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fxue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eczema)的作用机制.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挖掘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中各个药物的活性成分并预测其作用靶点,借用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蛋白名称标准化.然后通过GeneCards,OMIM,PharmGkb,DrugBank等数据库获得湿疹的疾病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共同作用的潜在靶点制作韦恩图,运用Cytoscape 3.6.1软件筛选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R语言对核心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软件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研究结果显示,筛选得到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的活性成分74个及靶点103个,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等,主要靶点为PTGS1,ESR1,PPARG,MAPK3等,PPI网络主要计算出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等8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共涉及到生物过程2 024个,细胞组分81个,分子功能14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158条与湿疹相关通路,主要作用于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病毒相关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主要活性化合物能够分别与代表性的靶点结合并展现出较好的亲和力.该研究表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湿疹涉及多条信号通路及生物学过程,其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汉黄芩素、山柰酚与关键靶点MAPK8,MAPK3,JUN,MAPK14,TP53,MAPK1,ESR1,RELA结合可能是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而体育课堂也已经在其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学生体质之间的差距,有的学生体质好,在进行学习或者运动的时候,都能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从可见-近红外波段(VNIR,435~1 042 nm)和短波红外(SWIR,898~1 751 nm)波段提取光谱和图像特征,融合数据建立分类模型,鉴别不同产地甘草药材.提取甘草样品高
采用碘乙酸钠膝关节腔注射复制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探究甘草附子汤对大鼠骨关节炎防治作用及关节软骨蛋白质组的影响.将60只体质量230~ 25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我国教育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
二级濒危药用植物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yunnanensis野生资源严重匮乏,引种栽培可缓解市场需求,筛选滇重楼根际土壤解磷菌,为开发高效微生物菌肥提供数据支撑.该研究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