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进行,我国音乐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课程改革不断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全面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钢琴”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一直是影响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因素。在此,笔者采用结合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状况,联系自身专业知识,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法”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法
一、我国好像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法”发展现状
“钢琴教学法”不同于一般钢琴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钢琴课主要是以教授钢琴弹奏的方式、钢琴演奏技能进行训练的实际操作课,而“钢琴教学法”“它不仅研究钢琴教学本身的各种技术方法,探索教学中的一般规律,还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肩负着对未来提高国民音乐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任。钢琴作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必备的重要教学工具,也说明良好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完善的理论知识是应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必备能力,而“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对于钢琴教学以及培养适合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有着直接的关系。21世纪的到来也推动着钢琴教学的改革。2004年12月29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方案中将“钢琴教学法”列入到选修课程当中,要求各高等师范院校根据本校情况进行课程设置。这一方案的提出,使原本在专业院校开设的课程被提到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育专业中,从而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提醒着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考虑钢琴教学模式的转变。为了实现面向未来的人才教育模式,目前各高校的教育也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为重点,构建起学生全面、系统的综合理论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钢琴教学法”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师范生钢琴理论与实践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学会将来怎样当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具备独立钢琴教学的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有必要对此门课程加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教学探讨。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钢琴理论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钢琴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音乐教育专业中对钢琴教学的重视程度只体现在了对技能的培养上,而理论知识会对专业技能以及未来的教学带来多大的效果?似乎这一点上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虽然一些院校也有开设钢琴理论课程,但大多以传统技能训练为主,不涉及钢琴教学方法的讲授,缺少对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过多的重视演奏技能的训练,轻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联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合理规划,使培养未能达到国家的目标,且不能满足社会对钢琴教师的需要,有失师范性教育培养目的。
2.钢琴教师的水平普遍不高
全国诸多院校中青年钢琴教师比例过高,师资不均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料研能力相对薄弱。从现己掌握的情况来看,青年教师多数从专业院校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都具有良好的专业演奏水平。介于对传统钢琴教学的学习,缺少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对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显得力不从心,往往一个学期下来,只教会了学生弹奏几首曲子。除此之外,高校的扩招导致师资的匾乏,教师需要超负荷工作来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也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与科研活动难以展开,种种情况对培养未来合格的钢琴教师增加了难度。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首先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只注重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课后不会主动对知识进行求解,久而久之便出现了“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的状态,忽视了创新探索的想法与实践能力。其次,学生对钢琴理论课程的认识不够,不了解“钢琴教学法”的课程性质以及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相结合。因此,学生在提高自身对课程重视程度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教育实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钢琴教学法”在广西地区的开设,若想达到国家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基础教师以及钢琴教师,就需要我们克服以上问题,加强对钢琴理论课程的建设以及转变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
三、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法”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桥梁”,课程的建设及其发展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谓是一个关键因素。学校教育部门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合理、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帮助学生获得高学业水平以及学习效果的基础保证,也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否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师团队等都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茶的进行着,新课程的开设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不能局限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还要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很多地区虽然有些院校开设或曾经开设过此门课程,但都缺乏了对课程的整体规划,没有完善的课程设置,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结课时收获甚微。故此,经过认真思考在这里首先提出促进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2.提高教师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其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求得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有了新的定位。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学校的教师由于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实际教学经验积累的不足或上课方法不得当而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提高教师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受教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应该注意钢琴理论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智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设置构想[J],昌吉学院学报:2009,3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9
[3]蔡韧.钢琴教学法的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2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钢琴教学法
一、我国好像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法”发展现状
“钢琴教学法”不同于一般钢琴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钢琴课主要是以教授钢琴弹奏的方式、钢琴演奏技能进行训练的实际操作课,而“钢琴教学法”“它不仅研究钢琴教学本身的各种技术方法,探索教学中的一般规律,还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肩负着对未来提高国民音乐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任。钢琴作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必备的重要教学工具,也说明良好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完善的理论知识是应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必备能力,而“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对于钢琴教学以及培养适合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有着直接的关系。21世纪的到来也推动着钢琴教学的改革。2004年12月29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方案中将“钢琴教学法”列入到选修课程当中,要求各高等师范院校根据本校情况进行课程设置。这一方案的提出,使原本在专业院校开设的课程被提到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育专业中,从而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提醒着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考虑钢琴教学模式的转变。为了实现面向未来的人才教育模式,目前各高校的教育也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为重点,构建起学生全面、系统的综合理论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钢琴教学法”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师范生钢琴理论与实践的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学会将来怎样当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具备独立钢琴教学的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基础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有必要对此门课程加以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的教学探讨。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钢琴理论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钢琴理论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音乐教育专业中对钢琴教学的重视程度只体现在了对技能的培养上,而理论知识会对专业技能以及未来的教学带来多大的效果?似乎这一点上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虽然一些院校也有开设钢琴理论课程,但大多以传统技能训练为主,不涉及钢琴教学方法的讲授,缺少对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过多的重视演奏技能的训练,轻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联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没有合理规划,使培养未能达到国家的目标,且不能满足社会对钢琴教师的需要,有失师范性教育培养目的。
2.钢琴教师的水平普遍不高
全国诸多院校中青年钢琴教师比例过高,师资不均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料研能力相对薄弱。从现己掌握的情况来看,青年教师多数从专业院校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都具有良好的专业演奏水平。介于对传统钢琴教学的学习,缺少教学经验,使得教师对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显得力不从心,往往一个学期下来,只教会了学生弹奏几首曲子。除此之外,高校的扩招导致师资的匾乏,教师需要超负荷工作来完成对学生的教学,也使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与科研活动难以展开,种种情况对培养未来合格的钢琴教师增加了难度。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首先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只注重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内容,课后不会主动对知识进行求解,久而久之便出现了“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的状态,忽视了创新探索的想法与实践能力。其次,学生对钢琴理论课程的认识不够,不了解“钢琴教学法”的课程性质以及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相结合。因此,学生在提高自身对课程重视程度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与教育实践。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了“钢琴教学法”在广西地区的开设,若想达到国家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合格的音乐基础教师以及钢琴教师,就需要我们克服以上问题,加强对钢琴理论课程的建设以及转变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
三、促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法”发展的对策
1.进一步促进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桥梁”,课程的建设及其发展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可谓是一个关键因素。学校教育部门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合理、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帮助学生获得高学业水平以及学习效果的基础保证,也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钢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否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优秀的教师团队等都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茶的进行着,新课程的开设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不能局限于技能技巧的训练,还要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很多地区虽然有些院校开设或曾经开设过此门课程,但都缺乏了对课程的整体规划,没有完善的课程设置,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及结课时收获甚微。故此,经过认真思考在这里首先提出促进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2.提高教师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其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教师专业化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求得教育质量提升的同时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有了新的定位。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学校的教师由于专业理论知识薄弱、实际教学经验积累的不足或上课方法不得当而导致授课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提高教师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作为受教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以及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学生展开。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应该注意钢琴理论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智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法课程设置构想[J],昌吉学院学报:2009,3
[2]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9
[3]蔡韧.钢琴教学法的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