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30-01
中医的胃由胃阴胃阳组成,胃阳指胃气而言,即受纳腐熟水谷之热能表现。胃阴是指胃中之阴液。包括水谷精微、津液、血液及胃中具有腐熟作用的有形物质,胃阴在现代医学中应当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
1 胃阴虚的临床表现
胃纳减少、饮食乏味、胃中如烙似烫,脘胀或痛、喜食含汤食物,口苦或渴、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小便短少,甚或消渴、噎膈,舌苔少干或无或花剥,舌质红嫩干裂,脉细或兼数。上迷症状不必悉俱,其中以纳少,口干、便干,胃中如烙似烫、为主要症状,舌脉尤为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若不饥不食、皮肤干皱、口唇焦裂、舌干痿或舌如镜面,甚或尿少或无,此乃胃阴枯竭,亡阴脱液之象,病多危重。
2 胃阴虚的治疗及体会:
胃阴虚的治疗主要有甘寒养阴润胃法和酸甘化阴润胃法两大类。
2.1甘寒养阴润胃法:选甘寒之品濡润以补之。适用于单纯胃阴虚者。方药:养胃汤,(沙参、麦冬、玉竹 ,生扁豆、桑叶、甘草),益胃汤(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冰糖),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扁豆、桑叶、甘草、花粉),五法饮(梨汁、荸荠汁、鲜薷根汁、麦冬汁、鲜藉汁或蔗汁)
2.2酸甘化阴润胃法:选酸甘寒之品以敛润补之。可用于(1)胃阴虚、肝木乘犯胃土者,(2)肝阴虚至肝气犯胃者,胃酸少者(酸可健胃助食,“酸能开胃”)方药:乌梅、白芍、山楂、木瓜、麦冬、人参、甘草、石斛等。
临床用药加减:兼虚热者加地骨皮、青蒿、丹皮,口渴者加知母、花粉、玄参、等;兼食滞加山楂、谷麦芽等;兼痰咳者加瓜蒌、川贝之类;兼气滞加佛手、香椽,兼热者加川楝子;兼血瘀加丹参、赤芍等。
2.3胃阴虚兼气虚者加选甘淡平剂之品如人参、黄精、山茱萸、太子参、莲肉等到配合应用。
2.4对于胃阴虚兼夹证的治疗,凡是胃阴虚造成它脏阴虚者,当养胃阴为主兼滋润它脏;它脏阴虚造成胃阴虚者,首当滋胃为先,酌情兼顾它脏。此种情况临床多见于温病后期的慢性虚损病。肺胃阴虚多见于津液不足;肝胃阴虚多兼精血不足,治疗当分别情况配以生精补血之品;胃为后天阴液之本,肾为先天阴精之本,肾胃阴虚当遵叶氏“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法当养胃之阴,必得多纳谷食,乃治损之要着。虚劳之阴虚虚损证,凡及胃阴虚胃纳不佳者,养胃当为先,然后兼补之。肾阴虚重者又当选用甘寒咸之品滋肾为主。肝胃阴虚者临床多有肝胃不和之证,当据其偏重取酸甘之法安胃治肝。至于邪伤胃阴当邪盛时,临床以祛邪为主,保护阴津,取邪去正安之意;阴伤邪尚盛时当养阴祛邪;后期胃阴大伤虚多邪少当养阴扶正,取正复邪退之意,滋阴即可祛邪。临床若单纯养胃阴而阴不复者可取陽生阴长之意加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病情复杂,当权衡主次轻重,分清标本缓急,灵活施治。
作者简介:
郑环臣 男 1963年8月26日 籍贯:四川名山学历:中专职务职称:中医主治医师所在科室:中医门诊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的治疗
中医的胃由胃阴胃阳组成,胃阳指胃气而言,即受纳腐熟水谷之热能表现。胃阴是指胃中之阴液。包括水谷精微、津液、血液及胃中具有腐熟作用的有形物质,胃阴在现代医学中应当包括(胃酸、胃蛋白酶)等消化液。
1 胃阴虚的临床表现
胃纳减少、饮食乏味、胃中如烙似烫,脘胀或痛、喜食含汤食物,口苦或渴、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小便短少,甚或消渴、噎膈,舌苔少干或无或花剥,舌质红嫩干裂,脉细或兼数。上迷症状不必悉俱,其中以纳少,口干、便干,胃中如烙似烫、为主要症状,舌脉尤为诊断要点。临床表现若不饥不食、皮肤干皱、口唇焦裂、舌干痿或舌如镜面,甚或尿少或无,此乃胃阴枯竭,亡阴脱液之象,病多危重。
2 胃阴虚的治疗及体会:
胃阴虚的治疗主要有甘寒养阴润胃法和酸甘化阴润胃法两大类。
2.1甘寒养阴润胃法:选甘寒之品濡润以补之。适用于单纯胃阴虚者。方药:养胃汤,(沙参、麦冬、玉竹 ,生扁豆、桑叶、甘草),益胃汤(沙参、麦冬、玉竹、生地、冰糖),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扁豆、桑叶、甘草、花粉),五法饮(梨汁、荸荠汁、鲜薷根汁、麦冬汁、鲜藉汁或蔗汁)
2.2酸甘化阴润胃法:选酸甘寒之品以敛润补之。可用于(1)胃阴虚、肝木乘犯胃土者,(2)肝阴虚至肝气犯胃者,胃酸少者(酸可健胃助食,“酸能开胃”)方药:乌梅、白芍、山楂、木瓜、麦冬、人参、甘草、石斛等。
临床用药加减:兼虚热者加地骨皮、青蒿、丹皮,口渴者加知母、花粉、玄参、等;兼食滞加山楂、谷麦芽等;兼痰咳者加瓜蒌、川贝之类;兼气滞加佛手、香椽,兼热者加川楝子;兼血瘀加丹参、赤芍等。
2.3胃阴虚兼气虚者加选甘淡平剂之品如人参、黄精、山茱萸、太子参、莲肉等到配合应用。
2.4对于胃阴虚兼夹证的治疗,凡是胃阴虚造成它脏阴虚者,当养胃阴为主兼滋润它脏;它脏阴虚造成胃阴虚者,首当滋胃为先,酌情兼顾它脏。此种情况临床多见于温病后期的慢性虚损病。肺胃阴虚多见于津液不足;肝胃阴虚多兼精血不足,治疗当分别情况配以生精补血之品;胃为后天阴液之本,肾为先天阴精之本,肾胃阴虚当遵叶氏“上下交损当治其中”,法当养胃之阴,必得多纳谷食,乃治损之要着。虚劳之阴虚虚损证,凡及胃阴虚胃纳不佳者,养胃当为先,然后兼补之。肾阴虚重者又当选用甘寒咸之品滋肾为主。肝胃阴虚者临床多有肝胃不和之证,当据其偏重取酸甘之法安胃治肝。至于邪伤胃阴当邪盛时,临床以祛邪为主,保护阴津,取邪去正安之意;阴伤邪尚盛时当养阴祛邪;后期胃阴大伤虚多邪少当养阴扶正,取正复邪退之意,滋阴即可祛邪。临床若单纯养胃阴而阴不复者可取陽生阴长之意加人参、黄芪等补气之品。病情复杂,当权衡主次轻重,分清标本缓急,灵活施治。
作者简介:
郑环臣 男 1963年8月26日 籍贯:四川名山学历:中专职务职称:中医主治医师所在科室:中医门诊研究方向:消化系统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