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原理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banana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哲学教学中,在量变和质变关系问题上,部分学生尤其是初学者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简单地把量变理解为数量上的变化,把质变理解为质量上的变化,于是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时,常常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笔者认为,首先不应该将量变和质变对立或孤立起来。因为事物在数量上也存在量变和质变的状态;在质量上同样存在量变和质变的状态。推而广之,任何事物在速度、规模、场所等方面运动、发展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万事怕具体,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哲学原理,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把这两个概念置于鲜活的实例中,让学生真正从本质上理解二者的相互关系。
  譬如,引用大家所熟知的古代外交家晏子的名言: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证明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环境就会发生质变,不一定经历量的积累过程。高中三年,同学们同在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刻苦攻读,埋头苦学,这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位置量变。若干年后,每位同学都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这个位置的变动就是质变。战国时期,秦国恃强凌弱,野心勃勃。秦赵两国商定议和,会盟地点设在渑池,这对赵国来说是量变。但是,假如把会议地点设在秦国的都城咸阳,就会对赵国政治、军事等方面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引起的质变。可见,谈判场所选得好,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反之,则会失却天时地利人和等一切有利条件,甚至会重新改写历史。同样事例,秦国虽然强大,但不敢贸然行事,因为赵国武有廉颇,文有相如,文武相谐,珠联璧合,可谓赵国高层领导集团的最佳搭配。倘若将相失和,领导层的排列秩序紊乱,那么秦国吞并赵国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人的变化变质亦如此。某一位学生,今天迟到,明天早退,后天没交作业,大后天与同学拌嘴,但他仍然是一个表现正常的学生,不属于质量上的量变。突然有一天,他大打出手,将同班的一位学生打成重伤,他就由一名普通学生变成品质极其恶劣的坏学生甚至阶下囚,说明他的行为程度发生了质变。
  可见,教学量变、质变及其相互关系,既不能绝对化,也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许多事物的某一方面在一定时期保持基本性质不变,仍然处于相对静止的量变状态。但在时间、地点、范围、程度等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处于相对量变状态下的事物可能会产生质变。
  再者,要把量变和质变的观点跟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平日埋头苦学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同时,也让学生对二者的关系心领神会,举一反三,自觉指导、约束个人学习、生活上的行为习惯。
   诸如培养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等行为习惯,看似小事,其实做到长期坚持、一生保持很难。这就需要把量变和质变的观点渗透到教学之中,设譬取喻,博征旁引,告诉学生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不要轻视小事,不要忽略每天小小的进步,贵在坚持,一天天的积累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做一件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雷锋把全部积蓄捐献给灾区,不是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基于他平日就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好事,出差、探亲做好事,天天如此,年年如此。有人评价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拉了一火车。平凡孕育崇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雷锋的一生,就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由一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如此教学,就会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维训练,把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认识变为精神武器,变为提高道德修养的思想工具,并用来分析判断、处理客观实际问题,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
  再如,在高考升学压力之下,许多学生拿分心切,急功近利,试图抄小路,找捷径的心理普遍存在。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不及时克服浮躁,稳定情绪,势必高考无望,一事无成。因此,笔者经常教育学生,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绝非偶然,而是由一件又一件小事、一个又一个细节积累而成的。要想促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生质的变化,不但要注意量的积累,夯实基础,循序渐进,而且还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取得高考的优异成绩。战国时期,齐威王和田忌赛马,两人各出上、中、下等马三匹。比赛时,双方各以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的马无论哪一等都优于田忌的马,结果田忌三战三败。著名军事家孙膑帮他出了一个主意,并请求齐威王再比一次。这次比赛,田忌改变了与对方赛马的排列顺序,即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上等马对其中等马,中等马对其下等马,结果两胜一负,田忌成为赢家。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只要善于把握,充分利用,也可以由劣势转为胜势。当然,还必须让学生明白,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数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乒乓女皇邓亚萍的成功,就不是凭一朝一夕的努力一蹴而就的。在国家队训练中,她是最刻苦、最认真的队员,惟其如此,她才获得了18项世界冠军。而且她靠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先后取得了清华大学学士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这些荣耀同样来自她日复一日的量变积累。
  总之,量变和质变互变的规律,虽然是一个很普通的道理,但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并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不是一件易事。如果把教与学、学与用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我对农村高中学困生现象和成因作了一般调查分析,发现了形成学困生的一些内因和外因,为转化政治课学困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 高中政治课 学困生现象 成因    我长期担任班主任从事政治课教学,和所有老师一样,教育教学中最头疼最伤脑筋的就是关心转化学困生。现在农村高中学困生不在少数,老师都觉得学困生不好管教,对学困生的表现都能说出一大堆问题:严重厌学、纪律观
期刊
【摘 要】 孟子的人格修养思想,受到了孔子、子思的人格修养思想的影响,建立在其性善论观点的基础之上,重点阐述了其人格修养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格修养的主要途径以及对现当代的启示等方面的内容。孟子人格修养思想对当今的道德实践及当代中学生的人格养成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深入分析其内涵,取其精华并使之与当今社会之现实相结合,以促进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孟子 性善论 人格修养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课程的实施,课程改革也随之开始。课改的核心任务是转变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当中,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 实验教学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面对新的时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最大的任务是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那么,如何打造初中化学的高效课堂呢?  1 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
期刊
主体班队活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精彩的主题班队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创新能力等,也能加强班级凝聚力,所以班队活动能收到“晓理、动情、导航”的效果。  近年来,学校领导、老师除了对学生传授知识外,更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及能力的培养。而达到这个目的,除了通过课本知识外,更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实现。而班队活动则能更
期刊
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尤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各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现象较普遍,应引起重视。  1 高中数学成绩滑坡的原因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优秀者沦为高中学习的落后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
期刊
1 新教材带来的问题  随着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逐渐推广,我这个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师也使用新教材了,在使用新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如下许多问题:  1.1 教材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存在很大问题。一个模块的内容在时间或空间跨度上太大,甚至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很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这就要求掌握教材内容必须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因为无升学压力,学
期刊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在问题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教师的设疑,更要让学生学会主动质疑并形成习惯。灵活、有效地运用“质疑”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1 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增进教学民主,
期刊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的目的就是要让同学们掌握如何去欣赏、认识、理解一件件美术作品的方法。通过欣赏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为目的,并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我们真正沉浸于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之中,从略知一二到系统了解,真正把握艺术的内涵时,相信一定能提高艺术鉴赏和审美品味,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如何进行美术教育,最主要的是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下面
期刊
中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写,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在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它重在学生自主探究,重在学生对生活的体味,对自然的感悟,对艺术作品的品读与鉴赏。  1 体验生活,感受人性之美  语文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识别生活中的假恶丑。钱理群教授曾说:“在我看来,中小学语文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与想象,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大
期刊