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依据归因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民族职业院校外语教学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主要阐述母语文化对少数民族学院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及使外语教学工作者在少数民族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从而培养他们的外语能力,最终提高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归因理论;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外语能力
文化是一个种族或民族区别于其他种族或民族的最基本的标志之一。同一民族长期共同参与,分享一种文化制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的精神形态上的特点。不同民族的个体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往往通过母语接受反映该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少数民族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学一线教师,以归因理论为基础,笔者着眼于少数民族學生的母语文化,分析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
一、母语文化中的价值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价值观作为文化中的最深层的部分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倾向性。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是在本民族文化习俗的熏陶和影响下,随着母语文化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是决定个体行为定势的心理基础,支配和控制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少数民族外语学习的理念和行为,一般带有本民族文化模式的烙印。有的民族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自信、独立和有野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价值观相似,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尊重个人权力,向往自由,崇尚平等,有的民族受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思维方式的影响,强调“仁”的内在自觉性和“礼”的外在约束性,尊重长辈,安分守己,强调社会的规范化,并且考虑问题周全,做事崇尚“三思而后行”。上述母语文化中的价值观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模式和习惯,对外语学习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与西方社会价值观类似的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较强,有利于实现外语学习的交际目标,而与西方社会价值观有差别的少数民族学生,会引发文化和心理冲突,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不利于外语学习的跨文化交流。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容易受自己心目中权威外语老师的控制、暗示与影响,学生不喜欢自主的学习理念和方式,而对小组方式构成的学习语境情有独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团结合作。认可合作学习策略的外语学习方法成为黎族学生学习外语的一大优势。
二、归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1、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以成功和失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原因:自身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而这四种原因又可以从原因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根据行为原因的来源,可分为内因和外因。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属于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则属于外部原因。根据行为原因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稳定的原因包括自身能力和任务难度,而不稳定的原因包括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根据行为原因的可控性,可分为可控制原因和不可控制原因。努力程度是可控制的,而其他三方面的原因是不可控制的。
2、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韦纳认为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归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对学习动机也会产生加强或减弱的作用.就原因源维度而言,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努力程度等内部因素,则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学习动机。若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有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气氛的情绪。就控制性维度而言,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的去争取成功;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三、归因理论下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1、提升认知水平,培养良好人格
在五大人格维度中,只有严谨性维度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因此情绪稳定、持之以恒、敢做敢为、严谨自律、有条不紊、富于责任心、克服浮躁等人格特征是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很多知识的前提条件,其中也包括外语学习。
2、改进传统文化,注重差异教育
传统主体文化教育忽视了少数族群文化多样性的自然属性,因此它在不断促进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绩中的作用必将受到限制。过去学校教育中所进行的补救和补偿性教育的经验也表明了只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少数民族职业院校中所教的课程,包括其实施的全部教学内容,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还有更多的东西影响着少数族群学生的外语学习,如他们的社区文化类型、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以及他们自己、家庭、社区文化对教育行为的影响等,都与学校内部各种因素一样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主体文化教育忽视了学校以外的一些因素对少数民族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因此这一主张在解决少数民族学生所面临的外语教育困境的作为是有限的。
3、重视学生的学习风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教师和课程等可操控的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可以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教师因素很多,但是一些外在因素(例如教师资格)并不能完全决定学生的外语学习成绩。近来,人们日益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笔者对于教师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到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反馈、教师的计划及准备,试图探索出能显著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调查统计表明,这种差异也影响了班级学生之间外语学习成绩的高低。所以,建设好的班集体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一环。其中教师的工作和正确地选用和培养班级外语骨干至关重要。今后应重视班集体的建设,这不仅是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改善班级氛围状况,会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个体乃至群体的智力、非智力因素整体发展。
四、结语
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长期引人关注的研究,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优秀教师仍然在魏之付出努力,笔者只是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刘莉(1974.03-),女,汉族,黑龙江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教师,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法。
关键词:归因理论;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外语能力
文化是一个种族或民族区别于其他种族或民族的最基本的标志之一。同一民族长期共同参与,分享一种文化制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共同的精神形态上的特点。不同民族的个体在早期社会化过程中,往往通过母语接受反映该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少数民族职业院校的外语教学一线教师,以归因理论为基础,笔者着眼于少数民族學生的母语文化,分析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从而总结出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
一、母语文化中的价值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价值观作为文化中的最深层的部分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倾向性。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观是在本民族文化习俗的熏陶和影响下,随着母语文化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是决定个体行为定势的心理基础,支配和控制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少数民族外语学习的理念和行为,一般带有本民族文化模式的烙印。有的民族从小受的教育就是要自信、独立和有野心,价值观与西方社会价值观相似,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尊重个人权力,向往自由,崇尚平等,有的民族受中国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思维方式的影响,强调“仁”的内在自觉性和“礼”的外在约束性,尊重长辈,安分守己,强调社会的规范化,并且考虑问题周全,做事崇尚“三思而后行”。上述母语文化中的价值观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模式和习惯,对外语学习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与西方社会价值观类似的少数民族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较强,有利于实现外语学习的交际目标,而与西方社会价值观有差别的少数民族学生,会引发文化和心理冲突,影响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不利于外语学习的跨文化交流。在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容易受自己心目中权威外语老师的控制、暗示与影响,学生不喜欢自主的学习理念和方式,而对小组方式构成的学习语境情有独钟,在课堂小组活动中,他们积极参与,团结合作。认可合作学习策略的外语学习方法成为黎族学生学习外语的一大优势。
二、归因理论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1、归因理论与学习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以成功和失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原因:自身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而这四种原因又可以从原因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根据行为原因的来源,可分为内因和外因。自身能力和努力程度属于内部原因,而任务难度和运气好坏则属于外部原因。根据行为原因的稳定性,可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稳定的原因包括自身能力和任务难度,而不稳定的原因包括努力程度和运气好坏。根据行为原因的可控性,可分为可控制原因和不可控制原因。努力程度是可控制的,而其他三方面的原因是不可控制的。
2、归因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韦纳认为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归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对学习动机也会产生加强或减弱的作用.就原因源维度而言,如果将成功归因于自身能力、努力程度等内部因素,则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增强学习动机。若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有羞愧感;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气氛的情绪。就控制性维度而言,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的去争取成功;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三、归因理论下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
1、提升认知水平,培养良好人格
在五大人格维度中,只有严谨性维度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具有重要积极作用,因此情绪稳定、持之以恒、敢做敢为、严谨自律、有条不紊、富于责任心、克服浮躁等人格特征是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大学生学习很多知识的前提条件,其中也包括外语学习。
2、改进传统文化,注重差异教育
传统主体文化教育忽视了少数族群文化多样性的自然属性,因此它在不断促进少数族群学生学业成绩中的作用必将受到限制。过去学校教育中所进行的补救和补偿性教育的经验也表明了只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少数民族职业院校中所教的课程,包括其实施的全部教学内容,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还有更多的东西影响着少数族群学生的外语学习,如他们的社区文化类型、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以及他们自己、家庭、社区文化对教育行为的影响等,都与学校内部各种因素一样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主体文化教育忽视了学校以外的一些因素对少数民族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因此这一主张在解决少数民族学生所面临的外语教育困境的作为是有限的。
3、重视学生的学习风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关注教师和课程等可操控的因素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可以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教师因素很多,但是一些外在因素(例如教师资格)并不能完全决定学生的外语学习成绩。近来,人们日益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笔者对于教师课堂行为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到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指导、教师的反馈、教师的计划及准备,试图探索出能显著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调查统计表明,这种差异也影响了班级学生之间外语学习成绩的高低。所以,建设好的班集体是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一环。其中教师的工作和正确地选用和培养班级外语骨干至关重要。今后应重视班集体的建设,这不仅是教学和管理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外语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们认为,改善班级氛围状况,会促进少数民族学生个体乃至群体的智力、非智力因素整体发展。
四、结语
少数民族职业院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是教育领域的一项长期引人关注的研究,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优秀教师仍然在魏之付出努力,笔者只是从归因理论的角度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刘莉(1974.03-),女,汉族,黑龙江人,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教师,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