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在量变和质变关系问题上,部分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简单地把量变理解为数量上的变化,把质变理解为质量上的变化,于是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时,常常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笔者认为,首先不应该将量变和质变对立或孤立起来。因为事物在数量上也存在量变和质变的状态;在质量上同样存在量变和质变的状态。推而广之,任何事物在速度、规模、场所等方面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万事怕具体,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哲学原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把这两个概念置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从本质上理解二者的相互关系。
譬如,引用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外交家晏子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证明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环境就会发生质变,不一定经历量的积累过程。高中三年,同学们同在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刻苦攻读,埋头苦学,这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位置量变。若干年后,每位同学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这个位置的变动就是质变。战国时期,秦国恃强凌弱,野心勃勃。秦赵两国商定议和,会盟地点设在渑池,这对赵国来说是量变。但是,假如把会议地点设在秦国的都城咸阳,就会对赵国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引起的质变。可见,谈判场所选得好,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则会失却天时地利人和等一切有利条件,甚至会重新改写历史。同样事例,秦国虽然强大,但不敢贸然行事,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相如,文武相谐,珠联璧合,可谓赵国高层领导集团的最佳搭配。倘若将相失和,领导层的排列秩序紊乱,那么秦国吞并赵国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人的变化变质亦如此。某一位学生,今天迟到,明天早退,后天没交作业,大后天与同学拌嘴,但他仍然是一个表现正常的学生,不属于质量上的量变。突然有一天,他大打出手,将同班的一位学生打成重伤,他就由一名普通学生变成品质极其恶劣的坏学生甚至阶下囚,说明他的行为程度发生了质变。
可见,教学量变、质变及其相互关系,既不能绝对化,也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许多事物的某一方面在一定时期保持基本性质不变,仍然处于相对静止的量变状态。但在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等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处于相对量变状态下的事物可能会产生质变。
再者,要把量变和质变的观点跟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平日埋头苦学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同时,也让学生对二者的关系心领神会,举一反三,自觉指导、约束个人学习、生活上的行为习惯。
诸如培养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行为习惯,看似小事,其实做到长期坚持、一生保持很难。这就需要把量变和质变的观点渗透到教学之中,设譬取喻,博征旁引,告诉学生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不要轻视小事,不要忽略每天小小的进步,贵在坚持,一天天的积累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做一件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把全部积蓄捐献给灾区,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基于他平日就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好事,出差、探亲做好事,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有人评价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拉了一火车。平凡孕育崇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雷锋的一生,就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由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此教学,就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把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变为精神武器,变为提高道德修养的思想工具,并用来分析判断、处理客观实际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
再如,在高考升学压力之下,许多学生拿分心切,急功近利,试图抄小路,找捷径的心理普遍存在。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及时克服浮躁,稳定情绪,势必高考无望,一事无成。因此,笔者经常教育学生,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绝非偶然,而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要想促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生质的变化,不但要注意量的积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而且还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优异成绩。战国时期,齐威王和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比赛时,双方各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的马无论哪一等都优于田忌的马,结果田忌三战三败。著名军事家孙膑帮他出了一个主意,并请求齐威王再比一次。这次比赛,田忌改变了与对方赛马的排列顺序,即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其中等马,中等马对其下等马,结果两胜一负,田忌成为赢家。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只要善于把握,充分利用,也可以由劣势转为胜势。当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乒乓女皇邓亚萍的成功,就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一蹴而就的。在国家队训练中,她是最刻苦、最认真的队员,惟其如此,她才获得了18项世界冠军。而且她靠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先后取得了清华大学学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些荣耀同样来自她日复一日的量变积累。
总之,量变和质变互变的规律,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并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把教与学、学与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把这两个概念置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从本质上理解二者的相互关系。
譬如,引用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外交家晏子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证明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环境就会发生质变,不一定经历量的积累过程。高中三年,同学们同在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刻苦攻读,埋头苦学,这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位置量变。若干年后,每位同学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这个位置的变动就是质变。战国时期,秦国恃强凌弱,野心勃勃。秦赵两国商定议和,会盟地点设在渑池,这对赵国来说是量变。但是,假如把会议地点设在秦国的都城咸阳,就会对赵国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引起的质变。可见,谈判场所选得好,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则会失却天时地利人和等一切有利条件,甚至会重新改写历史。同样事例,秦国虽然强大,但不敢贸然行事,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相如,文武相谐,珠联璧合,可谓赵国高层领导集团的最佳搭配。倘若将相失和,领导层的排列秩序紊乱,那么秦国吞并赵国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人的变化变质亦如此。某一位学生,今天迟到,明天早退,后天没交作业,大后天与同学拌嘴,但他仍然是一个表现正常的学生,不属于质量上的量变。突然有一天,他大打出手,将同班的一位学生打成重伤,他就由一名普通学生变成品质极其恶劣的坏学生甚至阶下囚,说明他的行为程度发生了质变。
可见,教学量变、质变及其相互关系,既不能绝对化,也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许多事物的某一方面在一定时期保持基本性质不变,仍然处于相对静止的量变状态。但在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等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处于相对量变状态下的事物可能会产生质变。
再者,要把量变和质变的观点跟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平日埋头苦学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同时,也让学生对二者的关系心领神会,举一反三,自觉指导、约束个人学习、生活上的行为习惯。
诸如培养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行为习惯,看似小事,其实做到长期坚持、一生保持很难。这就需要把量变和质变的观点渗透到教学之中,设譬取喻,博征旁引,告诉学生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不要轻视小事,不要忽略每天小小的进步,贵在坚持,一天天的积累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做一件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把全部积蓄捐献给灾区,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基于他平日就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好事,出差、探亲做好事,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有人评价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拉了一火车。平凡孕育崇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雷锋的一生,就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由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此教学,就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把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变为精神武器,变为提高道德修养的思想工具,并用来分析判断、处理客观实际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
再如,在高考升学压力之下,许多学生拿分心切,急功近利,试图抄小路,找捷径的心理普遍存在。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及时克服浮躁,稳定情绪,势必高考无望,一事无成。因此,笔者经常教育学生,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绝非偶然,而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要想促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生质的变化,不但要注意量的积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而且还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优异成绩。战国时期,齐威王和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比赛时,双方各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的马无论哪一等都优于田忌的马,结果田忌三战三败。著名军事家孙膑帮他出了一个主意,并请求齐威王再比一次。这次比赛,田忌改变了与对方赛马的排列顺序,即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其中等马,中等马对其下等马,结果两胜一负,田忌成为赢家。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只要善于把握,充分利用,也可以由劣势转为胜势。当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乒乓女皇邓亚萍的成功,就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一蹴而就的。在国家队训练中,她是最刻苦、最认真的队员,惟其如此,她才获得了18项世界冠军。而且她靠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先后取得了清华大学学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些荣耀同样来自她日复一日的量变积累。
总之,量变和质变互变的规律,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并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把教与学、学与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