭。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抓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笔者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
期刊
透视学是研究空间中的物象在人眼中由于距离和视角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形效果。因此,只有掌握了透视学知识,才能正确地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对象的质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承担着幼儿的艺术启蒙的重任,这就要求她们的美术作品能够表现准确的透视,能够创作出被幼儿欣赏的、有艺术表现力的作品。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中,透视学是一个必须的、重要的教学环节。  但是,透视学是一个复杂的知识体系
期刊
摘 要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民间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它有较强的实用性、娱乐性,游戏材料一物多玩,操作简单,能让幼儿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想象。许多民间游戏还伴随着琅琅上口的童谣,深受幼儿的喜爱。开展民间游戏,有利于儿童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对儿童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  民间游戏 创造性 想象力 心理健康 自主性 自信心
期刊
摘 要  儿童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有的特点及价值,在幼儿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活动中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保护传承儿童民间游戏,有效地收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功效对于拓展和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保护幼儿应有的童真、幼儿快乐的童年,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关键词  儿童游戏 民间游戏 游戏收集 游戏价值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
期刊
游戏是幼儿主动、独立、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是幼儿园最有价值的课程,因此幼儿园教学要以游戏为基本途径。  但是观摩了一个又一个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之后,不难发现,好多幼儿园的游戏都是如出一辄,这里是鞋坊、那里是编织、再接下来是刺绣,漂亮的环境布置下陈设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手工作坊”,到了游戏观摩时间,这些小作坊里坐着的是老师分配好的一个个埋头苦干、旁若无人的小工人,区域游戏所需要的形式的好像唯有种类繁多的手
期刊
初次接触绘画日记,觉得很新鲜,有点像我们童年看的小人书,漂亮简洁的画面,配上简短的文字,构成了一幅图文并茂的作品。自从接触了绘画日记这个画种,收获最大的就是它改变了教师对幼儿绘画的解读,促进了教师各方面的不断成长。  一、绘画日记活动让教师更懂幼儿的画  (一)色彩的运用更能让教师感受作者的情绪  参观学习时,看到其他幼儿园的幼儿作品时,老师们都会驻足欣赏一番,开始我们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感受孩子这稚
期刊
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参与探究乐趣”为科学领域目标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带来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成为指导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过于使用指令性的目标而禁锢了幼儿的主动思维,往往过于关注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对幼儿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以下笔者就重新审视幼儿科学教育后发现的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正确看待科学教育
期刊
我园儿童博物馆里的每件宝贝都是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同收集的,这里有我们喜欢的宝贝——可爱的闹钟、吃饭的小勺子、小碗;这里有孩子感兴趣的宝贝——各种各样的夹子、衣服上的纽扣;在这里用好奇的眼睛、探索的双手、灵敏的耳朵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孩子将在这里不断地探索、寻觅……  从孩子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解读孩子在这些材料摆弄中在干什么,每一个孩子对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