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不对称镍酞菁的合成、表征及光电性质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ong1984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改进传统的酞菁合成方法,得到了一种新的不对称酞菁2-(4-异丙基苯氧基)-9(10),16(17),23(24)-三(4-叔丁基苯氧基)酞菁镍(简称NiPc2),并通过质谱、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可能的形成机理以及循环伏安性质.这种新的不对称酞菁在近红外光区有明显的吸收峰,并且其固体紫外-可见光谱的Q带发生红移,说明形成了J-聚集体.
其他文献
用串联质谱法研究了18种常见氨基酸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的质谱碎裂规律.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的分子离子峰强度比在负离子模式下的高一个数量级,氨基酸α-C上的羧基和
应用金属原子净电荷相关性(MANCC)方法研究了铁(Ⅱ)类催化剂活性.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占主导作用的催化剂,活性与中心金属原子净电荷有较好的相关性.当取代基呈供电子效应时,催化剂
开发了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为溶剂,固体酸离子交换树脂NKC-9为催化剂转化果糖为5-羟甲基糠醛的绿色工艺.在此催化体系中,100℃下反应10 min时5-HMF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